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宝洁被涨价反噬了?

宝洁被涨价反噬了?

财经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在持续的涨价策略后,宝洁正面临销量下滑的反噬。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9日,宝洁发布了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季度内宝洁净销售额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为39.4亿美元,同比下滑4%。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宝洁财报披露,公司在季度内净销售额上涨1%主要是因为“价格上涨推动”,但与此同时单位销量下降3%。虎嗅注:宝洁2023财年始于2022年7月,宝洁2023财年一季度指2022年7月至9月

涨价对宝洁的销售额提振明显。以宝洁有机销售额为例,季度内宝洁有机销售额增长7%,但整体销量下降幅度约3%。在连续提价策略后,宝洁正在面临连续两个财季的单位销量下降。

“涨涨涨”是宝洁过去两年的关键武器。

2021年早些时候,宝洁先对纸尿片、卫生纸等高消费频次、刚需用品提价;到了2021年10月,宝洁开始对旗下剃须刀、口腔护理等产品提价;到了2022年,宝洁在开年一月便“急迫”地官宣“2022年全年将继续保持提价策略”“旗下十大品类将全线采取提价策略”。

宝洁言出必行。2022年第一季度,宝洁所有产品的价格平均涨幅约8%。在本次财报发布后的财报会议上,宝洁CFO Andre Schulten依然不忘告诉大家“提价进行中”,在会议上他特意强调“将有多款产品采取提价策略”。

“涨涨涨”给宝洁带来了2022财年的光鲜财报:2022财年内,宝洁净销售额增长5%、净利润增长3%,这是宝洁近三年来最好的成绩;而2022财年内,宝洁内生性销售额增长7%(剔除汇率、并购等因素影响的销售额),这是宝洁2006年以来最佳战绩。在解释2022财年增长性时,宝洁在财报和公开会议上都把“价格上涨”作为关键点。

但涨价带来的反噬效应,在这一财年内已经有所体现。2022财年,宝洁有机销售额整体增长7%,但部分销量下降幅度约1%。

硬币的另一面是,涨价策略并没有真正优化宝洁的毛利率现状。

根据宝洁最新季度财报,其毛利率同比下降1.6%(剔除外汇因素后毛利率下降约1.3%)。成本高涨,是宝洁最大的压力点:季度内宝洁商品和投入材料成本、货运成本、包装成本都在上涨,其中商品和投入材料成本涨幅高达5.1%。

摆在宝洁面前的现实挑战是,在销量持续呈现下滑态势的情况下,持续涨价策略到底能持续多久?以及面对原料等成本持续高涨,涨价是否是宝洁唯一的解决之策?

但在这些明面上的考卷之外,宝洁还有其他增长烦恼。

SK-II疲软,宝洁急需新的支柱

在推进涨价策略的同时,宝洁正在悄悄“买买买”。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宝洁连续收购了三个美容品牌,其中不乏高端护发品牌Ouai。

隐藏在“买买买”策略背后的,是宝洁至关重要的核心品牌SK-II正呈现疲软状态:2022财年至2023财年,SK-II销售额呈现出下降趋势。

甚至SK-II开始拖后腿。据宝洁季度财报显示,在皮肤和个护品牌有机销售中,宝洁原本实现了增长,但被SK-II的销售额下滑影响,整体增长幅度受“SK-II抵消”因素作用仅为个位数。

SK-II“拖累”宝洁不是一天两天了。在2022财年四季度财报中,宝洁就公开表示因为SK-II销售额下滑,在大中华区市场护肤和个护产品有机销售额整体下跌约11%。

在2015年宝洁开启瘦身策略后,核心资源被倾注到SK-II及OLAY玉兰油两大品牌中。而SK-II在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市场进入了黄金期,在疫情前SK-II是宝洁最为关键的增长引擎。根据宝洁2019财年数据,SK-II是宝洁2019财年业绩增长的支柱性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SK-II是宝洁旗下最为成功的高端化妆品品牌,在过去7年中,宝洁几乎采取了“孤注一掷”的策略,并未在SK-II增长态势不错的时候开发出第二个成功的高端品牌。当SK-II由于疫情和东方市场消费疲软双重因素导致销售额下滑时,宝洁面临“临阵无将”的局面。

正因如此,宝洁才会出现“恐慌性引援”,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宝洁收购或投资的新美容品牌的动作极为频繁,甚至出现了直接收购高端品牌的情况。

不过,摆在宝洁面前的尴尬之处是,在SK-II出现下滑的现状下,面对成本压力宝洁依然要给SK-II“安排涨价策略”。

目前,SK-II已经发出全球范围全线涨价的公开通知,并表示涨价幅度降达到9%~10%。在涨涨涨的策略下,SK-II的疲软态势会不会进一步发酵?

中国引擎动力不足?

