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帝国的暗线

帝国的暗线

公众号新闻



作者:秦时避世人 

来源:最爱历史(ID:solovehistory)


前言:

1542年10月的一个晚上,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候。

紫禁城内,十多位宫女悄悄溜进了皇帝的寝宫。

一位叫杨金英的宫女把用丝花绳搓成的一条粗绳,套住了熟睡中的嘉靖的头。众宫女一拥而上,掐脖子,按前胸,擒手脚,将嘉靖帝给控制住,然后慢慢将绳索向左右拉开,意图勒死皇帝。

但是,慌乱之中杨秀英将绳子打成了死结,众人拉了好久也没见嘉靖咽气。

眼见事情不济,有位宫女跑出去报告了方皇后,皇后急急带人前来,而嘉靖已是昏迷许久。皇后立即召集御医进行抢救。事关天下最有权势之人的性命,御医们就冒着死亡的风险,为嘉靖帝把脉,开药,最终将皇帝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那些刚烈的宫女也被擒住。

关于她们为何要缢死皇帝,史书讳莫如深。只知道宫女杨金英在审讯时,半是愤怒,半是悲壮地说道:“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他)手里!”唯有被皇帝的残忍刻薄逼上了绝境,才能如此铤而走险。

事后,诸宫女皆被凌迟处死,此即明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

正当壮年的嘉靖,一夜之间竟然体验到了死亡的滋味,虽说化险为夷了,终究还是会恐惧与不安。

嘉靖帝以外藩入继大统,不知费了多大的劲才在皇宫立足,因此他对于乾清宫并无多少归属感。明朝的列祖列宗都在这个皇宫死去,这些金碧辉煌的宫殿在他眼里,无疑都染上了不详的色彩。

皇宫,既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一座牢笼。这里充满着阴谋和政治斗争。嘉靖十七年末,世宗的生母章圣太后去世,世宗便怀疑与孝宗张后有关。可是他不能撕破脸皮,只能暗自提防。如今又发生了宫女刺杀之事,让他愈发疑神疑鬼起来。

嘉靖明白,在高高的宫墙里,人很难感受到自由。因此,他时常会跑到皇宫之外的西苑居住,寻求一个休闲的生活。

西苑位于北京紫禁城之西,在宫城西墙和皇城西墙之间,相当大一部分为太液池水面,即后世的北海、中海与南海,亭台楼榭点缀于湖光山色之间,宛如仙境。相比死气沉沉的皇宫,这里才是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壬寅宫变之后,嘉靖决定搬到太液池西岸的永寿宫去住,再也不回大内。

在这片园林之中,他不用正襟危坐,不用听着无聊的朝讲,不用费心烦琐的事务。有山,有水,有善写青词的臣子。有事便征召阁臣商议一二,无事便虔诚修道,好不惬意。

山水如画的西苑反而取代森严的紫禁城,成了帝国的政治中枢。

01

天下的中心是中国,中国的中心是北京,北京的中心是紫禁城。

这就是明朝大部分人对世界的认识。

朱棣打赢了“靖难之役”之后,登基称帝,决定将都城迁回北京,便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宫城和园林,打造大明王朝皇冠之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

宫城是绝对的中心,它位于北京城南北轴线之上,从下往上,分别是六重宏伟的宫殿建筑。在每一重宫殿屋檐的正中都高挂着匾额,蓝底金字,写着建筑的名称,分别是“正阳门”、“大明门”、“承天之门”、“午门”、“奉天门”、“奉天殿”。

在皇城的宏伟面前,人们往往只会注意巍峨的城门与宫殿,却忽略掉皇宫西边的一处水域——西苑。

朱棣在这里新开挖了南海,让太液池的水面自此向南拓展到长安街一线,形成了后世所称的北、中、南三海格局,面积相当于两个紫禁城。然后又堆砌人工小岛一座,名曰“南台”,即后世的瀛台,另外将挖出的泥土堆在宫城的北边建成镇山一座,名曰“万岁山”,即现在的景山。

明代大臣杨荣曾用一首诗描绘西苑美景太液晴波:

太液晴涵一镜开,溶溶漾漾自天来。
光浮雪练明金阙,影带晴虹绕玉台。
萍藻摇风仍荡漾,龟鱼向日共徘徊。

蓬莱咫尺沧溟下,瑞气絪缊接上台。

这是皇宫之内无法想象的美景。而西苑这片园林,就像世外洞天,包容着皇宫里的失败者、阴谋、和没有被权力扭曲的人性。

在政治斗争中失败或犯法的藩王、妃嫔乃至帝王往往会被囚禁到此处。

如宣德元年八月,太宗次子汉王朱高煦反,宣宗御驾亲征,逼降高煦,将其押送至北京,“锢高煦于西内”。再如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从弟弟手中夺回自己的皇权,便“废帝为郕王,迁西内”。

成化五年,老而无子的宪宗偶然临幸了一个典守内藏的女史纪氏。纪氏乃广西土官之女,被俘获充入掖庭,未曾想偶遇宪宗,珠胎暗结,开始了其悲惨的一生。

彼时万贵妃专宠,后宫女子有孕者全被逼堕胎,万贵妃听闻纪氏有孕,令婢女去逼纪氏堕胎,婢女可怜纪氏,便谎报纪氏得病,迁居于西苑的安乐堂。

后来纪氏生下一子,幸得宫人掩护才得存活,时废后吴氏亦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在众人的帮扶之下,皇子潜养西内长至六岁,然后被太监张敏奏知宪宗。

宪宗大喜,父子相认后昭告天下,将纪氏移居西内永寿宫。孩子结束了躲躲藏藏的人生,本该是熬出了头,可是母亲却在不久后暴薨。后人认为极有可能是万贵妃下的毒手。

纪氏母子在西苑历尽艰辛,纪氏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子最终被立为皇太子,即后来的孝宗皇帝,纪氏亦被追尊为皇太后。

权力与人性,在这片是非之地交错至此。

嘉靖之后,西苑又迎来了一对恋人——万历皇帝与郑贵妃。

那时,正是他们的热恋期,两人想要仿效唐明皇杨贵妃长生殿故事,便在西苑的大高玄殿起誓,约定立福王为太子。

然而,大部分朝臣却拥护皇长子朱常洛,致使东宫储位久久不决。在长时间的拉锯战中,万历还是败了,最终立了皇长子。

堂堂天子在神灵前面的誓约都作不得数,真是可笑。心灰意冷的万历皇帝从此不再来大高玄殿,也对国家大事也意兴阑珊,不再留意朝政,荒怠之局渐成,国家也走向衰亡。

万历皇帝去世之后,西苑渐渐远离了帝国的政治和权力中心,回归到了一座宁静自然的园林。

二十四年后,甲申年的料峭寒风送来了帝国的丧钟,崇祯帝踉踉跄跄地爬上万岁山的时候,抬眼回顾这片江山,他一定看到了这片幽静雅致的园林。

三百年荣耀与繁华,归于何处?

02

京城之中,皇家园林与世俗百姓的生活似乎只有一墙之隔,却有如天堑。

墙里的人想出来,墙外的人却想进去。

大才子文徵明在北京的生活并不如意。当时,他的诗书画虽是名满天下,在北京却总是被同僚排挤,甚至还被讥讽为“画匠”。

唯一让文徵明略微感到愉快的是西苑之行。他曾经在夏日和秋日两次经过西苑,大饱眼福,领略了皇家园林的风光,分别写了《游西苑》《秋日再经西苑》两首诗。

都说园林分南北,景色各千秋。北方的园林华丽,南方的园林婉约。

北方园林的青山绿水,常常和红色的宫殿与高墙相得益彰,树高林深,景观宏大,多了些许富贵之气。而江南的园林,就显得小了许多。没有高大的松柏,却有纤细的竹林,没有壮丽的宫墙,却有小巧的曲廊。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园林的游客往往在方寸之间,或谈天说地,或喝酒品茗,突出一个闲适。

文徵明曾为吴中名园拙政园作过画,见识过江南园林的雅致细腻,却在领略过北京的皇家园林之后,念念不忘,感慨一声“非人间所得窥视”!恐怕,在他心中,即便无比厌恶北京的“虎豹场”,也渴望能够官场得意吧。

