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舒服的社交行为Top1!
你好,我是伴书小童,一位喜欢分享深度内容的思考者。
今天这篇文章想和你聊聊“为什么会交不到朋友”。
前两天,朋友在他家人的撮合下结识了一位女生,相互加了微信。
可惜没聊几句,就没了后续,总共时长加起来还不到1个小时。
第二天他跑来问我怎么跟陌生人聊天?
或者有没有教聊天的书或者课程给他。
说实话,没有。因为我自己也不看这类书。
后来,教了他一些聊天的技巧和话术。
比如:聊哪里人、兴趣爱好、平常的一些习惯,相互暴露一些基本信息,有个基础的了解。
最后,我才终于知道,他其实不是不会聊天,而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因为他说:“这样问会不会很不礼貌?”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这种感受,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总是容易想太多,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都太过谨慎了。
也许或多或少都有遇到过类似的行为:
明明需要别人的帮忙,却因为不想麻烦别人,会在内心做很长时间的斗争,左思右想就是无法开口;
借喜欢独处来逃避社交,总担心自己说错话而导致精神压力大,任由自己精神内耗;
别人一个小小的行为都会令自己产生很大的反应,而且还倾向负面的方向去解释,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
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一聊,关于“社交恐惧”背后的思维问题。
1/ 社交的本质
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我们,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在生存过程中一定免不了抱团。
抱团除了能够给我们带来必要的安全感——遇到危险时可以团结一致对外
还能满足我们的归属需要:知道自己并非孤身一人。
可随着生活模式从最自然的乡村文明发展到如今的城市化,抱团的模式所形成的圈子文化被打破,我们被分裂成单独的个体。
无论是到大城市上学、工作、还是定居,日常的生活圈子都不再是我们原本熟悉的环境。
我们被迫以个人的身份去和陌生人交流、建立联系。
但是,城市化的生活模式是复杂多变的,原本聊得好好的同事突然就辞职了、熟悉的餐厅老板转让店铺不干了、自己在原公司待不下去换了个新环境。
如此快速又多变的环境让我们很难和别人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也就是很难交到朋友。
请你仔细想想,你身边的人、社交软件里的好友,有多少仅仅是点头之交或点赞之交?
又有多少人是你实际上都没聊过几句的?
周边的人是可以约出来一起吃饭谈心的吗?
城市化赶走了圈子文化,让我们陷入了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
正是这个不确定世界的形成,使得我们在生活中时刻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所以在社交的时候,总是处于防备状态。
城市化的社会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人都在林间潜行和穿梭,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我们一样潜行的人。
试问,如果这个时候你在对面发现了一个人,你无法区分他是朋友还是敌人,在以自身安全为前提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我的朋友回答是:防备。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他无法跟一个陌生人成为朋友。除非把他框在一个环境中待几年,跟周围的人自然地成为朋友。
2/ 社交的误区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担心自己表现不够好,害怕自己出错!
我们害怕自己做错事、说错话、麻烦别人这种事情降低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他对我们产生误解。
在跟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显得小心翼翼、就连说话都需要一字一句慢慢斟酌,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耗费在维护自己的形象上,努力地给对方营造一个好的形象。
其本质就在于“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
1)焦点效应
焦点效应指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高估了别人对自己所做行为的关注。
这会导致我们总是在意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和评价:
“我刚刚是不是说错话了”
“如果委婉一点说是不是会更好”
“要是这么做了,他会怎么看我”
“是不是不太好拒绝啊,他会不会对我怀恨在心啊”
焦点效应使得我们对自己太过苛刻,希望无论什么事都能做得完美,可其实别人并没有那么在意自己。
2)透明度错觉
透明度错觉指我们总是认为别人能够意识到我们的情绪。
比如说我们意识到自己很快乐,那么对方也会注意到我们很快乐。
可事实上,其实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到的也许并不是很清晰。
这也就导致即使是平常的聊天,我们也会高估对方对我们的揣测。
在话还没有说出来之前,就会认为“对方一定会这么想”,然后不了了之了。
可事实往往并不是这样,别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关注我们。
当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一起产生的时候,我们会就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产生负面情绪,最终导致“还是不社交的好”的想法。
那么,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交到朋友,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呢?
下面是一些小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3/ 社交的建议
回到刚刚“黑暗森林”的问题,其实比较好的办法是试探。
即适当地发出信号,与对方进行浅度的交流,从而确认对方的身份,还可以避免自己暴露过多的信息。
1)适当地自我表露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总是认为表达应该含蓄、委婉,不能直接,这样很不礼貌。
但是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适当地进行自我表露,在社交上的得分会比较高。因为大家喜欢那些愿意对自己敞开心扉的人。
所以在平常聊天的时候,不妨真诚、透明一些,去表露更多的自我。
比如你的兴趣爱好、喜欢自己哪一点、不喜欢自己哪一点、做过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做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羞愧。
不需要为了刻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去吹嘘一些原本就没有的东西。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表露互惠效应。
一个人的自我表露会引起对方的自我表露。
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究竟是否适合做朋友,即使无法做成朋友也无妨。
你要清楚,找到一个朋友的重要性远高于暴露信息给陌生人。
毕竟,如果真的不合适,不再联系就可以了。可是错过了朋友,那可能就真的是一个遗憾了。
2)不要自我贬低
在社交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自我贬低,特别是内向和内心比较敏感的朋友。
他们会认为社交是一种压力,一种困难。
但是社交是相互的,当你觉得交是一种压力、种困难的时候,对方其实也一样。
所以,把社交当成是一个正和游戏,你是这个游戏的玩家,对方也一样。
当你觉得“是不是不太好拒绝啊,他会不会对我怀恨在心”的时候,对方也会觉得“贸然提出请求是不是不太好,他对我印象会不会变差?”
当你觉得“刚刚直接问是不是不太礼貌,换个问法是不是会好一点”的时候,对方也会觉得“刚才回答是不是有点敷衍,他会不会不满意?”
要记住,在社交这场正和游戏里面,不会有输家,每个人都是赢家。
所以不妨多些自我表露,也不需要贬低自己,不需要讨好对方。
3)逆向思考
当你认为社交是一种压力、困难时,不妨反过来想:
我可以从中获得什么?
仅仅改变一下思维,就扭转了看待问题的心态和视角。
举个例子:
你和一个陌生人聊天,你可能需要揣测对方的想法、照顾对方的情绪、斟酌自己要说的每句话、考虑到自己留给对方的印象、还要牺牲自己原本用来学习或游戏的时间……
类似的态度在内心挣扎,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简直是一种折磨。
但不妨逆向思考:
每多聊一点,是否就能调到彼此适合的状态?能让往后的聊天更好地进行;
熟悉整场聊天的过程和细节,以后再和陌生人聊天,就可以直接用。
在面对不同人的时候进行适当修改即可。
甚至可以总结成经验,纳入自己的成长体系里面,输出成一篇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帮助他们避开雷区。
逆向思考会让你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不是白白浪费的,而是值得的。
4/写在最后
最后,想和你说的是,我们生活在庞大且复杂的人类网络里,没有人可以活成一个孤独节点而不产生连接。
重要的是,你要主动找到跟自己一样的人抱团,无论线上线下,把自己连接到人类网络之中。
希望你可以找到合适的朋友,建立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社交关系,有能够与这个不确定世界对抗的力量。
PS:今晚开奖,记得抽奖:
想买优质基金请点 👉 有3年闲钱的投资
想做好自媒体请点 👉 最适合普通人的副业
想改变和成长请点 👉 和阿猫一起成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