据宝洁财报内容显示,宝洁净销售额季度内于大中华区出现“个位数下降”,在头发护理等业务在大中华区出现“市场收缩”,皮肤及个人护理相关业务在大中华区出现下降。

在今年早些时候,宝洁公布2022财年四季度财报时,曾披露大中华区市场的有机销售额同比下降约11%,而整个2022财年宝洁在大中华区的有机销售额同比下降约4%。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3月,宝洁刚刚完成公司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次“大中华区人事变动”:原大中华区副董事长、销售暨品牌运营总裁许敏被升职为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是宝洁公司史上,第一位由中国本土人才出任的“大中华区一号位”。

两个关键逻辑是这次调整的动因,首先在最近三年,大中华区已经成为宝洁最为关键的增长市场和印钞机,2021财年大中华区有机销售额同比增速达到12%,成为宝洁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而SK-II最为关键的市场也正是中国。

2021财年第一季度,SK-II在大中华区增速超过20%,正是基于大中华区旺盛的消费力以及SK-II在中国市场的“火爆”,宝洁在2021财年斩获了五年以来最佳业绩。而眼下,随着SK-II在中国疲软、大中华区市场因多重因素增速放缓,宝洁的增长引擎动力不足。

在最近几次财报会议上,宝洁高管直接点出了在中国市场的关键变化,多位宝洁核心人士均提到了中国市场“数字渠道”的关键作用。有宝洁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在新流量端和电商端的转型力度很大,甚至“中国市场的数字渠道转型力度,比其他地区市场大得多。”

但一个围绕中国市场的关键命脉点是:在疫情等因素作用下,市场正在出现消费疲软,而此时此刻宝洁的整体涨价策略是否会进一步“劝退消费者”?

有日化相关人士在今年9月告诉虎嗅,2022年一个关键趋势是,消费者在缩减非刚需日化开支、更频繁地选购“低价平替”,“一些在直播间的白牌产品,今年卖的很好。以及一些代工厂直接选择F2C模式,相关产品今年销量增速明显。”

而有资深化妆品从业者在今年早些时候向虎嗅表示,2020~2021年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大牌在转型电商时,采取了“直播间+史无前例的中国区低价策略”,这背后的逻辑是,一些大牌把欧美市场的部分“库存”通过低价策略和电商渠道拿到中国市场消化。这一策略从结果上看是成功的,一方面在电商端,欧美日化、化妆品大牌的份额迅速崛起,另一方面部分本土品牌在大牌低价策略下“压力陡增”。

“2021年下半年,各种因素导致原料价格高企,且这次成本上涨具有持续性。一些大牌也扛不住了,所以开始进入调价周期。但中国市场这两年的特殊性在于,消费者更在意性价比且年轻一代不再盲目追求国际大牌。”上述人士认为,涨价并非大牌在中国市场良性发展的好策略,针对市场推出更多本地化产品并顺应年轻用户消费习惯之变,更是当务之急。

眼下,随着欧洲市场因“能源”而出现消费疲软,国际日化大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进一步加强。而宝洁需要解决的急迫问题是在中国市场重新激活SK-II,并找到所有品类涨价之外的更优解。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伦敦多地刷上防尿油漆?!随地大小便者会被自己“反噬”!宝洁老炮儿:只知道赚快钱,就是新消费?是什么吞噬了小牛电动的业绩?宝洁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地」?暴跌13%!减持打压比亚迪H股, 多空争辩激烈!亏近3亿,海底捞股价反大涨? 底部反弹8成!重游耶鲁校园反噬来了?“大白”开始实名举报检测机构重磅! 贝恩、中信、宝洁23春招即将全! 面! 开! 启!65岁宝洁前首席科学家,要做一个儿童“隐适美”4年借17亿,从常熟第一美女到阶下囚:为什么靠皮囊得来的财富会被反噬?男权社会对男性的反噬,男权社会对男性的迫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大多伦多房主们被涨息逼惨!卖房!打2份工!出租自住房...挖空心思拼了紧急! 23秋招倒计时! 宝洁、普华永道等50家名企立即停止秋招!3年卖70亿,宝洁、欧莱雅的“打工人”要上市了一年翻一次,Prada的流量反噬从面上贴金到作茧自缚,伪日系品牌被反噬?雅诗兰黛+宝洁23秋招面试开启!面试真题+答案解析提前流出!拼多多:股价反弹300%和利润爆发的背后裁员狂潮来袭!激进加息正在反噬美国【万歌诗词】卷三、五言诗上周收到83个面试机会!投行、四大、宝洁等名企面试进度曝光!忙一早上的成果:蒜香面包 花卷 包子早报 | 李宁第三季度延续双位数增长;宝洁第一财季收入仅增长1%;波司登宣布易烊千玺为品牌代言人US实习 |字节、欧莱雅、宝洁开放日常实习岗位! 尽快投递!把区块链游戏当新支柱,韩国上市游戏公司遭到“最惨烈反噬”!星期天去剪发染发P&G宝洁已发第二轮 Video Interview邀请!英国房价反弹, 印花税减免将刺激本地和国际买家“猖獗”买入!杨风:美国科技业又暴雷,制裁中国惨遭严重反噬被加息反噬:美国房贷利率高达7.08%,房价面临暴跌!@全体留学生,渣打宝洁美团汇丰招聘官为你“开后门”Uber将成立广告业务部门;宝洁再次削减广告支出(广告狂人日报)说到定息, 想起六十年代中期上海动员去新疆的一个”先进典型“刚刚! 宝洁高管实习经历曝光…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