如果进取不成之后,他还是愿意回到温婉的江南,事实上文徵明也是这么做的。他义无反顾地回到那个狭小又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在“寒酸简陋”的南方园林,安放自我。在闲暇的时光醉心于园林的构建、奇石的把玩、茶茗的品味、诗酒的唱和。

江南园林虽小,却为每一个官场失意的文人提供了另外一个颇富吸引力的选择。

王世贞出生在江南一个富裕而颇具声望的仕宦之家,父亲和祖父都供职于朝廷。他未满21岁便中了进士,入京后仕途得意。后来得罪了当时权势熏天的宰相严嵩,他们之间的仇恨导致王世贞的父亲被弹劾并最终被处死。

遭遇父难的王世贞回家服丧,三年期满之后仍然呆在家乡太仓。

嘉靖四十二年(1563),王世贞在太仓州治旁开辟一块空地,闹中取静,始建“离薋园”。“薋”意为恶草,有它在,嘉木名卉不能从土壤里生出。这既是一种怨恨,也是一种“天下无贼”的期待。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离薋园”靠近县衙,一天到晚都会听到衙门里传来的喧闹声,充满了聒噪,满是俗世的气息。

严嵩倒台之后,王世贞得以恢复官职。可是没多久,王世贞就和张居正产生了矛盾,又一次倒在了帝国中心的强权人物前,此后他不得已再次退隐回家。

这一回,王世贞住进了弇山园中。“弇山”取自《山海经》神话典故,为神仙之居所,而他也自称“弇州山人”。

弇山园本来应该只是王世贞的疗伤之所,没成想却成为了明代江南最伟大的一座园林。工整的轴线布局,层层叠叠的假山结构,如仙岛般浮在水上的三座弇山,交错的楼阁,和几片种植同种树木的区域,例如橘子树和樱桃树。

古人喜欢罗列排比,如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只要榜上有名,名声就会得到认可。而在明朝的园林排行榜之中,弇山园一次也没有落下。有人将它和松江(今上海)的豫园并举,为“东南名园冠”。

但是,中国人素来有压抑“奇技淫巧”的传统。弇山园名声大噪之后,很快便遭来了道德家们的批评:营造过度,过于奢华。

身为文人表率的王世贞压力很大,只能将园门敞开,欢迎任何人来观赏。

他常在园中与游客擦肩而过,有时候遇到红粉佳人只能躲在一旁避让,游客不知道这个老头是谁,王世贞有时候也会忘了熙攘的人群只是过客。

正如孟子所说的:如果归独夫所有,一个四十里的园囿也嫌大;如果与民同乐,一个七十里的园林也很小。

弇山园开放之后,人们的指责就变少了。

后来游客实在太多,王世贞便搬出了弇山园。贴心的他为弇山园编了一套旅游手册,为过往的游客解说风景。

就这样,一个失意文人的疗伤之所,成为了惠及世人的城市公园。

03

指责王世贞的声音背后,是一场有关风月的战争。

江南一带,为明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雄厚的财富和无止的欲望如同干柴碰上烈火,燃起了奢靡的大火,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物”的奇观。

据王锜《寓圃杂记》载,晚明苏州“闾檐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閤之间,丝竹返舞与市声相杂。凡上供锦绮、文具、花果、珍羞奇异之物,岁有所增,若刻丝累漆之属,自浙宋以来,其艺久废,今皆精妙,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

亭台楼阁,画舫游船,丝绸文具,漆器古玩,应有仅有,尽皆精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背弃了“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的原则,而是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打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奢靡的生活情景上。

再结合几十年之后明朝灭亡的历史,真像一场末日前的狂欢。

奢靡之风起,江南也掀起一阵造园的狂热,一切向奢侈看齐。因此,王世贞作为文坛领袖受到那样的指责,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后不久,江南出现了一位力挽狂澜的人物——文震亨。

文震亨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生活在江南一带,以造园闻名。面对江南造园的狂热,他只坚持一个宗旨:化繁为简。

在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一书中,他往往列举一个清单,比如”笔管“一节:“古有金银管、象管、玳瑁管、玻璃管……”然后紧跟一句“俱俗不可用”。市面上那些机巧之物,往往被他冠以“恶俗”、“最忌”、“不入品”的骂名。

