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三位坚守的普通医生 | 人物故事

三位坚守的普通医生 | 人物故事

教育

上海疫情已经两个月了,听到了很多非常极端的故事。


今天,我们想给大家讲三个普通医护人员的故事:一位作为感染者隔离在方舱这样“人造”的环境,去帮助外地医护;一位面对人员短缺,保持着重灾区社区的药物供给;一位承担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代价和风险,和管理层一起坚持着医院的全面开诊救治病人。



(为了保护隐私,三位医生的名字和部分情况都不做披露)

 

在方舱隔离的医生


Q1.在方舱的医护人员的情况是怎样的?


在方舱很多都是从外地来的医生,他们工作非常辛苦,我所在的方舱就不是上海本地的医生,是很远地方来的一个医疗团队,他们的态度非常好,说话都是柔柔的,但是他们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很多来方舱的人都是非常抱怨的,不少人是阴性的也拉来了,肯定特别委屈和生气的,会特别想早点回去。而这些医护能做的只有测核酸、发药,但是什么时候可以出去这些他们左右不了。他们对上海也不是很熟,上海话也听不懂,但天天有人找他们闹,他们也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们条件也不太好,吃宿条件和我们完全一致,给的物资也不多,换的衣服也不行,好几个人都已经感染了。每天还要巡视好几次,晚上值班是没有凳子的,就一直站在那里。但是他们很乐观,昨天凌晨3点多,我看到一群小护士就在门口拍照,各种摆造型。


后来我就去给他们当志愿者,因为大家都在闹,这些小医生、小护士也没什么经验,都比较稚嫩,面对很多的吵架根本hold不住。我就去帮他们把大家的需求都记下来,然后再一个个回去告诉医护人员,他们总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只是没有那么及时,以及在当场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Q2.医生群体最感到无力的是什么?

 

有两个无力感:


第一,我自己的专业在这段时间根本就用不上。还好之前有一些非常勇敢的患者说不怕感染,把手术早点做掉了,否则现在肯定都出问题了。我现在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去上班,没有到医院里面去看病、做手术这些,这个是我觉得最大的无力。


第二,我们是有科学逻辑常识的,但是这一点却都不能左右整个的疫情管理。我觉得不光是医生,有点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的人都觉得不符合逻辑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这个也是很无力的。


现在回去,因为我已经有了抗体,我是第一批可以复工的。小区的人要是不嫌弃我,我就出门给他们做志愿者。但是也只能做做这些事情。


Q3.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怎样的心态很重要?


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要跟那些比较贴近真实的东西在一起,比如跟小朋友一起玩,或者跟花花草草小猫咪在一起,或者就观察一个东西画画这些,还是能逃避一些负面的东西,心理健康在这个阶段是极其重要的。


天天刷手机会觉得这世界很不真实。真的实在忍受不了就不要去看消息,世界不会因为你看了一眼它就变化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往返30公里,为社区配药的医生


Q1. 最近这段时间您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我本来是一名内科医生,现在会跨区去疫情重灾区的分院上班,负责给社区配药。


我一开始去到那里的时候,社区医院基本上就是全灭,我们医院的医生也不停地作为密接被疾控中心调查。有那么一个多星期,我们医院也团灭了。但是这样加上社区关门,那边几乎就是没有医院了,很多病人就没药了,就很着急。


我过去的时候还不知道情况有那么严重,第一天一看,居然只有我一个医生,护士也没有,护士也被关起来了。我们接待的全是社区工作者,他们每个人都是带了几十张、上百张医保卡过来。刚开始他们都没有经验,很多东西都弄得手忙脚乱的。配药需要病卡消毒、挂号、开药、付费、拿药等过程,非常琐碎细致,还涉及专业知识,比如药物的不同剂量规格等等。他们在进入医院大门的时候会由保安指导他们消毒、挂号、我一个一个开药,开好以后他们再去付钱拿药。一开始药房的人都工作到了九点、十点才下班,大家都觉得精疲力尽。


后来我们就指导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弄,比如教他们药要注意规格计量,因为即使同一个名字的药,它的剂量可能会不一样,型号可能会不一样,所以要把电话号码留下来,如果是一般无关紧要的药无所谓,但是慢性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再不吃病人的血压和血糖都要爆掉了,如果我们不清楚,就需要一个个打电话去问。社区的工作人员真的很不容易,他们很多都是先垫钱付费的,有一天我听见他们互相诉苦,各自说赔了多少钱。


初期还出现了一个紧要问题,就是和吃的一样,药也运不进来,我们的药就不够了。总院每天会发布说药还剩多少盒,我们就匀着匀着用一点,比如有的人只能开一个月的药,而不是一开三个月。后来有了网上配药和医药的调配,这个情况有所缓解。


Q2. 为什么医生会这么少?


