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拉屎的老毛子公众号新闻2022-10-08 14:10按语:本文选自 土肥恒之(どひつねゆき)《ロシア・ロマノフ王朝の大地》中译本中的《 中亚的俄罗斯化》一章节,添加若干图片,以便理解。乌里扬诺夫一家与楚瓦什人 1869年,一位名叫伊利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的人物到伏尔加河中游城市辛比尔斯克就任“国民教育巡视员”。他出生于阿斯特拉罕的一个贫穷市民家庭,通过自己的勤学苦读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毕业后曾担任过十几年的数学及物理教师。他的妻子是一位医生的女儿,伊利亚出任巡视员时,二人已育有两名子女,此时妻子又怀上第三个孩子。三十八岁的中年“教育巡视员”乌里扬诺夫在改善当地教育条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还为不识字的农民创办了学校,让他尤为重视的是当地少数民族子弟的教育。楚瓦什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分布楚瓦什人 黑白与彩色照协助他工作的青年教师伊凡·雅科夫列夫是一名楚瓦什人,据说他是乌里扬诺夫家的常客。乌里扬诺夫极力推进排除歧视与偏见的“异族人”教育。这也许与他自己就是卡尔梅克人有关。孩子们就是看着这样的父亲长大成人的,第二年4月,第三个孩子弗拉基米尔出生。乌里扬诺夫家的人们 前排右侧为弗拉基米尔(列宁),后排中央为其兄亚历山大前面已指出,伏尔加河曾被视为“亚洲人的河流”,也就是说,河流的周边居住着多种多样的亚洲民族。16世纪“合并”以来,来到此地的俄罗斯人与当地“异族人”之间的纷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突厥语系的楚瓦什人绝大多数居住在喀山省以及辛比尔斯克省的部分地区。乌里扬诺夫所推行的政策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以教育来同化“异族人”。这种方式当时叫作“伊尔明斯基方式”。 出生于奔萨省司祭家庭的尼古拉·伊尔明斯基(1822—1891)自喀山神学院毕业后,先在母校担任教授,而后又成为一名在皇家喀山大学工作的学者,他因致力于“异族人”教育而为人所知。出于“尊重民族性”的观点,他主张“异族人”教育应从“母语”教育开始,用母语讲授初级课程,使用母语版初级读本、道德教材,然后再徐徐导入俄语讲授的课程。也就是说,这种手段在不压迫、不限制民族特性的同时,带来“非强制性同化”的效果。伊尔明斯基虽说是喀山异族人师范学校校长,但他另外也从事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传教活动,此外还参与了使初等国民学校与非俄诸民族师范学校正规化的相关活动。乌里扬诺夫就是依照伊尔明斯基方式进行教育活动的。楚瓦什民族Чува́ши/chuvash 学校的学生们 1896年关于这个话题,后来还有一段插曲。1917年十月革命的第二年春,列宁给辛比尔斯克苏维埃主席发了一封电报:“我对一位五十岁的教育巡视员的命运十分关心,他为提高楚瓦什民族素质而工作,受到过沙皇主义一系列迫害,名叫伊凡·雅科夫维奇·雅科夫列夫。你们不要让雅科夫列夫离开他的毕生事业,我认为这是必要的。”1870年4月出生在乌里扬诺夫家的弗拉基米尔其实正是“列宁”。他与从事于“异族人”教育的父亲以及楚瓦什人雅科夫列夫有着同感共鸣。中亚的殖民地化楚瓦什、马里、巴什基尔等“伏尔加、乌拉尔地区”诸民族早在16世纪就被并入俄罗斯。不过俄罗斯正式开始对中亚地区的占领是在19世纪20年代以后。首先是在哈萨克草原地带修筑要塞,逐渐形成了一条兼具边境警备与通商功能的要塞线。“游牧民部族联合体”哈萨克最终并入俄罗斯是在1847年。就这样,哈萨克成为帝国的一部分。