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弄堂里的炸猪排,记忆深处的上海老味道

弄堂里的炸猪排,记忆深处的上海老味道

公众号新闻

*点击头像关注“三联美食”,进入吃货世界

『上海话里有个老词儿,叫“吃得开”,是形容一个人头脑活络、会办事儿的意思。上海炸猪排就是这种“吃得开”美食文化的代表。它从西餐演变而来,经历世代传递,成为不少老上海人记忆里的“传统味道”。阿华炸猪排就是这样一家坚持“传统老味道”的上海炸猪排小店,在一条偏僻小巷中,一开就是10年。』


作者 / 李秀莉

摄影 / 张雷


传统味道

我们的出租车已经到达指定的导航地点,却没有出现要找的那家炸猪排店。只好下车,步行搜寻。车子所停的地点是一个十字路口,跟着导航,绕到一排临街店铺的背面,再往西走40米,直到在一个不起眼的巷子口,隔着一道生锈的红铁门,远远看到最深处那张显眼的红底大招牌,“阿华炸猪排”。


店铺的外立墙面被装修成和招牌一样的大红色,晚上彩色灯牌一亮,一派市井气。厨房的窗户底下放着一口大铁锅,火光通明,热油翻滚,墙壁已经被油烟熏得包了浆。在7月底的上海,气温逼近40度,光站在窗户边,就能感受到来自厨房里的滚滚热浪。


顾名思义,阿华炸猪排的招牌是炸猪排。但不是那种裹着厚厚一层面衣的日式炸猪排,也不是里脊肉,而是北方人很少吃的猪大排。阿华是这家店的老板,今年59岁,虽然门牙掉了好几颗,打扮却挺新潮:法国鳄鱼牌的黑色T恤和黑色短裤,配一双白色运动板鞋。2012年,他在这个巷子开了这家店,到现在整10年。这两年,主要是儿子和儿媳妇在打理。


阿华强调自己做的是“上海炸猪排”,言外之意是“上海人吃的传统味道”。猪排不切,端上来是完整的一块,面包糠与猪排肉合二为一,像一块金黄色大肉饼,放在小铁盘里,底下垫着一层吸油纸。

▲阿华强调自己做的是“上海炸猪排”,言外之意是“上海人吃的传统味道”


当我正打算用筷子将肉撕开时,阿华阻止我,让我试试用手拿着大口大口吃,“这样最香”。阿华说,一整块猪排,肉质分两种,三分之二是随筋肉,三分之一是五花肉。“我最喜欢吃五花肉,它带一点油,更香。”平时两种肉混着卖,有些顾客比较懂,会点名要肥一点的、油一点的,就给他们挑五花多的部分,不讲就不问。


有几个细节能看出物资匮乏时代对老一辈人的口味影响。比如,为了保留浓郁的肉香味,阿华在猪排腌制前就只有浸泡和冲洗这两道程序,不放料酒;面衣也做得尽量“轻薄”,不粘面粉,只裹一层面包糠。面包糠也不是粘到肉表面,而是用辣酱油瓶底“敲”进肉里的。阿华说,这样做有几点好处:一是拍打之后的猪排变得厚度均匀,肉质松软,更易炸透;二是面包糠不会在油锅里四处散开;第三,炸过之后的面包糠只有薄薄的一层,“可以一口吃到肉”。


吃的顺序也有讲究,最好先吃几口原味的,再蘸一些辣酱油。辣酱油被装在一个黄色的玻璃瓶里,从外观看确实黑糊糊如酱油,但汤汁更稀,不辣,也不是中式酱油的口感,反而酸酸甜甜,中和了猪排的油腻感。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英式调味品随西餐进入上海。有段时间,国外的辣酱油在中国停产,上海的企业干脆自己生产,推出了一款叫“泰康牌”的辣酱油,就是我们正在吃的这款。从此,炸猪排和辣酱油的搭配被固定下来,成为标志性的上海味道。

