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韵》55.《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Watching The Tidal Bore)
《望海潮(1)·东南形胜》
柳永
东南形胜(2),三吴(3)都会(4),钱塘(5)自古繁华。烟柳(6)画桥(7),风帘(8)翠幕(9),参差十万人家。云树(10)绕堤沙,怒涛卷霜雪(11),天堑(12)无涯。市(13)列珠玑(14),户(15)盈罗绮(16),竞豪奢。
重湖(17)叠巘(18)清嘉(19)。有三秋(20)桂子,十里荷花。羌管(21)弄晴,菱歌泛夜(22),嬉嬉钓叟莲娃(23)。千骑拥高牙(24),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25)图将(26)好景,归去凤池(27)夸。
1. 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双调107字,前段11句五平韵,后段11句六平韵。
2. 东南形胜:(国家)东南部地理位置重要之处。
3. 三吴:即吴兴(今湖州)、吴郡(唐朝治所在苏州的一个郡)、会(kuai4)稽(今绍兴一带)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
4. 都会:都市。
5.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
6. 烟柳:初春黄色的柳芽子很小,从远处看柳树呈现出一种朦胧的质感,称“烟柳”。
7. 画桥:彩绘的桥梁。
8. 风帘:挡风的帘子。
9. 翠幕:翠绿的帷幕。
10.云树:形容一片树木远看如云雾一般。与上面“烟柳”对应。
11.霜雪:此处指白色的浪花。
12.天堑(qian4):天然大壕沟、江河,此处指钱塘江。
13.市:集市。
14.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珠宝和贵重物品。
15.户:家家户户。
16.罗绮(qi2):绫罗绸缎。
17.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称重湖。
18.????(yan3):山峰。
19.清嘉:清秀美丽。
20.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21.羌(qiang1)管:即羌笛,羌族之管乐器。
22.泛夜:为“夜泛”的倒置。泛,划船漂游。
23.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姑娘。
24.高牙: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牙:军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25.异日:改日,将来。
26.图将:画出。
27.凤池:即太液池,皇家园林中的池塘,这里指朝廷。
--------------------------
Tune: “WATCHING THE TIDAL BORE”
Scenic splendor southeast of River Blue
And capital of ancient Kingdom Wu,
Qiantang's as flourishing as e'er.
The smoke-like willows form a windproof screen;
Adorned with painted bridges and curtains green,
A hundred thousand houses spread out here and there.
Upon the banks along the sand,
Cloud-crowned trees stand.
Great waves roll up like snowbanks white;
The river extends till lost to sight.
Jewels and pearls at the Fair on display,
Satins and silks in splendid array,
People vie in magnificence
And opulence.
The lakes reflect the peaks and towers,
Late autumn fragrant with osmanthus flowers,
Lotus in bloom for miles and miles.
Northwestern pipes play with sunlight;
Water chestnut songs are sung by starlight;
Old fisher men and maidens young
All beam with smiles.
With flags before and guards behind you come;
Drunken, you may listen to flute and drum,
Chanting the praises loud
Of the land beneath the cloud.
You may picture the scene another day
And boast to the Court where you'll go in full array.
(许渊冲 译)
-----------------------------
柳永(约984—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另一说生于济州任城县),他是北宋杰出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于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寓居江南,几年间沉醉于浅斟低唱的生活。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柳永在汴京生活,他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落第。在此期间,柳永流连于歌楼酒肆,写下了一些风格较为低俗的艳词,为士大夫所鄙视,影响了他的仕途。屡试不中的柳永遂离开京城来到民间,十年时间里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50岁左右的柳永进士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入仕很晚,品阶低微,但在各任均颇有政绩,是一位尽职尽责地方官。约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去世,终年约69岁。
柳永是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作大家,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拓展了宋词的表现形式。柳永的词结构巧妙,善用铺叙,坦率生动,雅俗共赏。柳永对宋词的发展贡献巨大,他的作品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柳永在世期间其词就广受民间唐风睐,有道“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自撰作品集《乐章集》,南宋时有9卷,已失佚。现存古本为明毛晋编《宋名家词》本,及清朱孝臧编《彊村丛书》本。1965年唐圭璋编《全宋词》收柳词212首。
诗词影响力总体评分: 8
唐风:唐宋时代没有像西方那种遵循透视和光色原理、高度写实的肖像画。那时某个人究竟长得像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确切知道。然而,在今日的诗集和网页上,几乎每一位大诗/词人都有肖像插图。他们的形象通常是一脸正气、大义凛然,或是慈眉善目、五官端正。可有一人例外,此人就是柳永。柳永的肖像插图看起来皮笑肉不笑,透着几分油腻甚至猥琐。
宋雨:哈哈哈,柳三变真是倒霉,一千年以后还有人依照八卦和偏见损他,认为他是一个整日沉迷于烟花柳巷的浪子,人品低下、作品鄙俗。插图画家很可能是受到这样的影响,于是创造了一副反面形象。事实上,柳永对宋词的发展居功至伟,其品德也并不在同时代士大夫之下,他晚年入仕之后还是一名优秀的地方官。此外,他作品的题材并不限于男欢女爱。他描述羁旅生涯和都市风光的作品也非常出色。
唐风:关于柳永其人和他的作品,需要辨析和正名的地方不少,只能在赏析柳永作品时慢慢说。我们在这里只谈两件事,一是关于他的死亡和下葬,二是《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的写作背景。如今,常看到一则被人津津乐道的关于柳永的八卦故事,说他在秦楼楚馆混迹一生,死时身无分文,由妓女凑钱买薄棺下葬。这里面有多大的真实成分?