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又进而向中亚南部的非游牧地带拓展疆域。这一地带林立着布哈拉、希瓦、浩罕等三十六国,俄罗斯把目标首先对准浩罕。1867年,俄罗斯在商业大都市塔什干设置突厥斯坦总督府。 第一任突厥斯坦总督是康斯坦丁·考夫曼。此时的考夫曼年届五十,已不是年轻人。他自1844年便到高加索任职,是一位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崭露头角的人物。出任突厥斯坦总督后的第二年,他成功地把布哈拉和希瓦转变为俄罗斯的保护国,而对于浩罕汗国来说,等待着的是国家灭亡。1881年,在与游牧民族土库曼斯坦的战争中取胜后,俄罗斯确立了中亚地区的统治权。就这样,所谓的“西突厥斯坦”,亦即“俄领中亚”,作为一个整体性地区由此产生,然而这个地区的产生是建立在压倒性武力征服的基础上的,因此也必然招致抵抗。1837年,“哈萨克最后的汗”科尔萨尔父子两代人领导了一场反俄战争,旨在统一哈萨克,复兴哈萨克汗国,历时四十年,俄罗斯把它称为“科尔萨尔之乱”。除此之外,一直都有一些对俄罗斯统治不满、反感的抵抗活动。俄罗斯国内也有一些人发出反对声音,比如民粹派,其中以维列希恰金的名画《战争礼赞》(1871)最具象征意义。中亚殖民地 里海以东的中亚地区在19世纪成为俄罗斯的殖民地。20世纪后成为苏联的一部分。解体后成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独立国家 Russian Camp in Turkestan,在土耳其斯坦露腚拉屎的老毛子 画家瓦西里·维列希恰金(Vasily Vasilyevich Vereshchagin (Russian: Васи́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Вереща́гин, October 26, 1842 – April 13, 1904) )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开始学习绘画。为了寻找绘画题材,他曾游历世界。不过,1867年之后的数年里,他以俄军军官的身份参加了对中亚地区的远征。他不仅参加了战争,还因在撒马尔罕防卫战中“突出的勇敢”而获得帝国陆军授予的“圣格奥尔吉勋章”。然而,他很快就转变为一名和平主义者,因为他目睹了俄军在“突厥斯坦”作战中的野蛮。他接连创作了关于“突厥斯坦”“巴尔干”,以及拿破仑战争等战争题材的绘画作品,在描写征服中亚最后之战的作品《战争礼赞》中,他流出自责之情。他说道:“这既是一幅描写历史的作品,同时也是一封控诉状,是一幅正义地控诉我这样罪无可赦之人的绘画。因为,我作为战士像残杀鹌鹑一样杀了很多人。”所以,他在画框上写下了一句“献给过去、现在、将来所有的征服者”的铭文。亚历山大二世看到这幅画,骂他是“恶棍”和“疯子”。近代俄罗斯的“恩惠” 按俄罗斯政府的说法,他们对亚洲的征服也是有着所谓的道义的。这个所谓的道义就是,把那里的人们从中世纪以来的伊斯兰统治与生活状态中解放出来。俄罗斯的统治既有强压的一面,也有与之相反的宽容一面。他们并没有对伊斯兰社会的传统制度进行露骨的干涉,也没有强制人们改信俄罗斯正教。另外,还为所谓“俄罗斯新臣民”创办了初等学校,在使用当地语言的同时,鼓励当地人学习俄语。此外,在道路、邮政等交通、通信网络的完善方面,俄罗斯做了很多工作,也向这些地区派出了“学术考察团”,这些举措给当地带来了近代欧洲文明的所谓“恩惠”。除了这些,俄罗斯还在这里创办工厂,很多俄罗斯工人来到此地。不过,他们居住在新建的街区,与当地居民并不住在一起。 1891年,俄罗斯在鄂木斯克设置草原总督府。不管情愿不情愿,中亚地区被卷入近代的大潮之中了。虽然反抗也是不绝不断,不过当地的知识分子逐渐对受伊斯兰文化强烈影响的哈萨克文化产生了嫌弃之感,转而希望以俄罗斯和欧洲的文明来改造哈萨克社会。他们积极接受俄罗斯式的教育,努力使自己的事业融入俄罗斯帝国之中。 