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回到未来,Z世代拯救美国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十

回到未来,Z世代拯救美国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十

社会


靠谱的新媒体不多,请关注美国华人杂谈


作者 | 孔捷生
全文共 4859 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本文系作者原创,授权“美国华人杂谈”独家发布。转载需征求许可,规范署名(公号名/ID/作者),违者必究


此文是“文化战争纵横谈”系列最终篇,主题聚焦美国下一代的精神构成。再拿婴儿潮世代(二战后1946至1965年出生的美国人)来说事,已无甚意思。虽说当下这一年龄层仍是把持话语权的社会中坚,但青少年是未来。

总想掌控儿孙心路与成长的父辈还能在历史舞台蹦跶多久?顶多十年,怎也到不了廿年。这段期间美国将在岐见中继续内耗,他们无法化解纷争。唯一庆幸的是,明天不属于他们。

美国的拯救者

“拯救美国”得靠另一代人,而非满脑子花岗岩浆的爷爷奶奶叔伯大婶。我敢断言,日后再也见不到像拜登川普这等人物在政坛跳二人转了,须知这双玄冥二老比婴儿潮世代更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认知。自文化战争鼓角交鸣,常听到质疑学校教育的声音,几乎都来自老人家或将成为老人家的一群,他们指学校不灌输爱国,更为孩子不接受上代人的价值观而焦虑。于是想起今年去世的香港作家倪匡所言:“人类之所以进步的主要原因就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我自己深有体会,当年从历史断裂层蹦出一群后辈,闯入荒芜枯焦的文坛,他们代表另一代人的文学观,撕掉御封教条,拒绝回到钦定原点,于是垦殖出文学繁荣的全新时代。其他领域亦然,应运而生的青年志士实际上主导了深刻变革的非凡十年。

光阴流转,这拨人已老,我在微信群见到当年披荆斩棘的开拓先驱,心智也跟随年龄老化,心急火燎地指责下一代不遵循先辈足迹,不认同曾是那么伟大的美国精神。这让我想起当年苦口婆心匡正文学新锐的那些老前辈,历史之宿命循环委实令人感喟。

美国青少年有无离经叛道?确实有。便要来看看被疏远和遗弃的是什么事物——根据皮尤2020年5月的调查,美国Z世代(1995-2009和互联网络同步诞生的一代)已经失去美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这代人只有14%认为美国最伟大,自然也就对“让美国重新伟大”不感兴趣。千禧一代(1980-1995出生)看法与Z世代基本相同。

来源:Pewresearch

皮尤调查还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42%认为有其他国家比美国好。远的不说,就说邻国加拿大,从社会福利网、基尼系数、教育程度、人均寿命、族群和谐、枪击率、犯罪率、国民幸福感都比美国优越。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政治研究所也有一份问卷调查,更显示Z世代超过一半(52%)认为有其他国家比美国更好。

再来看盖洛普民调,2020年美国人的国家自豪感降至新低,18-24岁的年轻受访者仅得36%“对身为美国人感到骄傲”,而几乎相同的比例(35%)“不感到自豪”。

又回到哈佛大学这份调查,2021年经过国会暴乱等一系列混乱之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7%相信美国民主“健康”;有55%受访者对未来担忧;39%认为美国民主制度“陷入困境”;27%认为美国民主制度运行得还不错;而有13%认为美国是“失败的民主国家”。

这就明白,共和党彭斯提出25点施政愿景,缘何有“强化爱国教育”这一条。听起来好像和某家教育导向蛮相似,却是来自现实焦虑。究竟是年轻人不够爱国,还是美国出了问题?对现实的认知,上辈人和后辈明显不一样。

