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成长的真谛不是变“强”,是看见自己的“弱”

成长的真谛不是变“强”,是看见自己的“弱”

公众号新闻


编者按:

今天的文章分享和以往的不太一样。最近小编在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看到《黑夜里的脆弱》看到笑中带泪,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如此,所以想分享一位心理咨询师李文瑶的文章以共同慰藉。




曾经,很羡慕那些非常“坚强”,看起来无坚不摧的人。


若干年前,在我很容易被职场事业中各种挫败搞得垂头丧气,非常玻璃心的时候,我的某个朋友看上去永远也不会被挫败,碰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非常乐观,而且淡定。


我当时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什么别人就是看起来比我坚强很多,我就是比别人脆弱很多?别人是怎么做到的?


在刚刚学习心理学那会儿,总是在不断感叹,好像自己需要长很久才能达到的状态,是某些人起跑线。

也就是,有些人,可能天生就不需要所谓成长,就拥有比较健康的人格,好像在所谓的心理成长领域,这些人是天生优越过所谓更“脆弱“的人。


在做咨询的这么长时间里,也不断有来访者在咨询中像我一样,不断地问自己或者咨询师:

  • 我什么时候才能没有这些脆弱啊?

  • 我什么时候才不会那么情绪化?

  • 我什么时候才能够无坚不摧?


等到有一定成长之后,又会因为每一次反复而变得自我怀疑,自我攻击:为什么我还是会回到以前的状态?我是不是根本没有进步?


在我们的想象中,好像成长就意味着你需要变得无坚不摧,不能有一点回撤,不能有一点松懈,不能有一丝脆弱,否则就是失败,就等于回到原点。


这其实是对成长的最大误解。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所谓“无坚不摧“。


是不是这就是评估人格是否健康的唯一维度?


“无坚不摧”的状态,在大众的眼中,大概是一个值得艳羡的状态,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我的那位朋友。很多人希望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然而,做久了心理工作,让我开始对于呈现出这样的外表状态的人都保持着一种本能的警惕:太过于呈现出强,反而有可能是在防御内心的虚弱。


心理成长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整合,在一个人内心的浩瀚海洋中,有“强”的部分,就有“弱”的部分,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本能的驱动是驱强避弱,也就是潜意识希望不去面对自己内心中感觉到脆弱的部分。


要处理这个部分,人们会动用很多种防御机制,这其中有一些是比较原始,不够成熟的:


投射:把自己的“弱”投给别人,不承认自己弱,反而批评别人弱。


比如,有些父母看见自己孩子不敢上台表演节目,就奚落对方是“胆小鬼”。

事实上,不是这个父母更“强大”,而是他们更加不能承受自己的“胆小”,于是就把它投给孩子。


有人之所以总是觉得自己弱别人强,很有可能就是认同了这种投射。


实际上,谁比谁弱还不一定呢。


压抑和隔离:不去感受自己弱的部分。


比如有的人在亲人离世后,看上去非常坚强,料理后事或者出席葬礼,神色如常,甚至内心也不大感觉到很多悲痛。


这样的人,往往是看上去最无坚不摧的,其实失去至亲,是一个人能最脆弱的时候,展现出坚强的一面,往往是以压抑悲痛和脆弱为巨大代价的,这些代价会在日后以心理症状或者躯体症状的形式浮现出来。

很多人在半年之后开始莫名抑郁或者焦虑,或者开始有一些查不出病因的躯体疼痛以及其他症状等等。



在这类案例种,看上去“坚强”的人,真的是那么的无坚不摧吗?我觉得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也有看上去比较成熟,但仍然有很多“隐患”:


理智化:用大道理,鸡汤或者甚至心理学理论去减轻受挫或丧失带来的痛苦。


这个方式相对较成熟,通常也让人觉得使用这种方式的人会特别的厉害,这样的人也很容易被理想化,好像他们说的所有东西就等于他们做到了似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懂得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不仅会发生在你身上,也会发生在那些看起来很牛逼的人身上。


最成熟和高阶的防御方式之一,叫升华。

也就是把自己的痛苦和丧失变成创造力,给人类社会贡献价值,比如很多受尽磨难的人成为了作家,用自己的经历去探索人类的困境,去激励其他人。


防御方式有高低,但总归说明一件事:不管怎样,“弱点”和“弱”的感觉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和心里,不管你怎么成长,怎么改变,你也不可能变得真正毫无弱点。


我们能做的是,如何让防御系统不断升级换代。

较为低级的,原始的防御机制是不承认弱的存在,企图通过扔掉或者压抑去回避这部分,而更为成熟的防御机制。

比如理智化和升华,本质的不同点就在于首先承认弱的存在,我们再去想办法。


防御系统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与“弱”同行。



理智化虽然也是在想办法,也似乎把防御系统升级得更为精密,但它忽视了这个最核心的内容。


那仿佛就是很不耐烦的感觉:好了,我知道弱点在哪里了,所以下一步我们怎么办?


