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级地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上海超级地标
作者:克勒鸡
校稿:朝乾 / 编辑:马林鱼
提到一座城市,某些经典场景往往会浮现于脑海,或是建筑单体,景观群像,我们称之为“城市地标”。
一座优秀的城市地标,必然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区域特征。样貌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在于地标背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涵义,与生活在其中的人相互作用,共同汇成一种足以穿越时代的城市精神。
要说什么地标能代表中国,故宫必然榜上有名
(图:壹图网)▼
又如上海之外滩、重庆之解放碑,每当城市和他的子女走到自己的历史节点,驻足回望,总能从其中获得力量并再次前行。
超级城市的超级地标
外滩,在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外白渡桥的1.5公里内,坐落着52座风格各异的建筑,共同组成了上海的招牌、门面,往往也是外地人对上海的第一印象。但很少有人细究,外滩为什么叫外滩,它“外”在何处?这其实与上海话有关。
外滩,茅盾笔下的“十里洋场”
(图:图虫创意)▼
在上海话里,习惯把河流的上游称为“里”,下游称为“外”。黄浦江在龙华附近拐弯,进入老城区,流到今天的陆家浜附近。那时的上海人习惯把这一段称为“里黄浦”。而将陆家浜以北,也就是不少老上海人会说“陆家浜朝上”的那一段,称作“外黄浦”。
里黄浦的滩地叫作“里黄浦滩”,外黄浦的滩地则被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这样一凹一凸,就把上海的“里”“外”给分清了 ▼
外滩崛起的历史,始于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外商洋行、银行纷纷入驻外滩,曾经不入眼的城外滩地顿时炙手可热。后来,外滩成为多次爱国运动的策源地。
外滩在公共租界、法租界与黄浦江的交汇处 ▼
改革开放后,外滩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改造,既保留了历史建筑群的风貌,又让外滩更好地承担起现代都市的功能。其后,政府机关陆续退出,金融机构不断入驻,金融街的名号得以重新传承了下来,与新兴的浦东陆家嘴隔江相望。
这里曾经是冒险家的乐园,现在是改革开放的风向标。改变上海命运的时代力量在这里汇聚交锋,又沉淀下来成为上海市民追求开放与文明的底色。
黄浦江边的红色传承
使得陆家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成为一种必然
(图:图虫创意)▼
外滩陪伴着上海走过了一百多年历史,无独有偶,在与上海“同饮一江水”的山城重庆,也有一座深深刻在重庆人记忆里的红色地标——位于渝中区民族路、民权路、邹容路十字路口的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老重庆人都叫他“解放碑”。
古典的造型吸引着游人慕名前来
(图:图虫创意)▼
解放碑的前身其实是一座通高七丈七尺的木结构建筑,被叫做“精神堡垒”, 是重庆战时陪都的象征。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精神堡垒”的旧址上修建一座纯钢筋水泥的“抗战胜利纪功碑”。1949年,刘邓第二野战军解放大西南,重庆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人民政府将碑上文字更改为刘伯承元帅题写的“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
抗战的胜利的纪念物,亦是承载中国人斗志的寄托
(图:维基百科)▼
如果你仔细观察“解放碑”,会发现“碑”字少了一“撇”,这并非刘伯承笔误,刘伯承从小写得一手好字。于中国书法中,“碑”字可以用“少一撇”的写法,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西安碑林的“碑”都是如此,“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也沿袭这一习惯。
唐宋书法家,讲究字的“对称”形式美
因此许多字都会有撇捺的取舍,“碑”字便是如此
(图:图虫创意)▼
作为重庆的“精神丰碑”,解放碑非常神圣。在很长一段时间,重庆都有一条不成文规则——解放碑周边建筑物的高度,都不能超过它。
但毕竟社会需要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首座超过解放碑的建筑物诞生,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规则”破除后,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如今眺望渝中半岛,这里已遍布摩天大楼,是重庆最繁华区域之一。
而解放碑在一栋栋高楼包围下,作为顽强的山城重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精神地位依然伟岸。
被高楼环绕也不能令它黯然失色
只会衬着解放碑更加闪耀
(图:Flickr)▼
真正的地标,是人的传承
在《流浪地球》里有这样一句著名台词:“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建筑是人类力量的最直观作品,是文明的象征,但那些消亡的文明、衰颓的城市,徒留地标而再无人气,不过一废墟耳。地标的意义在于城市精神的浓缩,而精神有赖于人的传承。
就像玛雅文明,徒留世界遗产
人都没了,传承只能沦为一句空谈
(图:壹图网)▼
从这个角度看,地标除了那些巨大的人造物,也可以是活生生的个人。是他们传承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气度格局,他们是活的城市地标!
