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做父母的,要觉察自己养育时的这种心理

做父母的,要觉察自己养育时的这种心理

公众号新闻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作者|meiyayibu

来源|meiya



7岁的女儿明天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日春游活动。她让我春游当天接她放学的时候,带上自行车,她要一路从学校骑回家(大概六七公里的路程)。


最近女儿爱上了骑自行车,尤其在人少的时候,感受到骑行时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她会很开心。


想到她春游回来可能会很累,骑不动自行车,或者放学路上人多不是那么安全,所以当她提出骑行回家时,我说:“那时你可能会太累,骑不动。”


女儿假装有些生气地说:“我骑得动。哼,你不相信我!”


我立刻安抚:“我相信你,相信你。好的,我到时给你带上自行车。”


尽管答应了孩子的请求,但我心里还有一些担心。我觉察自己的担心,我担心孩子在疲惫的情况下,或者在太多人的路上骑车不安全。


我还觉察到自己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热爱体育运动,但另一方面又怕她运动过量,损伤身体,或者在运动时受伤。同时,也会感受到陪伴孩子运动自己好累好麻烦啊。


当我觉察到这些之后,我安抚自己:“放轻松一些,孩子会在运动过程中慢慢懂得保护自己的。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你把担心化成对孩子的祝福吧,祝福她安全运动,快乐运动!你自己也不要太累了,照顾好自己,保持耐心,量力而行就好。


当这样自我安抚之后,我一下子感觉轻松很多,也不再那么担心小孩的安全了。




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常常也会见到不少父母养育孩子时的矛盾心理。


有的父母对孩子很严厉,很凶,一直要求孩子在家表现得乖巧听话,要顺从父母的种种安排,并为此感到高兴,觉得自己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可是当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负却表现出讨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时,父母却会怪孩子“你怎么不懂得反抗”“你怎么这么没用。”


这类父母看起来好像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期待:“孩子在家像条虫,在外像条龙!”


还有的父母一方面非常宠爱孩子,常常会过度保护孩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替孩子包办,不让孩子干活,不让孩子出去和同龄人社交、玩耍,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期待孩子能力出众,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婚恋、生活都面面优秀。


我有个女性来访者独立生活的能力比较差。因为她的妈妈从小就不让她做家务,一直在生活上事无巨细地照顾她。她记得自己十一二岁时,妈妈还会经常给她穿衣服。上大学选学校,妈妈也不让她离开本地,要求她在本地上大学,然后每天走读。


等到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继续住在家里,妈妈却开始经常嫌弃女儿笨手笨脚,生活能力差。


当成年的女儿要自己动手洗衣做饭时,妈妈又推开她,说:“走开走开,你做不好的!”让她感到倍受打击。


这类矛盾的父母表面看起来好像他们不知道这样一个常识:一个人做事的能力需要从小锻炼、培养,而不是某一天突然就会了。


其实,背后是做父母的自我觉察和成长的不够,对孩子也缺乏足够的接纳和理解,更多地以一种惯性去养育孩子,或者习惯以自己当时的想法和行为为标准去评判孩子,而不是去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成长。


这类父母,当孩子表现出对父母有好处或者父母喜欢的行为时,就会认可孩子,反之,父母就不认可孩子。他们看不到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


而且所谓的孩子不好的行为背后,是家庭培养和塑造的结果,或者说父母对此也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责任。


就像上文中那个嫌弃女儿笨手笨脚的妈妈,正因为自己过去对孩子过度保护、包办和不肯放手,才导致孩子因缺乏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足。当成年的女儿要改变,自己动手学习时,妈妈依然不愿意放手。所以,孩子也继续原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模式(当然,关系是双方互动出来的,如果孩子坚持搬出来自己住,妈妈的包办和控制也会无效)。


那为什么这位妈妈会这样呢?可能是妈妈的觉察不够,对孩子教育上的认知水平不足,可能妈妈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依赖自己,需要自己,进而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也可能是妈妈的一种补偿心理,补偿那个曾经没有得到足够爱和照顾的内在小孩……




养育本就是充满矛盾和艰难的一条道路。


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同一个能力,呈现出来,会有这样的表现,也会有那样的表现。


