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王晓云:攻关5G国际标准这十年
导读
王晓云喜欢用人的成长来比喻中国移动通信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她曾是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她也是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副总师,从事移动通信三十余年。
“当一个年轻人初出茅庐,开会时他只能坐在边缘,很少发言。随着自身实力的提升,他开始发声,做出局部的贡献。逐渐地,他崭露头角,终于承担了一些关键工作,可以说具备了引领和主导能力,这时候,他不再只考虑创新,还要包容、对他人的成果兼收并蓄”。王晓云说,这就像中国移动通信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引领的历程。
她是这个过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过去十年,她在全面管理和规划中国移动科技创新体系的同时,重点开展了5G技术与标准研究,带领中国移动技术创新团队向国际组织贡献技术标准。一代通信技术的周期通常是十年,在每一代通信技术落地之前,产业最重要的任务是制定合适的国际标准。企业争取将自己的技术写进标准,背后是国家话语权和利益之争。
随着王晓云从技术负责人转变为领军者,她也更多地站在移动通信产业发展顶层设计者的角度,参与标准技术方向的规划、实施和协调,对国际标准的争取和产业生态的构建,也有了更高维度的认知。
在她看来,移动通信是信息技术中最体现开放包容的一个体系,为让移动用户能在国际网络之间漫游,产业对标准的通用性和兼容性的愿望始终是非常强烈的。
王晓云称:“创新赢得更多支持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且技术标准不能只顾自身创新,还要考虑兼容并蓄”。她很清楚,标准的主导者要保证各方利益的开放和均衡,要审视技术方案是否以推动产业发展为初心,要秉持一个开放的、共赢的态度,平等互惠,要赢得博弈,需要更大的智慧和格局。
2013年初的世界移动通信(MWC)大会上,一些通信企业开始表达5G的设想。彼时,大规模的4G网络建设才刚开始。
国际上也开始了5G标准之争。
标准就像一座楼的框架,是产业发展的“指南针”,制定合适的标准,是一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开端。全球通信产业参与方在统一的国际标准平台上达成共识,制定和发布的标准,是全球产业链发展壮大的基础。
当时,王晓云作为中国5G推进组副组长带领中国移动团队牵头5G需求和愿景研究。通过与产业广泛交流讨论,大家认为5G的移动通信,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更是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他们初步归纳了一句话“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后演变成“万物互联”。后来,他们提出的9大需求指标中的8个都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所接受,成为国际5G标准制定的基础。
2015年左右,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会议开始按照ITU制定的愿景,开展5G标准的制定。3GPP是制定每一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国际权威组织机构,组织的各成员单位根据市场需要和技术发展情况提供提案,并通过协作式的贡献,最后形成技术标准。
3GPP成员包含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企业、芯片企业、互联网等企业,也是各国角逐通信话语权的舞台。中国的参与者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中国移动是重要的成员单位。
王晓云认为,中国企业向国际组织提出了直指核心的突破性技术标准,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实力,更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答案”,可以说5G时期,中国在国际上已经具备领跑的能力。
“但是,中国在国际标准上精进的路是曲折的,创新技术要获得各方支持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艰巨的过程。”王晓云称,印象深刻的一段经历是2016年10月,团队的一位专家孙滔博士代表中国移动向3GPP提交了面向变革的5G服务化新架构提案,但是会上只有少量国内公司支持,其余多是观望和质疑的态度。
王晓云表示,简单说,这是一套系统性、开拓性的网络方案,提供平台化的网络服务,实现差异化定制、敏捷性服务和开放式创新。中国移动认为,5G将不仅仅服务消费者,还要服务更多垂直行业,不同行业流程、需求、痛点不同,网络提供的通信服务要更具备灵活性,这是后来5G SA(独立组网)架构的开始,也是现在流行的“网络切片”“边缘计算”技术的基础。
“这实际上是移动通信网络架构自身的变革,在当时不太被接受”,王晓云表示,把流程刚性的网络转变为灵活柔性的网络,对传统通信技术是颠覆性的变化,很多企业需要系统性的产品重构。
“越是触及核心业务的标准,引发的讨论越激烈”,王晓云对3GPP的规则很熟悉。在她看来,会议上常有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但中国团队的提案带来如此大的争议,还是很少见的。该提案第一次提交后没有通过,修正后的版本又引发激烈讨论。
团队再次修改提案,王晓云带领大家做仿真验证,并拿一些初步的修改方案与各方沟通,听取多方意见。经过几轮修改,2017年5月的3GPP会议上,服务化架构作为5G核心网的唯一基础架构,获得现场全体运营商和主流设备商的支持。
6G的开放共赢
5G指向的是一个万物互联时代,随着这一条信息高速公路的搭建,工业物联网、医疗、人工智能等诸多被提前谋划布局良久的技术,将给制造业实体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中国成为全球首批商用5G的国家,三年后,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5G网络,5G基站数量占全球70%。
当前,6G正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高地,欧、美、日、韩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启动6G研发。王晓云的最新任务是布局6G预研,在王晓云看来,6G是在5G“万物互联”基础上的“万物智联”,6G的通信指标将比5G高10-100倍,6G网络不仅具备高速率、大带宽、低延时,还将在感知、计算和AI赋能等融合能力方面爆发出巨大的作用。
王晓云表示,6G的一些重要潜在技术也成为5G演进的新技术方向,所以6G的设计既要尽可能抛开历史包袱大胆创新,也要充分考虑与5G的协同。
过去二十年,国际上合作开放的环境是非常好的,但如今国际形势的变化,给6G的攻关增加了挑战。王晓云强调现阶段更要秉持一个开放、包容、共赢的心态,在国际标准化平台中不断吸收全球智慧,共同确定6G候选技术,形成6G标准架构,达成6G共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