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姿“鸡娃”事件引发巨大热度,没想到天后也扛不住……公众号新闻2024-08-15 15:08来源|天空树ID|skytrees01作者|小树妈妈最近刷微博,看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视频。大致内容是:歌手孙燕姿被粉丝问,啥时候开演唱会?她回复:(明年)10月以后,因为那时候她小孩考完试(小升初)了。她还很无奈地说:感觉是妈妈在考试,父母的心酸大家会懂的。有读者可能会问:为啥明年考试,今年就扔下一切,专心陪娃备考了?很简单,因为孙燕姿是新加坡人。而没有一个新加坡父母,能逃得过小六考试。新加坡教育有多卷?一部真实的教育纪录片《他乡的童年2》记录得很详细。这部片子记录的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第一季介绍了芬兰、日本、印度等6个国家,而今年新出的第二季,首先介绍的就是新加坡。众所周知,新加坡的教育质量一直很高。国际上有个堪称“教育界世界杯”的比赛叫PISA,它会测试不同国家孩子们各方面的水平。2022年的PISA测试中,新加坡就包揽了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项第一。可能因为拍摄视角问题,我看新加坡这集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当地的教育有多先进,反而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了孩子进好小学,新加坡父母会斥巨资买学区房;孩子们学习也挺卷的,各种补习班轮番上,补习内容也偏应试,和我们国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以新加坡的国情来看,你又会有些迷惑:因为他们不用这么辛苦,也能过得比较舒服。就拿住房来说,上个世纪,新加坡政府就实施了组屋制度,也就是所谓的福利房。年轻人不用花大价钱,就能住自己的房子,而且很多房子还在核心地段。教育呢,公立学校也是免费的。只是即便社会提供了这么多保障,新加坡的父母和孩子们,还是在内卷这条路一骑绝尘。每次聊到国内教育,都会有父母吐槽说:中考分流太早。但新加坡呢,更“丧心病狂”,直接提前到小学了。他们第一次分流是在3年级,选拔天才儿童,类似于我们的早培,录取率仅有1%。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六年级的会考,简称PSLE。这次成绩能直接决定孩子进哪种中学,学什么样的课程,甚至是将来的职业方向:分数最高的5%,可以入读6年直通课程,直接备战高考;50%学生进入普通班,修4年制课程;45%进入普通工艺班,修5年制课程;虽然不是一考定终生,后续还有两次分流,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也有机会去大学深造。但很显然,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学习内容都是不同的。有人曾粗略统计过:这样层层分流下来,最终能上新加坡高中的,仅有20%。国内五五分流已经够残忍了,这二八分流,都不知道怎么熬。当然,和我们一样,新加坡父母也接受不了孩子这么早就被决定人生走向。他们会像中国父母一样,斥巨资买学区房,只为孩子有机会,能摇号进好的小学。有受访家长说:摇号结果出来那一刻,知道自己孩子中签,她忍不住尖叫出声,而落选的父母当场大哭。然而上了顶尖小学,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能进入心仪的中学。哪怕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读的南洋小学,一个班37个学生,最终也只有5、6个能成功通关。僧多粥少,新加坡教育自然产生了“剧场效应”,卷得越来越早,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新加坡网络上有个招聘家教的广告,引起过热议。发广告的家长,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只有13个月大,他希望家教能每周给孩子补习三次英语和语文。也就是说,一岁刚出头的孩子,可能走路都不利索,就要开始补课了,想想真是蛮可怕的。虽然这属于极端案例,但在新加坡,3岁补课,4岁备战PLSE,小学生早出晚归,确实是常态。因为补习文化的盛行,机构甚至可以接送孩子,安排他们的饮食,送他们去另一个机构学习。至于补习内容,也很僵硬死板,完全是为考试服务的。老师给孩子教作文,也是一句一句的去套用情景模板,遇到场景,怎么去描写,孩子压根没法自我发挥。比如写考试作弊,老师会引导孩子这么写:“我低下了头,不敢直视……妈妈的目光;”还要用一句俗语来结尾:“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主持人忍不住问老师:这样学中文,会不会少了点什么?老师也很无奈:成绩是第一位的。很多孩子到中四就不学了,因为不考了。如果说分流、学区房、补习班、教育僵化,大家还习以为常的话,那么下面这个细节,可能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在新加坡,体罚孩子是合法的,商店甚至会售卖专门的工具:藤条。总而言之,在教育这方面,新加坡仿佛就是中国的PLUS版。