宋雨:这种说法来自于明代冯梦龙的短篇小说集《警世名言》,几乎肯定是杜撰的。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母亲刘氏也来自书香世家。柳永父亲柳宜为前南唐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归顺北宋,先任县令之类的小官,逐渐受到重用,官至正三品工部侍郎。柳永兄弟三人皆为进士。
唐风:柳永始终是一个追求功名、积极用世的人,他十几岁时撰写的《劝学文》中说:“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 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一个少年就有此见地,他是不会自甘堕落的。约24岁至40岁期间,柳永一直在汴京“复习迎考”,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于是,他怅然离开京都来到民间,与乐工、歌女合作,潜心填词。
宋雨:在柳永50岁左右的时候,宋仁宗亲政,推出“恩科”,那一年(1033年)科考的标准降低,柳永再次放手一搏,终于进士及第,考中“第三甲为初等幕职官”。宋代文官分为选人和京朝官两档。柳永成绩一般,只是选人。在地方上当了8年多的小官之后,赶上范仲淹“庆历新政”,允许高官从选人中举荐京朝官,柳永几经波折,终于在1043年近60岁时成了京朝官。然而,京朝官也分京官和升朝官两档。又过了好多年,柳永终于升为太常博士,有机会每天上朝见到皇上了。
唐风:真不容易啊!然而这时候柳永已经年近70。宋代规定,官员70岁即退休。于是没过多久,朝廷给了他一个屯田员外郎的虚衔让其致仕(退休)。柳永的后半生是入仕为官,他有20年的从政生涯且善终。然而此后不久,柳永却是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去世的,这有点蹊跷,也让后人有不少猜测。
宋雨:是的,一种说法认为柳永退休后离京回归故里,当行至润州时患病,卒于此地,棺木存于僧舍多年。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那时中原往家乡福建的交通,最好就是先走大运河。而润州是大运河进入江南的第一个重镇。而棺木存于僧舍说明是是要准备移至他处的。然而古代的通讯极不发达,突然的离世或许让信息长时间无法传达给远在异地的家人。于是在20年之后的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王安礼(王安石之弟)任润州知州时,出资将其安葬。
唐风:据说此后不久,柳永的儿子柳涚了解情况以后,便谢官而卜居润州,改葬柳永于北固山下,并请书法家、堂弟柳淇书碑。此后柳家便定居镇江,他们的后裔也多居住于此地。据说当代著名史学家柳诒徵,著名企业家柳传志等都是柳氏后代…… 现在我们回到这首《望海潮》。它比较长,我们先分句解析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宋雨:长调的“起”非常重要。本词一上来就博大而有气势,给全词奠定了基调。“东南”是指国家疆域的东南部;“形胜”即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三吴”即吴兴(今湖州)、吴郡(唐朝治所在苏州的一个郡)、会(kuai4)稽(今绍兴一带)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钱塘”即杭州。
唐风:这种描绘,像是在高空先鸟瞰全景,然后用变焦镜头逐渐拉近, 即先是东南地区,然后三吴都市,最后聚焦杭州。杭州这个位于形胜之地的自古繁华之城,怎能不让人神往?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宋雨:“烟柳”一词,我们在赏析韩愈的《初春小雨》时详细分析过。初春时节成片的柳树从远处看上去,呈现出一种朦胧的景象,故称“烟柳”。雕饰华丽的桥梁(画桥),挡风的帘子和翠绿的帷幕都是典型的江南美景。而且“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两句平仄错落,对仗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
唐风:“风帘”在江南很常见,它既是室内与室外的一个软性的分界,其质感和飘动又易产生联想,因此在诗词中常被用到,如“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 “一帘风月闲” (李煜), “一帘幽梦” (秦观),“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蒋捷)等等。
宋雨:“参差十万人家”中“参差”一词,不少文章和书籍(包括《唐宋词鉴赏辞典》)都将其解释为“大约”、“差不多”。十万人家是个虚数,作者要表达的就是杭州人口众多,规模宏大。
唐风:但是我倾向于将“参差”解释为“参差不齐”的本意。杭州不完全是平的,市内街道纵横,一眼看过去就是参差的视觉效果。这不是乱,而是大都市的错落有致。
宋雨:你的解释有道理。作者站在一定的位置和角度放眼望去,参差不齐的万幢房屋鳞次栉比,繁华景象非同一般。在那个时代,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还都是乡野僻壤。相比之下,这样的都市景象是相当令人震撼的。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唐风:这三句是描写杭州郊外的自然景观。江堤上的树木远看如云;钱塘江不时卷起怒涛白浪;江口宽阔、一望无边。有人把“云树”理解成“高耸入云的树”,我认为是不对的。作者说的是视觉产生的心理感受,与前面的“烟柳”同出一辙。另外,对“怒涛卷霜雪”一句,你发现后人有“弯道超车”的问题吗?