蜕变的美国,蜕变的一代

其实清醒者都看到国家染病了。HBO电视剧《新闻编辑室》的主角威尔·麦卡沃伊是温和派共和党人,他应邀到大学参加主题讨论,学生提问,请用一句话来解释为何“美国是最伟大的国家”。台上嘉宾有人说是:机遇。有人说是:自由。台下学生有人举纸板;It’s Not(它不是);另一学生举牌:But It Can Be(但它可以是) 。轮到威尔,他起初回避,后被主持逼问,他喷出一堆压抑已久的大实话:美国不是最伟大的国家,加拿大、日本、澳洲、欧州都有自由。美国的识字率、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都不令人自豪,却有三项占世界第一:监狱关押人数;相信有天使的成年人;国防经费。

威尔·麦卡沃伊,图源:Time

威尔的结论是,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承认问题的存在。《新闻编辑室》出自《白宫风云》金牌编剧之手,他通过剧中新闻主播之口,道出美国上辈人的幻觉与年轻人的现实感。

威尔所说的“相信有天使”之句,是指笃诚圣经,深信上帝对世俗生活有圣谕意义的基督教徒。比如避孕与堕胎,他们所持的基督教原教旨立场,和时代完全脱节。美国已发生深刻变化,半个世纪前美国人九成信教,到2020年降至64%。宗教热情退潮始于九十年代,那正是千禧一代开始启智的时间线。

教会衰落并非受到外来移民的文化冲击,而是年轻人疏远宗教。美国建国早期人口流动性不大,村镇就是社会,大家都是熟面孔,教堂有着强大凝聚力,教会是美国人社交生活的全部。后来社会步入工业化,教会仍屹立不倒。如今却是信息化社会,社区邻居只是熟悉的陌生人,人们抱团取暖或者互喷都不需要到公共场所,在社交媒体上摩擦生热,吵起架来可以更放言无忌。

到教堂做礼拜听讲圣经本是合格基督徒的标准,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去教堂?据研究判断,到2070年基督徒将低于美国人口五成。当然脱离教会并非“叛教”,而是把宗教视为纯属个人的精神指引——如果需要的话。

虽然无宗教信仰者越来越多,却非等同于无神论者,美国基督教文明底蕴依然深厚,依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物以类聚,人以“代”分

当下仍属中坚这一年龄层,人以群分,具体说是以党派区分,足以显示美国人岐见之深,已使得这代人联手共建未来的可能性甚微,因为他们之间难有共识。

前述哈佛大学那份调查,显示受访的民主党人64%认为世界上有别的国家比美国更优秀,至少同样伟大,但仅24%的共和党人持同样看法。而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国家的共和党人有62%,持同样看法的民主党人仅有21%。

且看这届中期选举,计有299名拒绝承认2020大选结果的众议院共和党候选人,其中有173名在深红选区,铁定当选。此外还有55名在争夺激烈的摇摆选区,有五成机会当选。共和党极可能夺下众议院多数议席,未来国会将由不承认不接受任何本党败选结果的议员掌控。如此格局,怎能让Z世代对美国民主感到自豪?

除了国家体制问题,年轻人感觉更敏锐的是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社会不公、枪支暴力、种族矛盾、堕胎自主权等等,都让他们迷惘,这种集体焦虑正是2020年轻选民踊跃投票的推力。

以我所见,美国投票率最高的是年长者,年轻人针砭时弊词锋咄咄,但投票率从来都很低。2016大选年轻人投票率只有36%,但2020年大选急升至50%,虽然比其他年龄层还是偏低,却已是投票年龄降低到18岁以来最高投票率。据统计,2020大选Z世代和千禧一代投下超过2500万张选票。

年轻人压倒多数反对川普,简直到了憎厌的地步。年轻选民从来都不怎么亲共和党,根据皮尤中心统计,2020大选30岁以下的选民54%投给拜登,投给川普的有30%。

再分细一点,其中18-24岁的选民65%投给拜登。他们其实更青睐主张“社会民主主义”的桑德斯,2016年大批年轻“桑粉”拒绝投给希拉里,成为她败选原因之一。而这次年轻人也不亲拜登,无非是为了踢走川普。

桑德斯,图源:sanders.senate.gov

时代页面的跳转刷新

以前华文圈有个说法:年轻时不左倾就是废柴,老来还左倾就是傻瓜。毋庸置疑,Z世代更左倾。“左倾”语境在西方就是自由主义,“右倾”就是保守主义。两者均无褒贬之意,当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或保守主义者都挺好。

