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如何蚕食中亚各国?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678-俄罗斯蚕食中亚
作者:那日苏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19世纪的俄罗斯帝国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存在,它拥有2288万平方公里的庞大领土和近1.7亿的人口数量。一战结束后,苏联丧失了一部分欧洲领土,但仍继承了俄帝国224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即使解体后的俄罗斯仍有着世界最大领土
曾经的俄罗斯帝国和苏联
其领土最大部分无疑来自西伯利亚以及中亚▼
广阔领土背后,是自16世纪俄罗斯国家形成之后,一个又一个游牧汗国的倒下。金帐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等一连串的名字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成为了大俄罗斯疆域的一部分。
庞大的帝国起于小小的莫斯科公国
曾经也强敌环伺,几个汗国是第一批对手▼
这其中,中亚的四个汗国曾经和俄罗斯和平共处数百年,最终却在威逼利诱和潜移默化之下逐渐丧失主权独立性,被渗透、颠覆,并被永远地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力量分布。
俄国人不肯停下扩张的脚步
直到抵达那群山之巅,想的也是山对面的世界
(图片:NASA,中亚与天山)▼
第三类接触
中国的明清之际,中亚的地缘格局逐渐清晰。
北部哈萨克人建立的哈萨克汗国,和东部蒙古人的准噶尔汗国,成为中亚两股最强大的势力,占据着最广袤的土地和最肥沃的天然牧场。
这也是阿尔泰山两侧
能孕育众多草原帝国的根基所在
(图片:shutterstock@Kristina Postnikova)▼
而南部同时存在着三个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小汗国,它们分别是: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浩罕汗国。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中亚还同时存在吉尔吉斯、帕米尔等相对独立的地域势力以及伯克(首领)领地,总的来说是一个“一超多强”的态势。
在进入火药帝国时代后
传统的游牧民逐渐丧失其军事优势
曾经诞生帝国的草原,将沦为各大强国争夺的蛋糕▼
在16世纪中叶以前,中亚与俄国的领土没有接壤。中亚西北部与俄国之间隔着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在中亚北部和东北部,西伯利亚汗国将两者分开。
这一时期,中亚与俄罗斯唯一的交集,就是哥萨克人对于哈萨克草原北部和希瓦汗国的西北部时不时的骚扰。
这其中,鄂毕河流域的西伯利亚汗国颇为重要
如果俄国人不能跨过鄂毕河
就会成为一个局限于东欧的完全的欧洲国家
(底图为苏联-俄罗斯疆域,非当时俄罗斯帝国)▼
随着俄国的逐步壮大,他们向东方征服的脚步也逐渐靠近中亚。16世纪下半叶,由术赤后代建立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三大汗国相继灭于俄国之手,对中亚地区形成了被半包围的态势。
下一步就是向东吃掉西伯利亚
向南吃掉中亚▼
与此同时,双方开始了试探性的接触。
公元1558年,俄国当局派出了莫斯科贸易公司成员安东尼·詹金森作为代理人,前往中亚深处的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这标志着中亚与俄罗斯之间开始了正式的使节往来。
莫斯科贸易公司的印章
长期垄断英国-莫斯科之间的贸易
(图片:wikipedia)▼
通过这次访问,双方加强了了解。俄罗斯人知道了中亚汗国与他们之前打交道的游牧汗国的差异,而中亚人也在这次会晤中瞧见了俄罗斯帝国的力量。
安东尼·詹金森与杰拉德·德·乔德
绘制的地图(乌拉尔山以西)
(图片:wikipedia)▼
结束访问过后,詹金森做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他在中亚赎回了25个在当地被卖为奴隶的俄国人。
中亚一直存在着奴隶制,对于两个汗国而言,外来人赎回自己做奴隶的同胞并无可厚非,传闻成吉思汗就曾赎回过在金国做奴隶的蒙古人,这只是游牧民族的历史传统。
而对于俄国来说,这有着特殊意义。
首先它能向欧洲各国表明,俄罗斯反对奴隶制的态度。自称第三罗马的俄国,必须树立捍卫欧洲白人文明的形象。
欧洲人此时还在用奴隶制大发其财
可能反对奴隶制仅仅是反对白人奴隶而已
(图片:wikipedia)▼
