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2亿,创始人卖房还债,洋码头寻求自救财经2022-10-02 03:10“这样的一个平台,如果翻篇了,会不会是行业的一个损失?”作者丨赵晓晓编辑丨及轶嵘头图丨洋码头官方微博周航眼里的曾碧波少了很多锐气和张扬。见面那天,曾碧波穿着休闲,状态看上去还不错,但话少了,即便是很熟悉的话题,聊起来也谨慎了很多。一个月前,洋码头刚经历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现金流恶化,拖欠商家货款达2亿元,买手上门要债。员工大规模离职,总部“人去楼空”。在国内上市的计划也搁浅了。2009年,曾碧波创办了洋码头。周航在2011年以研发负责人的身份加入,2020年辞职。洋码头是国内第一家靠C2C买手制起家的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买手即代购、小商家)。2019年,洋码头首次盈利,净利润5000万元。融资也一路走到了D+轮,去年最后一轮融资完成后,洋码头估值超40亿元。危机爆发后,一切都在缩减。员工从2020年的300多人,降到了现在的50多人,工资减半;为了省房租,员工开始居家办公;为了还钱,曾碧波也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在这之前,洋码头刚忙完10周年年庆大促。曾碧波向全球买手发了一封5000字的公开信,提到“绝不放弃”“不会跑路”“会努力还钱”。有买手选择相信,表示会陪着洋码头一起度过难关。也有买手给在职员工发短信骂老板,劝离职。 图源:洋码头买手服务号官方微信在周航眼里,以前的曾碧波高调、自信,身上有作为创始人的张扬和锋芒。现在,“他是一个战时CEO的状态,努力保持积极乐观。”危机到来后,周航想做点儿什么,“哪怕只是出出主意,不能看着洋码头在行业里消失。”危机爆发决定发5000字公开信前,曾碧波刚开了全体员工大会,说明了公司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麻烦,表示会降薪,工作强度会更大,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去留。“当时他就说,买手这边也要给一个交代。”洋码头用户体验部负责人钱悦说。上海疫情封控的两个多月里,洋码头遇到了成立以来的最大挑战。国际航班运能下降、清关时间长,用户等待时间拉长,订单取消率也比以前高出很多。一系列的影响,导致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受到很大影响。据钱悦介绍,3月份的包裹一直卡到了7、8月份,到现在包裹也会经常被卡,鉴别中心积压了一大批货发不出去,买手和消费者的情绪都很不稳定,随时可能转换其他平台。市场部负责人柳婷回忆,2020年初的那场疫情都没有这次困难,当时他们跟海外买手想尽了一切办法确保平台货源充足,调动所有的资源及航班,国内全平台都买不到口罩的时候,在洋码头上可以买到,还捐赠了千万级口罩。“业务和流量反而还提升了不少。”上海封城后,为了拉回用户,洋码头发放消费金、做一分钱面膜活动、捐赠口罩、开社群,甚至开始卖菜,“什么价格进什么价格出,没赚一分钱,还多付了手续费。”柳婷说,“但拉回的用户也是很有限的。”危机最早在去年年底出现。去年拆除红筹(海外)架构后,资金转移到了境外结算,很多买手资金提现出现延迟,开始有买手找洋码头总部交涉。回国上市,有些股东选择了撤资。再加上银行抽贷,洋码头的现金流进一步恶化。截至目前,洋码头拖欠货款累计2亿元,还有3000多万元的卖家店铺保证金。图源:黑猫投诉平台离职高峰出现在8月下旬。“有很多买手跟供应商上门来闹。”钱悦说,“大概有8人左右,手段比较激进,他们会砸东西、大喊大叫,甚至还弄伤了我们的同事。很多员工选择了离职。”在这之前,洋码头还经历了两次裁员。一次是在2017年,扩张太快,人员再往上翻翻就破千了,为了控制成本,融资前进行了一波小范围的裁员。另一次是在2018年,规模稍微大一点,属于上市前的调整。大的危机还出现过一次。当时洋码头计划去战略新三板上市,但政策在2016年取消,融资节奏、团队、财务架构全部打乱。2015-2017年,与天猫国际、考拉等竞争,打价格战,烧掉很多钱,洋码头出现了短暂的财务危机。周航当时选择离开的原因,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更多的是因为公司陷入了一种恶行循环。发展太快,团队能力跟不上,核心管理层对出现的风险了解不够,旧的坑还没有填满,新的坑又来了,势能一直在往下降。