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的南北差异又被发现了
Galaxy_Lily
楼主 (北美华人网)
2024年,新的南北差异又被发现了。 原本以为早些年豆腐脑、粽子的咸甜口味差异,已经定下了南北之“争”的基调。
关于南北不同的主食,网友也能轻松吵上一万条。
不上网都不知道,最近又冒出了一大堆新的知识点。
从喝牛奶、吃月饼、开火腿肠的不同方式,到植物、动物的不同形态。
南方人和北方人给对方的文化冲击,列举不完,根本列举不完。
大家嘴都挺严的
一些北方人,真的容易被南方人的生活小细节狠狠震撼。
比如,听说南方人吃月饼,不是直接下嘴啃的,而是用刀叉切成小块,大家一起分享的。
南方人喝袋装牛奶,不是用牙咬开的。 他们的袋装牛奶配了插孔和吸管,每一口都尽显优雅。
甚至连喝中药,他们也可以配吸管。
南方人买西瓜,送一把勺子。
北方人看到这些小工具,很难不陷入沉默。
这还不算完。
南方人烤玉米,是指玉米粒;北方人烤的,是一整个玉米棒子。
南方人的烧烤,是要拿放大镜找的mini款
北方人的烧烤,是生怕饿着你的XXL码。
前些年,还只知道南北方的粽子、汤圆、豆腐脑分甜党和咸党。
粽子裹肉还是红枣,豆腐脑加辣椒油还是白糖,南方人和北方人永远吵不出结果。
不断更新的差异
到了南方,北方人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怕老鼠。
关于南方老鼠体格之大,网上有众多精彩描述:
晚上在路边看到一只猫,逗着逗着发现是只大老鼠。
大到扫二维码可以直接骑走(夸张了)。
在动物形态这一方面,南方称得上是异形天堂。
蜘蛛的体型赛螃蟹,蚊子长得跟蜻蜓一样大,蟑螂不仅大只还会飞,寄宿在空调管道的蝙蝠随时会飞出来跟人打招呼......
南方蚊子
其实细数这些南北差异之后,你会发现所谓南方北方生活的不同,不是简单粗暴地以“秦岭-淮河”定下分界线的不同。
毕竟有的东北人觉得除了东北,全是南方,海南人觉得向北望去,全是北方。
而如果把视野进一步缩小,你又会发现,有些省份内部都有各自的南北差异。
也是在近几年,很多北方人才知道原来南方的荔枝,可以细分出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种。
是现在物流的快捷、生活的便利、资讯的发达,一点点拉平了南北方人对彼此的认知。
总有网友热衷于罗列所谓南北的差异,似乎认为那是恒定的真理。
但某种程度上,所谓南方、北方,其实是跟随历史不断演变出来的概念。
是千百年历史中的人们,历经战乱和颠沛流离之后用一次次的人口大迁徙,不断碰撞、融合出了当下的南北方。
晋代的“八王之乱”,让约90万中原人相继南迁。
唐朝的“安史之乱”后,河南、河北、陕西的居民南下江淮。
宋朝的“靖康之耻”,引发中原超过500万人又一次大规模南迁,从江苏、浙江,一路涌进福建、广东。
明初,朱元璋从山西的洪洞大槐树移民200多万,填充华北平原。
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让四川接纳了600多万外来人口。
历史的脉搏永远在跳动,东西南北的人口也一直在随之流动。
不同的语言、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在不断融合,直到渐渐模糊了地域的边界。
青团、螺蛳粉这样的南方食物,早已走出了故乡。
也有很多北方人一路向南打开了新生活。
毕竟,三亚已是东北人的第二故乡。
在这些变动的足迹、流动的生活的对比之下,南北差异早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西北的壮阔,东北的爽朗,江南的浪漫,川渝的安逸......
体验过的,都知真香。
关于南北不同的主食,网友也能轻松吵上一万条。
不上网都不知道,最近又冒出了一大堆新的知识点。
从喝牛奶、吃月饼、开火腿肠的不同方式,到植物、动物的不同形态。
南方人和北方人给对方的文化冲击,列举不完,根本列举不完。
大家嘴都挺严的
一些北方人,真的容易被南方人的生活小细节狠狠震撼。
比如,听说南方人吃月饼,不是直接下嘴啃的,而是用刀叉切成小块,大家一起分享的。
南方人喝袋装牛奶,不是用牙咬开的。 他们的袋装牛奶配了插孔和吸管,每一口都尽显优雅。
甚至连喝中药,他们也可以配吸管。
南方人买西瓜,送一把勺子。
北方人看到这些小工具,很难不陷入沉默。
这还不算完。
南方人烤玉米,是指玉米粒;北方人烤的,是一整个玉米棒子。
南方人的烧烤,是要拿放大镜找的mini款
北方人的烧烤,是生怕饿着你的XXL码。
前些年,还只知道南北方的粽子、汤圆、豆腐脑分甜党和咸党。
粽子裹肉还是红枣,豆腐脑加辣椒油还是白糖,南方人和北方人永远吵不出结果。
不断更新的差异
到了南方,北方人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怕老鼠。
关于南方老鼠体格之大,网上有众多精彩描述:
晚上在路边看到一只猫,逗着逗着发现是只大老鼠。
大到扫二维码可以直接骑走(夸张了)。
在动物形态这一方面,南方称得上是异形天堂。
蜘蛛的体型赛螃蟹,蚊子长得跟蜻蜓一样大,蟑螂不仅大只还会飞,寄宿在空调管道的蝙蝠随时会飞出来跟人打招呼......
南方蚊子
其实细数这些南北差异之后,你会发现所谓南方北方生活的不同,不是简单粗暴地以“秦岭-淮河”定下分界线的不同。
毕竟有的东北人觉得除了东北,全是南方,海南人觉得向北望去,全是北方。
而如果把视野进一步缩小,你又会发现,有些省份内部都有各自的南北差异。
也是在近几年,很多北方人才知道原来南方的荔枝,可以细分出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种。
是现在物流的快捷、生活的便利、资讯的发达,一点点拉平了南北方人对彼此的认知。
总有网友热衷于罗列所谓南北的差异,似乎认为那是恒定的真理。
但某种程度上,所谓南方、北方,其实是跟随历史不断演变出来的概念。
是千百年历史中的人们,历经战乱和颠沛流离之后用一次次的人口大迁徙,不断碰撞、融合出了当下的南北方。
晋代的“八王之乱”,让约90万中原人相继南迁。
唐朝的“安史之乱”后,河南、河北、陕西的居民南下江淮。
宋朝的“靖康之耻”,引发中原超过500万人又一次大规模南迁,从江苏、浙江,一路涌进福建、广东。
明初,朱元璋从山西的洪洞大槐树移民200多万,填充华北平原。
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让四川接纳了600多万外来人口。
历史的脉搏永远在跳动,东西南北的人口也一直在随之流动。
不同的语言、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在不断融合,直到渐渐模糊了地域的边界。
青团、螺蛳粉这样的南方食物,早已走出了故乡。
也有很多北方人一路向南打开了新生活。
毕竟,三亚已是东北人的第二故乡。
在这些变动的足迹、流动的生活的对比之下,南北差异早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西北的壮阔,东北的爽朗,江南的浪漫,川渝的安逸......
体验过的,都知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