其次这也给日后俄国干涉中亚事务埋下了伏笔。既然中亚放马牧牛的野蛮人曾掳掠俄国人民为奴,那之后的报复行为也就师出有名,武力侵略中亚在当时的俄国人看来是最正义的事情。
也不知第三罗马是如何看待本国农奴的
(图片:wikipedia)▼
我是你的保护者
俄罗斯人想要侵略中亚,但他们的手段并不是直接派出军队进攻,而是实施了一个长达数百年的计划。首先是加强这一区域的人民与俄罗斯本土之间的联系,让中亚在经济上依赖俄国,在政治上依附俄国。
中亚地区地处东西商道要地,中国、印度、波斯、俄国等国的陆路贸易必然要经过中亚,因此中亚商人也是活跃在当时世界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群。
这里确实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所在
这条商路养育了沿途众多的商业王国
最著名的便是中亚地区的粟特商人群体▼
由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土地相对贫瘠,能带来财富的商人社会地位比较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政治走向。
经中亚商人转卖的中国商品还有茶、瓷器和草药。中亚商人转手经营的印度商品主要有靛蓝、药品、黄金和珠宝,转手经营的波斯商品主要有昂贵的丝绸。
俄罗斯、中华、印度、伊朗之间的贸易稳定且繁荣
而这些商品对于缺少航线的俄国人也非常重要
(图片:Mirko Kuzmanovic / Shutterstock/Rosa Frei)▼
同一时期,中亚商人从俄国和东欧商人手中购买的主要商品有斯拉夫奴隶、皮毛、皮革、蜂蜜、海象的长牙、坚果、蜡烛等。在中亚商人购买的欧洲商品中,有一定需求量的是时钟和优质羊毛织锦,以及在中亚被视为珍贵商品的天鹅绒。
对于俄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显然是皮毛贸易
辽阔西伯利亚的经济价值也就在此了
(图片:wikipedia)▼
俄国就利用与中亚的贸易往来逐步提升其政治影响力。
一般来讲贸易都是民间商队行为,与政治没有直接相关性。但也可以和政治挂钩,比如中亚商人去中国进行交易的时候往往借着朝贡的名义。
因为如果是朝贡的话,可以免除沿途的旅宿费用,甚至还能得到政府官员的奖赏。唯一不方便的地方是需要有官方使节陪同,但也没有什么大碍。
中亚商人对此非常熟悉,早已是传统艺能
毕竟在丝绸之路上已经和中国打了上千年交道
但这次的其实不太一样
(图片:Liudmila Beliavskaia / Shutterstock)▼
俄罗斯也效仿实行了这一制度,如果中亚商人以类似“朝觐”的方式进入俄国境内,且有官方使节陪同,那么不仅可以免交进口税和销售税,还可以买到在公开市场上买不到的货物,有时甚至可以到当时不向外国人开放的都城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城去经商。
本质上是在争夺经济影响力
进而为政治干预做准备
而且俄国人这样做的动机,远比清帝国方面要强▼
由此一来中亚商人需要直接和俄罗斯官员打交道,这样也让俄国更容易得介入到中亚各国矛盾之中。
尽管哈萨克汗国才是中亚最大的国家,但商业贸易主要是布哈拉汗国的人在做。
布哈拉汗国是中亚第二大汗国,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强势地位,周边的浩罕汗国和希瓦汗国都对他存在经济依赖性。
毕竟布哈拉汗国所在的泽拉夫善河流域
才是中亚真正的贸易枢纽
(布哈拉、撒马尔罕都是历史悠久的贸易名城)
(底图:shutterstock)▼
而从布哈拉汗国去到俄国的路线几乎都要经过希瓦汗国,所以希瓦商人想方设法地阻止俄国与布哈拉等邻邦进行直接贸易。哈萨克人也在贸易过程中与希瓦、布哈拉两大汗国出现了矛盾。
1744年,哈萨克人入侵俄国边境,抢劫了从阿斯特拉罕去希瓦的商队,又拘押了俄国军人。针对这种情况,俄国煽动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去攻打哈萨克人,以此削弱哈萨克人。
俄国这一操作非常高明
利用贸易特权来分化瓦解中亚各汗国
而一旦西伯利亚恰克图贸易打通
中亚整体的贸易优势都将荡然无存▼
俄国外交事务委员会曾经指示远征队官员时称:“在发生骚乱时,要利用一个民族去对付另一个民族,以保存俄国实力。"
通过这种手段,中亚各个民族在矛盾之中相互内耗,而且对俄国也越来越依赖。
姓伊还是姓社
第一个轰然崩塌的中亚国家是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虽庞大,但本身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汗国内部同时存在着大玉兹、小玉兹和其它相对独立的部落,近乎一盘散沙。
18世纪上半叶,中亚出现两强相遇的格局,两强分别是西边的哈萨克汗国和东边的准噶尔汗国。
清朝拿下了准噶尔汗国
俄国则占领了哈萨克汗国
