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这种比较,很容易杀死爱情
点击上方蓝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世人皆知,恋爱有一大禁忌 ——
千万不要对比伴侣是怎样对前任的。
因为,只要发生了对比,无论客观上是怎样的,只要发现一点点给前任做了、没给你做的事情,「ta就是更在乎前任」的念头都很容易滋生。一旦滋生,就很难摆脱了。
伴侣跳进黄河都洗不清。即使 ta 问心无愧,但确实区别对待已经发生,难以解释。
而今晚这篇文章,其实是要来给大家解除这个老大难禁忌的:
放轻松,觉得伴侣更在乎前任,可能是一种错觉;
再放轻松,没有人能用一模一样的方式,对待每一任。
觉得ta更在乎前任?
这可能源于「回溯型嫉妒」
回溯性嫉妒这个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Stockhill提出,意思是对于伴侣过去的情史或性史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想法和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引发不健康的关注[1]。
虽然这东西名字带有「嫉妒」,但它并不意味着产生这种情绪的人就一定不够宽容。
Stockhill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轻微到中度的回溯型嫉妒,这是很正常的,它源于人情感中的排他性和占有欲。
一旦这段关系还没有给你彻底的安全感、你没有对伴侣有充分的了解,就很容易被激发。
其中,较为严重、需要注意的,是强迫性回溯型嫉妒(Retroactive Jealousy OCD)。
这种类型的嫉妒者对伴侣的过去,怀有强烈的嫉妒情绪,伴随有强迫性的思考和脑内画面。
即使ta们并不想那么在意伴侣的过去,但有关伴侣过去的想法总是不受控制地浮现,可能会生动地想象伴侣的过去与他人亲密的场景。
这种嫉妒可能导致嫉妒者反复追问伴侣的过去,或要求伴侣保证对自己的爱,形成一种依赖于伴侣保证来安抚自己的习惯。
据说Stockhill本人就是因此跟他喜欢的女生分手了的。
除了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以外,Stockhill认为,理解伴侣的过去是他们个人历史的一部分,已经无法改变,也是很重要的。
而要最大程度地抚平我们内心翻滚的嫉妒,除了要接受过去已无法改变,我们还是需要回答更本质、也更直接的问题:
我的伴侣,到底是为什么,面对现在的我,和面对以前的ta,会不一样?
面对不同的亲密关系
我们就是无法表现得一模一样
一个必须接受的现实是:就是没有人,能用一模一样的方式对待每一任。
这首先是因为,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人进入一段亲密关系,ta当时的需求可能就是和以前不同的。
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和概念,而触发这种感觉生成的线头,往往其实是很具体的。
比如,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中,长时间都没有一个能和自己聊得来的人,这时候ta遇到一个和自己很聊得来的人并认为对方充满了吸引力,ta的需求可能就是「分享」和「沟通」;
一个人长时间在生活中没有获得什么成就感,在工作中也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这时候ta遇到一个人很看重自己,很珍惜自己,ta想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好好地照顾这个人,这时候ta的需求可能就是「奉献」和「被确认」。
在爱情心理学中,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会经历个人成长和变化,这可能改变ta们在恋爱关系中的需求和期望。
也就是说,ta三年前没有认识到聊得来的人,所以恋爱的需求是「分享」;但是三年后,ta的生活环境变了,和伴侣的分享反而就成了没那么重要的事;
Ta五年前不知道自我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于是ta需要在爱里不断地奉献自己,来获得对方的认可,确认自己的价值;但现在ta已经有了比较坚固的自我,「有一个人能让我确认自我价值」这件事,也没那么重要了。
需求的转变就会引发行为的转变。
Ta的需求主要是沟通时,ta和前任可能就会没日没夜地大聊特聊、讨论一切事情。这让作为现任的你,站在此时此刻回看,很自然就会产生「你咋不和我聊这么多」的疑问。
Ta的需求是奉献时,可能就会为当时的前任做很多很疯狂、很热烈的事情,这就不能怪现任看到这些事情时,会吃醋:「你对ta甚至愿意做这事,对我怎么不做了?」
这些其实都和现任没关系,和对现任的爱意也没关系,只是因为,ta经历了成长和变化后,需求变了。
另外,无法表现得一模一样的原因,除了因为自己变了以外,还因为对象变了。
心理学家沙利文提出过一个叫做「人际场」(Interpersonal Field)概念[2],指在任何特定的人际关系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心理和社会空间。它包括了个体的情感、态度、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模式。
人际场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互动性。在这个场中,每个人的行为和反应都是相互依赖的,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另一个人的反应,反之亦然。
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个体之间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对方的行为和反应,以维持关系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人会根据互动对象的不一样,调整自己的互动模式。对前任和现任不一样,是因为前任和现任本身就是不一样的人。
例如,一个人面对ta前任时,患得患失,过度投入,你把ta这种行为,解读为上心。但这可能是因为ta前任没有给ta足够的安全感,所以ta需要自己更进取甚至激进地,去确认安全感。
但和你在一起后,ta显得很有安全感,反而好像没那么投入、没那么在意这段关系的细枝末节,看起来,像是不够「上心」了。但这其实是因为,你给了ta足够的安全感和松弛度,让ta不需要再这么激进地对待一段感情了。
