Redian新闻
>
祛魅,我真正的成人礼

祛魅,我真正的成人礼

生活


这期关于「我的祛魅之旅」的征集,一共收到了108封来信。除此以外,那条征集文案的阅读量已超过20万,还有600多名读者在后台留言。可见大家对「祛魅」的感触很深。

 

某种意义上,祛魅可能是一场真正的成人礼。揭开那层裹着幻想的面纱之后,生活的真相逐渐露出来。所谓真相,将不由他人,而是经由我们自身的经历、感受和理解构建出来。至此,我们可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意识的,能为自我负责的,更加健全的人。

 

这场祛魅几乎是规模化的。对亲情、对爱情,对家人甚至对我们自己;对知识、对学历,以及对智慧本身;对各个行业,对那个终于上了的「岸」……但凡我们曾经为之相信、追求和仰赖过的事情,统统可能会被我们成功祛魅。

 

在我们谈论祛魅的时候,也有读者来信对「祛魅」这个主题产生了祛魅。读者平平说,当「草台班子」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叙事模板,是否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入魅?在「祛魅」的潮流中,或许也该有些不一样的声音。可以回应读者平平的是,在我们收到的很多来信里,包括他自己的,建造和祛魅在同时进行。就像一名读者提到的那样,「虽然祛魅了,但赋魅的权利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

 

毕竟,一点「魅」都没有的生活,太苍白也太无趣。有些理想的、梦幻的东西,虽然事后可能会被用来证明自己的天真或愚蠢,但也无法否认它们曾经在某一刻,激发过我们的生命力。或许,真正要祛掉的是叠加在魅背后的,那些太多的未经检验过的色彩和声音。





策划|《人物》编辑部




✉️

 第一封信 


编辑:

 

您好。

 

以下是我的祛魅之旅:

 

祛魅之旅太多了,之前觉得挺残酷的,现在奔四了,觉得真相带来真自由。

 

分享三个吧,一是对亲情的祛魅。

 

我知道很多家庭很幸福,但这不是我的命运。记忆中,父母一直是不和的,会大打出手,母亲处于劣势。但父亲从没打过我,而母亲经常打我,拿鞋打脸那种。还好,我比较木,从没对父母有过片刻怀疑,更谈不上怨恨,以为这就是家庭的正常状态。

 

直到工作后,偶然通过父亲的手机发现了他出轨,然后才开始留意,发现他谎话可以脱口而出,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

 

而母亲,不知是不是年龄大了,竟然说出了一个我宁愿不知道的秘密:在我之后她还生了一个女孩,但因为她想要男孩,就把那个女孩弃了,是让别人处理的,至今不知道那个女婴是死了还是被其他人家抱养了。她告诉我这些,是希望我能去寻找一下这个妹妹。她说想要男孩完全是她的想法,父亲其实不想再要孩子。和她聊天时,她也承认了,和我相比,她的确更爱弟弟(是的,如她所愿,后来生了一个男孩)。

 

母亲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的,这样一个女孩长大了,如果没有整体认知的提升,只会继续重男轻女。我不过是因为第一个出生,因为母亲是农村户口,当时还允许再生一个孩子,所以我没有被抛弃。

 

还有很多不想分享的东西。总之,爱和尊重,与亲情无关,只有对等的两个「人」之间,才能有真正的爱。父母爱子女,也有人可能是出自私欲而已。看清了,心里能干净些,不再有奢望,尽心就好。

 

二是对权威的祛魅。细节不多说了,相信每个接触了更广大的世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懂。这和父亲形象在自己心中的坍塌很相似。原来伟岸的形象,瞬间被看破了,发现都是自己脑中的幻像。

 

三是对自己的祛魅。很残酷的过程,承认自己无知、无力、懦弱、各种分别心……二十几岁时,觉得三十多岁的人就可以去「死」了,都是老古董了,头脑僵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知道很多东西,每天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为自己的成长而开心。而现在奔四的我,愈发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看到了自己身上父母的影子(看到的那一刻,很恐怖),看到了阶层和能力对眼界的限制。

 

越认识自己,越能理解我的父母,理解形形色色的存在,看清自己并无二致。

 

现在,就希望做一个人,一个超越时代、地域局限的人。

 

最近很关注科技方面,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明明人类是地球上最智能的存在,但很多人因为担心养老、疾病、子女教育,而不得不委曲求全,活得还不如动物幸福。真正作为一个「人」去存在的自由,也许只有靠科技的力量了。