在上海有一位女士,61岁,却是时尚界的专业模特,拍内衣广告片,为品牌服装压轴走秀,迎接闪光灯的洗礼。她就是马铟鸿,人们习惯都叫她马姐。
马姐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与大部分人不同的是,马姐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自我主见,回顾她的前半生,马姐可谓是活得超然脱俗,为了追梦不惜一切代价。从在糖果厂上班的流水线工人,到服装设计自主创业,之后又去日本学习,这个时候,她又有了一个想当演员的梦想。
马姐为了照顾女儿而回国,但回国后也并未安于现状,陪伴女儿的同时,仍不懈于自身的生长与精进。马姐在54岁的时候第一次做模特,56岁时登上时装周。
在国内,能做到马姐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在她这个年龄段,生活往往被他人的眼光约束得严严实实,很多事情想都不敢想。
马姐则无视他人的看法,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年龄、身材、容貌等外在因素而过分焦虑,她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从此时此刻起做最好的自己,确实实现了精神自由。那些于外界看来不合常理之事,在马姐这里将其付诸实现却是那么的自然。
马姐作为上海人,与上海外滩也有着某种精神上的暗合,那种不计世俗的勇敢之美、忠于内心的从容之美、不断拥抱可能性的开放心态。确实是上海这座城市最有魅力的部分。
马姐的飒爽英姿,完美融合了上海的时尚态度 ▼
如果说马姐的故事,象征着为精彩人生正名的上海格局;那么廖智的经历,则是坚毅的重庆精神的缩影。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骤然而至。被埋26小时后,廖智被救出,成为了整栋楼唯一的幸存者。但是,她不仅失去了女儿,还失去了她的双腿,截肢手术的签字也是她自己签的。这对于一个舞蹈老师而言,太过沉重,但是,她不想失去舞蹈。
于是,刚刚做过手术一个多月的廖智,开始练习跳舞。导演给她定制了一个巨大的鼓,没有腿,她就跪在鼓上跳。在重庆40℃的高温下,廖智的身体不能吹空调,只能顶着高温练习。每次练习结束,膝盖上都会是一包血。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女儿。
后来,廖智登台演出。灯光亮起,廖智一身红衣,举着两只鼓槌,跪在大鼓上,双腿只剩下了一半长度。整个舞蹈有三分半钟,观众全程站立,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落泪了。廖智坦言:“残疾不是我的耻辱,是我需要面对的事实,我坦白地、光明磊落地和大家分享。经历那些过后我反倒变得坚强了。”
廖智,毫无疑问诠释了什么是愈挫愈勇的重庆精神,她与寄托了重庆人抵御外侮精神的解放碑一脉相承,是这座伟大山城的精神地标。
廖智的不服输,也是人们对重庆精神最直接的认知 ▼
全景地标,就在这里
如果说建筑的地标见证了一座城市无数人以夜继昼的前行,那由人组成的地标,就是让这段前行克服万难、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柱。
建筑的故事需要人来讲述、铭记;而人物的事迹,也赋予了建筑新的涵义,为其增添了一抹不俗的人文色彩。建筑与人,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全景地标。而全景地标,又被现代科技采集、记录下来,并呈现给亿万网友,这就是百度地图独特的“全景地图功能”。
百度全景云游,国庆在家也能踏遍祖国山河 ▼
与我们平时用的标准地图和卫星地图相比,通过百度地图强大的AI技术能力,全景地图又多了一个人文维度,现代技术也为我们刻画着一个更有温度的世界。
今年十一,百度全景地图特邀采集员便在澳洲悉尼亲眼见证了中国女篮姑娘时隔28年再夺世界杯亚军,重新站上世界杯的领奖台。同时,他也看到了很多华人高举国旗眼含热泪齐唱国歌。这一由悉尼当地华人华侨留学生打造的全场中国红,也永久定格在了百度地图特约采集员的全景相机中。
全场沸腾,隔着屏幕也能在耳边听到国歌 ▼
百度地图的全景采集,不止有专业的地图采集团队参与,个人与团体那些鲜活、有纪念意义的活动也可以参与到全景地图的建设中,这些生动的故事也将被永久定格。这也正是百度地图在社会层面的价值体现——用更接近于真实世界的数字技术,让全民感受祖国发展波澜壮阔的进程。
同样是在今年十一,马姐和廖智就有一个神秘计划。马姐身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在外滩拍摄了一组特别的时尚大片,送给了祖国一抹红;廖智身穿红色“战袍”在解放碑下翩翩起舞,拍摄了一组展示残障人士勇敢追求多姿多彩生活的定格照片,与这座极具红色价值的地标来一场浪漫的红色邂逅。这些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画面,都被百度地图采集员收录在全景中,成为今年国庆珍贵的留存影像。
百度地图里的马姐,一袭红裙站在外滩江边 ▼
这就是今年国庆,百度地图为祖国送上的“一抹中国红”。在十月一日,同马姐和廖智一起,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杭州、长沙、重庆、成都、武汉多个城市的群众,只要穿着红色元素的服饰现身指定超级地标附近,与红彤彤的百度地图采集车或采集员相遇,跟身穿红衣的采集员挥手致意。大家的红色身影,就会被采入到当地全景地图中,以此种特殊的活动为祖国献礼。
人群中闪亮的红色一眼就能找到 ▼
多年以来,百度地图不断采集各地全景,并采纳各地网友上传的全景图,并基于AI技术能力,呈现在地图中。
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问你,以前我们这里是什么样子的?你该如何回答他,是简单的语言描述还是找一找有没有老照片?
或许你打开百度地图,全景就能给他答案。在地图全景中,我们捕捉到的是中国发展速度和社会变迁的缩影。即使你未曾身临其境,也会因全景地图里巨大的改变而震撼,这既是我们对往事的回忆,也是一种对时代精神的记录。
多年后,回望那些经久不息的地标在过去某一时刻的全景,也许还能在其中遇到过去的你,打开尘封已久的故事。
- 推广 -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 壹图网
文中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来自 百度地图
END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