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疫情必修课”
一、
这几天,国内又有几个高校,被疫情搅得滚烫。
先是10月7日深夜,上海财经大学近200名学生,在未被确认是密接和次密接的情况下,接到隔离通知要求连夜转运。但由于转运工作衔接不到位,学生在大巴车上苦等整整9小时,才被安置进方舱医院。学生怒问,为什么深夜转运,为什么让这么多人在大巴上密接苦等?
再是10月11日,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突然临时封校。到今天还封着。学校管理也是一团糟。没症状的学生被拉去临时方舱,有症状在发烧的学生,却和同学挤在宿舍。学生们在宿舍吃泡面,食堂里却每餐有几百份饭菜,被白白倒掉。因为是临时封校,没有任何通知,很多滞留在教学楼的老师和学生,进也不是,出也不让,只好睡在教室里。
其中热度最高的,是甘肃兰州文理学院。一个9000多人的大学,仅10月7日在隔离点的检测,就有535人阳性。
第二天,整个学校被划定为高风险区。万人高校,突然出现这么多病例,混乱可想而知。11日起,一些学生在微博话题#兰州文理学院#发帖,反映学校“至少3000人阳性”,存在“瞒报疫情”,“宿舍里阴阳混住”等防控乱象。一些自媒体和微博大v,转发了这些发帖,一度让这个话题有了1.1亿的阅读量。学生等回应,但回应了无音讯。有热度加持,有阅读量,但也并未能在网络上泛起一丝浪花。
有学生说,我想花钱买热搜。
二、
在大量的发帖和记录中,看了一个女生的记录视频。
10月5日凌晨3点,女生和她的室友们被敲门声惊醒。要求全员核酸。那天结果很快出来了,寝室里都是阴性。接下来几天,情况急转直下。同宿舍的陆续开始发低烧,温度不高,也不难受。只有一个烧到38度,还有点咳嗽。10月9号再做核酸,烧厉害点的那个,被通知是阳性。接着就是其他宿舍,陆续也有阳性了。学校安排,组织整个楼层的人去隔离。10月10日,这个拍视频记录的女生,在隔离点也被检测为阳性。
从女生的表述看,有些人阳性没症状,有些人是发烧、咳嗽、全身酸痛。厉害一点的,会有到39度左右的高烧。在隔离点,也没什么特效药。发烧第一个晚上,女生问工作人员有没有药,工作人员说没有。第二天,她领到了点连花清瘟和退烧药。
过两天,她好了。
在对记录视频的评论中,有说女生矫情的。也有炫自己学校封控但伙食依然很好的。也有说“太恐怖了”,“太不可思议了”的。甚至也有说“得了阳性,一辈子有后遗症”的。还有一条评论,TA说:大家害怕学校混乱的管理,已经超过了疫情本身。害怕去脏乱差的方舱,害怕被不合理对待,远过害怕自己变阳性。这条评论后面,有很多个赞。
如果疫情是堂必修课。那这个是课上讨论吧。不同心智、不同思考维度的学生,给出了自己的观察和答案。
三、
疫情真的已经成为这些青年学子的必修课。
对很多学子来说,本科四年,疫情已三年。这三年,进出校园要报批,要审核,要核酸,要行程码。寝室的角落里,要备防疫物资,周末出校园要跟辅导员报备行程。他们的课上课下,教室寝室,校内校外,全是疫情的笼罩。疫情,是每一天都要面对的课程和作业。
豆瓣上有个高校生活组,里头有学生提问:以前的大学生,平时没事可以出去吗?要申请吗?还是只有周末可以出去啊?底下有人回答:只要没课,随时随地想出就出。想去哪就去哪,记得上课和考试就好。
刚开始看到这个提问,还以为是恶搞。这几天翻了翻这些帖子,挨个的看看留言和发帖,发现不是恶搞。问的人,是真心疑惑,不知道正常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而这疑惑,不是个体,是一代青年学子的疑惑。
他们就跟2019年后出生的孩子一样,在记忆里,意识里,都是与疫情相关的点点滴滴。这些细节,已经深嵌脑海。
四、
有朋友小孩,前两年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艺术表演专业。
她说,孩子很多戏剧表演课,其实都是上的网课。她就很焦虑,说表演怎么能上网课。表演要能上网课,那追剧不是天天在进修表演。她说,这两年学校很多线下的活动没法搞,外地好的活动也没法参加。她觉得自己的孩子,读了一个很水的专业。当然,学校老师可能也觉得,自己招了一群很水的学生。据说,这两届艺考的孩子,很多是网络面试录取的。网络面试和实打实的肉身相见,肯定隔了山山水水。很多老师开学见了真人后就说,这孩子怎么跟面试时长得不一样。
我劝朋友,别焦虑。这一代青年的大学生活,已经不是我们以前的大学生活了。他们或许因为疫情有所失去,但肯定也会在这场疫情中,有所得。只要孩子自己愿意观察和思考。
说到底,学艺术,学表演,学任何文科类、艺术类的专业,最后都是观察社会,观察人,以及在观察中寻找自我,构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系。
疫情必修课,有理论有实践。是这些从未踏入社会的青年人,肉身挨着社会、挨着时代、挨着大事件最近的一次。
这是最好的观察机会。自我成长的机会。学识和本事,启蒙和顿悟,不是只在课堂和书本,更是在活生生的社会中。
这一代人,有自己的“疫情必修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