 

春安。

 

大婷


图源电视剧《俗女养成记》



🖋️

 编辑部回信 


大婷:

你好。

作为你的同龄人,你在祛魅之旅中的遭遇,我几乎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经历过。不过,看到自己身上父母的影子时,我更多是感到一种释然。因为理解了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是漫长传承的产物,身上的一些缺陷、弱点难以克服,不都是自己的问题(也可以理解为甩锅,但人不甩锅,何以存活)。

而父母和权威的「坍塌」,对一个敏感、喜欢思考的人来说,几乎是必然。我们由此获得平视世界的能力,不再期待由他人来提供精神支撑。所以现代人很难真正去崇拜什么,因为在知识、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祛魅容易,信仰则很难。

你获得自由后想做一个真正的人,这真好。我一直觉得,祛魅之后就是真正建立自我的过程。这个「自我」不是退守内心的,不是仰望权威的,而是自愿背负起自由这个重担,审慎而开阔地,从世界吸取养分,同时也向世界敞开自己的经验的。过程中可能充满犹豫、怀疑、否定,在当下的环境里,甚至可能还得放弃某些在主流看来挺重要的东西。所以你说你寄望于科技,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思路。毕竟如果有了功能强大的护理型机器人,我们或许就不用因为担心老病后得不到照顾,而为此牺牲掉年轻时的很多选择。

不过,如果科技暂时还跟不上,我们是不是就一定无法作为「人」而存在呢?我想也不是。在逼仄环境或困窘的物质条件中仍然活得有人样的例子,你一定知道很多,不用我赘述。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勇气,而培育勇气,也是建立自我里的核心部分。虽然我们对自己祛了魅,但意识到自己的有限,并不意味着不能再努努力,往理想的方向多迈几步。

愿科技快些进步,更愿你勇敢。
 
罗兰

图源电影《爱情神话》



✉️

 第二封信 


人物编辑部:


展信佳。


记得上一次投稿给人物的时候,我还沉浸在上岸研究生的快乐中,那时的主题是「2023年我的丧失与获得」,虽然没有收到人物君回复,但这篇述说着「获得」的信件至今依旧封藏在我的邮箱中。如果说2023年是对学历赋魅的一年,那么如今的2024年则是我不断认清现实,试图寻找出口的一年。

 

和大多数考生一样,曾经的我对本科学历有着太多太多的怨言,为了和四年前的那场考试和解,我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收到拟录取通知时,我无数次地感叹,所幸我得偿所愿。

 

本以为我要「前程似锦」了,但事实上文科研究生们却充满着祛魅。进入学校后,大多数时间在无所事事中度过,一线城市的研究生学费高昂、文科专业的课程设计不多,许多学生甚至一入学就奔赴各类实习,声称「上课」对于「就业」没有任何的帮助。我一方面感慨当下的就业环境带给曾经怀着文学梦、新闻理想的文科学子多大的压力冲击,另一方面,我对曾经所幻想的「充实的读研生活」也感到深深的无力,习惯了读书生涯的按部就班,当下没有了指示,就不知所措,但又无法接受清醒着堕落的状态。

 

考研仅仅是为了延缓就业?所谓的学术是为了拿到一张毕业证书?为了实习可以不顾及学校的课程?这些现实的问题无数次缠绕在我的脑海,而它那显而易见的答案也无数次让我失望。

 

在无解中,寒假我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清空大脑一切乱糟糟,放任自己躺在床上摆烂,不再执着于每天都要做一点事,也不再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内耗,我单纯地沉浸在喜欢的CD里,帮妈妈烧饭做菜以及去公园毫无目的地待上20分钟。但正因为得到了这场休息,我却不得不承认,百无聊赖的生活也许很难能可贵也很幸福,但我还是向往有一丝波澜的日子,虽然志在千里不一定能一览众山小,但谁说守得云开不能见天明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于是乎在这个学期我开始尝试做一切很难开始的事情,比如敢于跨越学科差异和导师确定了一个从未涉足的毕业论文选题,为的是圆高考所未填下专业的梦想;比如作为i人抛开胆怯在互联网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运营着属于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比如,每天都尝试动手写不同主题的稿件,因为我清晰地感受到内容输出于我而言是最具人生价值的事情。

 