敢如此大骂,文震亨自有底气。他出身书画世家,曾祖便是“明四家”之一、参与拙政园营建的文徵明。家学如此,让他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

长物意为多余之物。文震亨以“长物”为名,便是告诉读者,书中所论,“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文人清赏而已。但往往就是这类无用之物,才能看出一个人的阶级、品味和格调。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曾写过西门庆的园子:“进入仪门,转过大厅,由鹿顶钻山进去,就是花园角门。抹过木香棚,两边松墙,松墙里面三间小卷棚,名唤翡翠轩,乃西门庆夏月纳凉之所……二人掀开帘子进入明间内……上下放着六把云南玛瑙、漆减金钉藤丝甸矮矮东坡椅儿,两边挂四轴天青衢花绫裱白绫边名人的山水,一边一张螳螂蜻蜒脚、一封书大理石心璧画的帮桌儿,桌儿上安放古铜炉、流金仙鹤,正面悬着‘翡翠轩’三字。”

对照《长物志》,“木香”、“卷棚”都是俗式,“云南玛瑙”、“蜻蜒脚”诸种工艺都是“恶俗”,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我们知道,《金瓶梅》的故事虽然以北宋末年为背景,但它所描绘的社会面貌皆有现实的隐喻。西门庆是“一个风流子弟,生得状貌魁伟,性情潇洒,饶有几贯家资,年纪二十六七”,正是一个市侩的商人形象。

晚明以来,读书人的文化霸权遭到了挑战。富商们有钱,但缺了文化的沉淀,便急切地想用手中的经济资本,换取相应的文化资本。西门庆的园子处处透着“俗气”,实际上就是“暴发户”明明不懂风雅,偏要附庸风雅的结果。

“风雅”的解释权便在读书人手里。以文震亨为代表的晚明士人,便是通过界定雅俗的方式,划下一条道,将家财万贯的西门庆拒之门外。

虽说文震亨走的是上层路线,但他的确为奢靡混乱的社会带来了出一种雅致的美学,也让园林成为一种表达的方式。

因此,晚明的文人园最是发达。他们的人格、诗文往往和园林是一体的,每每进入园林,便有诗情画意之感,而读《牡丹亭》、《金瓶梅》等文学小品,如同置身那些园林之中。

末日之前,奢靡是商人的狂欢,清高是文人的狂欢。

1645年,清军攻占苏州后,文震亨避居阳澄湖。清军推行剃发令,他自投于河,被家人救起,绝食六日而亡。

江南的园林,是否还能守住它的风雅?

04

明清易代,天崩地裂,世事变迁。正如孔云亭所写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名园多是穷极思虑,千万金银堆积而成,但结果往往是不岀数年,或废、或毁、或易主而面目全非。园林易毁,名园难守,引起的不仅是人们对美好事物逝去的伤感。其实,园林消逝背后的东西,才是士人伤感的根本。

正德年间,王献臣受到东厂迫害,屡次贬官,因此自嘲“拙于为政”,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命名为“拙政园”。

当时文徵明与王氏意气相投,多次为其绘制园图。嘉靖十二年(1533),文徵明依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各系以诗,并作《王氏拙政园记》。名噪一时的画家兼诗人,再加上冠绝吴中的名园,可谓是园林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

这是拙政园的巅峰,也是它坎坷命运的开始。

王献臣死后,其子嗜赌,一夜之间将园输给徐氏。后徐氏子孙亦衰落,园渐荒废。

清兵入苏,兵火蔓延,到处都是瓦败垣颓,楼台零落,花木凋残,更有甚者,已经化作飞灰。拙政园为清兵所占,而后兜兜转转到了浙江海宁望族陈之遴手中。

陈之遴是明崇祯十年的进士,在明末清初为知名诗人,他还有一个同为诗人的妻子——徐灿。崇祯十年至十二年,两人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丈夫求功名,妻子痴相守。

只是,变故很快来了。陈的父亲在清军入侵时失职,被革职逮捕,后因内心冤抑喝毒酒自杀。崇祯迁怒于他的儿子,罢了陈之遴的官职,永不叙用。

没过多少年,清兵入关。徐灿很幸运,没有受到兵火的波及,仿佛大浪中的一叶孤舟,看着波涛倾覆掉身边的小船,而无力挽回。

她是一个女词人,平时写写伤春之作,然后丈夫另有新欢,再感慨婚姻的隐痛。在世人的眼里,爱情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一旦爱情之柱倒塌,生命之火就熄灭了。

然而徐灿还有另外一面,请看《踏莎行·初春》: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婉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词人谓碧云重叠犹作故国河山之象,而江山易主,月痕还照这江山做什么呢?