只不过这个转换公式在华人圈或可成立,我眼见以前认识的自由派同道,纷纷转换角色,选择保守主义立场。然而这个公式在当今美国并没有得到验证,出生早的千禧一代已过四十岁了,据皮尤研究中心跟踪调查,千禧一代的自由主义立场非但没变化,比例反而增长了,2004年,出生早的千禧一代刚20岁出头,那时持自由主义立场的占41%,到了2017年,出生早的千禧一代靠近四旬了,自由主义者比例却增至57%。

由此可见,人的价值观随着年纪增长向右转的推断,在美国社会并不成立。至于华人圈,保守主义很多价值与华人文化传统相近,而华人当中真懂得自由主义的并不多,他们的文化背景里没有这些元素。当他们自称自由派时,更多是为了对抗专制,而非认同个人价值和自由主义精神。那是另一个命题了。

话说Z世代与千禧一代对拜登无甚亲缘,所以拜登执政两年支持率持续走低,其中拉低曲线的主要就是这个群体。与拜登就职时相比,年轻人的支持率暴跌13%,即使是青年民主党人,对拜登的支持率也下跌了10%。据CNN民调,这届中期选举45岁以下年轻选民只有三成满意拜登表现,而这个年龄层占选民比例的60%。又因看低拜登,年轻人懒得投票大概率故态复萌,民主党选情确实不看好。

然而新世代有一长处,他们不像上辈人那般岐见极化,更包容异见,拥抱多元文化,与“大取代”此类种族主义谰言格格不入。日益撕裂的美国社会不可能在上辈人老去之前得到弥合,新世代有太多观念和父辈有天渊之别,而不管老人家是否气顺,年轻人将要接管美国。

让美国回到未来

经典科幻电影《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是关于生于保守家庭的17岁高中生的故事,父亲窝囊,守旧母亲看不惯任何新事物,儿子为了追求自由和纠正父母之错,回到未来以改变历史进程。这情节简直就是当今年轻人和父辈的写照,Z世代正回到未来,拯救美国。

《回到未来》,图源:IMDb

这个未来将不会有堕胎权争执,不会有“使的故事”那样把女性子宫变成男权后宫的暗黑乌托邦;性少数群体将免受压迫,彻底融入社会;自由投票权将无被夺之虞;控枪也有望得到进展;1.6国会暴乱将成为永志不忘的国耻;由不承认大选结果的议员把持国会,也会写入史册,成为不堪回首的黑暗记忆。曾令父辈肾上腺素狂涌的“美国向何处去”的巨大争议,将化为绿萍下的涟漪,一圈圈地平缓消失。

“回到未来”诚然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新问题,老问题也未完全解决,比如种族矛盾依然会有,但和今日的形式会不同。毕竟美国到那时更加多元化,白人已不是主体族群。

不少华人听过故土有一个搞笑段子,要划出“WG省”让无比怀恋旧日时光的人聚族而居。但很多华人都不知道,现在美国有一小撮人正经八百地提出建立“白人州”,此议堪称种族隔离升级版。到了Z世代主导国家,“白人州”就成了“WG省”一样的大笑话,不如效法原住民保护区,划若干个“白人保护区”吧。

最后说点花絮,八十年代末青年作家刘西鸿远嫁法国,有三个漂亮的混血儿女。去年我们短信聊天,适逢电视直播美国网球赛女单决赛,争冠者分别是19岁的厄瓜多尔和菲律宾混血加拿大少女费尔南德兹,和18岁的罗马尼亚和中国混血英国少女拉杜卡努。我和刘西鸿聊起,眼前网坛青春风暴恰是新世代剪影。

拉杜卡努,图源:Forbes

美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统计,仅次于白人的族群是拉丁裔,排第三位的族裔已非黑人,而是超过五千万混血人口。人种学如何定义这个族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标志着美国未来,以后混血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融合的不仅是血液与基因,更重要的是多元文化的揉合和升华。

