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女性,想要努力实现「阶层跃迁」
瑞典文学院10月6日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
颁奖词称,“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在她的写作中,埃尔诺始终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她的写作之路漫长而艰辛。”
出生于小城市的安妮·埃尔诺是个以笔为刀的“小镇做题家”,父母靠杂货店营收艰难将她送入大学,成为知识分子、实现阶级晋升后,她发现自己无法真正融入上流圈层,却也与父母产生文化隔阂,和自己原本所属世界彻底割裂。
安妮·埃尔诺用手术刀般冷酷地剖开她所处的两难处境,这份“如实叙述”让她的作品带给同为“阶级变节者”的知识分子群体能获得慰藉与精神层面解脱。
平实冷静记录时代群像
“是的,人们会遗忘我们。这是生活,毫无办法。”
安妮·埃尔诺在《悠悠岁月》的引言便用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话,因为她意识到“一切事情都以一种闻所未闻的速度被遗忘”,因此要用写作来与之角力。
她开创性地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以第三人称书写,一经出版即获当年法国“杜拉斯文学大奖”。
露天剧场的魔术把戏、商店里不断循环的广告词……她聚焦平凡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用事实本身的力量促使读者回忆,同时为后人感知这一时代的温度提供可能。
不管是何年龄,都能从长达60年的时间跨度中找到跨越国家与文化的群体共鸣、自我联结。正如她在最后一句写道:“挽回我们将永远不再存在的时代里的某些东西”。
勇敢残酷剖析女性自我
安妮·埃尔诺对女性的欲望、耻辱和智慧的一次深刻而勇敢的真诚探索。
76岁的她鼓起勇气回忆60年前的年幼自己,冷静解剖不堪回首的迷茫青春记忆。她最大限度地保持置身事外,像一名观众一样旁观自己的往事,用“1958年的女孩”来代称当时的自己,以避免第一人称回忆所带来的再度伤害:毫无准备闯入成人世界的女孩,献上初夜却遭到背叛与暴力,意外怀孕被迫堕胎……
哪个女人不曾用尽全力去忘记、原谅、理解当时的自己?但正是我们想从世间抹去的那个脆弱女孩,成就了如今强大的自我。
温柔真挚探讨母女亲情
一个永远失去母亲的女儿,试图在母亲走后捕捉真正的她。“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记不得任何人和事、像婴儿一样随时在纸尿裤上拉尿、吃饭时用手胡乱塞进嘴里、躺在床上对别人擦拭她身体无动于衷,母亲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后失去了尊严与体面,但正是同一个人,在几十年前曾有着如花的青春。年轻的母亲爱唱歌、剪时髦的发型、穿超短裙……
原来,在成为母亲之前,她曾是她自己。而这,有时只能等我们永远失去她后,才能明白。
《一个男人的位置》:
一个男人的一生、一幅社会的肖像、一部生活的编年史。
一个勤奋工作、唯唯诺诺,终日面对阶级下落恐慌的父亲,靠一间小城市里的杂货铺营收,终于将女儿送进大学。身为知识分子的女儿,却看不起父亲“乡巴佬”般的“没文化”,因阶级界限产生的痛苦与疏远,使女儿和父亲产生无法消解的隔阂。
女儿努力考下教师资格证,成功阶级晋升至中产,父亲却在两个月后突然离世,再也没给女儿道歉的机会,而女儿也在后悔与愧疚中度过余生。
也许父亲的一生所求,就是用宽厚的臂膀将我们举到更高处看一看。
这4本关于时代群像、女性自我、母女亲情、父女关系的安妮·埃尔诺经典作品,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读到自己,与作者产生深刻的自我联结。现在,三联想一次性把4本一起送给你。
现开通/续费「三联中读·数字刊年卡」,免费获得这套2022年诺贝尔文学得主经典代表作!(限量仅200套)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现象,诺贝尔奖的影响力已经超出其所覆盖的领域本身。它所构想的蓝图奠定了这个世界的基本面貌,陪伴人类的一百余年中不断记录着我们在各领域的发展进程,也成为了一种具有权威性的衡量尺度。
你能在《三联生活周刊》数字刊中,找到我们对诺贝尔奖从一而终的关切。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三位研究量子纠缠的物理学家共享,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在总第1209期封面文章《从量子纠缠到量子计算》中你可以了解到,这三位物理学家证明了量子纠缠之间爱因斯坦所言“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并非由于“隐变量”的存在,因此大大推动了量子信息、量子加密、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发展。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2位“对于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的重要贡献”的化学家。
