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能给微信好友转账了!不要账号也能转,两巨头间的壁垒终于打通了?
支付宝与微信何时能实现“一键转账”,一直以来都是支付领域的世纪难题。
近日,支付宝转账新增“转微信好友”功能,不需要账号,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支付宝已支持给微信QQ好友转账#的话题也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
不少网友发问:是不是以后大家转账更加方便了?两大巨头之间的壁垒终于打通了?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实测发现,和很多网友想得不太一样......
转账到微信有三步流程
这或许是微信的绿色LOGO第一次出现在支付宝APP内。
在不知道收款方支付宝账户的情况下,可以向微信好友进行转账,单笔最高转款金额为2000元。
点击“转微信好友”进入后,支付宝的引导页面提示,这是一种全新的转账方式,不需要账号也能转账。使用流程一共有三步:
转入金额,提供指定用户领取等方式;
分享给对方,微信 / QQ / 微博 / 钉钉等渠道;
扫码领取,对方领取时系统自动通知你。
转账人可以设置三种不同的领取方式:包括扫码即可领取、领取时对方需验证我的姓名首字、指定用户领取。
不过,扫码领取仅限于金额在200元及以下的转账,当转账金额大于200元时,支付宝会提示为保障资金安全,不可直接扫码领取,请选择其他领取方式。
在填写金额、设置转款方式后,点击“确认交易”后会生成带有二维码的图片。在对应支付页面,页面备注订单信息为“向微信好友转账资金准备”,仅可支持支付宝账户余额、余额宝、绑定的储蓄卡等进行付款,无法使用花呗、信用卡等。
用户可将图片分享给收款微信、QQ、微博、钉钉等渠道,由收款方扫码领取。对方领取时系统将自动通知转款方,24小时内未领取资金将原路退还。
另外,收钱步骤也并非如网友想的直接通过微信扫码就能领到钱。据媒体记者通过测试发现,收款方会在自己的微信应用里接收到一张二维码图片,但这个二维码无法直接通过微信进行扫码。想要领取这笔钱,需先将二维码保存到手机相册(若支付宝未获得手机相册的权限,需先确认开通),再进入到支付宝应用里通过“扫一扫”功能领取。
对此,社交平台上讨论声不断。
有网友表示:格局开了
也有人认为,这个功能其实并没有更方便,钱其实还是在支付宝上,那还不如直接转到对方支付宝。
两机构转账功能还在“卡壳”中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互通的持续推进,两家支付机构背后的集团各业务板块有了松动迹象,但对应支付业务的转账功能还在“卡壳”中。
对于支付宝这一新功能,北京商报记者也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该功能并非于10月16日全新上线,9月中旬已有用户进行了体验,但仍有部分用户支付宝账户无法使用这一功能。
有长期关注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人士对记者分析,从使用体验来看,这项新功能对收款人来说很麻烦,而且也没有给付款人带来更多便捷,只是利用微信生成了一张二维码图片并借其流量优势进行传播,并非像云闪付与微信可以互扫,“诚意不明显”。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肯定需要公司以及行业从业者共同参与引导,里面涉及到技术问题以及相关利益的分配等诸多问题,包括通过什么样的模式来进行互通、线上和线下的模式会有哪些区别等。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解释道,大型平台之间缺乏技术上的对接,没有完全开放支付端口,没有充分的技术协调和其他协调机制,“一键转账”也很难实现。
“未来希望支付机构之间能够建立更加便捷、直接的支付、转账通道,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让用户在转账过程中减少周折。”盘和林如是说道。
王蓬博则进一步强调,按照现有监管要求,支付机构之间不能直接进行账户互转。互联互通的更大意义是集团优势下各支付场景的贯通与融合。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整体开放,支付作为基础工具,预计未来支付领域互联互通的方式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当前市场上关于阿里和腾讯两大生态互联互通的呼声不断。就在今年3月,有消息称淘宝开始内测使用微信支付进行付款,但仅针对部分用户和部分商品,截至目前未有明确的普及信号。早在去年11月,淘宝链接可以实现在微信中直接打开,不必复制“淘口令”,被视为二者互联互通的重要一步。目前,阿里旗下饿了么等平台已经可以使用微信支付。
2019年,央行曾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提出,要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并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以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有观点认为,在网联技术的支持下,微信和支付宝实现直接扫码并不难,但目前双方都有各自的顾忌。在数字人民币发展以及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未来二者的联动值得期待。
今年9月8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在2022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表示,在移动支付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更加需要打破支付工具之间的壁垒,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和消费者支付体验。他表示,未来要推动各方面规范和标准的统一,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
来源: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潇湘晨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