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式亏损是如何造成的
前些日子的一次做T,然后发现似乎做错了(当天以为是错的,但是后来又发现被我蒙对),那时候就想:为什么我要做T呢?其中的主要回答就是:因为前面的几次T都成功了,所以有些飘飘然,无法控制自己。
但是仅仅得到这样的结论,也无法让我如意,我需要想得更深刻一些,才能对得起在这里花的时间和心思(之前也有关于想法的文章,这里进一步归纳一下)。
对于普通投资者,交易和研究是一体化的(机构会有不同的人处理,这样两个过程具有独立性)。其中,交易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心理学,心理学的奥妙在于我们需要理解和消化其中的基本规律,然后才能规避一些陷阱、或者避免犯一些错误(一些心理诡计,当我们知道的时候,就失效了)。
我们的行为鲜少是无缘无故的,只是我们常常会忽视其中的原因,有些原因比较直接,比如不知道某个消息而导致错误买入或卖出,有些原因比较间接,如不自信的性格会造成频繁交易。
当然,本文的主题不是宽泛追溯某种行为的原因,而是讲刺激——冲动——行动,这里的逻辑是,外部的信息会给我们的头脑带来刺激,这种刺激带来大脑皮层的某种变化,进而驱动我们的下单行为。
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由刺激到冲动产生,二是由冲动到行动出现。而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就需要从这两个点出发。也要注意的是,实际中刺激-冲动-行动的过程在时间上可能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中间的时间差并不明显。
第一个过程,主要是情绪性的反应,这种简单直接,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一个问题,或者说,这种反应是大众性的,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就会有,比如看到股票上涨感到兴奋,看到下跌感到恐慌。情绪性反应的优点在于速度快,此外,也是我们进行第二个过程的信号(没有情绪性反应,我们很容易对某个事情无动于衷),但是容易草率。
第二个过程,是落实实践的过程,这里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从冲动到行动的时间可长可短,太短容易考虑不周到,而太长又会错过机会(尤其是做短线交易,机会转瞬即逝)。如果时间充分,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智性的反应,其中的核心在于不断地追因溯果,比如,反复问自己上涨的缘由(对市场或特定股票进行供需分析),是否具有持续性等等。
第二个过程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思维的熟练程度,就跟做其他事情一样的,不熟练的话,要么过于仓促,要么过于迟钝。提升思维的熟练度,也是我们不断去复盘、阅读新闻研报公告等等的落脚点,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熟能生巧,通过持续的量变,产生质变。
其他的就看这个思维图。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