初代网红

对肉香的追求可能来自贫瘠的童年记忆。阿华说自己从小爱吃,但家里一共姐弟八个,因为人口多,父母的那点工资不够花,日子过得紧巴巴,吃肉更是逢年过节才有的待遇。有一次过年期间,父母买了些排骨,自己忍不住馋,偷偷拿了一块,用水冲洗一下后直接放到油锅里炸,最后不仅没味道,还咬不动。

▲油温的高低直接决定炸猪排的口感


为了挣钱,初中开始,阿华就倒腾小生意,卖香烟、电影票、各种兑换券,还有电子手表,一张电影票挣几分钱,一块电子手表卖5块钱。


可能是尝到了挣钱的甜头,以至于高中毕业被分到上海机电一局当工人时,阿华上了一天班就不去了,对外的理由是离家太远,实际是工资低。当时,街道里正好办了一个卖自行车零件的小企业,私人性质的,工作内容是把报废的自行车收回来,拆下零件,修补打磨后重新出售。


阿华的爸爸担任采购员,就把他也招了进去,工资是30块钱底薪加提成,计件算,多劳多得。那是80年代,一个工人每月的工资还是十几块,阿华就拿到每个月四五百了。这么大一笔钱,每月只存下50块钱,剩下的都花掉,倒是吃了不少好东西。


不仅爱吃,还喜欢做饭。阿华自称味觉灵敏,去馆子里吃一顿糖醋排骨,回来就能做出来。这一点倒是得到儿子和儿媳妇的证明。“在我们家,我妈做饭我们都不吃的,只吃我爸做的饭。”阿华的儿媳妇说。在一众拿手菜里,炸猪排尤其被公认好吃,阿华萌生了开一家炸猪排店的想法。那是2012年,阿华结束了上一份副食品批发的生意,儿子又去日本读书,老两口在家无聊,正想再找点事干。


炸猪排虽然已经从高档西餐厅走向平民餐桌,但专门做炸猪排的小吃店还不多见,大部分作为餐厅里的一道菜出售。阿华决定走平价小吃路线,成本投入低,外甥女婿向他们推荐,新沪路一个弄堂口有正在出租的店面。当时的弄堂里只有三家店,一家卖东北烧烤、一家卖煲仔饭,还有一家卖韩国拌饭。因为没生意,阿华过来考察的那天,三家店的老板正在巷子里踢足球。虽然位置偏了点,但巷子周围不少写字楼和居民区,而且新沪路在大华区,本地人多,阿华决定租下来。

▲上海人吃炸猪排一定要配上黄瓶子的辣酱油


阿华炸猪排在弄堂口开张了。只卖三种食物,炸猪排、罗宋汤、春卷。一块炸猪排6元。阿华和老伴两人,一个负责敲,一个负责炸。开店5个月后,上海电视台的《人气美食》节目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跑过来采访,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不少媒体,“个么这个地方就爆掉了”。现在,网上还能搜到当年美食节目拍到的排队盛况。


阿华炸猪排成了上海滩美食的初代网红店。要吃炸猪排,最少要排两个小时队。队伍一下子排到外面的公交站,堵塞了交通。因为排队时间太长,有些顾客就从自己家买生的猪排(买生猪排不用排队),拿到巷子里的另一家臭豆腐店代炸,加工费1块钱。那是阿华炸猪排的高光时刻,一天能卖2000多块猪排,光敲打猪排的工人就雇了七八个。他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四川阿姨,个子小小的,干活却麻利,可以同时往两个油锅里丢8块猪排。


