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立到私立,再回公立,我流浪的这一年。公众号新闻2022-10-16 01:10面对教育这个话题,即便是再佛系的家长,也时不时会萌生出焦虑的情绪,毕竟父母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而选择公立学校,还是国际学校,是大部分现代家长遇到最难的教育选择题。今天家长君就为大家带来一个从公立到私立,又回公立的教育「轨」故事。文|mikizhouFrom Miki粥微信号:mikizhou99这一年,很多人对教育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留在私立对学术质量不放心,放弃国际学校回公立不甘心,咬咬牙想现在就把小孩送出国吧,耗费数百万跨越千山万水,寄宿或陪读都不是小事,又迟迟下不了决心…大家总是会问我该选哪一所学校?国际课程的优劣,欧美教育有什么差别?但我知道,他们的焦虑不在细节,而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手足无措:告诉我,怎么选才不会错?中产父母在教育上投资,多少带有一些散户心态,追求的是哈耶普斯麻的高回报,但稀里糊涂地跟风乱下注,怕本金有损经常卖低买高,其结局自然也和散户差不多,数百万的投入学不到什么,最后都打了水漂。其实投资教育也看大盘。大盘走高,鸡犬升天;全线闪绿光,你怎么选都难独善其身。哎,只不过大部分时候当家长比当股民更惨,面临教育的「电车难题」都以为有的选,但最后发现我们只配躺在铁轨上。*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一个疯子把无辜的五个人和一个人分别绑在两条铁轨上。失控的火车驶来,片刻后要碾压到他们。你拉一个拉杆可以救一条铁轨上的人,该拉哪个杆?最近有个朋友就跟我讲了自己从公立到私立,又回公立的教育「轨」故事。01.从公立转到了私立一开始,小孩读的是公立,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那种。当年她为了让小孩进这所学校,也是拼上了家长的洪荒之力,卖房换房折腾了一遍,在艳羡的目光中迈进了小学的大门。但很快,她就遇到了那些对教育理想化的家长的所有问题:班里人太多,老师对小孩缺乏关注;很少有户外活动,课间都关在教室;强调纪律磨灭个性,去个洗手间都要举手。有一次她真忍不下去,学校做大型考试的考点,为了防控小孩去厕所都要算人头:一次只能放出去两个,回来才能换下一组…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她决心转学,去读私立。为了能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她几乎跑遍了北京的国际化学校。民办没考虑,如某些外国语学校,传统的公立管理体系,只是增加了一点儿外教课,在她看来纯属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讲真,她是很有思路的家长。探校看环境、研究课程体系,跟老师聊校长聊,甚至做SWOT分析。这样细细比较了一个月,终于定了一所老牌私校。接下来的流程非常愉快,带娃考试面试,当场就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整个过程老师和蔼亲切,这让她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服务…怀着万分期待等开学,她甚至畅想着,在二十多万学费的加持下,小孩的自驱力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后来才知道,自己真的是想多了。因为,接下来的剧情脱轨了。距离9月份开学还有15天,她焦虑地给学校打电话,因为考试被录取之后没有接到任何关于入学问题的联络。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但当时她并没有意识到。学校不主动联系家长收学费,意味着有比钱更重要的事情发生,比如管理层的变动。就在这次联络中得到了一个信息——校长突然换掉,这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她之所以决定让小孩读这所学校,很大的原因是被校长打动。本来和其它家长聊的时候,都说这所私校极像公立,压根就没有在备选之列。结果参观学校发现,很国际化啊:校内随处可见学生的作品,老师朝气蓬勃。连保洁阿姨很nice,主动向她介绍校内装置的用法。