其实医生是被关了很大一部分。有的医生是回了家就出不来了,还有的医生出来了就回不去了,说你回来是传染疾病,有医疗通行证也不行。没有被关的医生,有的会被抽调去抗疫、去做核酸等等。如果要进病房,我们这里是你得先进酒店住,三天洗脱完了以后,进去病房至少待半个月才能出来。门诊和病房直接分开,怕有相互传染,这样医生也就四分五散了。


我每天班车来回,有两个多星期,班车上只有我一个人,其他医生都被关起来了。还有2-3个医生自己开车上班。

 

Q3. 之前经常会有病人没法得到医治的新闻,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对这种情况,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从门诊来说,我就有病人已经怀疑是癌症了,但是因为疫情,胃肠镜基本都关了,只好就暂时不做检查,到现在耽误这么久,时间越拖得越长,转移的几率就很高。还有化疗的病人,说好了三个礼拜来做化疗,也变得很困难。还有很多外地病人过来做治疗的,就没办法来了。


而对于医院无法收治的情况,医院就怕万一病人有潜伏阳性(核酸检测是阴性),收进来以后转阳了,就污染整个病房,整个病房的医生和病人全部都要隔离,这对其他病人就很危险。所以在那个时候,基本上收的就是特别危重、非得要抢救的病人。


我们也很着急但是政策摆在这个地方就没办法。虽然有些人不是要抢救,但是拖延下去都是很重的毛病。我们也就一直坚持没有全部关,有的病房发现阳性病人就把病房给关了,然后隔离14天,再把这个病区打开。


希望医院能早日开放,大家都能快点恢复正常。



坚持全面接诊的私立医院医生


Q1.很多私立医院都关了,嘉会(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当时是怎么做出继续开放的决定的?

 

在还没全面静默前的有一天,我们的发热门诊有人结果呈现阳性。现在回想起来,从那一天开始,我们整个医院就挣扎地做了一个现在看起来很正确的决定:维持开业运营。


维持医院开业是一个体系问题,这一决定后面牵涉方方面面很多问题,挑战很大。医院管理层还是挺坚持的,可能很多人也未必理解,说你私立医院就是赚钱的,但其实就算开业了,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病人了,交通都封了别人也出不来,运营成本却还是在维持,万一发生了问题,政府是不会帮私立医院背书的。但我们当时维持的就是一个理念:如果有病人来找我们需要就医的话,我们必须要给他提供医疗服务。


中间真的很挣扎,一度大家心里都很慌。因为一旦做了这个决定以后,所有医护人员暴露在感染上面的风险就会变得很高,也没有那么多物资,也面临着有家不能回的问题,大家的小区各有状况,就会出现回了家被封在家里了不能出来。如果要在医院住,医院就要解决住的问题,在医院住上一两周,如果人多的话也是个问题。


Q2. 医院一直都没停摆,在预防上是不是做了一些什么措施的?


我们挣扎着挺到今天,一方面资源决策上面下了决心,后勤保障跟得上;一方面就是感控在高速运转密切监测,保障无论是医生护士、病人陪护的家属等等、在医院的人,大家都不会有问题。这个当中最重要的是核酸检测能力,这波疫情之前我们医院就已经转成医院的检验科自己检了,结果两个小时就可以出来,而且覆盖的人群很广,每24小时检测一次核酸,就像雷达一样。前哨的风险很重要,第一关没有做好放松了,后面就会把控不住。这是一个科学道理。

 

Q3. 最大障碍和挑战是什么?

