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这么胆小?咱当家长的该如何是好?
正文前叨叨
2周年中奖的朋友,因为人数较多,奖品是陆续寄的,国庆假期耽误了一下,如果还没收到,请再稍微等等哦。没给过地址的亲请尽快联系哦!
有任何团品售后问题,请亲们尽量不要私信,因为微信后台每天收到的私信非常杂,特别容易漏看耽误事儿。
请您直接联系店铺客服,都会尽力妥善处理的,感谢大家的耐心。
01
周六放糖糖端端“当小老师”的视频,一位铁杆云阿姨的神准留言让我笑出了声。
熟悉我家两小只的朋友一定知道,这同一个妈生的两个娃,性格差异可大了!
女儿超大胆,儿子正相反。
别看我现在是笑着调侃,可端端“胆小害羞”的性格,曾经让我很是犯愁。
很多家有同款娃的,都跟我有一样的担忧。
毕竟孩子们以后都得进社会“混”嘛!
胆小,怎么听都不像啥好词,放在男孩身上可能就更不招待见了。
我朋友家就有个“胆小娃”。
按她自己的形容,是端端plus版。
明明是个聪明帅气的小伙子,可一出门总爱躲在妈妈后面,不愿叫人,不喜欢对抗运动,班级表演被老师放到第一排,还在台上吓得忘了词。
为了扳儿子胆小的毛病,她给孩子报了小主持班、合唱团、足球,可是没看出明显作用,孩子还是很胆小。
朋友都快愁死了,都这么认真教育了,怎么就是没啥长进呢?
很多家长都有这个困惑。
咱们认真分析一下,就能找到原因了。
02
大人认为的胆小,不见得是胆小
我们习惯把这些表现统一总结为胆小:
看哭易受惊,有点风吹草动就很恐惧
睡觉不让关灯,怕黑怕鬼怕怪兽
慢热不会来事儿,不爱跟生人打交道
不喜欢集体活动,不愿公开出风头
不敢参与有点挑战的活动,比如骑车、游泳、轮滑
......
其实这中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些表现,只是“内向”,并非“胆小”。
咱先区别下“内向”和“胆小”的概念。
内向:
是心理学上一种气质类型,指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内倾,表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和有秩序的生活,不喜欢刺激,会跟不熟悉的人保持一定距离。
胆小:
一般指容易感到恐惧、害怕,表现出认生、爱哭、畏缩、不敢尝试有挑战性、危险性或者不合符常规、逾矩的事物。
虽然很多胆小的孩子都内向,但内向和胆小不是一回事!
用心理学术语说,人有三种基本气质类型:激动型、谨慎型和冷静型。
气质类型是天生的,是人从小到成年一直保持的对待事物的一种基本反应,会影响人的性格形成。
孩子属于什么气质类型,跟遗传有相关性,跟父母的教育方式基本没关系,更不是你做错了什么!
咱们来看看英国心理学家Emily Johnes设计的一个实验,观察6个月大的婴儿面对不可预测的挑战时,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是否有不同的表现。
首先,她给宝宝们看一个会随机突然跳出小丑来的音乐盒。
1号宝宝表现得好奇又兴奋;
2号宝宝明显更谨慎,还有点想后退;
3号宝宝则则显得特别沉稳淡定。
这跟前面说到的三种气质类型非常吻合。
那是不是对所有事物,同一个孩子都会稳定地保持差不多的反应呢?
Jones博士的第二个实验给了我们答案:
很明显,孩子的表现是稳定的。
所以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同:
孩子的气质类型是天生的,没有好坏之分,且跟成人气质类型高度吻合。
内向的孩子多半是谨慎气质,是不可改变的个性特征,也不需要被纠正。
就拿糖糖端端来说,糖糖很显然是外向激动型的,敢想敢干,有时候甚至“莽撞潦草”。
而端端所谓的“胆小”,很多时候都是谨慎,没做过的事他一定会先观察,再一点点开始尝试。
我曾经专门记录过他俩室内攀岩的表现,把各自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没看过的朋友一会儿可以文末找链接。
(文末第一篇)
外向有外向的好,内向也有内向的优势。
不管你喜不喜欢,内向都是改变不了也不需要改的,咱们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本身的特点。
咱们看到孩子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喜欢在人前出风头、不喜欢刺激的游戏,很可能只是内向,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哦!