易代之后,陈之遴变节仕清,他于顺治二年投降清廷,之后官运亨通。

徐灿曾劝之遴隐退山林,保全名节。但陈之遴由于父亲一事,对明朝并没有多少感情。而且,他的功名之念从来没有泯灭。因此,徐灿的词中充满了对新朝的微词和惧惮,和对夫君出仕清廷的微讽。

陈之遴买下了拙政园,安抚妻子,大加修缮,极尽奢华,似乎也在向世人宣告繁荣的回归。只是,这个焕然一新的拙政园,还能有当初的风雅吗?在这里,徐灿写下了蕴涵着深沉的黍离之痛的《拙政园诗馀》。

丈夫降清,徐灿不能效法不食周粟的伯夷,与之决绝,还得接受清廷一品夫人之恩赏,内心时常遭受自我的拷问。

她说:“悔杀双飞新翼,误到瀛洲。”她眼睁睁看着一个人下水,既不能救他,又不能离他而去,只能和他一同下水,如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内心是多么的悲哀啊!

顺治九年,陈之遴做到了弘文院大学士,但他始终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满清入主中原,满汉矛盾尖锐,士大夫又分北党、南党,彼此倾轧。果不其然,陈之遴两次被贬去沈阳,而徐灿不得不离开拙政园,北上与其相会。

或许她在经过北京的时候,会想到最初的时光,想到文人讳莫如深的明朝,想到自己的那句诗:“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这样的词,不要说陈之遴,就是当时词坛上也无愧为杰出之作。

拙政园有幸保存至今,历代主人添砖加瓦,园貌虽变,但总是还留下一些东西。

钱泳在《文待诏拙政园题跋》中说:“余尝论园亭之兴废有时,而亦系乎其人。其人传,虽废犹兴也;其人不传,虽兴犹废也。”

如此看来,或许不是园林难传、风雅难续,而是园林中有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太难。

所幸拙政园不只有文徵明,还有一个忠贞的女词人——徐灿。

05

清朝以来,帝国迎来了它的巅峰,也渐渐走到了发展的尽头。

在这个时代,人们虽然时不时还要自拟鲲鹏,但更多时候还是要接受自己的平庸,自降在红尘之中,而不是做一个清高的士人。

四十一岁以后,李渔离开家乡去杭州,从此便开始了他一生“卖赋以糊其口”的生涯。享乐追逐的开销和朋友们陆续赠送的姬妾使他家口日繁,没有殷厚的家底是难以为继的。为了维持生活,他必须拼命地写作,拼命地挣钱。

五十岁时,他从杭州迁居金陵,住了近二十年。在金陵期间,他虽然仍继续刻书卖文,但主要的是靠到各地去攀附达官贵人,作他们的门客,以博得馈赠为生计。

一方面,浪子重逐少年场的感受令他兴奋激动,另一方面,他依然还有着文人的傲骨。这是李渔痛苦的根源:他自己尚不肯因家贫国难失去其风流姿态,又怎好当个道德先生板起面孔教训别人呢?

他时以一个四处卖笑的醒颜之徒自认,希图如明季狂人那样以自轻自贱的方式警世骂俗,他把“卖浆”、“卖舞”、“卖痴”之类招牌悬于门首,还以“贱者居”题额其寓。

只是这般自嘲并没有得到士人的认可,当时就有文人指斥李渔:“李生渔者,自号笠翁,居西子湖。性龌龊,善逢迎,遨游缙绅间。喜作词曲小说,备极淫亵。常挟小妓三四人,遇贵游子弟,便令隔帘度曲,或使之捧觞行酒,并纵谈房中术,诱赚重价。其行甚秽,真士林不齿者。”

