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震怒!这个最让人痛心的教育真相,还在被忽略……
近来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时长不过3分钟左右,但看过的人都在用“恐怖”“气死”“心理阴影”等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甚至有人说,“无力地围观了一场杀戮”。
视频的主角是一对祖孙,男孩十岁上下,奶奶估摸六七十岁左右。
在视频里,孙子疑似勒死了自己的奶奶。
暴力·现场
视频一开始,老人坐在床边,左手举着一根藤条,作势要打男孩。
男孩上手去抢,老人就用右手朝男孩的头、脸部打了两巴掌,男孩背过头去,嘴里大声骂了句脏话,回身一拳正正好好打在老人心窝上,老人痛得蜷缩起身子,藤条也被男孩夺走。
男孩勒住奶奶的脖子,半个身体压到她背上,奶奶顺势捡起地上的拖鞋,却被孙子拖到床下,跪坐着。
男孩不肯撒手,奶奶就用拖鞋不断地抽打男孩,腿部、背部、头部,从下到上打了个遍。
老人挥舞拖鞋的幅度越来越小,半分钟后彻底垂下了手。
男孩却没有半分松懈,足足勒了两分钟才被旁边人拉开。但直到视频的最后一秒,奶奶都没再动过,她始终保持着那个上半身伏地、下半身屈膝跪着的怪异姿势。
与此同时,一位中年女人进到屋内,她手上也拿了根一模一样的藤条。
女人走上前去,没有急着把男孩和老人彻底分开,也没去查看一下老人的状况,更没有拨打任何急救电话——而是拿起藤条直接朝男孩脸上抽去。
男孩一边举起左手抵挡,一边下意识说了句“不是我”,结果又被女人拽着胳膊继续抽。
女人大声喊着:“你奶死了,你看看你奶都死了!”
言语间夹杂着很多脏话,手上动作也一下比一下用力,仿佛有无尽的恨意需要发泄。
在如此连续又密集的抽打下,男孩早已不复刚刚的“威风”,他带着哭腔地喊:“奶,你快起来吧,我错了!”
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截至目前仍没有任何官方报道,关于发生地、争吵缘由、处理结果,甚至老人健康与否,我们统统不得而知。
视频像扔进湖里的一颗石头,荡起层层涟漪后就消失不见。但即便如此,这条短短三分钟的视频所呈现出来的家庭关系、教育方式,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个10岁的孩子怎么会如此暴虐?
为什么在这个家庭中流动的是暴力和仇恨?
又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
迎合舆论情绪痛骂一番是讨巧的也是容易的,但以此为镜,反省和修正我们自身,才是这出悲剧的现实意义。
暴力·传递
显然,暴力已经成为了这个家庭的常态,如果他们确实是一家人的话。
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三代人完成了“沟通”的全过程:用暴力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再用暴力驱使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然后又用暴力去制止暴力。
男孩紧紧勒着奶奶时,嘴上还恶狠狠地骂道:
“怎么招你惹你了?你就打我!”
“我就说两句话,你就拿那玩意(指藤条)打我!”
拍视频的人呢,听声音像男孩的同龄人,转圈笑了好一会儿才上前阻止。
还在气头上的男孩哪里听得进去,一句一句骂得更响亮了:
“拿那玩意吓唬人,勒死她都不多!”
“还说我蛮不讲理,看看她自己讲不讲理!”
“我要不削她,她就要削我了!”
围观的人这时候开始担心事情闹大不好收场了,便认真劝阻起来,甚至直接替老人保证说再也不打了。可男孩不相信:“净吹,她还能不打我?母猪都能上树!”
普通人原本对亲子关系所抱持的那些美好期待,爱、自由、信任……在他们身上全都落了个空,暴力是这个家庭的底色,而这,也是男孩唯一学到的。
更重要的是,视频末尾,男孩不停道歉,但你很难确定他是真的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还是不得不向更强的拳头,低头屈服。
心理咨询师丛非从在《自我成长的力量》中说:
“外面的大千世界,我知道我打不过,我只能选择退缩保护自己。但是在安全(能应对得了)的环境里,我就敢于反抗了。所以脾气暴躁,通常发生在对此人而言安全的人身上:家人、恋人、孩子以及看起来很弱的陌生人或下属。”
但我们得清楚,在这种愤怒和暴力的背后,是恐惧,甚至有可能因为害怕遭受更严厉的惩罚,而犯下更无法挽回的错误——2010年的药家鑫案,你还有印象吗?