03
真的胆小也并不一定是坏事
胆小的本质是恐惧。
咱们老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越小的孩子往往没有越没有恐惧心理。
就拿我本人来说吧,我小时候胆子可大了,敢徒手抓各种虫,敢“飞檐走壁”。
我姥姥家院子里有棵很大的花椒树,总爱爬满大青虫。
我喜欢端个小盆,直接上手,不一会儿就能抓一小盆,一点也不感到害怕。
我爷爷办公楼门口有根废弃的电线杆,顶端刚好跟三楼阳台平齐。
电线杆头斜拉着一根到地上的钢纤,我经常跟几个同样“胆大包天”的小伙伴,趁大人不注意就顺着钢纤“溜索”滑下去,觉得特别刺激好玩。
要是换成现在的我,那可万万不敢了!
我现在既怕虫又恐高!
这种恐惧感是怎么形成的呢?
懂事了有知识了
知道很多虫有毒、知道高处摔下来可能摔伤摔死;
被大人的反应同化了
一旦发现“冒险行为”大人往往很惊恐,会批评责骂,还会惩罚,让人自然觉得这是应该害怕的事情;
自己选择不做危险的事了
咱上有老下有小的,冒险的代价太大了,我怕死嘛!
所以胆小一定是坏事吗?
真不见得!
心存畏惧的人往往不会太莽撞、太逾矩,胆小的孩子也通常是比较守规矩的乖孩子。
咱们可能担心孩子胆小,但同时也不用担心他们惹事了呀。
平平安安长大不也挺好的吗?
04
过分胆小还是需要引导的
不同年龄的孩子恐惧的事情不一样,就像新生儿怕高分贝的噪音、小朋友怕打针怕医生,很多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自动消失。
适度的胆小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过于胆小,太容易受惊,肯定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是需要大人正确引导。
咱们如果担心孩子过于胆小,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下列行为,加剧孩子的恐惧!
有没有吓唬恐吓孩子?
比如:不好好吃饭就让医生给你打针;再不睡觉就有妖怪来吃你......
有没有过度保护孩子?
比如:玻璃杯好危险的,用塑料杯就行了;滑梯那么高不要玩了,摔下来可不得了......
有没有过分要求孩子?
比如:表演节目要站中间啊你怎么能往后缩呢?这么大了还不会骑车很丢人啊,这个周末就得学会......
如果都没有,恭喜你,解决孩子的过分胆小很可能只需要一个慢慢脱敏的过程。
第一步:认识恐惧、减轻焦虑
未知最容易让人恐惧,而胆小的孩子对待未知,更容易胡思乱想,放大危险性。
所以我们可以教孩子识别“到底哪里让你感到害怕”“需不需要害怕”。
比如当时我们去攀岩,一个比端端小一点孩子一直喊着“我怕我怕”惊恐地往后躲。
他妈妈就冷静地问他:
是什么让你害怕呢?如果怕高的话,咱们先爬几步就好,只爬到你不害怕的位置就下来。如果是怕掉下来,你看,你身上捆着这么粗的安全绳,拉一拉,非常结实,还有工作人员保护你,不会掉下来的。
孩子肯定也意识到,他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很快就冷静下来,后面也玩得很开心。
让孩子看清楚危险在哪里、他是不是安全的,远比说一万遍“不要怕,有什么可怕的”有用得多。
第二步:累积积极体验,克服恐惧
奥斯卡有一部获奖短片《小矶鹬》,讲了一个温暖又深刻的故事。
没长大的鹬宝宝害怕海浪,不敢自己去捕食。
当它跟妈妈讨要食物时,鹬妈妈却一遍遍把宝宝轻推出去,教它自己去啄食。
因为鹬妈妈知道,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在风浪中求生存,不可能保护它一辈子。
鹬宝宝无数次被风浪打回来,鹬妈妈虽然一遍遍安抚,却仍然一遍遍地推它出去。
终于,鹬宝宝逐渐克服了对海浪的恐惧,自己捕到了第一份食物。
体会到成功捕食的开心自豪以后,鹬宝宝不再害怕了,不再用妈妈推,也能勇敢地走向大海。
我们耐心帮助孩子跨出第一步,不急于求成,也不轻言放弃,不断累积正向体验,就能逐步克服恐惧。
最后总结下重点吧:
内向和胆小是不一样的,不要随便给孩子贴“胆小”的标签;
胆小也不一定是坏事;
正确认识恐惧、累积正向体验,能帮助孩子慢慢克服恐惧。
如果你家也有同款娃,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分享成功经验,或者走过的弯路呀。
也别忘了多多点赞、在看、转发哦~
愿当妈的路上,咱们一起成长!
1
END
1
★
热销团品
★
平价又好用的自用分享,全部两位数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