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能否消灭学区房?丨南周快评其他2022-07-24 06:07 ▲ (新华社/图)全文共1466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全社会都应该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文|陈斌责任编辑|辛省志2022年7月20日,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9月秋季开学后,全市所有区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对此,有评论认为:众所周知,教师是学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100%轮岗如果能切实落实,将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根本性均衡,“名校”一旦消失,“学区房”一词也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言下之意,效果关键看教师轮岗率,轮岗率越高,效果越好,如果达到100%,“名校”“学区房”统统消失,人人享有平等、均衡的教育资源。可惜,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多重误解基础上的,难以站得住脚。最大的误解在于,该观点不理解“名校”“学区房”的发生机制。第一,学区房起于就近入学的规则,你的孩子要入学某个学校,你必须在该学校所在的学区拥有房产。可见,就近入学的关键在于,把房产-学校通过学区绑定,拥有学区之内的房产才有入学的资格,即按房产分配入学资格。第二,为什么会有名校?在发生学意义上,不是因为名师产生名校,而是因为优质生源产生名校。从成就名校的角度来说,优质生源往往是第一位的,名师是第二位的。“教师是学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之说,是对名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误解,如果还认为这是“众所周知”,那这误解可就太深了。这一误解背后的思想根源是,相信所有人生来是一块“白板”,所有的差异、优劣,都是后天、是环境、是教育塑造的结果,进而无限夸大了(学校)教育的功能。事实上,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天赋往往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家庭氛围与家庭教育,再其次是同龄人之间的互动与互相熏习,最后才是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与传授。学校教育对一个孩子最大的意义是为同龄人一起成长提供了时空场景。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说,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学校,选择的与其说主要是老师,还不如说是自己孩子的同龄人。不难想见,拥有更多优质生源的学校就是名校的“凝结核”,有利于其获得更好的升学表现,从而有利于其获得更高的声誉。如果学校可以择优录取,那慕名之下,这样的学校就能获得更多的优质生源报考,也会有更多的好老师愿意加盟,从而迅速成长为名校;如果只能就近入学,成为名校的过程会放缓,但最终,总会有一些学校成为名校。也就是说,就近入学无法阻止一些学校进化为名校。第三,为什么会产生学区房?追求名校的家长未必不明白自己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但想到自己的孩子哪怕资质一般,在名校可以与优秀孩子为伴,多少得到熏习;可以得到名师指点,多少有些帮助,所以选择是不言而喻的: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真问题,学位既然是按照房产分配,那有钱就有优势,这就导致学区房的产生。当然,如果我们对比按照房产分配的名校与纯粹择优录取的名校,那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后者类聚的优秀学子比例会更高。这一点从英美最好的公立学校(按照学区入学)与最好的私立学校的差别可以印证,政商精英愿意自己的孩子上哪一类学校是不言而喻的。理解了上述就近入学-名校-学区房的发生机制,就不难理解,哪怕100%的教师轮岗率,也消灭不了名校,因为名校产生的第一条件是优质生源的类聚。在北京,有案例,码农的孩子把学校考成了名校,把码农聚居区考成了好学区,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名校与学区房的本质。在舆论的强烈要求与推动下,过去几年,北京为了“教育资源均等化”也是拼了,先是推进“多校划片”,后是推进教师全市大轮岗。这些政策或可一定程度上浇灭家长对学区房的炽热追捧,但如上所述,恐难治本。毋庸讳言,某些家长对学区房的追捧已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对此,全社会都应该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功能应该是什么?对学区房的病态追捧,何者才是治本之策、根本解决之道?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