有那么一点承认,但不多。


真正能够升级防御系统的方法是,跟自己“弱”的感觉在一起,不断感受着这个感觉带来的痛苦的冲刷,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去理解,去体会这个痛苦的所有的细碎之处。


这个过程其实是挺艰难的,特别是在一人独行的情况下。


而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当你的痛苦的种种细碎之处被另一个人深深理解的时候,这个痛苦就变得不那么不可承受,这个痛苦的状态,也变得不那么不可停留。



当所谓的“弱”的表现不再是一声尖锐而无情的呵斥,更多成为一种理解自己的渠道的时候,当你通过所谓“弱”看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热切和蓬勃的时候,实际上你获得的就是一种升级后的强韧。

这种强韧不是向外张扬的,看上去坚不可摧,望而生畏的,而是一种向内生长的坚实,就像树根深深扎进泥土,可以抵抗千年风雨冲刷。


当你这样拥抱了自己的“弱”,实际上它就和你的“强”并肩而立,这才是完整的你。


理解自己的“弱”,也包含去理解成长后的反复,理解在特定环境中的退行。


今年在上海封控的几个月中,我真真实实地体会到了这种特定环境刺激下的退行。


有时候会变得非常焦虑,有时候会变得非常绝望。

当自己亲人需要去医院做一个小的术后治疗而因为疫情原因一再被耽搁,我脑海里闪过很多可怕的念头和想象,甚至在我的想象里,自己的亲人已经处于生命危险当中。


我真切体会到所谓一个人的心理强韧度或者健康度实际上是有限的,早期相对理想的养育环境或者成年后的心理成长能够让我们的心理有着更先进的防御系统,但这种先进不是能够完全抵御所有的攻击而毫不受损的。


也就像网友评论说的那样:

有意思的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看上去无坚不摧的朋友,在十多年后,当自己的中年危机和事业瓶颈一起袭来的时候,渐渐地,也开始呈现出退行的状态。

有时候会唉声叹气,过于悲观,原来不是不倒,是时候未到啊。 

其实他也是会“弱”的,如何把十多年前血气方刚无坚不摧的强和如今中年困顿的弱整合在一起理解自己,是他今后几十年最大的人生任务。

成长的目的不是把自己变得无坚不摧,而是要转一个方向,理解自己的弱,理解自己的起伏。 

在整个生命的历程里,“强”和“弱”以及它们之间的起起伏伏,都只是一种流动的状态。
就像树的枝桠有粗有细,树的年轮,有宽有窄,重点不是哪一枝,也不是哪一轮,而是一棵树透露出来的岁月的纹理和生命的图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需要一篇散文,看见自己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孩子这个能力(父母必看)"美国要价4倍,这就是友谊的真谛?"每个人的生命里都需要一篇好散文,看见自己离婚判不判离不是看情感是否确已破裂,而是看你这是第几次来|贺欣 一席第946位讲者【晚安故事】助人的真谛在短信里看见自己的床照,该怎么办?守好防疫的总控制力比追求零感染更符合动态清零的真谛郑英: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看电视连续剧《请叫我总监》为什么说「听见自己」这么重要 | 珀莱雅x壹心理价值投资的真谛全球不是变暖了吗,咋寒潮还来得这么猛?胡锡进:守好防疫的总控制力比追求零感染更符合动态清零的真谛家长会变“妈开会”,毁掉孩子的真相终究还是暴露了离婚判不判离不是看情感是否确已破裂,而是看你这是第几次来什么才是教育的真谛?揭秘中英教育的真正差异!在北京吃一次麻豆腐,才明白人生的真谛周韵 看见自己成长的最好方式,是自我救赎。量子力学重大发现!揭示了“命运”的真谛!“落荭都没有,还敢说自己干净。”她大吃一惊:“你不是看不见吗?”某人勾唇:“怎么?你还要装傻子吗?”TMD的看见自己就烦美军被评级“薄弱”,硬实力今非昔比?【时事】海外省混血美女执掌“法国小姐”选美,变性人可参选,是变革还是过度政治正确?润出中国与反共反华成年后真正的疗愈,是从看见自己开始今天买到新鲜Otoro,特别鲜美瑞·达利欧:真正驱动你成长的,是痛苦和反思吊死干真好吃,我不是变态……一日一诗:权当瀑布是河水翻看自己的表情 / 权当莽林是茂密系上自己的纽扣 | 叶虻:地狱之门峡谷公园会画色图的 AI,为什么无法领悟色色的真谛重启阳台生活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孩子的四个能力阿拉斯加郊外的俄罗斯小镇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