宋雨:嘿嘿,我知道你心里面想的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假如现在把苏东坡揪过来对质,他敢说没有借鉴?其实呢,后世几乎所有词人都或多或少地向柳永学习,但他们中好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这其中除了认为柳永作为“白衣卿相”档次不够之外,我看更有才华不济产生的羡慕嫉妒恨。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唐风:作者以“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继续渲染杭州的富庶 – 集市上摆满了珠宝,家家户户都有许多绫罗绸缎,满目繁华奢侈。对于这种明显的夸大其词,我倒是不反感,因为知道这是非实际情况的夸张。
宋雨:前面两句的对仗非常好,但夸张得有点过头,“竞豪奢”这句我不喜欢,土豪气太重,觉得有损于杭州的美丽,是画蛇添足。这句甚至让我联想起西晋时石崇和王恺争豪斗富的事情。或许我这联想太丰富了。
重湖叠巘清嘉。
唐风:这是本词下阕(下片)的第一句。下片的第一句称为过片,又叫过变或换头。过片起到一个将上下片衔接的作用,非常重要。过片手法繁多,须根据具体内容和词风而定。常用手法包括承接、转折、上问下答等多种。
宋雨:本词的过片显然是属于贯通承接式的。作者在下片着重写西湖的景观。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和里湖,所以称“重湖”。“叠巘”是描述西湖周边的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峦叠嶂。而“清嘉”二字则显示湖光山色的清丽美好。这一句是一个非常凝练的过片,很好地承接了上下片。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唐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八个字后来简直成了杭州的“名片”,用以显示杭州的人杰地灵、温润美好。然而,桂花与荷花在江南随处可见,杭州的风景名胜很多,且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诸多赞美杭州的诗词文章。这八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呢?
宋雨:首先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抑扬顿挫(“十”字是入声字,依古音读就更有味道)。虽然句子来自柳永的词作,但对杭州桂花的赞美前人早有。白居易《忆江南》中有“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宋之问《灵隐寺》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而这又跟中秋夜桂花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人间的传说相联系。另外此处“荷花”当然是指西湖的荷花。把这些放在一起,“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有些不同凡响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唐风:作者进一描写杭州的歌舞升平和百姓生活其乐融融 — 白天羌笛悠悠,夜间菱歌阵阵,钓鱼的老者和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显然,柳永在此不是追求什么客观真实,而是竭尽溢美之词,努力把这首长调当成《杭州赋》来写,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种出现多次的四字工对也暗示了这一点。
宋雨:你把“莲娃”解释为采莲女,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娃”就是娃娃,小孩子的意思,与“叟”对应。这句就是说老人垂钓,孩童弄莲,一起嘻嘻玩耍。想起过去国内的年画,胖娃娃骑在鲤鱼背上,手持荷花和莲蓬。
唐风:你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娃”原本是美好的意思,古代多指美女。襁褓中的婴儿古代也有称娃。但大一些的孩子古语一般用“童”。这里如果作者的原意是指儿童,却因韵脚的缘故不能用“童”字,于是用了“娃”字。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合理,我不能肯定。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宋雨:“牙”即牙旗,为将军的旗帜,此处代指杭州的高官。众多的骑士簇拥着长官,乘着醉意听鼓乐欢歌,吟着词调看好景烟霞。这日子也太惬意了!而且宋代的官员俸禄高,像知州这样的官舒服得很,何况那时是百年的太平盛世。这官要是一直作下去,“只把杭州作汴州”就完了,不必想着回朝了。