一方面是危重病人越来越多了,我们接诊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我们医院来的人都比较年轻,平均年龄大概是35~50岁,当然还有很多儿科和产科病人生孩子,很少有高龄的老年人,或者是合并疾病、极危重症复杂疾病的。现在数量多,病情症状也重,都在挑战我们的诊疗能力边界。


但是,病人既然来了,他也没有别的地方去,来了我们就做当下正确的事,按照临床指南按照规范尽快去提供救治,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另一方面的挑战是心理。


有些同事会觉得心里委屈,因为做得再多、做得再好,也不会有人认识到或者特别认可你们的努力,有的时候会有不知道为了什么在战斗的感觉。对普通员工来说,其实医院关门我也没什么损失,我为什么还要天天来上班?


对医院领导层来说,如此挣扎着其实也没有赚钱,还承担了很多风险,付出了很多额外的成本,同时私立医院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认可,也不是图认可,但还是希望有人看到你做了什么。所以有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怀疑,究竟为了什么在战斗。但是到最后就是告诉自己:这是为了病人,只要能多看一个病人,我们就没有白做。

 

Q4. 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持你做这样一名医生、医院管理者?

 

我也是从公立医院出来的,我们国家医疗体系的现状从内打破肯定是不可能,所以我就一直抱着一个能做好的医疗这样的理念在坚持。在现在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能一起推着医疗体系往更好的方向走,我觉得这就是在做一件好事,其他所谓的回报或者是各方面都是随之而来的事情。


我始终坚持,要尊重人,把病人当人看,把医生护士当人看。



在这段时间,我们做了团长的故事(《24000只鸡蛋、1000个家庭、4位团长| 人物故事?),今天是医护人员的故事,之后还有邻居的故事。


这是我们希望在疫情环境下给大家做的事情,让大家看看一个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正在做着哪些具体的事情。这些普通、具体、在某种程度又很了不起的人和事,也许会启发我们也去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探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当下,求好好活着层层失守的“毒教材”背后:画教科书的也是临时工?《弗兰肯斯坦》中文版惊艳首演背后:戏剧人的创造与坚守科沃斯CEO钱程:坚守商业本质,增长就会悄然而至一线直击:上海私募圈复工复产进行时!坚守两月的基金经理回家了,一手复工,一手防疫少赔就是赚:这只价值型基金是如何在大跌中打防守的堂食禁令下,我们跟三位北京店主聊了聊 | 故事FM媒体的普遍凋敝,让广州的春天分外动人【风味解盘】二次探底坚守“稳增长”之等待政策和救市力度的到来只会防守的企业家,永远难以拿冠军产品落地近1万家医院,高通医疗要做全科低温等离子系统制造商周杰伦的普通问题讨论俄乌战争、唐山事件和家庭暴力要坚守的几条原则被疫情重创的普通人生,从钢琴修复师沦为无家可归者,绝望!有研究表明,推特能够推动开源项目的普及 | Linux 中国明星诊所的消逝、转型与坚守大卫·阿贾耶:来自非洲的普奖候选人,一位拥有“玫瑰之心”的建筑外交官澳洲华人单身的原因?是不是女的看不上男的,男的普遍挺花心...俄乌大炮一响,谁家黄金万两?GQ报道|当“不普通”的人想过普通人的生活,需要经历什么?留学生的生活费去哪了?三位留美学姐亲述:好像被风刮走了!世界大变中坚守第一原则“悲壮”五一档:撤离者vs坚守者,谁能“绝处逢生”?我来说说疫情吧 ,还有圆圆的面包,鲜美的饺子第三帝国的普通人既是政治压迫的受害者,又是独裁统治和战争的附庸 | 专访哎呀,真扫兴!萨莉·鲁尼笔下的“流浪女孩”:千禧一代的普遍“漂泊感”今日聚焦:他,他们,拼命救人!平凡的他们,平凡的我们,点赞并坚守!杨千嬅的普通心事我们的春天【风味解盘】 内忧大于外患,坚守“稳增长”米哈游三位创始人入选“新财富500富人榜”,蔡浩宇身价553.5亿上海基金业复工复产!首批轮岗人员已经入驻,大批核心岗位员工自3月27日坚守至今韩国人为何只爱这三位中国女神?马化腾、曾毓群“挤破头”冲进这个全新赛道,三位清华校友刚刚拿下数亿融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