这可能是最后一代草原帝国了▼
在面临外部强敌和内部不团结力量的压力下,成吉思汗的18代后裔,哈萨克汗国小玉兹的领导人哈布勒海尔汗选择主动向俄国靠拢,公元1731年哈萨克草原西部的小玉兹部分成为了俄国麾下的保护国。
当时面临内忧外患,很大程度也是无奈之举
(哈布勒海尔汗,图片:wikipedia)▼
此后的100多年里,俄国利用哈萨克内部的矛盾和自身的军事经济优势,逐步蚕食鲸吞哈萨克汗国的领土和主权。
1847年哈萨克汗国最后一位可汗克涅萨热因内贼的出卖壮烈牺牲,历史上存在将近400年的哈萨克汗国覆灭。
虽然汗国覆灭,但这段历史也足够悠久
足以成为哈萨克人寻求国家认同的历史记忆
(图片:哈萨克汗国建立550年邮票)▼
然而俄国统治哈萨克汗国仍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直到1867年才在此正式设立稳定的行政机构——突厥斯坦总督区。这一行政区的管辖范围覆盖了哈萨克草原以南的绿洲地区(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除外),首府为塔什干。
1868年,俄军占领撒马尔罕(可向左滑动)
(图片:wikipedia)▼
不久,布哈拉汗国也唇亡齿寒。1868年,也就是设立突厥斯坦总督区的第二年,双方签订了《俄国与布哈拉的商业条约》及补充条款,涉及领土、贸易和外交等领域。
自此布哈拉汗国也不再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沦为沙俄的半殖民地。
在数次扩张后
突厥斯坦总督区基本囊括了今天中亚的南半部
并留下布哈拉和希瓦两个名存实亡的傀儡
(底图为苏联-俄罗斯疆域,非当时俄罗斯帝国)▼
通过该条约的实行,为俄国资本家前往布哈拉城办工厂提供了有利条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布哈拉汗国已经有了50多家俄国企业,大多是棉纺织相关的产业。
棉花这种相对低纬度地区的产物对俄国很宝贵
故而大力发展中亚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
(图片:Milosz Maslanka / Shutterstock.)▼
棉纺织业蓬勃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和土地的投入,但也严重损害了该国的农业,使得这个原本粮食可以自给自足的国家不得不依靠俄国提供粮食。两个国家就这样进行了深度捆绑,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一战后的苏联时代。
1920年9月,苏俄红军推翻了曼格特王朝,建立了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受沙俄政府保护的布哈拉汗国灭亡。
成了“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其实一直是附庸,换了个名字▼
同一年,苏俄红军攻入希瓦汗国,推翻当地傀儡大汗的统治,希瓦汗国灭亡。苏俄随后在其领土上建立花剌子模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花剌子模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此时的苏治中亚格局与之前沙俄时期并无太多异同,就是从两个总督区和两个君主制汗国转变为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突厥斯坦、吉尔吉斯(哈萨克)、布哈拉和花拉子模。
为了防止中亚在和平年代诞生出一个统一的大伊斯兰国家,1924年苏联根据民族识别结果重新划界,将中亚划分成5个部分,也就是今天的哈萨克、土库曼、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塔吉克5个国家。
自此,中亚的千年格局彻底改变。
苏联解体前的一众苏维埃加盟兄弟国徽
包括上面的五斯坦,不知有没有硬核读者能认出来
(图片:wikipedia)▼
参考资料:
1.https://kk.wikipedia.org/wiki/%D2%9A%D0%B0%D0%B7%D0%B0%D2%9B_%D1%85%D0%B0%D0%BD%D0%B4%D1%8B%D2%93%D1%8B
2.《论沙俄保护下的布哈拉汗国》,蓝琪
3.《论16~17世纪中亚三个汗国与俄国的关系》,蓝琪
4.《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俄国政府中亚”辞条考疑》,吴筑星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shutterstock@Pavel Svoboda Photography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