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申请进了耶鲁 - 7点感悟
【留美学子】第2623期
8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作者导语】
一直觉得儿子的申请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自身的申请大学结果,而更在于这个申请过程中,我们全家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申请完,我就把这两年多的高中生活和申请做了一个整理。因为我怕最后的结果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使我看待整个过程不再客观。现在发现,果然还是有些影响。不过,该写的总是要写的。
儿子的美国大学申请过程中,虽然没有借用留学机构,但是,我们非常幸运的获得了许多他爸爸朋友们和儿子学长老师们的恩助和支持,谨此再次表达我们的谢意!
与儿子走过DIY申请之后,感悟7要素,总结如下,给正在留学申请路上的新人借鉴。
耶鲁大学一景
【感悟一】
和女生相比,男孩子申请难度至少增加一倍。
从早申结果看就能看到了,同一个大学,录取男女生的比例大概是1:3或1:4。很多非常优秀的男孩子,如果申请策略上稍有闪失,就面临早申请没有offer的窘境。
记得儿子申请时曾经不满地说,为什么没有男校只有女校呢?不公平。事实上,即使不是女校,好像也更愿意录取女同学。
这里补充一些更详细的信息作为论据:
- 儿子EA被录取的学校排名前20,早申时全国录取了8个孩子,6个女孩2个男生(2个男孩都是四中的孩子--从这一点看,四中还真不愧曾经男校的传统);
- 儿子男同学EA的一所排名前30的学校,早申时全国录取了10个孩子,8个女孩2个男生;
- 儿子学校早申时被哥大录取的是女生;耶鲁早申在北京录取的唯一一个孩子是实验的女生(网上看到的资料,耶鲁今年早申录了6个,4个女孩2个男孩,其中一个男孩是外籍);
- 据说北京今年RD被普林斯顿录取的还是女生(话说这么些年了,普林斯顿录取的中国背景的男生是不是只有1人)。
所以,有儿子的家长们,努力吧。对了,现在那么多高中活动,比如哈佛CTB,怎么就没人研究一下这个课题呢?
【感悟二】
美国大学对学生真好呀!
儿子EA时被圣母大学录取。学校的录取包裹送到家时恰好在圣诞节前,里面有招生官手写的圣诞贺卡,而且内容是和儿子的申请文书密切相连的,是非常个性化的信件,让我们全家都很感动。
包裹中还有学校中国同学会的大照片,背面是学长用中文写的长长的关于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介绍,欢迎儿子前去报道。后来,中国学姐还专门打电话给儿子介绍学校情况,据说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学校妹子很多,欢迎帅哥。
3月份参加了圣母大学大中华奖学金的活动,再一次感受到了学校的友好。虽然活动的本身是为了奖学金的选拔,但学校进行了精心安排,安排老师、在京学生、在美中国学生、在校学生家长,通过介绍、讨论、视频、影像等各种方式,向我们介绍学校,让我们这些从未去过圣母大学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有了初步和真切的了解。
说实话,那个周末的“洗脑”,几乎让我和儿子确定了,如果冲击梦校不能成功,这里就是最好的去处。所以,即便今天有了更好的offer,我依然对圣母的老师、同学和家长心存感激。
圣母大学
也想借此介绍一下圣母大学:
1)校园安全优美,男女分宿舍楼;
2)天主教大学,但对学生的信仰并没有要求。大概也因为这个原因,白人占比75%;
3)资金雄厚,大约是全美捐赠最多的大学,75%的学生有海外交流的机会,也是前20的大学中少有给国际生奖学金(非FA助学金)的学校;
4)近年排名16-18,强调通识教育,教学风格介于大U和文理学院之间,教授参与教学比例高;
5)有着非常非常非常强大的校友网络,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
6)友善,给人以关注每个人的感觉;
7)著名的橄榄球大学,大家有机会可以上网看一部美国经典励志电影《鲁迪》,就是以这个学校为背景拍的。
耶鲁大学
【感悟三】
分数是第一道门槛
EA/ED的Offer刚开始发时,大家还是有些蒙圈的。说实话,不太确定自己是否能拿到,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拿到。
到了三月中,各个 RD的 Offer也开始陆陆续续出来后,形式一下变得明朗起来。就一句话:分数是第一道门槛!所以,自打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申请结果,我就一点儿也不相信“因为中国标化考试成绩不够真实,所以在录取时越来越不重要”。
应该说,放弃了标化就放弃了一半。套用一句俗话:“标化高不一定能行,但标化不高一定不行。”(当然,有独门绝技、特长的孩子另说;小概率事件另说。要说名校中不太看重标化的学校,好像只有耶鲁,但它又很在意生源校。)
要不要SAT2,要不要AP成绩?不知道。但仅一个SAT分数,就可以有明显的区别。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只是凭着我了解的情况可以感觉:如果SAT分数2300以上,进前20问题不大。如果只有2250左右,又是男生,还想冲前20,自求多福吧。
几乎每组学校,前20,20-30,30-50。。。,就跟咱们的一本、二本似的,都有清晰对应的分数线,一般很难逾越。
有些学校尤其是分控,比如西北(但也听说了2380被拒的,还不止一个)、加州的学校。当然,也有些学校是真的只看文书的,但这样的学校并不多,所以我不认为可以当作普遍情况。
此外,虽然2300以上可以进前20,但再往前,估计就不是分数能解决的事情了。所以,分数是第一道门槛,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基于这个观察,对于期望进入梦校的同学,我想奉送李周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你把这所学校当做梦想学校,你知道他们对于SAT的要求,你却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达到人家的要求,你怎么能说你真的为梦校努力了呢?
