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数字化创新的最佳状态是非中心化|数智前瞻·数智化十问

数字化创新的最佳状态是非中心化|数智前瞻·数智化十问

公众号新闻

最佳状态是非中心化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个方向都要发生数字化创新。


文|翁丽君
编辑|石亚琼
来源|数字时氪(ID:digital36kr)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趋势,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也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无疑,数字化的步伐已势不可挡。

与此相对的,是中国企业数字化的进展绝对称不上平顺。有人说,业界缺少具有普适性的数字化范式经验与操作标准;有人认为,数字化缺少足够的重视、预算、资源与人才;甚至有人猜想,中国缺少数字化创新的产业基础……

如何定义成功的数字化甚至数智化、谁应该为数智化创新负责、数智化创新的预算从哪里来、如何才能最大可能的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率与成功率?……这些问题我们与行业人士一样好奇。

因此,我们36氪数字时氪团队(微信号:digital36kr) 正式启动了《数智前瞻. 数智化十问》这个系列。我们邀约了行业内长期关注数智化创新的创业者、投资人、从业者,与我们一起探讨这些当下数智化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期是我们《数智前瞻. 数智化十问》的第十一期内容。我们邀请了StartDT首席数据科学家张溪梦。

奇点云成立于2016年12月,是独立第三方的数据科技服务商,专注于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企业商业能力。2022年4月,奇点云并购GrowingIO,重组为StartDT数据科技集团,为客户提供「数据云+分析云」的数智产品与服务。至今,StartDT已服务1500+客户,覆盖泛零售、制造、金融、政府及公共服务组织等行业。

GrowingIO创始人张溪梦,践行数据驱动增长20余年,曾就职于eBay和LinkedIn。2013年,Data Science Central评选其为「世界前十位前沿数据科学家」。2015年5月,回国创立GrowingIO,致力于帮助企业提升数据驱动能力,实现增长。伴随奇点云与GrowingIO并购重组,张溪梦出任StartDT首席数据科学家。

在采访过程中,张溪梦对36氪讲述了他基于众多数字化项目所得的观察。他认为,

  • 数字化最关键的是企业内部有团队、有能力,把数据在企业经营、日常工作中持续用起来。在这个层面,组建团队、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会天然优于外采。

  • 从IT预算里拿出一部分做数字化建设,这种做法往往不足以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 好的企业,多个部门、各级员工都会为数字化创新负责。最佳状态是非中心化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个方向都要发生数字化创新。

以下是专访部分(经36氪编辑):

从IT预算里拿出一部分做数字化建设,这种做法往往不足以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36氪:企业应该以什么比例去设计数智化的预算投入?

张溪梦:企业数字化投入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其商业模式与数字化的关联度」,商业模式决定了你在数字化上要投入多大的资源。例如,互联网公司、科技型公司,在数字化上投入的预算比重通常远高于传统企业,因为这类企业的营收、利润就来自于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来自数据。

我们今天讲数字化转型,大多数情况讨论的是偏传统的企业。这一类企业商业模式对数字化没有强依赖,比例自然就会相对偏低。从现状上来看,国内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预算通常约为3%。

企业拟定数字化预算,取决于企业的数字化规划是着眼短期还是中长期,衡量预期时间段内的投入产出比。例如,只是想解决单点的、小而轻的问题,那么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如果想对企业进行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涉及到长期数据能力的建设,投入的绝对值必然高许多。(谈绝对值,是因为有一些企业本身业务体量大,不需要拿出很大比例的预算,也能够推动数字化。)

数字化建设的预算不仅要覆盖软硬件采购,也要用于支持内部团队建设、外部专业能力引入等等。外部专业能力指咨询顾问、运营「带教」等,前者帮助企业找到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为实践指路、避坑,后者则帮助企业员工掌握数字化的方式方法,在场景中以数据驱动运营,并内化为企业自身的能力。对内,则涉及流程再造、组织重塑、人才引入等等,都需要各方共同的投入和支持。

因此,从IT预算里拿出一部分做数字化建设,这种做法往往不足以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是需求驱动,总部及各业务部门向DT部门提需求,提供预算,DT部门则负责统筹规划、消耗预算、解决问题。

消耗预算也有「门道」。尤其是对于预算比较受限的企业,可以采用「数据驱动增长」的方法,小幅试错,快速迭代,看到一个可见的结果后再确定下阶段的投入,能够规避「一次性高投入而产出不如预期」的风险,这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节奏是比较健康的。

36氪:企业数字化应该自研还是外购?