当把每一天都充实起来,我发现文科读研一点也不闲散。过往十几年读书生涯带给我的一些现实的、精神上的束缚,那些所不能做的事情,我也尝试去做了。我不再胡思乱想,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有机会去改变与创造。所以最终的答案,也只是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上岸这件事情,虽然祛魅了,但赋魅的权利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毋庸置疑的是,它带给了我新的人生际遇,让我有机会暂时逃离拥有传统观念的家庭,也让我体验着一线城市最好的资源与风景。我能更加平和地看待与应对每一个选择后的结果。

 

人物君,请你帮我转告那些没有如愿或者如愿但被打破幻想的朋友,任何一道岸,都是给自己一次重新梳理人生发展的机会。很多当下你以为你无法释怀的,或许是命运带给你的恩赐。

 

谢谢人物记录着我每一年的成长。


图源电影《白日之下》



🖋️

 编辑部回信 


亲爱的朋友:

 

你好!

 

感谢你的再次来信。看到你这一年来对自己研究生生活的记录与剖析,我想你一定是个对生活有实感的人。当日子像滑溜溜的游鱼想从你的手中滑走,你不轻易放过它,尽力地去触及生活里每一个细小的颗粒,创造着你与生活的摩擦力。我想这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诚实的品质。你可以拥有你的生活,不被它欺骗过去。

 

你在来信中所说的,进入学校后所感受到的巨大失落,我想很多文科生都曾经有过。前段时间,有人用一句「文科是服务业」,粗俗而暴力地定义了这门学科,直接把「文科祛魅」变成了热点话题。人们惯会用些大词来标榜文科高贵之追求,选择学文科的人,或多或少也都曾被那些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的理念打动过。但走进好不容易才考上的学校,看着讲台上的教授日复一日地对着PPT之乎者也,教学方案设计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招聘网站上符合自己条件的岗位月薪比不上高级钳工。低头是晦涩深奥的大部头,抬头是前途一片迷雾,「无力,无所事事,清醒着而堕落着」,你的这些失望并非你一个人的感受,也并不值得为此而自责懊丧,我想这大概是生物面对如此情境的最正常反应。

 

仔细一想,我们祛魅的也许不是文科的内容——人文精神的光辉几千年来一如既往地闪耀着,任何的暴力与俗鄙也无法否认——而是我们作为文科生当下的处境和生活。祛魅的是我们曾经把考入一座学校,或从事一种职业,当作自己人生一劳永逸的目标,就像「上岸」这个词所形容、所许诺的那样。费劲巴力地游上了岸,却发现此岸不过是一无所有的荒岛,那所有的幻想像一场骗局。此时一位鲁滨逊再也无力支撑,疲倦而悲伤地躺倒在荒凉的沙滩上。

 

是的,鲁滨逊此刻正陷入深深的迷茫与绝望,不过看过这本书的你会告诉他,别着急,故事才刚刚开始呢。当我读到你讲述自己,如何一点点充实起自己的生活,就像看到鲁滨逊在岛上建造起自己的木屋一样兴奋。「研究生」的招牌,或任何其他曾经看起来金光闪闪的招牌,它不再许诺我们任何,但反过来,我们也不亏欠这段经历任何。我们仍拥有自己的双手,仍拥有这座虽然没有想象中富饶,但至少还算坚实的小岛——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仍拥有时间。如你所说,「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有机会去改变和创造。」

 

等到你把这座小岛建好,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向其赋魅,像你说的,这权利我们一直都有。我们会彼此夸赞,这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岛,除了你的双手,世界上任何的伟人与先贤都不能营造。世界上没有任何的魅力大得过生活的魅力本身。在此之前,我们砍树,建梁,我们一棵树一棵树地砍。

 

为你喝彩,我的朋友。我会一直遥遥地祝福着你的建造。

 

阿招


图源电影《聚焦》



✉️

 第三封信 


亲爱的「人物」编辑部:

 

展信佳。

 

「祛魅」这个选题让我不自觉地想写点儿什么,在考公、考编大热的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段体制内经历。

 

我是在2018年左右进入家乡的市政府办工作的,当时考公还不算热门,竞争也不算激烈,要不然也轮不到我这个对体制一无所知的人上岸。正是因为无知,最初我对这份工作没有「魅」,觉得可以自己挣钱了,如果不喜欢随时可以辞职。「魅」是后来逐渐被周围的人和环境塑造出来的,长辈认为这是一份有面子、有保证、有福利、无压力的「金饭碗」,同辈的哥哥姐姐认为是出人头地的坦途。在我的家乡,一个北方的省会城市,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份工作无可挑剔。