因为害怕严厉又苛刻的父母知道自己不小心撞了人,所以直接用刀捅死了那个本来只是轻微伤的女孩。而在此之前,药家鑫是亲戚朋友眼中的乖孩子,待人温和谦虚,甚至被自己妈妈评价成“软弱”。
这不是个例,2003年的江苏也发生过类似惨案。
当时只有15岁的宋成,临时起意想偷点钱去网吧,却正好撞到女主人在家。被发现后,宋成的第一反应不是立刻逃走,而是“这件事不能被我爸知道”。所以女主人求救声喊得越大,宋成就越害怕,明明大脑一片空白,却因为这个念头,接连捅了女主人74刀,导致她当场身亡。
他的恐惧感,来源于严厉的父亲——宋成每次做错事,都要跪在父亲面前,不是一顿毒打,就是要听上“至少两个小时不重样的大道理”。连平日里回家进门也是必须要先到爸爸跟前,恭敬地打过招呼才能去洗手吃饭。
尹建莉老师说:
“童年时代遭遇暴力对待的孩子,其自由意志被严重压抑,每一种压抑都会转化为负能量,需要用一生去排毒。”
“不被好好对待的孩子太多,世间的可怜人就会特别多,那么整个社会的戾气、愚蠢、匮乏感就会非常严重,恶性事件、荒诞事件就会层出不穷。”
暴力·伤害
我们常常听那些信奉打骂教育的家长说孩子“越打越皮实”,好像孩子脸皮变厚了,不在意是否挨打,对疼痛的耐受力也提高了。
这恰恰说明此时孩子的心理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如果他不让自己对打骂保持麻木、不敏感的状态,可能都没办法承受住来自父母的这些伤害——麻木成了孩子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所以前文那个10岁左右的男孩才会死死勒住奶奶不放——他对别人的痛苦早已经麻木了。
还想说的一点是,每当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严厉教育、打骂教育时,总有声音说自己就是被父母打大的,如今也没什么心理问题,甚至各方面发展得都还不错,觉得多亏了父母当年打TA……
不出意外的话,一会儿大家也能在评论区看到,估计也会有人摆出一副“理性、中立、客观”的态度,说:“可以适度地打。”
这不仅不诚实,还很虚伪。
尹老师说这是一种粗糙的、完全错误的归因,“无非是为自己今天打孩子找一个借口而已”。
父母选择以暴力管教孩子时,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因为疼痛和恐惧是最好的催化剂,而这也是很多人推崇打骂教育的根本原因——别再用“孩子会感激我的”安慰自己了。
我们都做过小孩子,挨打的时候谁不是鬼哭狼嚎泪流满面?哪个小孩子会白天挨了顿打,然后半夜躲在被窝里嘿嘿傻笑出声:“我妈今天打我打得好疼!她真的太爱我了!我好开心!”
话说到这,愿意懂的人都懂了,问题只剩下一个:
到底怎么才能控制住我打孩子的手?
时刻绷着一根弦,既然我不会因为同事犯了什么低级错误就随手甩TA一巴掌,更不会因为领导提出了不现实的工作目标就直接踹TA屁股一脚,那我也不能因为孩子没考100分、没把玩具收到箱子里就打TA、踹TA。
不走捷径,认真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诚实地面对自己,从根源上改善亲子关系。
只要你想,画好红线,就可以做到。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优等生捅人74刀:杀人不害怕怕的是被我爸知道》
法律故事在线,《怯懦少年药家鑫的“毁灭史”,他经历的家庭教育,比你想得更糟糕》
哈佛心理学刘轩爸爸
讲给8-14岁孩子的心理通识课
有趣易懂的生活情景剧
全方位塑造孩子人格教育
迷你工作坊,增进亲子关系
让家庭更有爱,人生更幸福
原价129元
国庆钜惠仅需99元
👇延伸阅读👇
王美文儿,努力多写美文儿的大老王,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