因此,李渔的芥子园不同于晚明的文人园,不再刻意追求高雅和简朴,但显出一份世俗的风味。

芥子园“地止一丘”,所以取名“芥子”。但经过李渔独具匠心的设计后,园中轩台点缀、廊榭萦回、叠石峰峋、碧波环绕、苔青净竹、鸟语瀑响,显得曲中见幽,古中见雅,有“月榭”“歌台”“浮白轩”诸景。

李渔还在各处配上了相得益彰的对联,譬如月榭联:

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

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在这片园林中,李渔最为得意的一处景观创造是“尺幅窗”、“无心画”。

假山位于“浮白轩”的后面,于是李渔在浮白轩后墙正中开一景窗,即他所说的“尺幅窗”,把裁纸数幅,贴裱在窗框四周,作为一幅立轴画的头尾及左右镶边,形成了一幅山水中堂画,而画中的山水却是真山真水。人在屋内,坐而观之,则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之山也。

李渔将造园自诩为生平两绝技之二,一个是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因地制宜……入其室者,如读湖上笠翁之书,虽乏高才,颇饶别致”。

这份别致,是高雅的消退,世俗的兴起。晚明文化的肖子们,虽然还能在新的时代依然故我地生活着,但对社会却没有了挑战的勇气。

相较于文震亨那个年代的高才雅致,世风已然大变了。如果说李渔的芥子园还有些许的傲气,那么沈复的沧浪亭已经完完全全走的下层路线,最接近常人的生活。

在沈复的《浮生六记》中,沈复和芸娘在沧浪亭里纳凉玩月,品论云霞,焚香品茗,随意吟唱,接花叠石,莳草插瓶。这片园林并无什么高雅品味或是绝妙的设计,尽是琐屑平常之物,却有着常人难以体会的乐趣。

在芸娘生命的最后,两人过着“质钗典服”、鬻书卖画的日子。焦劳困苦之际,芸娘听说福郡王要倩人绣《心经》一部,芸娘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只是十余日的连续劳顿之后,“芸病转增,唤水索汤,上下厌之”。

临终之际,芸娘对今生的贫寒并不介怀,相反她是带着一丝凄惋而哀淡的惬意离开人世的。她今生体会到了沧浪亭的烟火神仙,便已足够。

芸娘握着沈复的手,断断续续说着“来世”二字,然后便离开了眷恋的人间。

这般美学,即便平淡至此,也足以动人。

06

江南的园林愈发内敛,进取开拓的春的时代早已过去,成熟却沉重的秋的时代已然到来。

皇家园林在清朝再度繁盛起来。康熙建香山行宫,又建圆明园,至乾隆年间,北京西郊有万寿山、香山、圆明园、清漪园,北边有承德避暑山庄,皇城内有西苑,富贵华丽,比明朝更盛。

只是,乾隆总是觉得少了点色彩。而他心心念念的那抹色彩,就在江南。

当时,乾隆特别喜欢一幅画——元末画家倪瓒所作《狮子林图》。

画中是江南的一处私家园林,松竹掩映之间,是一个以篱笆合围的小园,篱笆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中有房屋五处,皆为草堂泥墙。画左侧为山石,高处环抱一小屋,园中有虬松两架,园外有老梅一棵。整个画面并无细枝末节,尽显疏朗。

乾隆对这幅画简直是爱到了极点,多次摹仿倪图,还在上面题诗作跋。在其《倪瓒狮子林图》一诗中,起首即为 “借问狮子林,应在无何有”。

但是每每看到这幅画作,乾隆都会惋惜。此画作于明初,现实中的狮子林,恐怕已经在几百年中淹没于历史长河了。

然而命运就是这般奇妙。第二次南巡,乾隆抵达苏州后,当地官员将其迎至狮子林,画中园林竟成了眼前的景色,这使乾隆皇帝十分兴奋。为此,他特意差人从京城将倪瓒画作送到苏州。

迎驾的官员们告诉乾隆皇帝,此处现在名为“涉园”,且未被修饰,是其本来面目。看着此处景致,泉石半毁,房屋未饰,清寥疏朗之中,竟颇有倪图之意韵,乾隆身在其中,犹在行走在画里。