 

我带着对这种「魅」的向往入职了,并在几周内彻底下头了。首先是不轻松,没有上下班的分界线,凌晨开会、周末开会、节假日开会,猝不及防的加班指令搭着网络快车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咬在屁股后,让我看到微信红点、震动来电就心跳加速。和朋友约饭、看电影、郊游之类的活动经常临时取消,或者中途离开,自己渐渐从社交中消失了。

 

其次是工作文化的折磨,陪各个级别的无数领导熬夜是一项传统技能,老同事已经修炼好了等级,而这种无事可做还必须待着、渴望回家、暴躁困惑的情绪循环对我这种新人来说,是比加班还难忍的折磨。最后是摸不清搞不懂的人际网络,表面的、背后的、对你的、对他/她的,主打一个千人千面、变化莫测。

 

在工作的几年里,我是一个不追求上进、不维护关系的佛系人,这让我退到一个外围的地带观察大家对「魅」的追逐,有的人接受了无望果断放弃了,有的人接受了99%的无望还想再搏一把;有的人壮志踌躇地来默默无闻地走,有的人默默无闻地来一鸣惊人地走。「祛魅」是剥去神秘面纱的探索之旅,是真正了解「魅」本身、了解自己、掌控欲望、认清自己和「魅」之间的关系,进而调整对待「魅」的心态的过程。当我们认清本质后,可以选择在祛魅后继续追逐「魅」、无视「魅」或者放弃「魅」,这和「祛魅」一样重要,因为不管如何选择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希望上岸的伙伴、没上岸的伙伴、渴望上岸的伙伴、后悔上岸的伙伴可以认识到,归根到底这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是一段平凡的经历,它无法保证未来的美好生活,也不能主宰你的生活节奏。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内心的安稳,遵从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实现自洽。

 

祝好,

Ann


图源电影《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

 编辑部回信 


Ann:


你好。


看到你说,关于上岸的「魅」是被周围人和环境塑造出来的,最近一年我也深有体会。


因为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过去几年,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经历了变动,重建秩序是一件耗费精力和感情的事。所以去年,我也曾短暂地想追求一下「岸」,想躺一躺。考公我倒没戏,我只是想尽可能让生活的秩序稳定一点。但我很快经历了挫败,明显感觉整个人缩了起来,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变动和风险都过度焦虑,整日烦躁和不悦。越想获得稳定,越像你说的「彻底摧毁了生活节奏」。


所以我后来在想,「岸」到底是不是一场骗局?我们从小被文化规训,生活是有终点的,读书、考学、工作,甚至退休,都是为了某个被称为「岸」的尽头,这里一帆风顺,有人托底。但这个「底」骗走了我们的勇气和生命力,还有珍贵的时间,我们就这样把未来交给了「岸」。但有没有可能,充满失控与风险才是生活的常态。哪怕在所谓的「岸」上,我们依然要面对不可预知的气候,仍然需要诚实地面对生活的窘境,以及每一天的感受。


这中间,我也有真正获得稳定感的时刻,是春节回家。在那一周,我少有的全然躺平,什么也不想,但我也很快发现,这种稳定并没有支撑我去做我想做的事,而是让我变得没法思考,因为我几乎没有自己呆着的时间。这让我反应过来,我们习惯的稳定似乎总是被动的,由家人提供、由学校提供、由单位提供。而到了由自己提供的时候,我们就不会了,就想要一个「岸」,想要一个「被」托底的感觉。可生活终究是要由自己填满的,跟岸不岸的没有关系。


Ann,很佩服你对上岸有「剥去神秘面纱」的勇气,尤其这对你而言意味着重建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无论如何我都相信,新生活里蕴含着比以往更多的生机。不论在不在岸上,都祝愿你在平凡的生活里能收获很多的快乐。


聪聪


图源电视剧《重启人生》


✉️

 第四封信 


亲爱的编辑部:

 

你好。

 

当说到我想写对「服美役」祛魅时,电话那头的朋友大笑,你还服过美役?这个包袱抖得妙,made my day。

 

