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为何涨价,该由谁扛?丨南周快评
随着互联网投资热退潮,共享单车业务本身减少亏损的压力越来越大。
文|辛省志
近日,有共享单车企业宣布涨价,让不少网友惊呼“单车刺客又来了”“连单车也骑不起了”。共享单车涨价的背后,有什么原因?
2022年8月10日,美团单车7天、30天和90天不限次卡分别从10元、25元、60元上涨到15元、35元和90元,涨价幅度最高50%。而哈啰单车早在2022年1月就已经把价格上调到了同样的水平。
涨价的背后,是共享单车行业常年亏损。哈啰单车招股书显示,其自2018年起就一直亏损,最高每年亏损超过20亿元。美团财报显示其共享单车业务从2018年到2020年累计亏损接近50亿元;滴滴旗下青桔共享单车同样亏损严重。
共享单车兴起之时,正是互联网投资最为狂热的时期。在各类风投资本的加持下,共享单车企业疯狂烧钱扩张,投入大量车辆,以低价吸引用户。在这些企业所描述的营利模式中,用户用车付费并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而是依靠广告、为其他业务导流等“用户运营”的收入来弥补车辆的成本。但是,随着个人信息保护的不断加强,互联网企业“运营”用户数据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其他收入渠道大大缩小。随着互联网投资热退潮,共享单车业务本身减少亏损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要减少亏损有两个办法,要么涨价,要么降成本。要降成本,并没有那么容易。正相反,共享单车平台的硬件与运维成本是不断增加的。这也是平台对涨价给出的理由。平台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不过,近期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在上涨,单车的制造成本自然也会涨。
除此之外,运维成本也是涨价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目前,各城市都对共享单车实行了严格的管理,限制投放数量,要求在指定地点停车,如果超量投放或者乱停车影响市容,都有可能导致单车被清理。而企业要取回这些被“清理”的单车,就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在一些城市,城市管理部门将“清理单车”的工作外包给了第三方公司。
为了推动用户合规停车,共享单车平台推出了很多措施,比如在运营区外或者停车区外停车要付额外的调度费,多次违规用车会涨价等。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造成了用户体验严重下降,甚至被用户投诉是通过“套路”割韭菜。尽管如此,单车被“过度清理”导致的高成本还是难以避免。
据某大城市政府网站发布的新闻,该市人大在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执法检查中,有共享单车平台表示,企业在全市投放的近50万辆单车中,有超过15万辆长期被扣在第三方停车场,导致大量闲置。每天有2万多辆单车被第三方公司扣车,需要付费取回,每年付出的成本超过一亿元。这一亿元赎车费,平均到35万辆正常运营的单车上,每辆车每年就要近300元。
虽然相关负责人称,是因为企业自身运维力量不到位,才导致被第三方清理。但不可否认,第三方公司以向共享单车企业收费作为盈利来源,可能天然地存在“过度清理”的倾向。
而共享单车的停放主要是用户行为,一些用户停放稍有“不标准”,就可能导致单车被拖走。而大量单车闲置和高额“赎车费”造成的巨大成本,最终都需要计入企业成本,企业多少要向用户转嫁。
当然,能不能转嫁、能转嫁多少,要看用户的需求有多大、承受能力有多大。能承受还是好事,至少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如果用户不能承受,企业就没法转嫁,或者入不敷出最终裁撤这一业务。没了共享单车,城市市容可能整洁了,但是市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又怎么满足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