张溪梦:自研和外购都需要。(如果企业有非常完备的自研能力,那它的数字化水平已不在「转型」的讨论范围内了。)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高精尖研发团队的公司而言,完全自研是「事倍功半」的。且不谈数据平台这类大型产品的研发难度,数据科技在高速发展,业务和市场环境也在快速变化,可能还没研发出一款足够易用的数据产品,就已经跟不上企业自身业务需求了。

软件是一种思想,一种管理的方法。成熟的软件沉淀了很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最佳实践(无论是业务层还是技术层)。依托软件,能帮助企业少走很多弯路。因此,当企业想获得一些比较前沿的技术、新的能力时,可以考虑引入外部厂商来加速自己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企业来说是比较有效率的选择。

但数字化并不是能完全「外采」的。我认为未来数字化能力应该成为企业的基本功。

通常来说,外采的软件厂商只能提供工具和交付实施,咨询服务商提供方法论的指引,而数字化最关键的是企业内部有团队、有能力,把数据在企业经营、日常工作中持续用起来。在这个层面,组建团队、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会天然优于外采。

因此内外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数字化阶段来衡量。

36氪:企业数字化是否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

张溪梦:从历史发展来看,基本是「信息化—在线化—数字化」的演进路径。

· 信息化伴随着PC(个人电脑)普及而开始普及,例如企业建了ERP,开始管自己的货(进销存);

· 在线化对应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阶段,例如24小时开放的电商平台,又如员工合同不再是扫描存储在HR电脑本地,而可以在线签约,并通过OA系统对人员状态进行实时管理;

· 数字化阶段,则指用数据真实地反映业务流程,依托数据来了解业务、赋能业务,进行科学的分析、洞察、辅助决策,从而优化供应链、商品管理、业财、组织等各个环节,依托数字化的手段来放大价值点。例如我们最为熟悉的用户增长、用户精细化运营,就依赖数字化来进行。据悉,有70%的企业都数字化预算花在了增长相关的模块,这也是企业转型路上相对好入手的。

· 其实接下来还有一个阶段,「智能化」,现在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探索了,让机器去完成过于复杂、突破人脑极限的计算,譬如「智能推荐」、「智能决策」、「智能调货」等等,将经验和规律沉淀到算法里,通过数据智能放大千万倍,拉动增长飞轮。

所以如果企业没做信息化,那离数字化还是有一段距离。

在线化是数字化的基础环节,如果只是做了电商,可以通过线上交易商品,但没有任何的数据行为,也不能完全称为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四阶段
在一家企业内,同时做信息化、在线化和数字化的情况确实有可能出现,不同条线通常有不同的节奏。但项目同时进行,要求领导者有较强的战略统筹能力,能对不同进度的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并能较早地把数据相关的要求植入到在线化建设中,利于后期数字化治理提效。

数字化转型最佳状态是非中心化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个方向都要发生创新。

36氪:谁应该为企业的数字化创新负责?

张溪梦:好的企业,多个部门、各级员工都会为数字化创新负责。最佳状态是非中心化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个方向都要发生创新。

为什么说「非中心化」?

因为许多业务线都有着巨大的数字化创新机会,而各条线往往最了解自身业务、最能挖掘需求。以我曾经工作的一家甲方企业为例,当时数据用得好的几个部门,并不是老板「拍」下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提出需求并推动落地的。

如果只把创新的要求放在个别部门或个别岗位(例如CDO)上,一方面会对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产生阻碍,让创新受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员工能力成长,创造力受限,止步于执行。

当然,「非中心化创新」这件事需要一把手的支持,并有一个中心化的组织(例如CDO或数据科学家带领的数据创新部门)将这些创新收敛起来,沉淀为可复用的能力(例如软件工具),避免重复造轮子。

36氪:CIO和CDO有哪些不同?

张溪梦:CIO(首席信息官)这个岗位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伴随企业信息化的普及,在中国至少有20年。

CDO(首席数据官)则比较新。2012年,陆兆禧出任了阿里巴巴集团的CDO,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美国一家机构的调查显示,2012年,受访企业中有12%的企业设置了CDO这个岗位,而到了2021年,有CDO的企业已经占比65%。目前我们国内企业设CDO的比例还相对较低,从现状上看,有些企业会让CIO、CMO承担一部分CDO的职责,这主要与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及其商业模式相关。

我们说IT时代正在走向DT时代,但不意味着CIO的职业通道要走向CDO。在企业中,CIO与CDO应该是2个职能,双方协同配合:

CIO负责一家公司的IT建设、信息化,让公司流程能通过IT跑通、跑完善。从背景上看,大部分CIO此前在技术部门里任职,充分了解各类型的IT系统和软件(例如ERP、CRM、费控系统等),具备一定的研发、运维等知识,对供应商也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CDO则要从数据视角,建立公司数据战略,依托数据优化企业对内对外的运营。他们可能出身数据科学家,也可能有管理咨询或统计学的背景,他们需要具备数据及相关技术(例如大数据平台、商业智能、算法模型等)的专业理解和实践经验,有复杂项目的管理能力,并对商业有认知,能以数据的能力支撑业务发展,产生价值。

选择「明星项目」来投入,效果相对能脱颖而出,被大家认知到「成功」。

36氪:如何评价当下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进展?

张溪梦:其实很多企业已经取得进展了,例如在用户运营层面,依托数字化的手段优化用户体验,从而提升留存及转化;又如在供应链和商品层面,完成线上线下一盘货,借助模型实现自动化的调补货,大幅降低了物流费用。

哪怕是最基本的打通数据孤岛,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各部门对同一指标有了同样的理解,而不再依赖人工在各部门手动对数据、拉表格,把枯燥乏味还容易出错的大量时间节约下来,就是很大的进展。

感知上觉得成功案例少,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原因。

其一,「短期内得到巨大回报」这样的案例不多。

国内传统企业的数字化刚刚起步,有些业务线可能还处于在线化的阶段,我们对「成功」的要求不能「一步登天」。我们对数字化应有合理的期待,就像信息化、在线化的建设一样,数字化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如果希望借助数字化转型快速孕育出新的业务,那也不太现实。希望大家能给数字化一定的耐心。

其二,企业数字化有它自己的方法,没有找对路径确实不容易成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会分享一些「避坑」的方法和行业成功案例。

例如,盲目一窝蜂上项目,找来最顶级的技术和产品,结果企业内组织流程有很多不适应,这就好比买了一艘航空母舰,停在公司门口的小河边,最后只能「烂尾」。这种情况有厂商造势吹风的影响,也可能有企业追热点的原因。

此外,在不同行业、场景,往往有着不同类型的「明星项目」。例如,品牌商近年在数据营销领域有比较多的成功案例(DTC、私域等等),汽车行业则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有较多成功案例。企业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选择「明星项目」来投入,它的效果就会相对能脱颖而出,被大家认知到「成功」。

36氪:如何评价数科公司模式?

张溪梦:数科公司通常是较大的集团企业(例如金融企业、央企等等)会考虑设立。一方面,组织更独立,更有利于培养企业自有的数据人才;另一方面,希望把自己的数字化能力外化,赋能给产业链上下游或同类型企业伙伴。

目前确实没有看到数科公司能力外化特别成功的商业案例,原因或有以下3个方面:

1. 企业在选择服务商时,往往希望服务商及时响应、面面俱到,能满足更细节的需求。而一家中心化的数科公司,已需要服务其母集团多条业务线,对外的响应速度会相对不足;

2. 数科公司在组织上相对独立,可能与业务单元联动较少,就较难从业务上做出价值;

3. 从母公司孵化出数科公司,如果想服务同行业的企业,天然受限(友商不愿采购同行的服务);如果想跨行业服务,能力象限则可能不足以覆盖。

通常来说,企业能拥有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团队,深入企业各环节持续推动数字化建设,就已经很不容易。因此集团企业是否要设立自己的数科公司来外化能力,是值得审慎评估的。

36氪:经济寒冬,对数字化厂商有哪些影响?

张溪梦:2020年以来,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例如购物习惯、社交习惯)、企业的管理与协作方式及政府单位的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线化」。

在线化沉淀下数据,给数字化带来了大量机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2020-2022年,数字化发展有一种「反周期」的抬头。

此外,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更推动企业去寻找「确定性」,需要数字化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护。这种「确定性」的需求今年在供应链领域尤为显著。

回到企业服务这个层面,寒冬之下,数字化预算降低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不仅仅是数字化,各方面的成本支出都在控制,这是企业非常合理的管理行为。

但我们的客户即使在「经济寒冬」,也非常坚决地在做数字化建设。一方面,数字化是刚需,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经济都有周期,它并不是持续下行的,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我们可以有优先级地推动数字化项目,把预算先花在刀刃上,修炼内功,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做准备。

36氪:您怎么看待中国的数字化未来?