自此之后,乾隆皇帝每次南巡都会来到狮子林,而且总是带着倪图随行,即便在北京时,也常常翻出画作,对图忆景,宛如一个痴恋的女子。

他决定将此处的景色搬去北方,在圆明园里的长春园仿建狮子林。就连所挂匾额,都是发往苏州制造的。这样尤嫌不够,两年之后,乾隆又于避暑山庄重仿此景。

无论长春园还是避暑山庄,皇帝都觉得仿建的园景,不如苏州旧园,他在诗中写道:“略看似矣彼新构,只觉输于此古林。”

乾隆对狮子林的追求和仿建,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南巡期间,乾隆命画师相随,将江南名园、景致摹绘成图,大量仿建于北方御苑行宫。例如清漪园仿建有“惠山园”、西苑仿建有“千尺雪”,圆明园仿建就更多了,大有狮子林,小有天园、安澜园、瞻园,可谓江南名园景观,尽归一处。

这种的移植行为,为北方的皇家园林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成就了清中期皇家园林的空前鼎盛。

从某个角度来看,乾隆更像是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古往今来,有文人志趣的皇帝并不少见,词坛开宗后主李煜,书画名家钦、徽二宗。这些皇帝确实对文化有着浓烈的兴趣,有些人的书画词赋水平也远高于乾隆皇帝,但是他们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力,都不可与乾隆同日而语。

前面那些皇帝的风雅,就只是风雅而已。而乾隆仿建江南园林的背后,其实表达了一种对江南的文化、心理上的占有。

有趣的是,在乾隆第四次南巡回京后——也就是乾隆三十年,皇家园林迎来仿建的第二个高峰。

与此同时,文字狱开始回潮:乾隆三十七年,皇帝开始下诏令各州府搜集图书,并整理《永乐大典》,起意编纂 《四库全书》;乾隆四十年,皇帝令编写 《贰臣传》;次年,下诏编写 《殉节忠臣录》……

风景如画的江南园林,还不是依然在北京——皇帝的怀中。

而作为文人圣地,经济重心的江南,也不过是帝国的一部分。

07

清朝的统治者有一个传统:不爱居住在紫禁城里处理政事。

康熙喜欢畅春园,一年至少有七八个月在这里举行朝会。自雍正始,圆明园成了皇帝的偏爱,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共160年间,均在圆明园临朝处理国家大事。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遭到破坏,没有一座御园可以再做亲政避暑之地。

咸丰去世后,慈禧摄政,开始了她四十八年的政治生涯。她不愿居住在被她诅咒为“红墙绿瓦黑阴沟”的紫禁城里,可是园林尽毁,哪里还有令人称心的宝地呢?

1886年,一份名为《奏请复昆明湖水操旧制折》的文件摆到了慈禧太后的桌面上,此文中明确表示应该恢复昆明湖水师操练的旧制。文中写道沿湖的亭台楼阁已经颓废,应该花点银子去好好修缮一下,要不然操练水师的效果不好。

次年,在筹备昆明湖水师学堂的幌子之下,重修颐和园的计划悄然开始了,此项工作属于海军部门,所以说经费自然需要海军部门来出。这就是慈禧挪用海军军费的开端。

颐和园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面貌,亭台楼阁、草木花卉、奇石翠柳都回来了。颐和园恢复之后,慈禧每年要在这里驻跸十个月之久,这处园林也成为第二个政治中心。

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岁生日。年近花甲,慈禧非常重视这次生日。为了在颐和园接受祝贺,慈禧要求主管修建的官员,每五天要向她作一次工程进度的书面报告,甚至在春节期间照常施工。

甲午战争爆发后,慈禧虽然主战,但是,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直接撂下了脸, 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于是便出现这样的奇景:前线的将士们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紫禁城里却忙于为慈禧祝寿,歌舞升平,“听戏三日、诸事延搁”。

