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交公积金的实质是什么?不能简单解读为“让农民加杠杆”丨南周快评
▲ (IC photo / 图)
龙港农民交公积金的实质是:一个沿海富庶地区有那么一群人,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好,称农民也好,其实只是一个身份标签,以冯氏夫妇为例,他们或经商,或办厂,本来就有“相对稳定的还款能力”,如今交半年少量公积金就能获得相当于缴费百倍的低息公积金贷款。站在公积金贷款机构的角度看,他们本来就是优质的借款人,如今通过交公积金可以定向获得低利率融资资格,并定向用于买房、修房或装修。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辛省志
龙港农民缴公积金有新进展了。2022年9月9日,龙港市华中经济合作社首批50位社员办理缴住房公积金手续。程序上,龙港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申请办理公积金,需经社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当天,首批社员通过审核后,由温州公积金中心龙港分中心和龙港农商银行上门予以开户。
显然,虽然同为缴公积金,但城镇职工同龙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曰农民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差异。前者真是“缴”,缴纳是强制性的,由不得你不缴,当然你可以贴着最低费率缴。后者只是“交”,是自愿性的,想交就提申请,不想交也没问题;当然一旦选择了交,你就自愿选择了“被强制”,公积金提取及使用肯定不如在商业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那样自由。
中国的公积金制度学自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从名称上也可以看出联系。只不过,前者只限于住房,后者是融养老、医疗于一体的综合系统。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公积金是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的,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储蓄。
更进一步,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附加了金融属性,即众所周知的公积金贷款,利率比商业贷款一般要低1-2个百分点,可节省不少利息,这增加了公积金制度的吸引力。龙港农民交公积金,并非看重其强制储蓄属性,没有几个人会自愿选择“被强制”而忍受各种使用限制,而在于其融资功能。稳定、低利率的资金,对有融资需求的人来说太理想了。
据当地农业农村局介绍,龙港市试点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连续缴存6个月后,可享受15万-5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可基本覆盖农民购建房的资金缺口”。
当地媒体报道了一个案例:今年龙港华中社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拆了180多间老房,社员将住上原地翻建的新楼。社员冯仲难说,他们家建房加装修费用缺口30多万元,住房公积金为他们解决了资金难题。夫妻俩每人每月交300元,连交半年,统共才3600元,就可以获得30万的低息贷款。这吸引力杠杠的。
那是不是可以就此得出结论:冯氏夫妇靠交公积金、半年后获得公积金贷款,才解决了“建房加装修费用缺口三十多万元”?或者说,如果没有预期中的公积金贷款,这建房加装修费用缺口就填补不了?恐怕未必。报道介绍:冯氏夫妇平时做海鲜生意,和多数社员一样,有相对稳定的还款能力,苦于没有便宜、稳定的融资渠道。
如果没有预期中的公积金贷款,冯氏夫妇能用既有的存款或生意流动资金来填补这缺口吗?应该能。能通过不那么“便宜、稳定的融资渠道”来填补吗?肯定能。建房装修本来就需要融资来解决,这“便宜、稳定的融资渠道”,对他们来说是锦上添花。
所以,龙港农民交公积金的实质是:一个沿海富庶地区有那么一群人,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好,称农民也好,其实只是一个身份标签。以冯氏夫妇为典型,他们或经商,或办厂,本来就“有相对稳定的还款能力”,如今借着交半年少量公积金就可以撬动、便能获得相当于缴费百倍的低息公积金贷款。站在公积金贷款机构的角度看,他们本来就是优质的合格借款人,如今通过交公积金让他们定向获得低利率融资资格,并定向用于买房、修房或装修。这或带来两大好处。
许多人对房地产市场有一个认知,认为房市是资金蓄水池。在他们看来,大量资金被吸引进入房市,从而降低了商品与服务的通胀压力。这是常见的因果倒置。事实恰恰是反过来的。大家对商品房的购买需求,产生对房子的按揭贷款需求,进而产生开发商与建筑商对购买土地与开发的融资需求。这些需求本身就创造了货币。简单说,贷款产生货币,还款消灭货币。
现在房市下行,实质是这一货币创造机制不能像过去那样良好流畅运作。再直白一点,是合格借款人的缺乏。龙港农民交公积金,有针对性地带来两大好处:既是合格借款人,也有买房、建房或装修需求,可稍稍修复被破坏的货币创造机制,也可稍稍提振信心受挫的房市。
值得一提的是,龙港本是传奇之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规划或设计、通过农民自发实现城市化的市镇,之后才有“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这个建制。2019年,龙港又撤镇建市,成为全国唯一不设乡镇和街道的新型县级市。其富庶,在长三角珠三角或常见,在全国没有那么常见。
所以,龙港农民交公积金这一地方经验,在多大范围内有可复制性,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观察。在房市下行之际,让农民加杠杆当慎之又慎,要考虑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也要考虑社会稳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