我们在总第1159期封面文章《化学奖,更有效、更环保的第三种催化方式》聚焦了“不对称催化”的重要意义:催化剂可以促进物质之间迅速产生化学反应,以大量快速合成人类所需的化学分子,应用于化工、制药等行业。不同于具有毒性的“金属催化”与在细胞之外很难进行的“酶催化”,他们发明的“有机催化”步骤更少、更环保,所需能量更少,产出废品更少。
当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她那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而授予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时,我们邀请鲁迅文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诗人西川进行了深入访谈。
在总第1109期封面文章《格丽克是在恰当的时候被选择了》中,他评价道:“格丽克的诗里没有反讽,但是你能感觉到她特别真诚,探讨死亡、黑暗、距离。在一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候,她并不告诉你世界往哪走,她也没这个能力,她只能很真诚地给你讲讲她自己的想法。而人们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一个真诚的声音是很重要的。她不讽刺,不挖苦,她也不广阔,不闹腾,她不说废话,也不翻跟头,正好。”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是历史上第15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但她是第一位、目前唯一一位女性作家。性别带来的边缘化也许从未消失,而这或许也成为她被看见的原因之一。
女性成长、妇女儿童保护、亲密关系、婚姻家庭、亲子教育……与安妮·埃尔诺作品中一脉相承的女性选题,同样是是《三联生活周刊》聚焦的内容之一,孜孜不倦为女性提供成长攻略、自救指南。
男孩喜欢蓝色、女孩喜欢粉色,男孩理科好、女孩文科好,男孩要勇猛坚强、女孩要细腻柔弱……诸如此类的性别刻板印象无处不在。
知名辩手陈铭曾在《非正式会谈》中提到了打破大众认知的真相:脑科学研究有明确的结论,男性和女性在脑区控制上的活跃程度没有区别,性别特质的差别都是由社会构建起来的,本质不是因为大脑,而是因为教育。
《生为女孩:性别角色的养成》揭示了作为女孩面对的种种困境:作为女孩,成长过程中我们究竟面对多少次性别偏见?
这也促使我们进行关于性别的思考:不管是生为女孩或是养育女孩,我们更应该鼓励女性意识的表达与探索,还是应该主张一种更弹性的性别差异,甚至无性别差异呢?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呢?
从女孩成长起来,女性们又面临着婚恋问题。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独身以及高离婚率的当下,我们不禁思考亲密关系与婚姻家庭。
和安妮·埃尔诺拥有一样遭遇的青春期女生不在少数,她们遇到“渣男”,为其魂不守舍、泪流满面,甚至遭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或许可以在《我们拥有亲密关系吗?》中学习与思考: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经营它?当一段关系发生何种预兆时,我们必须狠心了断?
而一些怀揣着对婚姻殿堂的圣洁期待组成新家庭的女性,也终究在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里发现婚姻并不是自己期待的模样,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终究消磨掉了所有当初自认为罗曼蒂克的爱情。《理想婚姻,真的存在吗?》探讨了女性应该如何“放弃幻想,认清形势”,如何理解婚姻的本质、经营维持一段好的婚姻关系。
中年男人常说自己像三明治一样,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压力。然而中年女性的压力,何尝比他们小过,又向谁诉说、如何解决呢?正如几乎没有男性被问过“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这一问题——这个难题和重任被天然地视为女性的必修课。
照顾双方父母和两个孩子、面对生命危险的高龄产妇、传统思想对于“贤妻良母”的禁锢、害怕脱离社会的全职妈妈……在《女人四十:中年转折期与自我重启》中,我们读到这些人到中年但富有精力、敢于改变、认清现实、充满傲骨与激情的女性,在被迫接受了太多不如人意的选择后,如何重新夺回人生的选择权,绽放出比青春更为美丽的花朵。
当然,不只这些,《三联生活周刊》还为你提供了更多维度的新知。
现象级热点、现实议题、精神困局、亲子教育、生活情调、环球旅行……你想知道的,你没来得及了解的,我们都准备好了。
开通数字刊年卡,你就拥有了一个「小智库」
数字刊年卡用户,不仅能获得自开卡日起1年内所有新刊的浏览权,还能畅享过往27年《三联生活周刊》精华内容!
