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挤除高校就业率水分丨南周快评
▲ (人民视觉/图)
全文共1513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尽管早有“四不准”“三不得”的规定,教育部也年年重申强调,但却仍然难以杜绝高校和老师通过对学生施压来造假给就业率注水。尽管对统计造假的行为有处罚规定,但不被发现,就不会有处罚。要获得更真实的就业率数据,还需要其他的方法。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又近7月,上千万大学生研究生即将毕业。这些毕业生的去向,尤其是其中需要就业的学生的就业落实率,备受关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已再次强调就业统计的纪律要求,严防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注水”。
毕业生就业率反映了不同大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考生会把就业率作为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重要参考。虚假的就业率数据可能误导考生选择。
但是,尽管教育部多年前就出台了高校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等),但实际上,每到毕业季,部分高校强迫大学生签就业协议、就业率造假的消息就会不时出现。据大学生们控诉,一些学校要求……
全文共1513字,剩余1214字……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即可获取完整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