曾热度爆表红到天际的谷爱凌,不正是新人类一员?新科美网冠军拉杜卡努,也会说汉语,常回沈阳,也有个中国姥姥,她和费尔南德兹是普世主义跨种族多元文化的象征。谷爱凌当然也是,只不过被编导进某个故事里,化身为高光符号。

自命世界国家的美国,曾把民族和种族观念丢弃到垃圾焚化炉。而全球化加速造成的社会阵痛与撕裂,激起这场文化战争,恰好在争夺“谁是美国”的话语权。诸如部落意识、身份政治、种族仇恨这类曾丢进垃圾桶的东西,悉数被翻了出来。那是被后辈嫌弃的旧物,就像我们年轻时懒听老人家唠唠叨叨。

在我看来,文化战争十年之间不会消停。直到拉杜卡努(包括谷爱凌)这代人成为社会中坚,而上一辈人凋零老去,芳林新叶催陈叶,曾纷争不息的那些命题,恐怕已从树梢坠落某个地质年代,化为页岩里的树叶标本了。

本文有部分删减,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相关阅读:
放过孩子,放过那条抹香鲸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九
借尸还魂的麦卡锡主义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八
种族主义和排外情绪中的阴谋、谣谶、心魔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七
灵肉之外,人神之间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六
美国政坛的左右互搏为何失控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五
“亲白仇黑情结”如何影响了在美华人?|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四
性与性别,同志与酷儿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三
再杀死一只知更鸟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二
那些年,一个华人移民作家的美国文化战争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法国“Z世代”年轻人:加班滚远!娇生惯养,惨不忍睹?杜兰特、贝索斯抢着投资,这家Z世代运动公司,成了TikTok上的“NBA”联想集团消费与中小企业笔记本开发中心产品保证与认证部总监伍伟懿:Z世代对绿色产品的接受度更高将领17.4万元高薪…首位来自佛州的Z世代国会议员,买公寓竟遭拒【一路有你】《漠河舞厅》2019​我的忧虑:我们能否打赢这场文化战争?谷歌被Z世代给抛弃了,为什么都在TikTok上搜索?父母之间的死结,我和姐姐解不了 | 人间 · Z世代直播预告 | Z世代、新消费、新模式滑铁卢的乌克兰难民中期选举:民主党扛起文化战争大旗,共和党聚焦民生经济「史上首位」非裔州长、女同志州长、Z世代议员… 期中选 举缔纪录东南亚Z世代理财报告菜鸟驿站数智商业总经理苏道:抓住高校Z世代,是品牌未来10年最大的确定性|WISE2022 新经济之王大会最惨淡时,拯救美丽 | 胡波与他的《大象席地而坐》这几大因素,让Z世代难以积累财富买房风波(2)Z世代进军华盛顿,国会或迎来新鲜血液?TikTok十级英语俚语教学,学完秒变Z世代辣妹Z世代选民投票率将显示网红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落了白打入电音圈,突围大众市场,喜力®找到了连接Z世代的流量密码别人家的25岁,佛州青年将成国会首位“Z世代”议员美国联邦众议院第1位Z世代议员 年仅25岁玩转元宇宙,品牌和Z世代的一场“双向奔赴” | 特别策划布克奖得主卡鲁纳蒂拉卡:战争的可怕之处在于正常化战争|文化周报美中“Z世代”的“云”交流 聊美剧 唱中文歌9月3号川普总统将在宾州举办“拯救美国”大型集会,呼吁爱国者们积极参加!种族主义和排外情绪中的阴谋、谣谶、心魔 | 文化战争纵横谈之七全球最适合Z世代居住城市,全美前两名都在德州王建勋 | 文化战争、保守主义与西方文明的未来悦己消费与盲盒社交,Z世代的“广场舞”怎么跳?干贝苦瓜花生汤!我的北漂9年,不是漂泊,是漂浮 | 人间 · Z世代破解中国“Z世代”的消费密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