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尔小国”立陶宛的底气是哪来的?
各位朋友,因本号推送的文章过于敏感,经常面临一些不可控因素,为了防止失联,主编启用了一个特色备用号,点击下方卡片即可关注,深度、精彩内容在等你。
毫无疑问,立陶宛是个小国,但就是这个北极熊身边的小国,却在乌俄之战中,走在了反俄的最前沿,不但让波罗的海三国一致对外,还拉了另一个反俄铁杆波兰,在战争最紧张的时候,四国领导人来到了炮火纷飞的基辅,与泽连斯基会面,送来了乌克兰最需要的武器和信心。
一个小国,怎么就有勇气公开支持乌克兰对抗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俄罗斯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如果你认为他只是北约的马前卒,是狗仗人势,那就是太不了解这个小国了。
立陶宛地处波罗的海,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并称波罗的海三国,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首都是维尔纽斯,在波罗的海有90公里的海岸线。人口约为280万,面积6.5万平方公里。立陶宛是个以工业科技立国的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是激光技术,截止目前立陶宛拿下了全球50%的激光市场份额,全球10%的科学激光仪以及50%的飞秒激光仪,著名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也在大量使用立陶宛的技术,国内的激光近视治疗手术以及生产芯片所需要的光刻机无一例外都需要借助立陶宛的激光技术和设备。2020年立陶宛的GDP为488亿欧元,人均GDP为17460欧元,属于发达国家,被国际媒体称为“波罗的海之虎”。有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这就是底气之一。要知道,光刻机需要的核心技术,没有一项是我们的。
立陶宛反苏(俄)是有历史的。该国1795年被沙俄肢解、吞并,断断续续被俄罗斯人统治了近200年之久,也反抗了近200年,双方积累了无限的仇恨。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两百多万市民同时走出家门,手拉着手,形成了一个壮观的人形链条。这个链条跨越桥梁、穿过都市,将三个国家的首都连接在一起,时称波罗的海之路。人形链条长度达到了675公里,画面相当震撼,宣传上的成果显著,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三国的独立进程。
所以,立陶宛之所以敢挑战俄罗斯,关键是因为反抗的基因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血液里。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理念,而这种信仰和理念与俄罗斯格格不入,势同水火。即使他们十分弱小的时候,他们依然能够勇敢的站出来。何况,现在的他们并不弱小。
1990年3月11日,在苏联解体的前一年,立陶宛率先宣布从苏联独立,推倒了苏联解体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并于1990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2001年5月3日加入世贸组织,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同年加入欧盟,2015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
虽然加入北约加入欧盟,但身在北极熊身边,他们还是感到了恐惧,尤其是2014年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之后,这种恐惧就变得与日俱增。而同时兰德公司一份报告中更是表示,俄罗斯有能力在60小时内(即两天半)占领波罗的海三国,这就让立陶宛对俄罗斯更加恐惧。2004年,立陶宛虽然加入北约,但北约并未驻军。2017年起,北约多国部队开始进驻立陶宛,来自德国、比利时、荷兰和挪威共1200名军人组成驻立陶宛营,由德国承担驻军指挥责任。人数虽然不多,但那是北约组织的军队,谁敢对北约下手?世界第一军事联盟,拥有全球绝对的经济科技实力和政治影响力。2002年,小布什访问立陶宛时,曾说过一句“谁选择和立陶宛为敌,谁就是美国的敌人”。
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立陶宛终于碰到志同道合的大哥,可以互利共赢的伙伴。有了这样的大哥做后盾,再加上天生的忧患意识(今日乌克兰,明日立陶宛),立陶宛自然有了帮助乌克兰就是帮自己,乌克兰不只是在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更是帮自己争取生存空间,所以就联合自己的两个兄弟国家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再加上难兄难弟波兰就无所畏惧了。
小国家立陶宛都不怕俄罗斯,其他北约的欧洲大陆国家为什么就不敢勇敢的站起来呢?因为他们有软肋被俄罗斯捏呢,那就是石油天然气。而立陶宛自 1991 年苏联解体以来就已经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摆脱了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依赖。
立陶宛能源部长说,“在立陶宛,我们说能源是我们国家安全的第二大支柱,仅次于军队”。
立陶宛在1990年3月成为第一个宣布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后,感受到了另一种压力。那时,莫斯科已经建立了一个管道和炼油厂网络,将获得高额补贴的石油天然气从西伯利亚输送到东欧,而且它利用该网络惩罚不听话的前苏联国家。1990年4月,莫斯科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幅削减了对立陶宛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导致汽油价格飙升,许多工厂倒闭。没办法,穷困潦倒而又冰天雪地的立陶宛只能拼命地从挪威和其他国家寻求补给。但立陶宛坚持下来了。如果想要在其决策中拥有主权,它就必须能源来源多元化,这是一个早期的教训。
作为独立后的第一步,立陶宛聘请了一家美国公司建造了一个新的石油进口码头,该码头于1999年完工。以这种方式购买石油的成本更高,但立陶宛摆脱了对俄罗斯管道的依赖。
2004 年立陶宛加入欧盟和北约之后,俄罗斯开始向立陶宛收取比其他欧洲客户高得多的天然气费用,但立陶宛据理力争。立陶宛在其炼油厂再次出售时选择了波兰买家而不是俄罗斯买家后,它再次发现俄罗斯停止了原油运输。这促使立陶宛加快了摆脱困境的努力,制定了通过波罗的海运输进口液化天然气 (LNG) 的新码头的计划。
当普京2010年与立陶宛时任总统达莉亚·格里包斯凯特的一次会晤中罕见地警告不要继续推进该天然气项目时,但他这只是在促使立陶宛加快步伐,无论多大代价,都要自己建一个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液化天然气计划在议会遇到阻力,一些立法者质疑在一个小国建设如此昂贵的项目是否明智,但最终也被说服。尽管困难重重,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于 2014 年开始运营,并帮助降低了立陶宛的天然气价格。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立陶宛是第一个宣布立即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国家。“我们一起对俄罗斯天然气说不,对俄罗斯石油说不,对资助战争说不”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发推说。
不仅自己如此,波罗的海三国多年来一直试图警告德国,因为它通过来自俄罗斯的北溪 1 号和 2 号管道加深了对莫斯科的依赖。但德国并不认同,“这个项目完全是一个经济项目,与政治无关”。现在呢?德国对乌克兰政策受到国内民众的极大压力,却又不敢对俄罗斯说不。
这就是立陶宛的远见卓识,这就是立陶宛在俄罗斯的威胁下一步步摆脱俄罗斯能源控制的血泪史,过程痛苦却能笑到最后。底气归根结底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的。
感谢大家阅读此文,由于每天工作之余还要搜集各种信息,配图,工作量比较大,若出现错误和疏漏,希望大家指正并谅解。
再次拜托大家转发,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