一个店也带火了一条街。煲仔饭、东北烧烤和韩国拌饭轮番上节目。弄堂口挂上了红灯笼和大灯牌。还被取了个民间的名字,“红灯笼小吃街”。

回归社区

人潮来得快,去得也快。


到2015年左右,因为影响市容市貌,红灯笼小吃街开始被整治,拆除违章建筑。老商户纷纷离开,煲仔饭和韩国拌饭店的老板结了婚,一起搬去了江桥合伙开店。


阿华没搬,除了这里离家近、方便做生意外,主要还是不舍得老客。老客熟到什么程度呢?前些年,阿华炸猪排还是网红店时,电视节目采访不断,需要找些愿意上镜的人来拍,一些客人就自告奋勇当起阿华炸猪排店的“群演”,一演这些年,叫一声就到。不巧的是,这天,本来约好的“群演”客人去看牙了,没在家。“要不你跟他聊聊?”阿华的儿媳妇指着吃完炸猪排坐在店里闲聊的韩先生说。


韩先生1983年出生,爷爷是一家纺织厂的副厂长,收入还算可以,小时候一家人住江宁路一带,要是自己考了好成绩,就会被带去一个叫“牛奶棚”的面包房里吃炸猪排,“那是属于很奢侈的东西,我记得店里就是像阿华这样的玻璃门,路过的小朋友会趴在玻璃上看你,眼睛里都是羡慕的目光”。


韩先生后来也搬到了大华区住,距离阿华炸猪排店骑电动车10分钟左右,从阿华开店就来吃,现在每周能来两三次。“他们这个配方和我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尤其是用面包糠炸过之后,一口咬下去,没什么油的。”3月30日,上海通知要封5天,韩先生来这里一口气买了20块生猪排,计划着是5天的量,谁知道备少了,上海一封两个多月。


阿华炸猪排的生猪排也是原价,10块钱一块。买10块可以送一份猪油渣。阿华总结过,买生猪排的大部分是老人,在别处,可能老人会把炸猪排这种东西归到不健康小吃的范畴,但上海的老人喜欢吃,还当成一道菜。于是,一次买很多生猪排,拿回家冻起来,吃时拿出两片,炸一下,炸过的油也不浪费,炒菜用。这几年,猪肉价格上涨,不少炸猪排店的价格至少12元起步。

▲阿华炸猪排是北方人很少吃的猪大排


阿华还是10块钱一块。这一点倒是让不少老人感到满意。前两年,阿华又琢磨出一道新菜品,猪油渣大馄饨。那是物资匮乏年代的口味见证,没想到,推出后不光受老人的欢迎,年轻人也喜欢吃。店里于是添了口专门用来熬猪油渣的大锅,熬出的猪油既单卖,也搭着猪排送。


现在的阿华炸猪排店从弄堂口搬到了这条巷子的最深处。租金倒是便宜不少,但基本与路边的自然客流无缘了,主要靠这群老客。另外就是做外卖平台。炸猪排的制作和包装天然适合外卖,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到现在,阿华炸猪排的外卖销量已经占到总销量的一半左右。

▲老人会把炸猪排这种东西归到不健康小吃的范畴,但上海的老人喜欢吃,还当成一道菜


今年疫情以来,小店的命运再次经历一波三折。3月31日,阿华的儿媳妇看到巷子里突然来了几个开着救护车的大白,吓得她赶紧关店“跑路”。等6月4日开张,菜市场不开,只能和猪肉供应商联系好,去菜市场大门外交易。结果,刚开张的前几天,根本没什么客人,400块猪排全部扔掉。还有个老客人,每个星期都要来店里买上10盒馄饨,平时也让阿华的儿媳妇在微信里提醒她囤货,最近半个月没来,微信上一问,说是去出差,又被封到杭州了。


城市解封一个多月了,巷子里只有3家店还开着,一个穿着厨师服的小哥正蹲在巷子的自行车棚里抽烟玩手机,应该是没什么生意。巷子口多了个核酸检测亭——今年上海疫情之后,餐馆经营者们被要求每24小时做一次核酸。


“疫情之后,好多店都关了。”阿华的儿媳妇在一个工商部门组建的微信群里看到,一家卖兰州拉面的餐饮店老板在群里卖厨房器具,准备回老家。前段时间,店旁边的小区又有疫情,阿华的儿媳妇干脆在店铺的楼上租了间公寓,每天吃住在这里,免得哪天被封在家里出不来。这天中午,几个来吃炸猪排的年轻人因为没有24小时核酸,不能堂食,几个人把桌子搬到门口,吃起了露天大排档。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第35期)

END
   本文作:李秀莉
 本文摄影:张雷
      微信编辑:孙孙Boy

 微信审核:然宁


三联美食征求读者投稿。

你的家乡有什么美食呢?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舌尖上的最爱,欢迎随时给《三联美食》微信投稿!