三联中读APP有标题和内容检索的功能,在搜索框中输入想了解的话题,马上就能了解相关内容的全部报道。
不仅有沉浸式图文内容,还有专业主播录制的音频内容,可读可听。
每一期面世后,我们都会邀请当期撰稿主笔记者和嘉宾,围绕当期杂志主题,以智性与个性的视角,讨论变化中的生活和世界,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
一年50期,50次酣畅的思想交锋。
还有:
·未来一年12期&2007年至今的《爱乐》杂志电子刊
单是一年《三联生活周刊》《读书》《爱乐》杂志的订阅,就要15×52+15×12+20×12=1200元,更不要提往期刊单独付费要花费多少。
现在在388的日常价格上不仅再降90元,还限量加赠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4本代表作《悠悠岁月》《一个女孩的记忆》《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价格是原来的3折不到,如此优惠,不容错过!(限量仅200本)
为什么要送你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4本代表作?
经典之作一网打尽
囊括安妮·埃尔诺最知名的四部作品,斩获法国勒诺多文学奖、杜拉斯文学奖等国际大奖,创造几十万册销量,被译为10余种语言畅销全球。
《悠悠岁月》以“无人称自传”真实记录从“二战”结束到2006年大选之间60年跨度的法国社会,以集体记忆反映社会生活及女性思想变迁,感受跨越国家与文化的时代共鸣。
《一个女人的故事》还原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已故母亲在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之中那个真正的女人。一个失去“与所来自的世界的最后一根纽带”的女儿,终于明白: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她曾是她自己。
《一个女孩的记忆》作者在76岁时勇敢回忆60年前不堪回首的迷茫青春回忆,曾经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的羞耻过往,因回忆而再度复活,她也终于与16岁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一个男人的位置》回忆在小城市经营杂货铺的父亲,勤恳营生将女儿送入大学,成为知识分子的女儿却对父亲的粗俗与“没文化”充满鄙夷,父女两人失去共同语言,形同陌路。
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与故事的个体联结,回想起自己为家庭操劳忙碌的母亲、不善言辞却爱得深沉的父亲、迷茫青春中不知所措的自我。没有夸张的情绪渲染,只调用事实的力量,简练平白的语言却能勾起你内心深处的记忆。
以细枝末节原汁原味还原当年的法国
翻译团队查阅大量历史资源,成就时代全貌。以细致入微的精专,抓住草蛇灰线,译出隐匿在平白叙事文本下的文化细节,最大程度贴近原著表述,传递出作者所思所想,带你“沉浸式”体验法国生活。
译者阵容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吴岳添;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法语系教授郭玉梅、老师陈淑婷。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法国文学翻译经验,甚至旅法多年,熟稔法国文化。专业成就卓越!
阅读、收藏、送礼各相宜
硬壳精装,耐读耐磨,尽情翻阅,畅享阅读。通勤路上、咖啡馆中、悠闲午后,体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细腻笔触与法式优雅,感受内心深处的共鸣。
现在购买相当于不仅能以不到3折的价格购入一年的《三联生活周刊》+《读书》+《爱乐》,还能免费把这4本2022年诺贝尔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代表作带回家!(限量仅200套)
无论是自己阅读收藏、品鉴法国文学,或是相赠亲友、感知诺奖风范,都是极佳的选择。
作者:后半夜的雨
编辑:晨曦
点击【阅读原文】,诺奖作品抢先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