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快來搶道火爆短片市場!全球華語原創IP電影節徵集令
八年前的这个时间——实际上再要朝后推几个月,春天刚过,夏季还没热得发昏,朱莉和阿福来我长宁路兆丰别墅里的公司喫茶。那是我和他俩的第一次见面。缘起我某天在微博上发现一个好白相的德国小胖子阿福,于是私信留了言。朱莉加了我微信。那时他们已经结婚四年,并正开始很专注地做阿福为主角的短视频。阿福和全世界的其他小胖子一样,你在夏天贴近他坐有点热,于是我选择坐他对面。朱莉和阿福连体婴般绊在一道——其实也并非时时刻刻缠着,只是某种来自精神方面的紧密胶着让我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依然感佩于那种须臾不可分开的齁甜。那天的山胡是用普通话、上海话混杂嘎完的。唇红齿白的阿福告诉我,他是他们家族过去200年里第一个出生在德国的孩子。200年前,他们的家族穿越险阻从德意志移民到俄国生活。在漫长的异国生涯中,整个家族顽强地保持了足够完整的血缘、语言和习俗。1980年代后期,他们申请重返家乡。德国政府张开怀抱热情欢迎了离家两个多世纪的同胞。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阿福火了,在朱莉的国家实现了自己未曾敢想象实现的梦。阿福瘦了,从260+瘦到160斤。阿福……我每年都收到这俩给我的周边礼物。阿福的T恤,写他老丈人的书……直到今年4月初,朱莉在社交媒体“官宣分手”之前,他们的人设无疑被钉在“恩爱情侣”上。迹象或早有露头,只是草蛇灰线消弭于看客庸常迟钝的触觉中。然而闻之却非惊雷。我的个人经验告诉我,当一个人突然遭遇足以改变他人生既定轨迹的重大事件时,通常会迸发出之前隐藏的内力,将旧世界砸个稀巴烂。在认识朱莉阿福之前大约四五年,我还在一家周刊供职,当时采访过一桩在上海还颇为轰动的命案——上海一家出版社的女编辑烧炭自杀,腹中还有临盆在即的孩子,是个男婴。一尸两命的缘由,是丈夫出轨。她和丈夫原本一个单位,她研究生毕业,男方学历远逊于她,仅在单位从事电脑维修。在一众惊骇目光中,两人结婚。平日女方较为强势,对丈夫不说颐指气使至少也是呼来喝去。男的倒也习惯伏低,里里外外买汏烧全包,被骂成孙子也不敢回怼半个字。女方怀孕后不久,男的不知怎么认识了一名带着孩子的失婚女子。该女子对男人呵护备至——我至今还记得我当时在评论这桩案子时的原文“(那个女人)为男人开启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风景。男人不顾妻子怀有自己的骨血,坚决提出离婚。女方苦留未果,决绝弃世。当然,钩沉出旧案只为了说明,一个偶发性事件可能对当事人的命运带来的影响。对朱莉和阿福来说,他们在中国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一定的上升通道。根据个人观察,我认为,其中朱莉(包括她的父母)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今日的变故,可以说朱莉既为因,亦为果。和我说那个案子不一样,朱莉和阿福并非遭遇了某种偶发性的黑天鹅,而是他们的生命能量积攒到一个拐点/爆点,然后必然有一方不甘于既定规则的束缚,非破茧不成威龙。情爱中的大多数不如意在于,两个人很可能同时爱上滚到一起,然而不爱的timing各有不同。每次朋友中碰到这样情形,我基本都会冷静而宿命地送上我的判断:看开,兴许就是寿数到了呢,就像一片叶子终于烂掉从树杈上落到了烂污泥里。4月2日那天,我是这么和朱莉说的:我一直觉得你是阿福的贵人,当然也可能你是在消业。现在翻篇了。挺好。朱莉回我:我35岁了,还没为自己好好活。以家庭为重,以另一半为重,在社会普世价值对女性的定义里活了35年。朱莉讲,如果有幸活70岁,后35年就是她重新开始的下半生。4月11日,朱莉的朋友圈是一句话:从现在起,我是主角。配图就是今天文章的题图。昨晚,朱莉发布了她重新出发的短视频,算是对公众的某种说明和交代。朱莉讲,当然可以,就是希望给我俩留点体面,我们是和平分手的,还是亲人和挚友。伊讲:真的不是大家猜测的那样,这12年他没亏欠过我,真的是不合适了,我也累了。
谨以此文,献给重新启航的朱莉和所有我在乎的人,衷心祝福他们都能至少有一次打破沉闷的旧生活的机会,为自己打开一扇看到新世界的窗户。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费里尼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十客厅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