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那些成功的并购,究竟做对了什么?

那些成功的并购,究竟做对了什么?

公众号新闻



20年前,贝恩公司的顾问们出版了一本书,探讨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尽管公司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力求交易,但70%的并购最终仍以失败告终。这本《兼并之道》(Mastering the Merger)是在一系列公司合并失败后出版的,里面有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戴姆勒和克莱斯勒以及花旗和Travelers。这个现象并不新奇。20世纪70年代的学术研究得出结论,大多数收购与投资银行家承诺的不同。即使在投资者看来有利可图的交易中,贝恩对高管的调查也显示,许多交易没有达到为证明收购合理性而做出的内部预测。


最近,该书的作者之一大卫·哈丁(David Harding)和贝恩的两位同事决定重新审视一下并购市场。发现令他们大吃一惊。在过去20年中,企业完成了66万多起并购,总价值56万亿美元,并购交易在2021年达到顶峰。但失败的几率已经倒置:今天,接近70%的并购取得了成功。即使在大约30%不太成功的并购中,许多交易仍然创造了一定价值。


发生了哪些变化?贝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四种解释:


利用并购实施更广泛的战略。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大多数收购方都以竞争对手或相近行业的公司为目标,希望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并取得竞争优势。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公司采取了更广泛的并购方式,通过并购来在新兴行业或地区占据一席之地,提高供应链效率,利用地缘政治机遇,在AI等领域获得新能力,甚至寻找新的人才来源。战略理由通常侧重于增长机会,这意味着公司不太会依赖节省成本,而在过去,节省成本往往比预想的更难实现。


收购方在尽职调查方面更加成熟。过去,多数并购的尽职调查是在电子表格上进行,重点是财务状况是否合理。近期,公司扩大了签署交易之前进行的调查类型。他们会进行文化评估,以确定在目标公司工作的人能否适应收购方的规范和价值观。通过正式的人才评估,收购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目标公司管理人员的能力,并对他们成功实现并购后整合的能力做出更明智的预测。社交媒体使收购方能够轻松获得目标公司客户、员工和前员工的反馈和评论。研究人员写道,今天,“最优秀的收购者,很快就能让自己成为所收购行业的权威。”


通过进行更多交易来获得经验和专业知识。熟能生巧。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公司进行的大型交易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频繁温和的交易。这有助于公司在并购的各个方面做得更好,包括在交易完成前评估协同效应,并在整合过程中实现协同。一家公司的交易足够频繁时,就有理由组建一支全职的专家团队,专门负责确定目标、谈判条款和进行尽职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专业化的工作会带来回报。


“如果你只是偶尔进行交易……就根本不会有一个专门团队。”贝恩并购业务的领导者戴尔·斯塔福德(Dale Stafford)说。过去,公司通常会从日常工作中抽调一批相对缺乏经验的人,来进行尽职调查或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拥有全职专家的优势显而易见。“有点像数量游戏:做更多交易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专职的并购人员,这些人可以逐渐获得更多经验。”斯塔福德说。


以规模较大的硅谷公司为例。贝恩负责并购业务的副总裁苏珊·库马尔(Suzanne Kumar)表示:“一些科技公司在巅峰时期,几乎每周都会达成一笔交易。公司拥有完整的团队,有不同的人负责尽职调查和整合。”这种趋势不仅限于硅谷。贝恩举了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和饮料分销商星座品牌(Constellation Brands)的例子,这些公司就建立了大量专注于并购的团队,并让领导这些团队的人在高层领导会议上拥有一定地位。


收购公司更擅长整合。整合两家公司是一项巨大工程。幸运的是,用于管理大型项目的技巧、工具和技术在过去20年中有了显著进步。(例如,《兼并之道》出版前四年,才发明了敏捷方法论)此外,随着通过更频繁地进行收购以积累经验,组织会了解哪些整合任务需要优先处理,哪些领域可能会出现问题,以及如何更高效地做出关键决策。研究人员写道:“重新阅读20年前的整合建议时,我们会感到窘迫”,因为该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并购的整体增长带来了投资者回报。研究人员发现,20年前,尽管大多数收购都没有成功,但经常进行交易的公司表现出更高的股东回报率,这表明投资者更喜欢愿意承担这些风险的公司。自那以后,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常进行收购的公司(每年至少一次收购)获得的回报,是很少或从不进行交易的公司的两倍。


20年的时间里,并购从失败率70%上升到成功率70%,意义重大,但随着并购交易的不断进行,一个重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成功率是否已经达到一个高点,或者说收益是否还有继续上升的潜力?


“绝大多数公司不会频繁收购,因此才刚开始踏上这个旅程,还没有真正创造出可重复的模型。”库马尔说。因此,研究人员希望成功率能够进一步提高。


关于本研究——“公司如何在并购方面变得如此出色”(How Companies Got So Good at M&A),大卫·哈丁、戴尔·斯塔福德和苏珊·库马尔,贝恩白皮书。

飞书、DeepL、Kimi | 译   孙燕 | 编辑




推荐阅读





看起来努力工作的你,为什么过得像“行尸走肉”一样?


如何让经典战略的“有效期”更长?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哈评中文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科学,究竟是什么?你最成功的一笔投资是什么?这里有几百位网友的真实经历→从一款“男人味”手工香皂到20亿美元估值,Dr. Squatch 做对了什么?lululemon高管详解“中美”两大关键市场: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加速AI终端创新,Arm做对了什么?张勇重磅加盟并购基金,并购市场的风何时吹起来?设计师做个人IP,一年变现1000万,她做对了什么? | 创商案例回国杂记(2306)回国后最先与老同事欢聚一堂永乐元年,朱棣做对了什么决定性选择?“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肖氏反射弧手术的过程多校拿下普林斯顿、达特茅斯、芝大!超难申请季里,北京老牌高中们做对了什么?直播预告丨把华商律所做到广东最大,他做对了什么?健身房的私教,究竟在教什么??🤔成为中国少儿真人第一IP,蕃尼做对了什么?康桥资本,一场潜伏八年的并购征途寻求卤味食品、连锁餐饮板块并购标的;寻求精密制造领域板块并购标的|资情留言板第136期上演“占坑式旁听”,究竟怕什么?《拾梦初衷》巴郞11岁儿子身高超过我,我到底做对了什么?太优秀!这些新西兰和中国的学生,斩获常春藤、斯坦福、牛剑顶校Offer!他们,究竟做对了什么?独家揭秘...短平快的时代里,不被裹挟的人做对了什么?营收增长超100%,亚朵到底做对了什么?学习自觉主动的孩子,家长都做对了什么? 权威心理学家15年跟踪研究发现,颠覆认知看清本质的人,和一辈子看不清的人,究竟差了什么?一个现代国家的缔造者,李光耀做对了什么?一秒看清本质的人,和一辈子看不清的人,究竟差了什么?北美裁员潮下,毕业直接进入能源公司的我,做对了什么?《路口》巴郞逆势下营利双增的浙商银行,做对了什么?直播预告丨带领华商律所成为全国规模大所,他做对了什么?多大学姐的逆袭日记:同时上岸德勤和加拿大国家银行,我做对了什么保时捷押注、估值 60 亿美元,这家自动驾驶公司做对了什么?学员故事|北美裁员潮下,毕业直接进入能源公司的我,做对了什么?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22 * 晨报 * 美银:美联储会议前夕美股遭遇大规模资金外流。英镑兑美元跌至一个月低点 围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