再往深一步看,我们可以把「人际场」的概念和依恋理论结合起来。
依恋理论里有一个核心概念,叫做「内部工作模型」,它是指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基本认知与期望[3]。
内部工作模型在早期与照顾者的互动中形成,并可能在不同的关系中被激活或调整。面对不同的人,个体可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当前的情境,来调整其依恋行为。
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上拥有不同的依恋类型,面对不同的关系、不同的人,展现出不同的依恋类型,都是有可能的。因为,这就是互动的结果。
就像刚才举的那个例子,伴侣在面对前任时,前任也许是回避型依恋,这导致缺乏安全感的伴侣,采取了矛盾型依恋的互动策略。
而你是安全型依恋,能提供给伴侣足够安稳、松弛的感觉,也就让ta也转变成了安全型依恋。
比起问「你爱我还是ta」
不如问自己:
「我为什么这么在意?」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那我到底怎么确认ta并非没那么爱我,只是单纯的行为不一样而已?」
这涉及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爱我,然而爱无定式,我们也不建议列出一条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去审查自己的爱情,试图捕捉对方爱或不爱的证据。
相反,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反过来思考,「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这件事的?」
因为,比起这件事本身,对这件事情引起的注意,可能对于你们的感情而言,更有现实意义。它可能揭露了裂痕,可能暗示着一些过去被忽略了的需求,同时,也可能是爱情更深一步的象征。
一般来说,「去看伴侣对待前任的方式并开始介怀」这件事,会有三个比较普遍的场景 ——
-本来就开始怀疑伴侣不爱自己,所以想要去捕捉痕迹,然后看到了ta对前任的方式;
-本来对这段关系没啥疑问,无意间看到,开始介怀;
-伴侣主动和你分享,你越听越气
然后我们可以分情况来看:
本来就开始怀疑伴侣不爱自己,所以想要去捕捉痕迹,然后看到了ta对前任的方式;
当你主动想去捕捉「伴侣不爱」的痕迹时,问题往往早已不在伴侣对待前任的方式上,而在于你们双方当下的交往中。
很可能,你和伴侣的亲密关系并没有为你提供足够的「信任资本」,才让你想去做出这个动作。
而当你做出这个动作、并且真的觉得自己找到了痕迹时,针对着这些痕迹的困扰和争吵其实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从出发时就抱着天然的质疑与不安的你,是很难被说服的。
更有意义的做法可能是,把你心中生出的「怀疑」当成是关系里一盏红灯,当你已经忍不住要去寻找痕迹了,其实应该回过头来寻找自己关系里那些让你不安的时刻和片段。和伴侣讨论这些片段,比和伴侣讨论ta的前任,要更迫切。
本来对这段关系没啥疑问,无意间看到,开始介怀;
这也许是你过往未曾察觉的需求,此刻被激发了。
可以想想最让你介怀的是什么,然后和伴侣开诚布公地讨论。
也想想自己为什么对此感到介怀,而过往从未想过这件事,这不失为一个探索自我契机。
我们有时候会因为没看过生活中的其他可能性,而被眼前的生活蒙蔽了自己一些隐秘的需求,当这些需求被激活时,往往不是因为自己贪心、更不是作,那只是本就该被看见的东西,终于被看见了而已。
伴侣主动和你分享,你越听越气
首先,再次,不建议任何人无端端和现任说起自己是怎么对待前任的。
但如果你伴侣真这么做了,那通常会有两种可能。
无可否认,比较坏的一种是:ta想念前任,或者借由和前任的过去,来对你进行情感控制。
这或许可以从ta分享的语气和措辞里去判断,是否有这个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ta真的从内心里觉得「前任比你好」,在分享中往往会加入前任和你的比较,并且最终肯定是前任把你比了下去;又或者会对前任进行过多的赞美和理想化,不像是分享过去,更像是在美化回忆。
不过,还有一种好的可能:在ta心里,这段关系的资本积累已经到达了某个地步,可以足够坦诚,坦诚到大方讨论过往的情史细节。
说实话,虽然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这种行为,但说不定可以理解为一种关系的盖章。
Ta相信彼此的爱意,已经足以让大家跨越嫉妒,去直面真实的往事。
至于让你生气的部分,我们可以回到上一种情况的建议中,想清楚你为什么介怀,然后开诚布公地讨论。
最后
恋爱是自我探索的极佳方式。
二级心理咨询师崔庆龙根据沙利文的人际理论,延伸出了一个观点:「有多少段关系,就有多少种自我」。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当我们在不同的时空、去爱不同的人时,可以从我们自己表达爱意的行为和方式区别中,看见自我的成长和变化;
而当我们在不同的时空被爱时,我们又可以从对爱的不同期待中,从不同亲密关系的快乐与沮丧里,更清晰地看见,我们此刻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所以,其实不用太抗拒对比伴侣如何对待前任和你啦。
虽然我们也不鼓励你经常主动地去这么做,但如果它真的发生了,这种比较也不一定会杀死幸福,它反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内觉察的机会。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也曾在恋爱里,产生过「ta为什么更在乎前任」的疑问,不妨 转发,一起探讨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吧。
今日互动
你和现任讨论过前任吗?
你对现任的前任是什么感受?
References:
本文关键词:亲密关系、伴侣、前任、对比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卢舫
描写阵风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监制 / Emma
编辑 / KY主创们
我们同时提供以下服务
欢迎搜索FB公众号关注,下载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点点 在看,好好相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