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生来就是摆地摊的命

生来就是摆地摊的命

博客

我喜欢在夏季的周末逛农夫市场,在那里不但有新鲜欲滴的蔬菜水果,当地居民自制的果酱和调味品,还有一些镇上饭店拿来卖的小吃。买些回家品尝,既好玩,又支持当地经济。

彩烟游士的蜂蜜摊:

我们小城里华人很少,所以去年夏天在农夫市场发现了一个华人食摊,我有点惊奇。

女摊主大约50多岁,卖的是春卷、煎饺、锅贴之类的中国小吃,有的是事先煎熟、包装好的,有的是当场煎炸了卖的。她的身后有一只双电灶,上面放了一只大平底煎锅、一只大炒锅。炸小吃,招呼顾客,全是她一个人做。

我很好奇这女子的来历,看看小吃摊很干净,女摊主面带微笑,就走过去买了一盒锅贴,和她闲聊几句。不想女摊主还是上海人,说着带有郊县口音的沪语。聊着聊着,就把女摊主的故事套出来了。

原来她是九十年代末通过哥哥移民过来的,哥哥在我上班的大城里开着一家餐馆。她和丈夫在那里打了好几年工,最后从哥哥的手里买下了餐馆。当时那里好几个街区只有一家中国饭店,生意不错,但不久附近开发了一条餐馆街,开了些很有特色的亚洲饭店,他们的餐馆就渐渐地竞争不过,几年前关门了。她和丈夫没有别的技术和特长,也不想再做生意了,就分别到超市去当店员。为了补贴收入,女摊主就在我们镇上的农夫市场登记了一个小吃摊位,周末过来摆摊。

女摊主还告诉我说,她年轻时就摆过摊,在上海的华亭路。

华亭路的“时装一条街”,我可太熟悉了!

八十、九十年代,华亭路是上海女孩子最喜欢逛的地方。这条街离我家也就20分钟的步行路程,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就会去逛。那里大部分的时装和饰品都是从广州和深圳进货的,比上海的国营商店丰富、时尚多了,而且经常是一种款式只有一、两件,穿出去不会撞衫。买到了一件又合身、又有特色的T恤,就像淘到了一个宝贝,时髦女孩的喜悦心情真是溢于言表。

这位女摊主当时20多岁,在华亭路就有个时装摊头。她的老家在上海的郊县嘉定,中学毕业后顶替父亲当了个女工。后来男友鼓励她和自己合作卖时装,她就辞了工作,到华亭路来摆摊。她卖的货,大都是男友“跑单帮”,从广州坐火车带过来的,有时也大包托运。他运来的货物在华亭路好几个摊位上卖,当然最好的、利润最大的,都让女友先挑了去卖。

女摊主结婚、出国后,华亭路时装市场还方兴未艾,她几次回上海看望父母,都会从美国带些特色饰物,拿到华亭路朋友的摊子上卖。都是些印度、东南亚、南美的民族饰品,因为独特,可以卖得很好的价钱。后来人们告诉她,这些饰品在地摊上卖太可惜了,完全可以拿到私人开的正式商店去,能卖更高的价钱。

在美国,女摊主还曾在跳蚤市场摆过摊,卖过中国工艺品。

说起上海的华亭路,这原先是一条住宅街,小马路两边都是带花园的西式住宅,这些房子都建于上世纪20年代。八十年代初,为解决回城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政府在这里搭了一些木棚供他们摆摊。改开后,时装市场形成,很快成为一个时尚大排档,闻名全国。我记得的八十年代华亭路,年轻人磨肩擦踵,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80-90年代的上海华亭路:

 

女摊主告诉我说,90年代的华亭路性质有了很大变化,成了一个假货、冒牌货的中心。2000年,时装市场搬出了华亭路,这条有80多年历史的小住宅街又重新归复于宁静,两边的花园洋房也露出了它们的原本面目。

聊到这里,华裔女摊主很感叹地自嘲:上海变化太大了!我呢,生来就是摆地摊的命,从上海一直摆到美国,到现在还在摆!

今天的华亭路:

(网图)

* * * * *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荔枝100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