很多人都知道,欧亚大陆很多地方的游牧民族都饮用一种叫作“库姆孜”(或库米思)的马奶酒。虽说是酒,其实酒精度很低,因为富含各种维生素,自古以来被认为有药用效果。俄罗斯人曾轻蔑地把他们称作“喝马奶酒的人”。不过,到1900年前后,中亚地区成为大城市里富裕俄罗斯人的绝佳游玩地。在中亚地区,旅行者们为品尝游牧民族传统的、“有益健康”的马奶酒,常常会在旅行途中的“库姆孜车站”顺路落脚。“库姆孜疗法”也流行一时。当时有位医疗记者曾说过:“去所谓库姆孜车站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每当新季节伊始,人们都会问自己到哪儿去喝库姆孜。”费尔干纳的棉花栽培 俄罗斯当初并没有计划一定要进占中亚地区,不过对这一区域的占领给俄罗斯带来广大丰饶的殖民地。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以及土库曼人都是饲养家畜的专业游牧民。不过,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水源充足,乌兹别克人与塔吉克人居住的地带自古就是栽培棉花的区域。18世纪末,俄罗斯的棉纺织业发展迅猛,不过到了19世纪中期,由于“棉花王国”美国爆发南北战争,俄罗斯的原棉供给急剧减少。因此,产自中亚的棉花价格暴涨五六倍。棉花生产中心费尔干纳的棉花栽培面积也迅速增加,精制棉纱络绎不绝地被运往莫斯科等俄罗斯核心地区的棉纺工厂。面包和盐的欢迎:迎接皇帝的伏尔加地区的女性 “面包和盐”是俄罗斯人传统的欢迎方式,图片来自“写真展俄罗斯熊们的素颜”图录 中亚的绿洲地带成为俄罗斯棉纺织工业重要的原料产地,不过这也与铁路建设有着很大关系。1880年开工建设的中亚铁路以里海沿岸为起点,1888年延伸至撒马尔罕,1899年更是延长到了塔什干。这样,1906年连接奥伦堡与塔什干的铁路修建完成。1884年,中亚的棉花运输量约为87万普特(1普特等于16.38公斤),到了1900年便飞速增长至1369万普特。此外,截至1899年,中亚的棉花农场为莫斯科省提供了50%的原棉,为弗拉基米尔省提供了47%的原棉。 中亚为俄罗斯提供大量原棉。特别是在帕米尔以西由肥沃而广大的绿洲形成的农耕地带,有着一个面积超过两万平方公里的大盆地——费尔干纳,这里是先进的棉花栽培区。在并入俄罗斯仅半个世纪后,这里就成为一个栽培单一作物的殖民地。 俄罗斯棉纺工业大部分原料由中亚提供,无论从工人总数,还是从生产总额来说,都是俄罗斯最大的工业部门。莫洛佐夫家族的棉纺工厂是其中最大的棉纺企业。出身农奴的萨瓦·莫洛佐夫是这家企业的创办人,他的儿子契莫菲伊继承了他的产业。在他家的尼克尔斯克工厂里,有约9000名工人。 1885年1月,莫洛佐夫工厂爆发8000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1月7日是俄罗斯正教的圣诞节,是一个休息日,但老板契莫菲伊却要求工人整天都要工作,由此引发罢工。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工厂恣意解雇工人,如果有产品缺陷、迟到、缺勤、醉酒等事项,工人的工资会被扣掉30%。因此,职工和一线工人对暴君一样的老板极为反感,最后不得已走上罢工之路。工人们提出的增加工资以及将惩罚扣薪的比例降为5%等要求都是正当合理的。契莫菲伊虽然借军队力量用一周时间平息了这场罢工,但莫洛佐夫家族的名声从此一落千丈。政府也认为这是一场“从未有过的最大规模的深刻罢工”,为此俄罗斯在事件的第二年制定了俄罗斯第一部工厂法。 俄罗斯的工厂工人大多是曾经的打工农民,早就与农村没有关联的“天生的”工人也大为增加。关于他们的生活,有两个很多人都知道而又啼笑皆非的事实:其一是所谓的集体斗殴;其三是,两个工厂或社区的人会在一定的规则下互殴,当然是有人负伤的,有时也会打死人。从这个“野蛮”的现象,也许可以管窥到俄罗斯底层的另一面。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