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科学历史上的今天——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
1803年5月12日,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出生于黑森大公爵国的达姆施塔特(今属德国)。他发现了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他创立了有机化学,他还创新了大学的实验室教学法。
李比希的父亲是化学品商人,有自己的车间,合成并售卖涂料、色素等。13岁那年,他的家乡经历气候异常(the Year Without a Summer),大家都挨饿,或许他此后的工作也是受了当年的触动。也因为后来李比希在肥料与农业上的创新发现,1816年是西方世界的最后一次大饥荒。
学习
李比希没有完成高中学习,之后到药店当学徒却因为私下做实验引起了大火。他于是回到家乡,给父亲做帮手。两年后,他入学伯恩大学,在父亲合作伙伴卡尔·威廉·戈特洛布·卡斯特纳(Karl Wilhelm Gottlob Kastner)指导下学习。后来卡斯特纳去埃尔兰根,李比希也跟去了。
1822年,卡斯特纳帮李比希向黑森政府申请到去巴黎索邦大学的奖学金,1823年并未参加答辩就从埃尔兰根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巴黎学到了当时最先进的课程,并在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Joseph Louis Gay-Lussac)的私人实验室工作。盖-吕萨克的长子后来成为李比希的助手。李比希关于醋酸汞的工作,很快引起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注意,在他推荐下,李比希1825年才21岁就当上了吉森大学的教授。
教学创新
李比希和同事提议在大学内部建立药学与制药实验室,但被拒绝。于是,他们自己在城镇边上废弃的营房建立了一个工作室,并在各种医药期刊上大做广告。这里教授使用化学和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与李比希在大学的课程互为补充。这个实验室一共38平方米,实验室里有炉子和工作台,还包含一个小教室、一个储存柜。危险的化学反应在室外走廊开展。这是第一次把现象研究大规模地融入教学中,这个实验室很快就成为实用化学教学的模范。后来,李比希成功说服学校开设此类实验室,并获得政府资助,创新的玻璃通风橱在新实验室亮相。
农业化学
到了19世纪40年代,李比希主要在解决真实生活的问题——粮食。当时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腐殖质是植物中碳的主要来源。与之相关的是人们认为有机反应和无机反应不同,它需要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当时人们通过研究光合作用,已经知道碳、氢、氧、氮对植物生长很重要。但人们并没有对这些是哪里来的达成一致意见。李比希提出的矿物营养理论表示,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最关键的元素,植物从空气中获得碳,从水中获得氢。他还说,植物从大气中获得氮。这一点多年后被证实只适用于荚果而非所有植物。李比希对后来海鸟粪在农业中的使用起了重大作用。
李比希还延展了施普伦格尔(Carl Sprengel)的最小值理论,认为植物生长不是由所有营养总和决定,而是由最少的那个营养元素决定的。李比希的工作,在德国、英国、法国都激起了进一步实验和理论讨论。
食品化学
李比希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创造可用于烘烤面包的化学混合物,而无需依赖易坏的酵母。与他的学生埃本·诺顿·霍斯福德(Eben Norton Horsford) 一起研发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发粉(Backpulver)。 霍斯福德因此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在德国,发酵粉从 1892 年开始流行,因为奥古斯特·欧特家(August Oetker)推荐家庭主妇在家用它来烘焙蛋糕,且定量包装发粉(当时德国家庭没有精密天平),可以简单地匹配固定含量面粉的,带来经济上的成功。
到慕尼黑
1852年,李比希接受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邀约,来到慕尼黑大学,计划让该大学成为一个科学研发的中心。李比希担任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科学顾问,他俩也成为了朋友。李比希接受这个邀约,也有可能出于个人生活状态的考虑。他当时50岁,带了太多的实验室和学生。而到了慕尼黑后,他有一座舒适的房子,带娱乐、一个小实验室、一个能容纳300人的教室、还有一个实验室用于展示。李比希在那里开大学的课,并每半个月给公众讲一次课。
1873年,李比希在慕尼黑逝世,时年69岁。
资料来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stus_von_Liebig
https://de.wikipedia.org/wiki/Justus_von_Liebig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