但我自己知道,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办法和美丽和解。说实话,我长得并不丑,但两个缺点最容易被注意到,一是大脑门,二是皮肤黑。针对前者,我在第一次能自己决定发型时就留起了厚刘海,我为此起了一脑门的痘,现在额头上还有隐隐可见的印。但不管怎样,前者好歹算是解决了;至于后者, 「黑妞」这个称呼从小就和我绑在一起,后来大家学会了收敛,改成了「黑珍珠」和「克里奥佩特拉」,听起来反而更加别扭。

 

我一度想通过化妆解决后者。那可能也是我人生最「癫狂」的阶段,为了这些现在看来不值一提的他人评价,我大学整整化了4年的全妆,哪怕要上早八也要坚持。这一套下来要花费近半个小时,但没关系,我就做寝室第一个起的,不过往往最后一个才离开。最严重的时候,哪怕今天只是要去图书馆和食堂,我照样粉底、遮瑕,眉笔还有口红,一个都没有落下。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每天照样消耗着我的粉底、遮瑕还有口红,东西买了一柜子,直到最近几年,社交平台上都开始出现不一样的声音,不管是风口红利也好,上野千鹤子的书确实被摆在了书店最显眼的地方,KOL们在一个个视频里讲,美是一种社会规训,真正人的感觉才应该在第一位。好像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大家纷纷蜕变,关注的重点变成了健康、舒适,甚至学业和工作顺利都要排在容貌焦虑之前。

 

现实生活里,朋友其实是个化妆和拍照好手,但自称大懒人,她一路狂冲乱撞,直接把我的对美的定义掀了个底朝天。看我出门磨磨叽叽,她直接上手拽,说,好看,能P;看我在镜头前扭扭捏捏,她阴阳怪气,哟,美女,藏着给谁看?然后丢过来一张找好角度的「大片」。在她拿着相机一句句「美的美的」中,我好像又有了信心,哦,原来没化妆也是可以拍得好看的。在她的影响下,我放弃了粉底,工作后更是丧失斗志,涂个隔离出门已经是我对上班的最大敬意。

 

听起来,我像是一个对「服美役」祛魅的正面案例,是吧?但其实,看镜子久了,我还是会焦虑。而且很直白的,博主素颜是白里透红,我素颜是暗沉,整个人黄不拉几,没精神也不好看。有一次跨年和朋友聚会,我是唯一没有发照片的那个人,原因也很简单:离开了拍照高手朋友的我的照片,连P都P不出来。

 

在接力P图的时候,我有点委屈,已经是放弃的状态。但被反问那你为啥不化妆的时候,我又答不上来什么。总不能腆着脸和其他朋友说,我比你们更先锋吧?是不是就像趋势从星你色的韩妆、恨天高变成了最近的leggings出街和裸妆一样,人们只是显得没那么用力了、藏得更好了,只有我在傻不拉几全盘放弃?

 

还有我妈,她挂在嘴边的是「女人要精致」,20年如一日喜欢白一号的粉底。「小时候还懂打扮,现在怎么这样?」她很奇怪,现在「蜕变」的我在她看来像个邋遢鬼。

 

按道理讲,这应该是一个夺回自主权的、有进步意义的改变。但客观上,听见亲密的人说这些,我也真的难过。我们的人生外在压力已经无处不在,如果每个人在对美祛魅的过程中还都再去经历这些,那也太负重前行了。


图源电视剧《请回答1988》



🖋️

 编辑部回信 


L:

 

你好,感谢来信。

 

看到你的来信,我感觉到一种亲近,好像真的有一个小女生站在我的面前和我诉说她的烦恼。

 

可是你知道吗?读完你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关于「美」、「美役」和「祛魅」,而是你和你朋友的友谊。你们是那么的亲密,当你想给一本杂志投稿时,你会第一时间和她分享,她给你的回应是「made my day」。她会在你对容貌不自信的时候拽着你出门,很自然地说出很多鼓励你的话,帮你拍很多美照,最后甚至让你拥有素颜出门的勇气。

 

你想听听这个故事的另一个视角吗?