后来才知道之前确实像公立,但前两年换了一个思维开阔、经验丰富的校长,带动了氛围的变化。和校长面谈完她就决定读了,有这样人管学校肯定不会太差。结果,校长离职了。创业两年就中道崩殂(原因后面再说),一切「看起来很美的东西」都被推倒了,要重来。再探校,学生作品集展厅被清理掉,变成了一个个的格子间。此刻她切身体会到,一个校长被突然换掉,会对一个学校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然而,已经没有退路。私立/国际化学校管理层的踩踏,我觉得是民办教育发展缓慢最大的原因。一个学校只要管理层稳定,那学校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动荡的不止是学校,影响的还有家长。对家长来说,选择管理层稳定的学校,是择校最重要的事之一。02.私校真让人意外啊进入私立学校的家长群,第一个星期就见识了家长撕老师。新学期换学管没有通知家长,因此引起了一阵骚动。作为一个新生家长,她只能默默围观。原来公立家长群人人像鹌鹑,除了是和好没有二话,私校家长居然跟老师呛呛,这算不算一种教育的进步?校服很离谱。价格还好。2000来块一套不便宜,但比起「贵族」式私校动辄五六千的置装费已经很平民了。但校服快递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月后才零星收到了T恤和短裤,短裤还不是标准装。都快大寒了,还没有等到那件400块的小西装。直到帽衫上的LOGO都被洗掉,裤子缩水成九分,小西装还没有到。衣服肯定用不上了,明年也穿不了,她联系客服要退货…终于发货了。什么供应商,某宝商家吗?亲。不退货不发货。这下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私校的校服群是刚需。课堂纪律也堪忧。原来公立是管得太严,私立呢?都是中产家庭的小孩,动辄家里就三辆车,无法无天不怕老师。一到外教课就开始吵闹,甚至还打架。外教无力维持课堂秩序,只能眼睁睁让这种情况延续了下去,外教课上成了摆设。教学水平就不提了吧,和帝都公立普小的水平不相上下。她跟我说。第一次开家长会,也是唯一一次开线下家长会,老师一对一面谈。全学科老师都坐在小桌前,和家长谈最近小孩的情况。这种形式不知道比公立好多少倍,然而大部分内容却没用。只是针对最近一次卷子,面对几乎全对的卷面,老师捡不出更多的话来说。还是当妈的绞尽脑汁努力提了几个关于学习的问题,帮助彼此度过了尬聊五分钟。当然,20来万的学费,也不可能没优点。吃得好、玩得好,老师的服务做得很好,每次面对家长都超有耐心,小的磕碰都会跟家长反馈,写好说明条。大部分家长也通情达理,很NICE。一次有个小孩在走廊里撞到了她家小孩,把脸撞清淤了一块。当妈的没放在心上,小孩还能不磕碰嘛!但老师查了监控,对方家长还辗转联系到她道歉,并让小孩道歉,还送了一包饼干礼物。老师也不是全军覆灭,只是良莠不齐,是好是坏全拼运气。在好老师的带领下,弱势学科能看到明显进步,不像之前那么抵触,就能慢慢打开了思路;但老师塌房,小孩学得都是渣。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问我:你知道吗?为了交差,不负责任老师有时候甚至会让小孩提前刷考卷,让家长安慰,觉得娃学得都不错。还有,宽松的环境给了小孩更多机会,在学校就能弹琴游泳学手艺。另外,老师鸡娃多用鼓励,她家一个数学渣居然被送去参加数学竞赛,虽然没有得名次,但勇气可嘉,也是个意外的收获。学校里,很多小孩都多才多艺。但你也得清醒,舞台上小孩的风光归功于家庭在背后默默地努力,学校的课后班花样再多,也只能当个「托管」。热门课你想都别想,抢都抢不到。凌晨三点,老师出其不意发一张兴趣班报名表,等你看到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当家长的要会搞关系,才可能得到游泳社团的名额,否则只能挑人家剩下的。二、三十种素质班课看得眼花缭乱,最后分到你头上的,可能只是个大班茶艺课。03.私校一年感触良多选择私立/国际学校的家庭,很多做好了准备,把教育的功夫下到了课外。曾经有个见过大世面的爸爸把小孩从中三转进私立,当时我调侃他「逆流而上」,他轻轻丢给我一句话:反正课外班都补得上。这是有钱人的心态。对于很多毫无抗风险能力的垫底中产,会觉得一年花20万换来的教育并不值。课内的成果有限,想让小孩未来有更多选择机会,就必须像那个爸爸一样,把功夫用在课后。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对教育两次支出:学费为了买开心,课后班才是学知识。即便是脱贫中产,那也还要面临一个问题,教育的时间成本。没见吗?现在小孩每天写作业都写到十点,还要上各种课后课,阅读、书法、滑冰、英文法语,还要准备标化考背单词…一周的课程表,密密麻麻。