不同的表现,有时令我们欢喜,有时令我们忧愁。比如在外伶牙俐齿,很会表达自己想法的小孩,在家也会用他的伶牙俐齿和父母争论和顶嘴。


如果我们没有对此觉知,没有看到我们所谓的好与不好,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往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同体同源。


没有对自己的矛盾和双重标准有认识,我们就容易在关系中陷入霸权主义,缺乏对孩子真正的理解、接纳和包容,导致我们既无法拥有好的亲子关系,也会让自己的内心增加很多不如所愿的失望、愤怒和痛苦。

觉察是自由的种子。

当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看见自己人性中的双重标准,自相矛盾之处,我们反而不容易被它们控制。

当我们可以跳出自我的双标和矛盾,不以自己的喜好评判孩子,学会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养育中的很多问题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不是问题,也更加容易找到转化和引导那些问题的关键,同时,我们也更容易收获一份从容、平和的心境。

有人说,一个孩子能够走多远,取决父母的自我成长有多远。

育儿即育己。愿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路上都能够不断自我觉察,不断成长。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知道提升自身能量、不再内耗、爱自己的方法!


只有我们不内耗了,才有了不以自己的喜好评判孩子,学会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养育中问题的基础。

推荐学堂总编夫人卡总的视频分享会:
《不纠结,不内耗》
原价59.9元
特惠价39.9元!
揭开内耗的真相
用大量真实案例、可实操的方法
帮你提高认知、升级思维、积攒内在力量
分享会到底多超值,往下看看分享内容☟☟☟

点击下方小程序
即可购买,反复畅听
下单后联系客服兑换课程


作者介绍




meiya,畅销书作者,心理咨询师,8年心理咨询经验,个案累计超过4000小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认识你真好》等书,个人微信公众号:meiya(ID :OneStepUp)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任何没见过亚当年轻时的这组帅照的人,都会错亿,OK?《阴阳鱼》连载第43章:时间如刀,空间如砧板,而你我都不过是鱼肉最高检受理朱令父母的申请了,通往正义的路上每一步都算数我所看到的「无条件的爱」,常常是子女给父母的|对话赵静高学历父母的另类困境:不怕为孩子360°全景铺路,就怕孩子“带不动”江浙沪父母:不“卷”考公与国企,愁如何养育二代继承者...我和老伴(十)司法心理学 vs. 犯罪心理学|心理学细分专业介绍清华教授说大学越来越像工厂?中产父母的最大悲哀,是费尽一切培养“城市做题家”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优越的气候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心理学硕博项目介绍招募 | 2024遇见壤塘亲子游:觉察自己 找回童真怎样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法国教育专家给的9个建议怎样看待李玫瑾重罚邯郸三少年父母的建议影视金曲天后姚贝娜:34岁癌症复发离世,父母的这个举动让人落泪我是否适合心理临床工作?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区别是?硕博项目有什么差异?一遇到问题就逃避?有一种心理模式最能暴露人的成熟度《生命和家园 10》哈佛心理学家研究六技巧养育“好”孩子山中寺庙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 格式塔疗法入门在温哥华做父母有多难?!奶粉暴涨!连娃都养不起了!北师大研究揭开高学历父母的困境:不怕给孩子360°全景铺路,就怕孩子“带不动”我要把它安利给所有单身女性!越爱自己养老金就要越高原来我写了那么多字啊吵过火了!澳洲华人女子与前男友吵架崩溃,倒汽油放火烧了他和父母的房子!最终法官放过了她!母亲节特别策划:关于婚姻、关于选择、关于做父母不建议大家轻易离职,除非你已经出现这种心理状态——越活越年轻的秘诀,这些好习惯一定要逼自己养成一代父母正在重新养育小孩第十期觉察日记打卡营(重磅回归)当父母克服养育过程中的四重恐惧,孩子的厌学、懒惰就消失了,效果立竿见影让这种电影得金马奖,是千千万万个父母的失职……心理学家:父母要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就戒掉这5种“有毒人格”比「财富自由」更让人幸福的,是这种罕见的心理特质——“高考替考,他亲手毁掉自己”:孩子会用一生的牺牲,来“报复”父母的过错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