(好吧,这其实是某次家长会后,李周老师跟一个孩子分析EA结果时我在一旁听到的,但深以为然。)
【感悟四】
随意申请没有意义
这次儿子申请大学的过程,也让我对美国大学的甄别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首先咱得说,美国大学的个性化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前面的名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它所喜欢的学生类型自然也各不相同。就拿哈佛和耶鲁来说,这绝对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我的印象中,哈佛人更积极主动,愿意成为人群中的领袖;而耶鲁人则随和友好,不喜欢过于竞争的环境。
哈佛人做事是目标驱动,而耶鲁人则讲水到渠成。有一次旁听李周老师跟别家家长孩子的谈话也验证了这一点(我不是偷听狂哈,只是每次家长会后大家都会一起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所以属于旁听学习)。
李周老师的说法大意是:同样是领导力,哈佛和耶鲁并不相同。在耶鲁来看,一个作家的领导力就是可以用自己的作品去影响别人,引领别人。所以,孩子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选择跟自己合拍的学校,并进行针对性的准备。
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再次强调,学校是不同的,孩子也是不同的。要找到自己适合的学校去申请,而不是随意地写篇文书扔出去。因为学校录取学生,说到底就是在找自己想要的那种孩子。
就拿儿子来说吧。到了12月中下旬,因为拿到了圣母的offer,儿子决定放弃部分学校的申请,再爬爬“藤”,第一个选择就是并不喜欢却未能免俗的哈佛。可又不肯花力气准备,于是直接把耶鲁的文书抄到了哈佛,最后果然是连入围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而因为好友ED哥大成功,于是在好友的怂恿下,他也尝试地申了一把。
虽然有好友鼎力相助,但对于学校的陌生感让他写起文书来有点儿不知所云,结果自然还是不成功。
春节的时候,我曾问他,如果按照你投入和努力的程度给你申请的学校排个序,你会怎么排?
他说:申请圣母和耶鲁最用心;芝加哥也努力,因为是EA;普林斯顿我很认真,不过觉得不是很搭;我了解西北,知道他们要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虽然只用了一天写材料,但我觉得应该写得不错;哈佛就这样吧,哥大最不知道怎么写。加州的学校反正是看分+买彩票。
现在看看,最后的结果还真是差不多,9所学校,4所录取,4所拒绝,1所Waitlist。看了他经历的这一切,给我深深的感觉就是:如果想申名校,还是认真地去准备吧。靠“扫射”碰运气的念头就不要想了,白白浪费申请银子和时间。
【感悟五】
需不需要中介
几个月前说起这个问题,我会斩钉截铁地说不用。但现在再说这个问题,我却觉得,也许应该修改这个问题:将“中介”二字改成“顾问”或“帮助”更合适些。当然,针对改了之后的问题,我的答案肯定是“yes”!
我这么回答,不仅是因为在儿子申请的过程中一直得到了学校consoler的支持,还源于儿子跟我说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申请结束后儿子跟我说:虽然咱们没找中介,但我觉得我的顾问团,应该是最棒的!他说的顾问团,是那些帮他看文书提意见的我和他爸的同学、朋友们,以及我那些做咨询出身的前同事们。
他们当中,有的有在国外读书工作的经历,有的指导自己孩子进入了名校,有的具有丰富的咨询经验,有的甚至又请出了他们自己的家人、朋友来帮忙。他们给出的建议当然不容小觑。
不过,我们得到的帮助不止申请文书。记得去年十月,为了翻译儿子钢琴老师的俄文介绍,我在朋友圈里问了一下,立刻就有同事和朋友联系我,找人帮助做了翻译。这里一并表达最真挚的感谢!!!