 

在我身边,我也有一位容貌上不那么自信的朋友。她是一个长斑女孩,因为从小脸上就有小雨点一样的雀斑,不敢直视别人眼睛说话,不敢和男生正常的交往,不配得感非常强。我们在大学时相识,很长时间,我扮演的角色像你那位朋友,我会陪伴她去医院做点斑手术,给她拍很多好看的照片,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你真的很好看,而我发自内心就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在我心里,我朋友不论是点斑前还是点斑后,都很好看,这完全不影响我对她容貌的判断,我鼓励她陪伴她去点斑,只是因为这件事让她不开心了,给她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影响了她的自信。OK,那我们就去解决一下。

 

我相信你朋友也是一样。你想得到外部世界的认可时,她就鼓励你拍照,帮你P图,你后来厌烦了化妆,那她就鼓励你放弃粉底,因为我们在乎的并不是外界眼光下的你的脸,你的皮肤,我们在意的是你是否快乐,是否幸福,我们希望你活得更舒展一点,仅此而已。

 

不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我看你朋友如此喜欢和你一起玩,你一定有着非常有魅力的部分。像我那个好朋友,她是一个上大学时自己节俭到一个月只花400多块(别的同学大多是1000多块),却没有申请助学金的人,只因为想把机会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她也是那种自己赚4000块房租饭钱都有点付不起,却会默默在网上参与公益捐助的人。是一个会因为帮同学打抱不平自己背处分的人。这样的人不美吗?

 

有时候真的觉得这个世界太苛刻了。不可以有雀斑,不可以大脑门,不可以皮肤黑,不可以长痘痘,不可以天天全妆因为像「美役」,也不可以过于随意「没女孩样子」,太多的不可以,真的很累。

 

所以最后我想对你说,不管是「服美役」,还是「服美役祛魅」,还是在这两者之间反复挣扎弹跳,有何不可。女性已经很艰难地在各种困境和枷锁中生活了,爱化妆,不爱化妆,真不是多大的事,这个世界上,谁又真的在乎谁。那些不重要的「意见」和「眼光」,就让它们像风吹树叶一样自然飘落吧。

 

希望你和你朋友友谊长存,这才是正经事。

 

小Q


图源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




《人物》「时间的力量」系列图书
点击图片购买↓↓↓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人物》公众号,不仅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还会看不到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大图星标《人物》,不错过每一个精彩故事。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日日相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沪漂 1000 天,别放弃,时间会赠予乐观的人礼物。内娱谁是真正的淡人?杨立昆:真正的人工智能应该能够理解客观世界|中企荐读儿时纪事(二)2024牛剑赛艇对抗赛来了!200年“相爱相杀”,谁才是真正的王者?美股基本面 - 2024_02_21 * 晨报 * 赛诺菲OX40L单抗在中国启动2期临床 针对特应性皮炎。英国1月预算盈余创看到二胡先生关于退休到CARMEL, IN的文章,很高兴,那里中餐也很赞的。领先世界千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美学!真正的强者,不需要选择路线风起AI服务器,谁才是真正的国产之光?真正的奢侈品鼻祖在中国,你知道是什么吗?真正的企业转型,从培养重构力开始在表演中认识真正的自己2024美本系列②丨杜克妈妈&芝大学子,不活在家长群和"对规矩祛魅"[干货] “祛魅”,英语怎么说?旅行的尽头是日本(19)新宿御苑什么是真正的“北欧风”?我在瑞典冰雪森林找到答案…这个藏在成都边儿上的小城,才是真正的川菜天堂,吃的又鲜又辣!中亚秩序真正的威胁杨立昆:真正的人工智能应该能够理解客观世界中美科技竞争,真正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小红书的上海千金们“互撕打假”:真正的豪门从来不靠炫......宾大推出人工智能专业!8所顶级学府实力对决,谁是真正的AI王者?真正的人工智能应该能够理解客观世界咖啡里的这种成分有助于中老年人抗衰;压力大让人抑郁,真正的原因找到了|本周论文推荐真正的“上春山”来了,贵州文旅如何接住“泼天的富贵”?华尔街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2024年对投行祛魅了…催了很久的阿芙精油来了,董洁、谢娜、张雨绮都在用,真正的国货之光,便宜又好用。八段锦,真正的贵族运动!!!白宫电话被打爆,1.7亿美国人将失去"自由",这款APP遭围剿,拜登支持川普反对"真正的敌人是它"。【2024夏令营】游美·多彩贵州人文探索营,深度体验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感受民族之魅,细数贵州之最!这个春天,启程去了解真正的自己!86、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第二十三章 爱断情殇(1)爆火的天水,真正的“宝藏”原来在这里?苏瑞·克鲁斯18岁成人礼震撼宣布"与阿汤哥断绝联系":我爸早已不存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