“后来我们都不再做OKR了,目标跟决策变的太快,我们更看重过程指标。”柳婷说,“碧波太聪明了,脑子转的很快,想法很多。”但这也成了他的短板,“过于自信。”曾碧波参加很多会议,经常跟员工或者管理层热烈讨论,但他不容易被说服。曾碧波经常跟内部员工说,业务先行。“边试边干,会有很多漏洞,出现了问题再慢慢补。”张萌说,“少了些严谨和扎实。”现在洋码头还有50位员工,在维持着年度数十亿交易额的平台。今年的黑五活动还要继续,每位员工都身兼数职。一家公司所有的风险、问题,只有CEO最清楚。所有人都可以逃避、离开,对某些问题视而不见,只有CEO无法逃避,他必须面对一切问题。曾碧波没有选择逃避。公开信里,他提到公司不会赖账,个人也不会随意跑路,会全力担当,哪怕是开直播卖货,也会把债还掉。他希望大家“再信任平台一次。”他甚至还亲自与上门闹事的买手直播连麦,说“不打不相识”。尽力把公司的风险降一降,再降一降。曾经的梦想曾碧波是江西南城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曾在中国第一家C2C网站易趣网工作,易趣网被ebay收购后,他去美国攻读MBA,拿到学位后在硅谷工作了一年。2009年, 曾碧波决定回国创业。洋码头是在江苏常州启动的,最开始名字叫萝卜开门xLobo.com,以买手制的形式做跨境电商,初衷是让中国消费者,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海外的商品。发展一年后,洋码头从常州搬到了上海的张江。周航也是在这个阶段加入的。“刚开始很难,钱、人、商家都没有,十几个人围着项目想办法。”周航说,“行业内也不看好,说我们是搞代购的、走私、灰色产业。”但曾碧波很有激情,对这个市场有信心。业务还没有跑起来,洋码头成立第二年,曾碧波先跑到美国搭建立了一个跨境物流体系,就是今天的贝海国际。在曾碧波看来,做跨境电商要先做好物流。2013年上海自贸区开通,这个行业也终于有了高大上的名称:跨境电子商务。曾碧波回来创业那年,中国人海外网购的规模只有两三亿元,这之后开始蓬勃发展,2015年就达到了1500亿元,这其中还没包括出国旅游带回来的消费品。也是在这一年,依靠物流端的收入,公司实现了盈亏平衡。洋码头从张江搬到了静安区的珠江创意中心。快速发展从2014开始。那个时候,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的盘子在1300-1400亿元,曾碧波的目标是做到百亿规模,他认为融 “个把亿” 美元就能做下来。但融资不是那么好拿的。2011年拿到一笔天使投资后,曾碧波在此后的几年内被多家投资机构拒绝。2013年,跨境电商被正名,公司实现盈亏平衡后,洋码头的融资才顺利起来。2014年-2017年,洋码头分别拿到了赛富投资基金、长江国弘投资、赛领资本、招商资本等合计近10亿元投资。得到资金加持,洋码头扩张步伐越来越快。员工人数迅速增加,买手注册人数破万。洋码头还把“黑五”引进了中国,业务量快速突破。2017年,洋码头搬进了北高新创新园区的一栋写字楼,租下了其中的11-13层。周航印象里,当时一个技术团队就有400人,公司的目标员工总人数要突破1000。张萌和柳婷就是在这个期间加入的,一个负责对接买手,一个负责市场运营。柳婷在互联网大厂待过几年,相比前者的稳扎稳打,洋码头的文化更狼性一些。“刚加入那会儿最忙,尤其是黑五大促前后一个月,吃住几乎都在公司。”据柳婷介绍,洋码头一年会有四次大促,活动分为SABC级别,S级别活动力度最大。2016年,码头开始向卖家收佣金。柳婷记得,第一笔钱是在收佣政策正式施行半个小时后收到的,凌晨十二点半,钱虽然不多,但这是他们赚到的第一笔钱。这之后的洋码头,才开始走上创收的路。但2016年的四八税改,整个跨境电商几乎进入休克状态。柳婷透露,当年曾碧波蓄须明志,没盈利就不剃胡子。2017年9月,洋码头实现结构性盈利,曾碧波才把留了快一年的胡子剃了。2019-2020年,洋码头又连续两年净利润达到5000万元,是国内首家实现盈利的跨境电商平台。上述几位员工对曾碧波的评价是反应快、业务能力强、行业敏感度很高,想到什么干立马就干,经常在半夜开群。“十二点以后手机滴滴响,一定是碧波又开了一个群,讨论新战略、明天的计划。”柳婷说,“他永远都有很多问题要问你。”张萌对曾碧波比较深的印象,是有胆量、敢决策。当年对于是否要采用价格战跟阿里竞争,公司内部是有分歧的,最后曾碧波顶着亏钱、影响主站生态的压力拉开了价格战,也在各大地铁楼宇投放了大量户外广告,直接把跨境电商价格战拉到新的规模。“结果就是,洋码头火了,获得了大量的用户。”张萌说,“他很清楚怎么和阿里竞争,唯快不破。”