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哈佛博士9.3分神作!脑科学解读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哈佛博士9.3分神作!脑科学解读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公众号新闻
文章来源:谷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前几天,一位网友在医院拍的一张照片瞬间上了热搜,他发现医院竟然有「学习困难门诊」,无数被孩子学习折磨得「心肌梗塞」的家长直呼有救了!
医生提醒大家,除了少数因为生理、心理生病需要就诊的孩子外,大多数孩子面对的是家庭、社会等系统性的问题。
在这个遍地是焦虑的信息世界里,家长和孩子就像忙着脚掌在水下拼命划的鸭子,哪怕感到窒息也不敢把头伸出水面,生怕耽误时间划得不够快而落后。

想要有勇气把头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健康快乐地实现教育目标,我们需要科学育儿给予的底气。
比如孩子不爱学习的终极问题,学习困难症、内驱力、家长引导不足可能都不是根本原因。
专注将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应用到K12的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弗吉尼亚大学教授Daniel T. Willingham,从脑科学维度指明了一条可能缓解焦虑,切实可行的路。

 我们误解了大脑的思考 
Daniel教授在这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中,通过数据、实证、实验发现许多流行的教育理论可能都是谬论。
他把研究成果写在了好几本书里,其中《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最出名,豆瓣评分高达9.3分,被网友称为「每一章都是重磅炸弹」!
比如大家都反对学生死读书、死做题,但他却说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学习,思考就无法高效进行”,也就是“脱离积累谈技巧,都是空谈”。也就是说,“被万般嫌弃的题海战术,从科学上来说,其实是有用的”。
再比如,思考并非大脑最擅长的工作。
看到这个论点,我很纳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不就是在于人的前额叶能处理复杂的推理、分析、计划和思考吗? 
没错,大脑的确能够思考,但大脑还能做许多其他的事情,但与看、听、动功能比起来,大脑的思考功能就逊色得多。
好比视觉功能,看到一棵树,到反应过来是棵树,再到辨认树的高矮、色彩、健康程度,又快又精准,所看即所得。同样,听觉功能也一样,几乎立即接收到他的讯息并作出回应。
视觉和听觉的这种快速、准确,甚至要比机器人还厉害。
那人类的思考呢?作者说,思考是缓慢的、费力的、不可靠的:
思考是缓慢的,因为它无法在捕捉画面的瞬间给出精准的答案;

思考是费力的,看和听几乎不需要能量,思考却需要动用到大脑多个区域的脑细胞。

思考是不可靠的,想想有多少次想错答案,或者完全想偏了方向,就知道它有多么不可靠。 
所以,大脑比你想象的懒惰。Daniel教授的答案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能靠记忆就靠记忆,有过经验就靠经验。 
那这些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情,又是如何变成你的记忆、经验和习惯的呢?
没错,就是不断地重复地练习。
比如孩子不断练习个位数加减法,只需回忆起“x+x=x”即可,而不需要在脑海中一个数一个数地算。如同象棋高手一样,因为大量的练习,使得他们脑中储存了足够多的棋谱,在快速进行记忆检索之后,确定落棋的范围,然后才开始更复杂的思考和对弈过程。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思考呢?
简而言之,就是当我们没有记忆、经验可以参考、调取时,才是真正的思考。但是“大脑是不擅长思考的,而且会用记忆、经验来避开思考”,所以当没有记忆可调取,没有经验可依赖的时候,就不愿意接收新知识,畏难,是人之常情。


 大脑爱上思考的前提 
既然思考并非大脑最擅长的功能,但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孜孜不倦地研究难题,为什么有人会沉迷于对未知的探索呢?
Daniel教授认为,当我们思考并得出结果的时候,大脑的报偿机制会被启动,分泌出令人愉悦的多巴胺,让人们感到幸福和快乐。 
当我们对着难题冥思苦想二十分钟,在奋笔疾书中终于得到答案的那一刻,是不是可以用一个“爽”字来形容? 
人是会沉迷于任何可以带来愉悦感的事物,比如食物、毒品、运动和性行为。如果思考、解决问题能带来愉悦感,人也会沉迷于思考吗? 
但是,并非所有思考都让我们愉悦。
人喜欢思考有两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经历了冥思苦想的过程,并解决了问题”,才会有愉悦感。
当孩子面对一道不简单的数学题,可没等到自己开始思考,老师就直接告知了答案,那还会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愉悦感吗?
缺少了苦心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不会有愉悦感。
 “自己养的孩子最可爱,自己做的饭最好吃,自己思考的问题最有成就感”,都是这个道理,这是“思考带来愉悦感”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孩子的的确确经历了冥思苦想的过程。

再看第二个前提条件“解决了问题”。 
如果孩子绞尽脑汁三十分钟,眼前的却题目毫无进展,面对一番没有结论的思考,得到的只有沮丧和挫败,畏难,烦躁,可能下次再也不要做了。 
少了解决问题的结果,孩子也不会有愉悦感,只有有过程、有成效的思考,才能带来愉悦感。问题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好奇心的强弱。
问题难度适中,而且当孩子知道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才会努力付诸脑力活动,花时间进行思考。
而太难或太简单的问题都不太会引发人的愉悦感,孩子们自然也不愿意努力思考。
对于很多厌烦学校、惧怕课堂的孩子来说,可能不得已在学习中面临了太多太难或太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么即便努力也无法解决(没成效),要么无需吹灰之力就轻易解开(没过程),并没有带来多少愉悦感。且孩子无法选择躲开这些问题,学习更因为强制性而更显沉重。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如何让思考变得更顺畅、更愉悦、更容易呢?
Daniel教授通过繁杂的论证过程,告诉我们人是如何思考的,篇幅关系论证过程暂且不提,简单来说,人的思考过程大致如下:
环境将新信息灌入你的短期工作记忆,一部分无用信息当下随风飘散,另一部分有价值的信息,比如事实性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则通过思考,被留在你的大脑中,进入长期记忆存放起来。

