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可视门铃遭邻居反对,安全感和隐私权需寻找平衡丨南周快评
▲ (小尘4x / 图)
全文共1682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从法律上来说,出于安全考虑安装摄像头完全合理,但是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等合法权益。现实中,作为邻居,也可以适当照顾对方的安全关切,只要不过度侵犯自身的隐私,尽可能同意对方安装监控设备。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少人都在家门口安装了可视门铃,一旦有人出现在门口,就能在家里的屏幕上看到门口的影像,甚至不在家也可以通过手机查看,非常方便。然而,也有邻居感到不安,因为自己的隐私也可能被拍到。一边是安全感的需求,另一边要保护隐私,该怎么协调?
据半岛晨报报道,大连市的何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何女士居住的小区不封闭,任何人都可以进出,这让她感到很不安全,于是在自家门口安装了一个有摄像头的可视门铃,当有人逗留时,就可以通过视频查看门口的情况。但是对门的邻居不干了,认为这个可视门铃把自己家门口的情况也拍进去了,自己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回家,何女士都掌握得一清二楚,这是对自己隐私的侵犯,要求她拆除。双方起了矛盾。
在这件事上,何女士和邻居的需求都有自己的道理。何女士经常独自在家,小区安全措施又不到位,她安装可视门铃,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这个需求是合理的。但邻居的隐私需求同样合理,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隐私权是民法典明确规定的人格权之一,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等都是他的隐私,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侵害。而因为邻居与何女士对门,何女士门口的可视门铃,会把邻居在门口的活动也拍摄进去,在邻居开门的时候,甚至可能拍到邻居家里的情况。而这些都是邻居的隐私。可视门铃带有影像存储功能,也有泄露出去的风险。邻居对其隐私可能被侵犯的担忧,也是合理合法的。
随着监控摄像头的普及,以及民众隐私意识的提升,类似的矛盾越来越多。2021年10月,武汉一小区的业主也因为不满邻居在门口安装摄像头,用拖把把摄像头打掉了。
这样的矛盾,如果闹上法庭,法院一般情况下,会优先考虑隐私权的保护。2022年6月,广东佛山法院就判决一住户安装的摄像监控设备的初衷虽然是出于防盗目的,但侵犯了邻居的隐私,应该拆除。武汉法院也在一起类似的案件中,判决住户需要确保监控设备不能拍到邻居的住宅,并且删除此前拍摄的与邻居住宅有关的影像资料。
公民出于自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考虑,安装摄像监控设备,是合理的需求。但从法律上来说,这种需求不能超出个人空间的范畴,不能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鉴于中国住房的实际情况,家门口的监控很可能会拍到邻居家的情况,这就会侵犯邻居的隐私。因此,在安装这类设备之前,应该和邻居沟通,尽量事先取得其同意,或者通过调整安装的角度,确保摄像头只能拍到自己门前的小块区域,而不能拍到邻居门口甚至屋内。
不过,现实中,作为邻居,也可以适当照顾对方的安全关切,只要不过度侵犯自身的隐私,尽可能同意对方安装监控设备。在半岛晨报的调查中,有超过九成的市民表示可以接受邻居在门口装摄像头。毕竟,和谐的邻里关系也很重要,而且,对方在门口安装摄像头,自家也可以受益,互惠互利。如果自己家遭了贼,也可能用对方的监控设备来破案。
除了提前沟通达成共识,监控设备厂家也可通过技术手段,缓解他人的隐私关切。比如,推出视野角度比较狭窄的设备,尽量减少摄像头的拍摄区域,或者对一定范围之外的图像做模糊处理,只有门前小片区域才有清晰的图像,或者可以在有人逗留超过一定时间(比如5秒以上的),才启动录像功能。
另外也要注意,人们在公共区域的活动,也可能涉及隐私,所以私人监控设备也不能监控公共空间里他人的活动。有些小区的摄像头,将小区外马路上很大一部分区域也纳入监控范围,马路上来往的行人也会被拍到,这也侵犯了行人的隐私。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智能汽车只有在出于安全行车的必要时才能收集和记录车外影像,而且如果要把这些数据传到车外,必须进行脱敏处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