竞争更激烈,父母也更鸡血,孩子自然也就更累。人是环境的产物,父母也是。一个国家的父母实施怎样的教育,不光看他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是由当地社会的经济、文化背景共同决定的。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内卷,是因为人口太多,人均资源匮乏。那么新加坡教育的卷,来源于是整个国家的生存焦虑。他们的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60年代才被迫独立,虽然已经是发达国家,但直到现在,淡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借用当地漫画家夏先生的话来说:“没有太大的资源,我们只是一个小国家,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不但是要基本努力,而且是要更加努力。”就像我们总说,落后就要挨打一样。怕输,也成了新加坡人的精神内核。他们格外重视高素质人才,也特别强调个人的勤奋和努力。片中一所学校运动场的墙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新加坡是我们的家,没有人欠新加坡一个生存”意思就是,建设祖国,人人有责。这种忧患和责任意识,会从小灌输给孩子。所以你会发现,新加坡大部分孩子,默认“读书就是自己的本分”。另一方面,新加坡超过70%的人口都是华人。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的好胜心作祟,家长们对孩子的期待也比较高。片中有这么一段,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妈妈给主持人展示孩子的获奖证书,有厚厚那么一大摞。然而妈妈却还是不满意,并表示:毕竟不都是金牌。可想而知,在这种高压氛围中成长,新加坡的孩子有多压抑。目前,自杀已经成了新加坡青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那些被选拔出的人才,大多也比较同质化。一位曾留学新加坡的高管说:“这里的优等生确实很多,但好玩的人很少。可能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的选择思考过,也没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走到现在,大概率是因为这一门我学得好,或者赚钱多,因为火热。”新加坡年轻人自己吃过苦,不希望孩子再受罪,所以干脆选择不生。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报告:2023年,新加坡新生儿仅有3.4万,生育率仅有0.97%,创下历史新低。教育的高成本和过度内卷,必然会造成低生育意愿。不管是在新加坡,中国,或者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逃不过这个定律。过度内卷的危害,新加坡并不是看不到。“唯才是举”的选拔机制,确实让新加坡实现了经济腾飞。但现在,新加坡已经是发达国家,能为居民提供优渥的社会保障。既然生存环境变了,再让现在的孩子吃以前的苦,真的没什么必要。为此,新加坡也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2023年,教育局取消了所有中小学的期中考试。小六考试也变成了计分制,希望借此来弱化学业竞争。我自己也研究了一下,这次改革之后,PLSE不再公布具体分数,而是根据孩子的每一科的分数,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一般考得越好,等级越高,获得的积分就越少。最后所有科目的总积分,能决定孩子最后进入怎样的中学。举个例子:孩子4科考下来总积分为8,那么就能免去中考,走快捷教育。这种积分制度,确实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孩子们对分数的极致追求。只是,考试依然是考试,分流也依然客观存在。如果想要达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学业内卷依旧不可避免。可能就像新加坡教育部副总干事说的那样:“从源头解决内卷,教育仅仅是其中一环,整个社会风气也该改变。我们(目前)还是把成功的定义得太狭小了。有一份高薪工作,就算成功。改革当然可以从教育做起,但我们也需要重新评估到底何为成功。如果没有观念上的转变,我们可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预期的结果。”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对成功都会有不同的定义。我们的孩子,其实不一定要成为学霸,或者拥有多大的成就。身心健康,是一种成功;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种成功;人际关系和谐,热烈地爱别人,也被爱着,也是一种成功。不管是哪一种,只要孩子能自得其乐,他自己真心觉得快乐,这就足够了。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天空树(ID:skytrees01),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