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举报自家医美诊所引热议,医美属医疗范畴不能放任丨南周快评
全文共1672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医美,不论是从人体内抽取脂肪等组织“做减法”,还是植入外物“做加法”,都需要侵入性的手术操作,直接关系到美容者的人身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按规定,医美属于医疗范畴,应按医疗行业的办法进行严格管理。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辛省志
责任编辑|陈斌
一家医美公司的股东举报自家旗下的医美诊所非法行医,当地卫健委介入调查,让医美乱象再次进入公共视野。医美是医疗而不是普通美容项目,应该施行与普通医院医生一样的监管标准。
据报道,云南昆明的赵某近日向媒体反映其发现投资入股的一家医美公司旗下的医美诊所存在问题,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显示的主要负责人实际并不参与美容手术过程,疑似挂证,而实际进行手术的人,则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涉嫌非法行医。被举报非法行医的兰某则表示,她本人只负责业务拓展,并没有参与手术,手术是由主诊医师进行的。赵某称已经向卫健部门举报。而昆明市卫健委也确认收到投诉,正在调查。
事件的真相如何,这一诊所到底有没有非法行医,需等待卫健部门的调查结果。
不过此事让医美行业再次引起争议。过去数年里,野蛮生长的医美行业,非法行医等乱象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医疗美容,顾名思义就是用医疗手段进行美容,最常见的医美项目有抽脂减肥、隆鼻隆胸、割双眼皮以及注射玻尿酸、肉毒杆菌毒素等等。不论是从人体内抽取脂肪等组织“做减法”,还是植入外物“做加法”,都需要侵入性的手术操作,直接关系到美容者的人身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毫无疑问应该属于医疗范畴,应该按照医疗行业的办法进行严格管理。
原卫生部制定、现仍有效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开展医疗美容业务的美容机构属于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并向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进行的医疗美容项目也必须经过专业学会核准并向登记机关备案;其主诊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有相关的临床工作经验。
根据上述规定,不论是机构没有取得执业许可证,还是从业者没有执业医师资格,都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然而在现实中,这样的黑医美多如牛毛。一份行业咨询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有合法医美机构约1.3万家,而不具备医疗资质的却超过8万家,占比约86%,即使合法医美机构中,也有约14%存在违规经营的现象;从业者方面,合法医师仅占28%,非法从业者达10万以上,相关的医疗器械、药物等,合法比例也相当低。央视财经频道2019年底的一条报道就揭露,有很多美容院,没有医疗美容资质与专业能力,租借宾馆、培训中心的会议室就能进行医美手术,甚至在居民楼里也能做,主刀的当然也不是医生,还号称只学三天就能学会动手术。
这些假诊所、假医生、假器械假药物,给美容者带来了极大的健康危害。上述行业报告显示,黑医美平均每年致伤致残人数约10万人。即使是到正规的医美机构做医疗美容,也可能面临极大的健康风险,因为美容手术而丧命的也不在少数。2021年,杭州就有一名网红因为抽脂手术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而去世。2020年,一位香港富豪的孙女也在韩国进行整容手术时身亡。
尽管有着极大的风险,但是医疗美容却仍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医美机构一方面贩卖颜值焦虑,在社交媒体上以虚假的“用户种草”等方式大肆做广告,另一方面又通过黑诊所黑医生来谋财。
对于黑医美,打击力度也在加大。2020年4月,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发文要求加强医美综合监管执法;2021年6-12月,8部门再次联合进行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2021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号称“史上最严”的医美广告执法指南……整治黑医美,确实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比如,打击非法医美广告、查处走私医美器械和药品等。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医美机构和人员施行与普通医院医生一样的监管。对于涉嫌非法行医的医美机构,有关部门要尽快调查,发现涉及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进行查处。行政处罚、刑事制裁,该动用的手段都要动用,让黑医美付出惨重的代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