行业红利外,洋码头快速发展背后的一大支撑,是自建物流。曾碧波在2010年打造的贝海国际,目前已经在海外建成10大国际物流仓储中心,与多家国际航空公司合作实施国际航班包机运输,疫情前,每周有40多架全球班次入境。2016年,洋码头平均物流周期是5天,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的配送周期则是7至15天,远超同行。周航说,巅峰时期,洋码头自己的物流业务只占到了贝海国际总业务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来自于第三方平台。业务高峰时,洋码头拥有认证买手也超8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去年,洋码头拆除红筹(海外)架构,全面拥抱国内资本市场,准备冲刺跨境进口电商第一股。出路是被并购?张萌中间离开过洋码头,选择回来的原因是看好洋码头的新零售和直营业务。2020年,洋码头开始发力线下新零售店,计划三年内在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目前已经在上海大融城、重庆解放碑等市中心商圈试点。2021年,洋码头又宣布全面启动奢品官方直营。张萌说,“曾总在这两件事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他会教张萌及团队测算店铺开多少平米是最划算的、利润能够达到最高,还一起研究各种开店模式、合作模式。中间还找来丝芙兰等线下集合店的资深人员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行业格局已经逐渐清晰。寺库启动私有化进程、万里目退出竞争、蜜芽关停、网易考拉被收购,跨境进口电商垂直赛道里,危机前的洋码头势头是最好的。也有买手在京东国际、天猫国际上注册账户的,但是退换货制度、复购率、人均购买力都无法很好的匹配。最关键的是,这类综合性平台对品牌有保护机制,只有品牌方可以入驻。“很多买手又回到了洋码头。”张萌说。一定程度上说,洋码头的买手制代表的是一个时代,它的价格优势、海淘直播优势是其他平台无可取代的。“现在只是遇到了困难,但模式是没有错的。”周航说。 图源:洋码头APP以前,曾碧波经常跟周航在一起规划蓝图,但今天的目标降低到了工资足额发放、还完欠款。“他一定可以从泥沼里走出来。以前自建物流时,他自己搭建货架,自己送货,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再难也不会难过他在常州刚创业时,一个人抗的日子。”周航一位在跨境电商圈创业的朋友,在这段时间刚认识曾碧波,很想去帮洋码头一把。他跟周航说,“如果战场都没了,还能收获什么呢?”最开始,洋码头是有军训文化的,所有新入职的员工都要被关上三天,不让带手机,进行魔鬼训练,爬草地、泥坑,凌晨三四点起来跑步,每天晚上还要交一篇个人感想。有坚持下来的,也有中途退场的,留下来的就是“战友”了。柳婷就是从“泥沼”里爬过来的,在她看来,洋码头像黄埔军校,有很多从洋码头出去的员工在创业,或者跻身某个跨境平台的领导层。“这样的一个平台,如果翻篇了,会不会是行业的一个损失?”有好几次,洋码头都走在了行业最前面。2009年曾碧波回来创业时,聚美优品还没上线;2011年做B2C,唯品会才刚开始创业,天猫国际、豌豆公主、网易考拉都还没有成立。2010年洋码头自建物流,是跨境电商里头一个;2013年做移动互联网的项目扫货神器,类似今天的短视频直播;2014年,开启海外团模式,也是最早做特卖模式的电商。一直在对接买手的钱悦反馈,很多买手发信息表示愿意跟洋码头共进退,停播的买手在跟曾碧波沟通后也都复播了,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在他们看来,洋码头的高净值用户、流量变现能力、真实的海外购物场景,在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多位员工包括买手的反馈是,如果洋码头倒了,我该去哪里买、卖东西呢?现在曾碧波很忙,找投资、谈并购,跟员工的沟通也少了,他更担心工资只发一半的局面还能撑多久,员工是否有意见,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规划。钱悦透露,曾碧波还有一个愿望,等洋码头度过难关了,能和离职的员工一起聚聚。找靠谱商机,关注创业邦视频号!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