不少选择私校的父母会想,如果课内的英文足够,我们就不用把时间都花掉了。没事逛逛公园,赏花捞鱼多好啊。可是做不到。只能逼着小孩更拼命地读书。这就是私立/国际校家长的宿命。学习的过程中,总难免会有反抗,然后就会爆发母女大战。她想停掉一门阅读想要时间玩,但你知道停下她是不会主动读英文书的,这部分的能力就会落下。于是对话就会变成反问句的掰头:你为什么逼我学习?你不学习,还能有什么指望?我为什么要有指望?你没有指望,以后吃什么喝什么?朋友说,女儿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没有过人的天赋。虽然知道学英文并不被现在的环境鼓励,但如果不学,就怕她未来连工作都找不到。有时候她会胡乱地想,如果小孩有天赋,现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选学校,就不会因为太过普通而到处流浪,连个合适的地方都找不到。她也考虑去一所全英文教育的国际学校,虽然多花一些钱,但至少课外的语言不用再上了吧。钱不花在前面,就花在后面。确实也看上一所学校,但研究发现外教差强人意。加上学校办学不易,什么样的小孩都招,直接把她劝退。她说,自己好像一直在赌。本以为自己有一桌子筹码,公立民办两条腿,国内国际两条路,结果最后发现自己已入了穷巷。在私立流浪的这一年,她重新开始思考教育,挣扎几十年耗尽积累,到底应该给孩子些什么?知识肯定是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重要的,或者说最重要的事儿了。重要的是你教育可以让一个小孩有活下去的力量:热爱生活本身。因为如果不热爱生活,那活不活的也就没意义了。有生存的能力。不用多说了吧,做饭洗衣是基本操作,种菜捞鱼修家电样样能干,才是活下去的关键,还得会玩手机会抢菜。守住自己的心。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风云起伏,人生高开低走,未来可能都不可避免。怎么处变不惊,对于变化和起落应对自如,是活得好的关键。想明白了这些以后,她还是决定回归公立系统,因为不想花那么多钱上网课…人活到走投无路,就只能面对现实。她跟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带娃重回公立了。对于自己的过去的折腾,她做了一个总结:大概自己骨子里是个悲观主义者,对于未来几年疫情对教育的影响并没有抱持乐观的态度,与其在私立里忐忑,苦苦挣扎,不如回到公立体系之下,按部就班地读完小学;教学质量也促成了这个决策。对小学校内教育我已不再有太多期待,我会按更高效的方式构建她的学习体系,然后把学校看成一个社交场。选择一个更多更复杂的社交环境,对孩子来说,也提供了一种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人生是她的,痛苦和挫折也都是她的。该经历的只能自己去经历,我最多旁观给建议,终究也帮不上忙。当然,还有对未来经济发展状况的担忧。《奢侈的一小半》里,接受采访的女富豪一针见血地说:当你不富裕的时候,总是很在意钱的多少。经济热火朝天的时候,几十万的学费不会觉得什么;但如今天天是银行挤兑、教育爆雷、大厂失业,企业关门。还有那些还得起3万块房产月供的一代码农无力还贷,等着银行收房…你就会非常在意花掉的每一分钱,哪怕你有,哪怕足够。悲观的人,选择屯粮过冬。还有和女儿的几次争吵,也给了我全新的思考。她居然会把读书当成吃苦!觉得自己得到的学习的权利,是自己在对父母尽义务。我接受不了。这就是在私立学校里被呵护的太好。读书,不应该是自己争着读抢着读,谁要逼着你读?所以,与其在宽松的环境里抱怨读书,还不如回到公立去刷时间。还有老师帮家长训,多好。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小角的未来,属于小孩的未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他们逃避不了的问题,终将面对的终极考验。蜜罐里泡大的,大部分都会在这次洗礼中被淘汰,那些在野生中竞争的小孩,才是一站到底的人。未来迷茫,已经再没有所谓稳固的靠山,为他们托底了。最后的最后。流浪的这一年,看尽了私立和国际学校的乱象,深刻体会了民办的不稳定性,以及这种不稳定性给学校、家庭和小孩带来的连环打击…但我仍然对教育充满幻想,期待未来有一所学校,满足中国家庭对教育的所有想象。图片来源:死亡诗社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99)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