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大一统
一般人把“大一统”看成实现政治野心的强力统一国家的行为,那只是依字解义的偏见。如果“大一统”是这样,何必称为“大一统”呢,直接就说统一全国不就可以了?而且,中国传统是以道德为根本的文化,这种政治上的野心又怎么可能在中国深入人心并且推崇千年呢?
梁漱溟说过,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大一统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就有,但是真正系统论述则是出自孔子的《春秋经》和汉代儒学的发展。现代人一说起儒家似乎就是宋明的心性学,其实儒学包含两大部分: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政治儒学的发展主要在汉朝,后来虽然也有人承继,但是由于其革命性太强,历代政治高层是有所压制的。儒家的心性学和其他宗教比如佛道的教义是相通的,但是政治儒学却是儒家特有的,因为其他宗教并没有系统阐述政治的内容。当然政治儒学和心性儒学也是一体的,所谓内圣外王。
什么是“大一统”呢?这里的“一”是指一切事物的本源,易学里元或者太极,在道德经里的道。“一”在中国文化里有深刻的含义,比如道德经里就有这样的表达: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正。“统“则是开始的意思。而“大”也不是相对于小的“大”,而是推崇之至,尊“一统“为大。
从政治意义上来说则是政教之始,以正为大。所以“大一统”是解决政治秩序合法性的问题,“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諸侯之即位,以諸侯之即位,正竟內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以“元”和“天“确定政治秩序的合法性,所以历史上的帝王经常称受命于天,做事都要顺从天意,有人反叛起义,也要声称替天行道,不管实际做的怎么样,至少名义上还都是遵从儒家“大一统”的形而上的出发点。而其形而下的历史实践则是《春秋经》的以大同世界为目标的王道政治。王道政治博大精深,就不在这里多说了。王者无外,儒家一向认为“天下为一”,“四海一家”,由此也引申出国家的统一是实现王道的条件。当然有记载的历史还没有实现过大同社会,所以名副其实的大一统也未曾实现过。
有人说,美国是第一个统一全世界的国家,主要以经济和金融的方式,但是美国并没有行天道(“一”)以使全世界的人民都受到福荫,相反的主要还是使自己受惠,所以只是一种统一的行为,而与一统无关,而且好像也没有打算这样做,因为资本主义似乎是缺乏长远理想的,其政治也是以满足物质生活所需为主。
中国在历史上虽然也没有达到过真正的一统天下,但是在文化上却一直是这样做的。比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实是代表着大一统的理想,使王道普及于天下,而并非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可称得上“王”。中国传统上虽然特别重视家,但是完全不同于基于家族本位的宗法社会,而是把家人的亲情向外扩展,由近及远,引远入近,所以有“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怀。很多沿袭到今天的习俗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比如遇到并非亲属的长辈,甚至陌生人,都以叔叔,伯伯,阿姨相称,把老师当成父亲,所以称之为师父,地方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官员称自己治下的百姓为子民,这都是曾经的“大一统”在中国深入人心的表现。相对于中国以礼乐为主的治国之道,当代的西方国家都是用的冷冰冰的法律为主,商人之间的契约方式甚至渗透到了家庭里超越了家人之间自然的亲情。基督教本来还可以带来一些温情,可是也日渐衰微。
“大一统”虽然针对的是国家社会的政治秩序,但是非常圆融,同样可以用于社区,家庭和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