第二件事是儿子EA拿到圣母的offer和藤日拿到耶鲁的offer 时,他都跟我感慨:四中的校友真好。因为儿子在申请很多学校时,都得到了在这些学校上学的四中校友们无私的帮助。尤其是圣母的George和在耶鲁读书的一位四中校友,从介绍学校情况到儿子的申请文书,他们都给予了耐心的解答和指导。
此外,去年到布朗读书的上一年级学姐是他的“好学长”指导,从高二下学期就开始帮助他准备大学申请。(“好学长”是四中国际班学生自发的一个活动,由申请完成的高三和高二学生结对,提供申请指导和建议)
第三件事是周五儿子放学回来,说学校戏剧兼写作中心的老师得知他被耶鲁录取后也很激动。因为该老师就是耶鲁毕业的校友。当儿子确定要申请耶鲁后,曾经找老师讨论了好多次文书,从文法到内容,包括最后提交文书的选择,老师都给予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儿子今天还感慨,写给耶鲁的文书能被学校认可,戏剧老师功不可没。
所以,申请时的文书准备,是非常需要借助他人力量的。不管是中介、顾问,还是老师、朋友,他们的意见都是修改打磨的动力。用儿子的话说,别人的建议未必就是对的,最大的作用是可以促使我自己反复修改提升。
前面谈到过成绩的门槛作用,那么入了门后,文书的质量则可以决定(至少是部分决定)所能达到的高度。尤其对于申请文理学院的同学,文书的作用倒真的可能比标化的分数还要重要。因为文书不够优秀而错失良机,非常可惜。
至于了解学校、填写信息表格等事务性工作,我还是之前的意见,尽量自己去做吧。尤其是了解学校,别人的建议再高明也不如自己到学校网站上去看一看。套用李周老师的话:你把这所学校看作梦想学校,却连自己到官网上去研究的时间都不肯花,怎么能说你真的为梦校努力了呢?
作者与儿子在耶鲁校园合影
【感悟六】
申请要不要规划
这两天,好几个人问我:
早申是不是更好申请?
早申有没有策略?
夏校有没有用?
这些问题,一并在这里回复。
夏校有没有用?不知道。从结果看,夏校也许是有用的,儿子在夏校的成绩还不错。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夏校验证了他有在耶鲁读书的能力。但儿子说,夏校最重要的地方在于让他对耶鲁的学习和生活有了非常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坚定了去耶鲁读书的念头。
如果当初夏校顺顺利利去了芝大,不知道他的梦想校会不会因此而改变。或许,这就是命运。
早申有两种,EA和ED。ED就意味录取后放弃其它机会,所以真的要考虑好,不是自己心仪的就别勉强。
EA则有不同的策略。
1)从统计学角度,EA的录取比例是高于常规录取比例的(但这只是从整体申请的角度看到的数据,中国情况如何从没有见过任何分析和报道),所以有人利用EA冲击自己的梦校。从今年的情况看,中国学生向顶尖名校冲击的成功率貌似并不太高。但其他类型的学校我不清楚;
2)利用EA的机会申请与自己匹配的学校,争取在EA的时候就有收获。我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我们很幸运地达到了目标,但其实对RD的申请并无多大影响(EA结果出来时已是12月中,RD的很多准备按说也都进行得差不多了,只是细化求精的过程)。
不过,对于RD申请后期和等待过程中心态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帮助我们在整个申请季都保持了非常好的心情,可能对面试时的心态也会有一定影响。另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我发现孩子在RD申请时虽然也努力认真,但平均花在每所学校上的时间明显没有EA多。除了申请学校增多的原因,疲劳感和倦怠期可能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争取在EA/ED有斩获还是很重要的。
此外,加州的申请基本中国孩子都会做,时间也蛮尴尬:在EA/ED与RD之间,又不知EA/ED的结果。而且加州的申请又单独一套,好在各校都一样,交钱就是,所以往往大家一申就是好多所。这里想提醒的是,如果EA/ED中了还可以的学校,就及时撤销一些学校吧(不仅是加州的哈)。在自己有着落的情况下给别人腾出机会,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善良。也许某一天,我们也可以得到别人给予的机会。
还有要提醒的是,申请时其实还有一些特殊的日子会被忽视。比如,我们这次申请最大的失误就是错过了很多音乐Program的申请。虽然这对儿子最终的结果没有影响,但写在这里可能对以后要申请的同学有所帮助。许多综合性大学都会有自己的或合作的音乐项目(我印象哈佛、西北好像都有),但提交音乐作品的时间都是在11月底。
而传统上,RD的学校大家都会在12月之后才开始提交,所以等儿子想起这事儿的时候,发现已经错过了作品提交日期了。因为我们只关注了音乐项目,不知道艺术作品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有需要申请的学生和家长可能需要关注一下。
【感悟七】
好些人都问我:耶鲁看上儿子哪里了?
可连我自己都没想明白,因为他确实很普通,并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和特长。所以,昨天晚上我把这个问题扔给了儿子。
儿子回答我:
耶鲁的招生要求里讲过大意是这样的话:也许是所有那些小事情决定了最后的结果。当你把所有的小事情都做到了、做好了,也许你就和别人有了差别。
The great majority of students who are admitted stand out from the rest because a lot of little things, when added up, tip the scale in their favor. So what matters most in your application? Ultimately everything matters. The good news in that is that when so many little things figure into an admissions decision, it is fruitless to worry too much about any one of them.
作者筱瑛女士
耶鲁20届学生家长,外企任职多年,从事IT技术和咨询工作。在陪伴孩子大学申请的半年时间里,通过孩子,逐渐了解了美国大学申请的过程和要求,并且认真记录了孩子申请的全过程。此篇为她在孩子拿到耶鲁录取通知后的一份总结。版权作者所有, 感谢作者授权。
喜欢就点“赞”吧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