原创投稿发至:[email protected]n,此邮箱长期开放。

投稿需保证原创,且从未在任何公开平台发表过。请作者保证投稿作品为自己的原创作品,未在任何公众平台(包括个人公众号)发布过。作品(包括图片)不含任何伪造、抄袭、洗稿及其他侵犯他人财产权、肖像权、知识产权问题,不涉及国家机密及他人商业秘密。若作品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作者侵权等事项给本刊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本刊保留向作者依法追偿的权利。

一经投稿,即默认由《三联美食》编辑修改及发送。20日之内未收到回复者,可另投他处。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稿类型+章标题”。

稿件字数2000-3000字为佳。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真的特别有竞争力!

期待你的文字。





欢迎来到「三联美食」





长按二维码关注



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美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高品质猪系列】天然猪肋排、优质肉馅、超多汁猪排,快手食谱做烤猪肋排,日式炸猪排,喷香饺子吃过云南的炸蜻蜓,虫谷都能给踏平……北美华人冰箱里的选择,食材优质吃的安心,真味王牌水饺皮+经典内陷就是家的味道!上海老外费德勒,退休!困在记忆里的老人记忆力有救了?刺激大脑或有助于改善记忆记忆中的味道!休斯顿人最怀念的7个90年代餐厅我敢说:今天这波价格真的炸裂,158就能入手故宫联名款,很绝!潜藏在童年记忆深处,迷人而又古怪的山野奇谈那年火车上的故事 (上集)(八)亡命“世界记忆冠军”记忆法公开!《最强大脑》全靠这一点,学英语,真的有捷径!白云猪手的3个悲剧比脸大的越南粉、炸猪扒……盘点那些最“实在”的餐厅千万别浪费《孤勇者》对娃的洗脑!用对这2招,记忆力远超同龄人【记忆】建筑可阅读:漫步淮海中路,沉浸感受上海的历史味道与现代繁华【爆款回归】姜虎东同款烤盘!在家自己DIY韩式烤肉,还原店里的感觉和味道!【上海美国中心活动】向光而行:你不知道的上海无障碍电影,11月4日,周五,18:30-20:00上海老弄堂里,挤着我们一家三代人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我的梦里有灰暗,孤独和耻辱,那是心灵深处的真实 | 二湘空间OC新店扎堆!滋味小面,生小煎,还有著名的芝士爆浆炸猪排…十年,记忆历史深处的江泽民司马南败北福奇医生退休-美国科学的一代传奇落幕一口,满嘴糯香!土家族手打糍粑!儿时记忆中的味道!和瘦子交换饮食10周后,360斤英国女孩犹如“整容”!全网炸锅:手里的炸鸡不香了…这座云雾深处的小岛,藏着山湖草海中国长白山腹地的橄榄石矿——火山深处的绿色宝藏FOODS | 洛杉矶10月新店速递:少见的炸串,米其林海鲜,美版茶颜悦色……都来了八十年代供销社抢购年货画面!记忆里的那个年代!【记忆】建筑可阅读:这辆“建设957”承载了申城几代人的体育记忆100多道自制和拍摄的美食落红深处的西柏林如恩新作「蓝瓶咖啡」用细节唤醒百年弄堂;BIG三部曲《赋形未来》上架|建筑周回放 Vol.11大山深处有“熊出没”,黑龙江一地发布安全提醒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