等下一次需要用到的时候长期记忆会被调取出来,在工作记忆的区域中,与当下的新信息重新排列组合,解决当下问题。
简单来说,Daniel教授说思考的成功取决于四个方面,缺少任何一项,思考都有可能失败:
环境中的信息;
长期记忆中的事实;
长期记忆中的步骤;
工作记忆中的空间大小。
孩子不喜欢学习,不乐于思考,也跟着四个信息有关。
也许是因为环境没有给他孩子透彻理解所需的足够信息。比如,老师假设所有同学都学过概率论省略了很多基础知识,一上来就讲述更高阶的概率论应用;
也许是新学的内容太过陌生,然而他们的长期记忆中并未储备背景知识,而且工作记忆被全新陌生的信息挤满,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储存所有的新信息;
也许是工作记忆中空间太小,没有得到及时清理,一旦被新知识充斥,他就要动用全部脑力去理解表面知识,而再也没有空间去思考知识的内在逻辑、意义以及应用。 

要想帮助这些孩子顺利思考、善于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持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感,从而真正爱上上学,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确保问题能够解决 
前面说过,太难或太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引发思考的愉悦感,孩子也自然不愿去思考。所以,尽可能给孩子符合他们认知能力、认知阶段的任务,才能保护好奇心、激发思考欲。
比如说让数学基础都不过关的孩子,跟风去学奥数知识,无疑只会导致孩子的厌烦和痛苦,而且反倒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先给环境知识,再提出问题
为了激发孩子对化学的好奇心,很多家长可能会带孩子做一个“小苏打+醋会产生气体让气球膨胀”的实验。当孩子并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时,可能会沉浸在魔术的新奇中,注意力全在有趣的魔术反应上。
更好的办法是先让孩子对这个背景知识有些小了解后再做实验,有了一定的环境知识,学习效果、记忆深刻程度,可能都会更好一些。 
 及时清理有限工作记忆空间
家长还要意识到,孩子的工作记忆空间有限,那么就不应该这样教孩子:
过多步骤的提示(比如在新知识的学习中,给孩子长达七步运算提示);

没有联系的事实(比如要他们一次性记忆不同领域中的10位杰出人物);

超过两三步的逻辑(比如原本是A→B→C→D,而你要求孩子说出A如何直接到D);

新概念的直接应用(比如孩子才学习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你却直接要孩子解答“如何预测房价涨跌”)。
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包括孩子也是。
所以要及时对新信息“整理收纳”,比如整理思维导图,及时清理意识,复习变成长期记忆等,为工作记忆节约出更多空间。
好了,说了这么多,希望没有将你的工作记忆空间挤满。
如果读到这里已经很累了,先转发收藏,等有脑容量的时候再来读,逐步将其变成长期记忆。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中产妈妈不焦虑俱乐部,以真实故事对抗焦虑,用专业判断规划升学,以战略思维探索志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尹建莉:孩子不爱做家务、自理能力差?这样引导会受益终身为什么孩子这么胆小?咱当家长的该如何是好?为什么孩子需要高质量的陪伴专访赵国屏院士:用合成生物学解决真问题,科学入口处必须根绝犹豫中科院神经生物学博士:脑科学研究显示,过度“鸡娃”培养不出聪明孩子!屠筱青博士:道理讲了一堆,为什么孩子就是不爱听?火遍全球的9.2分神作,被拍成了一部获奖无数的顶级好片“我知道学习很重要,但就是没兴趣”:70%孩子不爱学习,是忽视了这方面又来?新州护士9月1日又将罢工一整天!依然要求扩编和加薪!笑到流泪-:LD示范钓鱼用高中生物学解读: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海老风味 清炒豆苗 上汤豆苗(视频)为什么挠自己不会痒?最新研究找到神经科学解释怎样才能学得又快又好?美国神经科学家提到的这几条脑科学原理,不可不看“卧底”探月学院8小时:原来爱学习的孩子,都有这个特质佩洛茜防台,中美为何绝对不会打起来?孩子不爱写作业?不用催、不用吼,这样解决更有效!为什么孩子在学校受的委屈不跟家长说?孩子的“不说”,是因为说了也没用!假期不妨多逗逗孩子,让宝宝越笑越聪明!| 育儿脑科学少年借92万追星:为什么孩子将明星奉若“神明”?直播预告丨胃癌病友营养问题的科学解决方案农民交公积金的实质是什么?不能简单解读为“让农民加杠杆”丨南周快评哈佛博士,不配进上海小学家长群?拟资助1500万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音乐与脑科学”项目指南发布如果你热爱学习,这次分享千万不能错过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喜欢去姥姥家,不是娃“白眼狼”,原因很现实......哈佛“美国最富大学”位子不保?这所学校用原油打败哈佛!气温“大跳水”,专家解读为何今年寒潮来得这么早台海大摊牌, 美国掉进佩洛西的坑这些你信以为真的育儿「脑科学」都是骗人的,看看你中了几条离谱!遭中国某大学解聘后转身拿下诺奖!线上会议接连出事,北理工教授被一女博士后猛亲,另一教授屏幕共享没关和美女撩骚……魏坤琳:早上不起晚上不睡,脑科学原理帮你解决孩子拖拉问题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别催!这个办法最管用……“八国联军”不是个好梗,须慎用替孩子解决一切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成为问题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