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5大类型都是利用人性弱点,防骗不能只靠公安丨南周快评
▲(小尘4x/图)
全文共1637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除了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民众也应该增强防范意识,多了解诈骗分子的手段,不贪小便宜,不要非分之财,不指望一夜暴富。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辛省志
责任编辑|陈斌
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毒瘤。据国家反诈中心数据,2021年共拦截诈骗电话15.5亿次、诈骗短信17.6亿条,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200余亿元,成功避免2800余万名群众受骗。公安部数据则显示,2021年,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4.1万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9万余名,打掉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3.9万个,追缴返还人民群众被骗资金120亿元。而没有被拦截、没有被破获的诈骗案,可能还有不少。
骗子们似乎总是能“洞悉人性”,而且诈骗手段也是“与时俱进”,令人防不胜防。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诈骗,都是利用了人们贪便宜、渴望暴富等弱点。要防止被骗,还是应该多一些防骗意识,少一些占便宜的念头。
据公安部日前公布的数据,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而其中5类占比最高的案件包括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等,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数量最多,占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5类案件,除了冒充公检法之外,都是利用了人们想要赚钱的心理。刷单返利,在家刷刷手机就能赚钱,对很多没有工作、收入较低的人群来说很有吸引力。而且骗子们也很有策略,开始的时候总是会让被骗的人先赚点小钱,骗取信任。当你以为对方没有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引诱你投入更多,当然,大手笔投入之后,本金就再也回不来了。冒充客服也是如此,网购之后收到电话,说商品出了问题,要退款。很多人听说有钱可退,一高兴就进了圈套。虚假投资、网络贷款等,则针对的多是有钱要投资,或者有资金需求的生意人。有不少老人,拼了一辈子攒了一些钱,但是觉得存银行利息太低,希望能有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渠道。一些中产阶层,也有投资增值的需求。而传统的投资渠道收益有限,人们总是希望找到能有更多收益的投资渠道。但是正如一名金融高官曾经说过的,你看中的是高收益,骗子惦记的却是你的本金。
冒充公检法利用的则是人们对公权力的畏惧。在人们的心目中,公检法机关都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力,而且多与刑事犯罪有关,与公检法有关的,往往是“大事”。电信诈骗中,骗子们也往往会以“涉嫌洗钱”等严重的指控来吓唬被骗者,让被骗者在恐惧心理之下,乖乖按照骗子的指示把钱转到“安全账户”。
诈骗所利用的人性弱点一脉相承,但是手段却总是不断翻新,“紧跟时代步伐”。十多年前,人口流动开始增加,而当时人们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是长途客车、绿皮火车等,所以在客车上、车站附近针对流动人员的诈骗案层出不穷,比如外币诈骗、分赃诈骗等等。而现在进入网络时代,骗子们也充分利用起网络时代的工具。刷单返利、冒充客服,都是用网络购物作为基础的,刷单是给网络商店刷信誉,这也是确实存在的电商灰色产业链,网店刷单的新闻在媒体上也时常看到,说明部分人很容易相信这类骗局。而电商、快递客服联系退款,在电商时代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消费者经常会上当。
虚假投资、网络贷款也是如此。如上文所述,很多人手里有闲钱,有投资的需求,而如今的投资多数都是依托网络的。所谓“金融创新”“一夜暴富”的神话,让很多人心动。网络贷款则是有资金需求的另一面。网络金融创新让普通人可以更容易地从网络上获得贷款,这让一些有资金需求的人相信能从网络上获得利率更低的贷款,于是一步步落入骗子的陷阱。
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除了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民众也应该增强防范意识,多了解诈骗分子的手段,不贪小便宜,不要非分之财,不指望一夜暴富。毕竟诈骗难以根绝,防骗关键还是靠自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