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环高架“年轻化”改造施工进展顺利,预计10月底完成(四平路-政本路段)外圈的施工
市道运中心介绍,内环高架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工程(四平路-政本路段)国庆期间施工不停歇,按照工程节点目标全力推进,为确保10月底完成(四平路-政本路段)外圈的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详见↓
据悉,内环高架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工程(四平路-政本路段)于8月25日晚正式启动,目前正按照工程计划目标全力推进中。截至10月6日,已完成23跨507米,其中,桥梁梁体顶升支座更换、外圈连续缝的维修和更新、外圈防撞墙杆件基座切割已全部完成。
作为内环高架“年轻化”改造试点,此次(四平路-政本路)试验段北侧为东走马塘,南侧为中山北二路,主线外圈方向3车道,内圈方向2车道,全长约688.5米,共计29跨,桥面宽度18米。施工内容主要包括:防撞墙带边梁更换、防撞墙原位凿除新建、桥面铺装重做、声屏障改造、伸缩缝更换、支座更换、排水设施更新、结构破损修补等;另外增设桥梁健康监测设备、车辆动态称重抓拍设备等,还将建设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含结构智能监测系统)。与此同时,改造升级后的高架将使用节能灯具,全面打造“安全可控、高效畅达、智慧服务、环境友好”并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高架道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车流量的不断增长,城市更新改造工程受限因素较多,具有工期短、不阻断交通、与周边联系密切、控制因素多等特点,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而又极其灵活的工作。作为中心城区主要交通路段,内环高架交通需求量极大,占浦西中心城区快速路车流量(不含外环)54%,因此在改造期间,如何保证在大流量交通下不断交施工是此次改造施工的一大难题。
建设团队前期做了大量研究分析,结合现场复杂情况,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合理、细致的布局和规划,实行白天、晚上两个时间段精准施工方案,白天施工期间保证高架4根车道正常通行;夜间施工期间,高架采取部分封闭、地面交通尽可能不占道、少占道。同时,加强和交警部门沟通,根据施工内容和节点,合理安排交通组织,提前告知公众相关道路封闭或绕行消息,最大限度减小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据悉,在白天施工期间仅占用1根车道,建设团队需在狭长形施工区域内同时进行多种作业,由于受空间限制,多种作业需分段同时进行且完全合拍,才可完成既定的作业内容,这对施工中每一道工序的精准度要求极高。为此,施工中也采用了倾斜摄影辅助施工,选取并改造可满足要求的特种设备,运用BIM等技术相互协作,利用好每一寸黄金空间,尽可能提高施工效率。
为最大限度的压缩施工周期、减少施工影响,施工期间采用了“超高压水射流”工艺、“带防撞墙板梁整体拆装”、“预制节段防撞墙安装”等一系列节省时间且效率高的施工工艺,每项工艺都经过严格试验验证,能够精确掌控时间,确保全流程每一道工序施工时间精确到“半小时”,确保每日准时还路于民。
隧道股份上海路桥集团介绍,本次施工采用了“超高压水射流”机器人进行混凝土破拆,这是该设备首次应用在上海城市核心区高架快速路的更新改造作业中。机器人出水口直径仅1毫米,每分钟可喷出200升水,通过高压水流对混凝土进行切割,又利用混凝土和钢筋的材质不同,巧妙地将钢筋保留了下来,每台超高压水射流机器人每小时可前进20米,正常情况下每天可以更换40-60米防撞墙;相较于人工作业,机器人作业产生的噪声较低,力争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改造后的水射流设备正常运行时的音量基本与环境背景音大致相等。
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也在同步不断细化施工方案,让材料到场时间和施工时间无缝衔接,减少过程中等待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施工办法进行施工,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施工。由于改造工程毗邻居民区,建设团队也在此次作业中更新了专用施工设备,如在不同的设备上专门安装隔音罩、设计制造废水专用收集装置等,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与污水等影响尽量降到最低。
国庆假日期间,内环高架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工程(四平路-政本路段)施工不停歇,建设团队驻守工地,避开10月1日和7日交通出行高峰,选择了10月2日-6日车流相对较少的时段连续作业,力争10月底完成内环高架(四平路-政本路段)外圈的施工内容。
资料:市道运中心、隧道股份上海路桥
编辑:林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