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城期间微信朋友圈里的上海人
本人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上海人,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平时在朋友圈里分享的东西也有所不同。此次上海疫情封城期间,朋友圈及一些微信群里分享的多是有关对疫情和封城的感受或议论之类的内容,五花八门,归纳摘录一二,管中窥豹多少也能感受一点封城期间上海的状况。
经常交流的是一个发小老同学群,上海宣布浦东浦西分片先后封城大约一周后,询问群里老友情况,有两人说因事先食物准备充足,暂时问题不大,他俩储备的食物足够一个月的。但有一人遇到了问题,他只储备了一周的食物,他告诉我封城前抢购时,他太太要多买些,被他阻止了,他数落他太太说,政府说了数日就解封的,你囤积那么多做啥,我们又不投机倒把。结果封城延长,他那里“粮仓”空空,太太埋怨他,他愤愤地说,政府说话不算数,以后他妈的还有什么公信力?!随着封城延长,另两个朋友也日显不安,一个是香烟和瓶装饮用水用完,且家中有父母老人都未打过疫苗,每日频繁核减,担心交叉感染。另一个虽然家中老人打了疫苗,但也忧心忡忡,生怕万一哪天莫名其妙变阳性给弄到方仓去。一日,其中一老友在群中感叹说,我这辈子没离开过上海,几十年了,看着上海这些年沧海桑田发展到这样,我爱这里,爱这个城市,想不到一夕之间搞成这样,真是心痛!他们常在群里分享一些小视频,多次转发张文宏有关防疫问题的讲话。偶尔有人愤愤不平地说,这就是个人祸,与大跃进时候一样。但通常无人附和,虽然由各自转发的小视频内容不难看出各人心里的倾向或看法,但说话一般都较为谨慎,注意分寸。
朋友圈里也经常看到过去学生们晒出的各种相片。她们都是85后,疫情前常常晒出各种相片,分享幸福时光。比如领娃儿去迪士尼游玩,比如全家去哪里旅游度假,比如在某个餐馆享用美食之类的等等,封城之后这类内容自然烟消云散了。但开始还有分享公司送的大礼包,小区分发的食物,以及自己在家里学着做的菜肴,还有娃儿在家里对着电视大屏幕打游戏的小视频之类。并且时或加点“正能量”,来点“中国加油”之类的。然而,随着封城时间延长,上述内容逐渐消失或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求介绍或分享“团购”的内容,吐槽“团购”货品品质低劣价钱昂贵之类。期间我因看到强征浦东民居做方仓的报道,私聊一居住于浦东的学生,她告诉我她们那里是小学变成方仓了,所幸与她家所在小区较远。告诉我大家的心态都是不怕得阳但害怕去方仓。她感叹说,没想过有一天上海会变成这样。底层百姓真的很可怜,我们附近从封闭以来已经有两个人跳楼了。《四月之声》视频出来后,这些学生纷纷转发,视频被封后,她们又变着法儿反复转发。今天早上又看到一学生发了一个视频求转发,内容是她的一个同事朋友两岁阴性儿子被强制送去方仓。她在留言里说,希望大家帮忙转发!太气愤了!!!这些学生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从前的那些事儿,她们给我的印象是感觉岁月静好,人生就要最大限度地享受美好时光。此次封城无疑对她们有所触动和刺激。
我过去教书时候的若干同事也在朋友圈里,其中一人(现在可能是副教授)长期潜水,很少在朋友圈里露面。最近忽然在朋友圈里分享了数个小视频,一个是讲鲁迅的,内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下现实。另有两个是许知远采访复旦教授葛兆光,谈的是自由人权普世价值之类。有其他同事在那则分享内容之下留言说,此葛教授与那个葛剑雄教授立场观点大相异趣,文人一旦出卖独立人格,学问也就做到头了。该同事回复云,那人(葛剑雄)就是个奴才。该同事在一则分享内容下说,此次疫情会让上海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些问题,也许这是一个收获。另一同事回复说,有些人会反思会思考,更多的人事过之后会很快淡忘,然后继续岁月静好。
还有两个熟人也没断过分享微信。分享的全是“正能量”。其中一人是富太太,平日生活就是健身网球旅游会友购物等等。她们住的是别墅区,分享视频相片里看不到有大白,封城期间不能出小区,但可在小区内散步骑自行车。她分享骑自行车相片说,假装在郊游,感觉也不错。常常分享丰裕食物,最近分享一组在小区儿童游乐区域滑梯上的相片,说,终于要解封啦,期待孩子们重新带来欢乐。岁月静好似乎不曾离开过她。
另一个是个上市金融公司总裁。家中一直保持丰衣足食。每日更新微信,经常晒食物,一次说数了数冰箱里的鸡蛋,还有九十个,让暴风雨来吧,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他微信里的“正能量”与鸡蛋一样充足,分享几则如下:“今天全国人民为上海点亮了希望,真的谢谢大家。”“今天我相信上海一定能清零了,共产党太牛了。”“举全国之力保卫一座城市,真的这些只可能发生在中国。”“上海的房价又要涨啦,哈哈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诗词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