慈禧的颐和园,就像北京城一道美丽的纹身,光鲜之下,尽是疮血。有人想拔之,有人想守之,颐和园渐渐被鲜血和阴谋笼罩。

光绪帝起用了康有为、谭嗣同、杨锐一批改革维新的新人,企图掀翻后党。而慈禧也和心腹荣禄商定,在秋天要光绪陪她去天津阅兵,到时便以兵力逼迫光绪帝退位,另立新君。

光绪帝觉察到慈禧的调兵遣将,派杨锐传出一道密旨:“今朕位不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尔后,谭嗣同访袁世凯于法源寺,就直接摊牌了:要袁世凯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擒西太后,以救皇上。谭嗣同用手摸自己的脖子说:“如果你不欲救皇上,向颐和园告密杀了我的头,也可以得大官。”

袁世凯深知帝党与后党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便果断投向了西太后。慈禧也不是吃素的,早在袁世凯告密一天前就发动了政变。

最终,戊戌变法失败,慈禧掌握大权,把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浪台和西郊颐和园的玉澜堂,而“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刑场被杀。

讽刺的是,慈禧为了颐和园的安全,特意降旨把颐和园的园四周的围墙加高三丈。这个顽固的堡垒,就更难从内部攻破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侵略者又至,如同巨轮将颐和园碾过。珍宝被抢,树林被砍,楼阁被烧。这一次,没有谁能够守住它的盛世风采。

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游历中国。一方面,他古老文明的雄浑与博大精深深深打动,另一方面,他反感当时的中国:“现代中国有什么?政治、学问、经济、艺术,难道不是悉数堕落着吗?”

他感叹:“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来了之后便觉得要是更早点来就好了。中国若是不尽快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古老的东西就都被毁掉了。”

在他眼里,当时的中国,满目疮痍,无足挂齿。

这种傲慢的情绪在日本恶性蔓延,最终促使日本对中国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

国家不幸,江南蒙难。

1937年8月15日开始,日本战机开始对南京进行野蛮的空袭,一直持续了近四个月,将古城南京的许多地方和著名建筑,炸成一片火海与废墟。只有中山陵陵园留下日军一大一小两个弹孔,成为当时南京园林中唯一没有遭受日军严重破坏、保存较好的园林。

日本人占领苏州时期,许多园林遭受了巨创,园林里养军马,粪便遍地,精美的雕刻被拆了烧火。

纵观民国历史,虽然不到半个世纪,战争不断。不知多少江南美景,最终成了一片废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最后的挽歌。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格上财富: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等待23年的IPO,李泽湘背后不只是商业帝国现世姻缘 (后记)断舍离再次开篇-100天(8.6.22)特拉斯就职,大英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通宵读完一套书,看到美国的优势,也看到中国的潜力。娄岩一周诗词四首平局 | 台海升温是地球村的终结还是开始?- 从大秦帝国到美利坚~从中国的高速发展中获益良多——这些海外员工讲述身处中国企业、观察中国的真实感受漕运,帝国的国运印度裔的苏纳克迎来统领大英帝国的绝佳机会政治的暗面没有意外到底是美国的税高还是中国的税高?赚外国的钱,建中国的厂中国游戏出海:到不了的远方,躲不开的暗礁梅西落选金球奖,他的商业帝国还稳么?帝国理工的博士,毕业后都去哪儿工作?彪悍的人生,让人佩服!日本“男色帝国”的黄昏走向墨西哥44 – 向左还是向右获奖无数的剧作家,终于望向了自己身后的暗影三星“太子”特赦,重新执掌2万亿帝国【炜炜道来】当下市场的暗流涌动与策略“伦敦桥倒了”!女王逝世,为大英帝国写下完结篇?神奇的奥特曼卡片,和它的三个暗线故事禁售槟榔,一场多年的暗战世界真奇妙 | 遗失的印加帝国——秘鲁乌方:德国的收到了,美国的也快了G20:中国的“朋友圈”和美国的“包围圈”孙怡新手机壳的暗喻,原来是这意思啊...法国学生食堂的暗黑料理!学生直接吃吐了...藏匿收入47亿:“一无所有的女人”造出渠道医美帝国一年卖出30亿根吸管,百亿帝国的隐秘生意经成年人难以启齿的暗示性语录疫情两年后欧洲三国游 (14)- 没想到在巴塞罗那机场呆了一夜是什么支撑了美国的自信--简析下美国的22家五百亿美元制造业巨头大英帝国,一蟹不如一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