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大院(二)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歌词
二记小传(上)
二记是我的发小、小学同班同学和间隔俩门的邻居,二记是他的小名,大名原本叫英敏,文革时他嫌这个名太女气,就让他哥哥给起了个很有时代气息的名字政纲。二记之所以小名叫二记,是因为他出生时屁股上一边一块胎记,比较少见。因此他妈随口就给起了个小名二记。
二记黑脸膛,小眼睛,眼睫毛很长,黑眼珠大,看他的眼睛几乎看不到白眼球,小时候我们就给他起外号叫熊瞎子。二记是家里的老小,上边有一个大哥两个姐姐。他父亲在外贸局工作,母亲是家庭妇女。二记不像他的哥哥姐姐爱学习,读书好,他自幼不喜读书,还很淘气顽皮,经常与人打架,所以他父亲从不给他好脸色。可他嘴甜,会来事,有尊老爱幼的精神。见到院里老人拎东西他会主动过去帮着拎,还奶奶,爷爷地叫着。我奶奶就总夸他仁义。
二记还有个毛病是爱逞能,胆子也大。有一次我们在门口踢毽子,不小心把毽子踢到围栏外的排水明管里,这是我们踢毽子和女孩子踢口袋经常发生的事。因为要翻过围墙才能够到毽子,所以每次去拿毽子或口袋都是对胆量的考验,一般都是一个拉着一个人的手,另一个去够,但只要二记在,这个事就都被他干了。这次他很轻松地拿到了毽子,可拿到毽子后他得瑟,骑在围墙上拿着毽子不给我们,还晃来晃去气我们。我看着他晃来晃去的很危险,说你赶紧下来,别掉小去了。话音刚落,就见他一下翻了下去。我爬围墙上往下一看,他已经摊在楼下的井盖上了。我们几个吓得大呼小叫去喊大人,他妈妈听到喊声出来一看儿子掉楼下了,也和我们一样连哭带喊地往楼下跑去。
有人找来一辆手推车,七手八脚把二记放到车上,他已经没气了,她妈妈带着哭声叫着:赶紧找块棉花,赶紧找块棉花啊!棉花找来后,她把二记的裤子扒下来,往二记肛门那塞棉花,说是没气的孩子必须把肛门堵住,不能阳气散尽了。也不知道这说法是哪来的,但二记就这样被送到医大急诊室,好在医大离我们大院很近,就隔一条马路,几分钟就到了。
二记后来被抢救过来,我们看他时他脑袋肿的像个大气球。我们都以为本来就傻乎乎的二记被这一摔,肯定会更傻了。可没想到,二记大难不死后,似乎变聪明了,从此不再做危险的事,打架也不再不管不顾,而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了。在此之前,二记已经有两次坠楼事故了,在我们院算坠楼次数最多的小孩。他第一次坠楼还不到两岁,她妈妈把饼干挂在两层窗户的外层上面,可忘了插上窗户栓,他妈妈在厨房做饭的时候,他咋吧咋吧爬到窗户那去惦着脚够饼干,身子一下子扑到窗户上,把窗户撞开了。他先是掉在外面的雨搭上,然后就滚落到楼下。也是他命大,楼下恰好一个解放军战士路过,听上面有小孩哭声,抬头一看正好二记在下落,解放军战士很机灵,伸手就把他给接住了。那时不懂概率,现在回想,这概率应该比中彩票还小。
第二次坠楼是在中二楼房顶放风筝。他只顾盯着风筝了,忘了自己退到了边上,那时中二楼的围栏很矮,只有小板凳高,他被围栏拌了个倒栽葱。幸运的是,楼下那家人自己搭了棚子放自行车,他正好摔倒棚顶,把人家棚顶给砸塌了,他自己啥事没有。爬起来也顾不得疼,一溜烟就跑回了家。可后来还是被别人告诉了家里,被他大哥给一顿揍。二记他爸爸很少打他,都是他大哥教育他。那时他大哥在哈尔滨林业大学读书,只有放假时才回家。
我后来发现,胆大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危险的感知能力差。我小侄就是这样,从小胆子大,多高都敢跳,哪都敢去,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有一次在浑河岸边玩,他钻到灌木丛里抓螳螂,被马蜂子蛰的一脸包,脸都变形了,他也不在乎。
文革后期,我们小学还没毕业时,沈阳兴起一股健身练武热。很多大孩子都在院里修炼各种武功,拉哑铃的,抡铁锁的,练剑术的,甩鞭子的,练三节棍的,七节鞭的,几乎十八般武艺都有人练。二记则选择了七节鞭。七节鞭不好耍,一开始二记的七节鞭都是打自己,他的练武相当于自虐。不仅胳膊腿尽是伤痕,脑袋上也被自己的七节鞭打的尽是包。别看二记学习没毅力,可练武很有毅力。最后七节鞭被他练的虎虎生风,再不自己打自己了,可他打架时也从没用过七节鞭,估计他也知道,七节鞭真要轮到谁头上,是会出人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