张溪梦:我觉得可以称2023为「数据年」。

正如前面谈到的,疫情影响下,2020年开始,很多企业或被动或主动地开启了「在线化」。在线化到一定程度后,要把其红利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数字化。

2023年,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包括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在内的数据相关需求将持续增加,甚至爆发。

从市场大环境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整体都趋于理性,也就更需要数据来支撑决策。例如在运营上,最起码要知道效果如何,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如何优化提升,又如用数据(而非依托人工)直接进行营销、运营、精细化服务,这些都是很扎实的需求。同时,也将出现数据技术上的挑战,譬如在存算上,海量的复杂数据怎样更划算地存下来、更高效地计算。

此外,伴随着数据相关需求爆发,数据领域的人才缺口也会愈发明显。这样的人才不仅将来自学校,也会来自企业,培育自客户自身。作为数据科技的服务商,我认为我们有传播专业知识与经验、培养DT领域人才的责任。

最后补充谈谈下个阶段「智能化」。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再往后几年,对数据智能的强需求将规模化涌现出来。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实践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等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探索创新性的「化学反应」。而全面走向智能化,中国企业可能还需要三到五年。

招募

为剖析中国数字化转型现状,36氪数字时氪团队(微信号:digital36kr) 正式启动了《数智前瞻. 数智化十问》系列。如果您是行业内长期关注数智化创新的创业者、投资人、从业者,欢迎来稿与我们一起探讨以下十个当下数智化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详细问题)。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投稿与我们联系。
36氪旗下官方公众号

真诚推荐你关注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如何定义成功的数字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全球第三大酒店集团,如何「玩转」数字化|数字化的秘密在千亿地方国企,如何单枪匹马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的秘密疫情营收暴增70%,销量全球第一,藏在浙江的「隐形冠军」|数字化的秘密3年投入超150亿,「三一重工」的「灯塔」征途|数字化的秘密为奔驰宝马造电池,给世界500强「碳清零」,中国企业的碳管理生意经|数字化的秘密2022跟供销社打交道,农资是个好生意吗?|数字化的秘密众合云科集团创始人兼CEO 余清泉:当下中国企业需要跨地域的专业雇佣服务|WISE 2022中国数字化创新高峰论坛数字化创新助力中国市场持续发展,恒天然上海应用中心全新升级揭幕!万科用一个AI工具,让房地产企业「集体破防」|数字化的秘密超1000人协同作战,1年多上线31套系统,「东方雨虹」的数字化「速度」|数字化的秘密【直播预告】生物医药数字化创新转型论坛暨张江科学城产业大脑平台上线发布会2022中国数字化创新高峰论坛:开启「另一个奇迹」IEEE数字金融与经济标准委员会:Web 3核心并非去中心化|36氪专访由Sagnac效应看相对论卫道士们的混乱逻辑不求人2022中国数字化创新高峰论坛∶开启「另一个奇迹」10年投入170亿元做数智化,从自我更新到对外赋能,美的数智化转型AB面|对话美云智数CEO余海峰时隔42年,林散之书法作品再次展出李礼辉:数字化创新为经济赋能|《财经》年度对话2022AI Art会是下一个NFT吗?丨数智前瞻·全球行业mapping专访微盟CTO黄骏伟:WOS将为去中心化商业提供一整套数字基建2022庭院:菜篮子(08/10-08/18)《笔记侠·数智化创新》开栏:下一个10年,一切皆可数智化医健产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期,国科恒兴如何打造医疗数智化供应链协同平台标杆?凡得流程海广跃:数字化转型=业务互联+(客户价值创造+商业模式创新+公司战略调整) | 数智前瞻·数智化十问Intel与MAXHUB如何共同打造开放式智慧办公生态体系?|WISE 2022中国数字化创新高峰论坛克而瑞科创活动回顾|数字化转型视角下,蓝墙如何助力房企多元化运营?向新而行,消费数智化如何找到确定性|​「WISE 2022新经济之王——向新而行·消费数智化前瞻论坛」圆满落幕在仓库、门店里,他找到餐饮食材供应链的进击之路|数字化的秘密IDC数字化转型峰会|数智赋能,烽火推进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加速向前恺英网络董秘骞军法:公司处于3年来最佳状态,准备好重回第一梯队校友风采丨众合云科荣获36氪“WISE2022 新经济之王 - 数字化创新服务商”奖跨境雇佣涌现百亿美金独角兽,中国机会再现?|数智前瞻·全球行业图谱穿和服也违法?“中国企业数智化创新TOP 50”报名启动 | Q推荐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