唐风:词中写高官出行如众星捧月一般,除了表现其气派之外,还表现他们与民同乐的善举。像苏杭这中好地方的刺史或知州,那都是求之不得的好差事,所以当年刘禹锡、白居易、苏轼等都是主动要求外派此地的。当然干到死是不可能的,每一任就两年,到时候必须离任。正因为如此,作为投赠词,柳永写下了末句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宋雨:“异日”意思是将来的某日,“图将”即用图画绘出。“凤池”在各处都被解释成“凤凰池”(意即中书省或宰相职位),这恐怕不是最合适的。我以为“凤池”应被解释为太液池,即皇宫水池,此处指代朝廷和皇帝(明朱瞻基《太液池送黄淮辞政》中有“天香早折仙桂枝,笔花五彩开凤池”)。这两句是说将来把好景画出来,您回京以后就可以在朝廷里炫耀一番。
唐风:结尾两句,比起本词宏大的开篇和巧妙、自然的过片,从气势和格调上都明显逊色,但考虑到这是一首投赠词,是写给地方长官的,在最后祝其届满后回朝高升,带一点奉承的语气不难理解。我认为柳永在此写得比较自然,整首词算不上虎头蛇尾。
宋雨:《望海潮·东南形胜》从多个角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杭州风景的优美,城市的繁荣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我们不必考证它是否准确,也不必探讨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它是一首意境优美、功力深厚的韵文佳作,这足以使它流传千年。
唐风:尽管结尾格调稍逊,本词历来仍被认为长调的杰作。它开篇宏大,布局合理,铺叙缜密,过片考究,音律协调,在类似题材中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宋雨:说到本词格律,它押平声韵(平水韵六麻韵),虽有起伏但不剧烈跌宕,而是角度变换与流畅铺叙相结合,娓娓道来,非常符合本词这种歌颂的题材。另外,古诗词若押平声韵,其发音与我们今天的汉语普通话基本一致,因此在一千年后,我们依然可以充分领略这首词的韵律之美。
唐风:自古就有一种说法,说当年金朝的皇帝完颜亮读完此词后激动不已。想想自己的国家还过着游牧的落后生活,而中原农耕民族已经如此发达,江南的杭州简直如同人间天堂一般。完颜亮认为再也不应该固守北地了,于是加剧了南侵的步伐,最终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这应该是戏说。
宋雨:确实是戏说。柳永的时代,女真人还是部落民族,栖身于遥远的白山黑水一带。后来女真各部落统一并建立金国,与宋朝联合灭了辽国。金国进而逐渐有了灭宋的野心,其目标当然是首都汴京(今开封)。当时汴京已营建二百年,其规模与繁华程度又不是苏杭可比的。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朝固守长江天险,定都杭州(改称临安)。南宋又苟延残喘了近140年。
唐风: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人们一般沿袭南宋学者杨湜《古今词话》中的说法,即本词是柳永在青年时期宦游江南的次年(1003年),为谒见当时的杭州知州孙何所作。根据杨湜的故事,孙何门禁甚严,柳永无法求见,就作《望海潮》,请名妓楚楚在孙何前歌唱。孙何问词是谁作的,楚楚便提及柳永,孙这才请柳永进府。
宋雨:然而当代著名词学家、已故浙江大学教授吴熊和先生考证指出,上述说法是错误的。吴先生认为本词是柳永晚年自朝中退休以后,赠资政殿学士、杭州知州孙沔之作,这时的柳永年近七旬。我认为这种说法更有道理。宋朝不同于唐朝,高官推荐对于考中进士是没什么用的。而且宋朝的科举采用 “糊名制”,而且考生的考卷都让人重新抄写(即“誊录”),评卷人是完全不知道出自哪位考生的。在柳永那个年代,希望通过巴结一个地方官而出人头地,完全是缘木求鱼。
唐风:我也不相信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若按照原来的说法,柳永作这首词时年仅19岁左右。而《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一个自创的长调,词牌创立者须在音律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对杭州一带的历史、地理、文化、城市生活也要有相当的了解。从写作技巧来看,本词开篇气势宏大,铺叙考究,多角度描述典型事物且层次分明,用词和对仗极为精妙,写实与夸张穿插使用,甚至连奉承的分寸也恰如其分。要达到这个火候,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个未到弱冠之年的人来说都是极为困难的。我同意这是柳永晚期的作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突然想起老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唐宋韵》55.《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精华两年:2. The remains of the day】 【五绝-赠颤音兄卸任书香坛版主】 《唐宋韵》54.《终南别业》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