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睡在上海浦东机场一个月

睡在上海浦东机场一个月

社会

文 | 邹帅 何香奕

编辑 | 毛翊君


一个月机场生活“攻略”

30多厘米宽的木质台阶上,一层红色的瑜伽垫和一件外套铺在上面,这就是17岁高中生何一鸣最近几天的“床”。他1米84,脚不能伸平,总得悬在台阶外面。台阶没有肩膀宽,他只能侧着身,动一动就碰到无印良品上了锁的铁门。

这是浦东机场T2航站楼3楼出发层,头顶的灯光24小时闪亮,只有广播不时在大厅回荡,提醒旅客注意自身防护,戴好口罩。“在这里面关着,白天晚上都一样。”何一鸣每天熬到凌晨两三点困了才睡,盖着一件风衣。在机场的一个多星期,他没有脱过鞋。

何一鸣所在的浦东机场位置。定位截图


书包、行李箱、喝了一半的可乐和泡面箱子杂乱地放在四周,紧挨着几排空荡的休息座椅,后面是关了门的捷惠便利店。从A到M的值机柜台在右边,正常情况下,这里会聚集着南方航空、四川航空、春秋航空等乘客来办理手续。现在阳光从玻璃幕墙照进来,散落在零零散散的人身上。

上午何一鸣就迷迷糊糊地一直躺着,睡得虽然不安稳,但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算是幸运,可以睡在台阶上,不用挨着冰冷的地面。他是吉林长春人,说话间带着一股爽朗,喜欢和人打交道。4月25号到机场的第一天,他排队买泡面时跟前面的人攀谈,得知对方在这住了一周,那晚航班终于要起飞。临走前,对方把这个“床位”留给了他。

睡在台阶上的高三学生何一鸣。讲述者供图


滞留的人分散在楼层各处,大多睡在地上。40多岁的浙江人张强是时间最久的之一,他躺在A值机区旁,从3月27日到机场的那天算起,已经在这里住了超过一个月。

来的那天有点冷,他裹着羽绒服,还穿了毛衣和秋衣。但这些已经在半个月前被他丢进垃圾箱,因为一直穿着,天气转暖后出了太多汗。他换上一件黑色卫衣 ,又穿了半个月。“从冬天熬到了春天。”张强自嘲。

他记得,刚封控那几天,机场满地都是床铺和被子,有人搭帐篷,还有人拿电饭煲做饭。每天都有新来的,而离开的绝大多数是飞往国外的旅客。4月30日,有一架去南宁的航班顺利起飞,张强说,很多乘客原本的目的地并非那里,只是随便选了一个离家不算太远的,想集中隔离完就能回家。

一开始,机场的小卖部还时不时开门,张强去买吃的,买烟。他没有带牙膏牙刷,机场也买不着,半个多月里,他只能一天漱口好几遍。头发脏得不行了,冒出一股油腻的味道,他后来每隔两天用卫生间的冷水和着洗手液洗,结果头皮屑噗噗直掉。“那又能怎么办呢?”他苦笑。

最初他整天对着手机,无聊就听有声的玄幻小说,听倦了望着天空发呆。有一次,他蹲在墙边给手机充电时碰到一位非洲人,对方在中国十几年,开了公司,中文很好,也滞留了快一个月。之后他睡在张强附近的沙发上,夜里睡不着两人就聊彼此的经历。

非洲朋友在自己的一些群里,问到最近要来机场的朋友,帮忙捎带了牙刷和一瓶洗发水给张强。张强也分享了食物,有天他看到一个座位旁边有袋面包,想着非洲朋友爱吃,就拿去给对方。结果,面包的主人追了过来,张强只好给了人家两桶泡面和一根数据线来“赔罪”。

住得时间久了,张强也摸索出一些提高生活品质的“攻略”。等天一黑,他就把便携式投影仪拿出来,在墙上看看新闻和电影。A值机区在大厅的尽头,睡在附近的人不多,除了那位非洲朋友,就只有路过的人会驻足几分钟。他也成了帮助新人的角色。每次买两盒泡面,吃剩的一盒存下来,有人走过来问卖不卖,张强说,不卖,需要你就自己拿走。

他总在机场溜达,在垃圾桶旁边捡到一张走了的乘客扔掉的床,还有一个睡袋,终于不用蜷缩在单人沙发上。后来,他又搬回一张床和几个被子,弄了两个防潮垫拼在一起,铺了个毯子,免费提供给需要过夜的人。

一个星期之前,有个要去日本的姑娘睡在这里。临睡前,张强脱掉鞋上床,袜子穿了一个月已经磨出了一个大洞,他笑着指给女生看。第二天睡醒时,女生已经坐上飞机离开了,张强在自己的床头发现她留下的一双袜子、一袋小米和红枣。

离开小区就不许再回来

变动都是突然来临的,没有人想过会在机场停留那么久。出发的那天,何一鸣收拾行装,打了很多电话后才通过朋友弄到车,临行前还跟居住地签了协议——只要离开小区去了机场,就不允许再回来。何一鸣觉得在机场过一夜就能登机,连吃的都没有带。

他是去年4月到上海的,在一间封闭的学校进行艺考前的集训。8个月里,他一直住在宿舍,学校不建议周末出校门,只有在零星的放假时间,他可以回一趟老家。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洗漱,一天上三节课,每次两个半小时,学的是他喜欢的表演和音乐。集训在二月份结束,他和朋友到房租便宜的宝山区租了间公寓,等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终试。原本定在2月26日,线下举行,何一鸣做好了计划,等考完后就在3月初回长春,最后猛补一下文化课。

结果何一鸣收到通知,考试延期到3月10号,他赶紧把机票退了。又准备了半个月,因为疫情的影响,考试再次延期。这回,连改到什么时候都不知道,何一鸣也不敢离开。更何况,长春的疫情也严重起来,能不能再回上海是个未知数。

校考没考完,何一鸣也没心思看文化课的内容,每天在焦虑中逼着自己继续练声乐、台词这些专业技能。一个月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才通知,终试时间改到4月24号,线上考试。

何一鸣又开始买回家的机票,但总被取消。4月26号的那班飞机彷佛是个例外,直到何一鸣顺利参加完终试,打开手机看了看,航班还在,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走了。

结果,他刚下车走进航站楼,取消的短信就弹了出来。何一鸣觉得很失望,只能又重复和之前同样的操作,马上改买4月28号的机票,这已经是离时间最近的航班。

空荡的机场。讲述者供图


滞留的人多数是这样开始了在机场的等待。对于一些人来说,来到机场都很艰难。4月21日,接到父亲脑血栓住院的消息后,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53岁的张明阳急忙辞去建筑包工头的活儿,想坐飞机早点赶回山东烟台的村里。他骑了4个多小时自行车赶到上海虹口机场,门口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已经没有机票,让他去浦东机场。张明阳让儿子在网上订了第二天的机票,自己坐大巴赶了过去。

然而,进入浦东机场需要48小时核酸证明,张明阳并不知道这些规定,只能重新坐巴士去机场最近的医院。做完核酸后,他却搭不到去机场的大巴,出租车司机要价800块。张明阳觉得太贵,只能开着手机导航继续骑自行车。他骑上了高架,汽车在他身边呼啸而过,天也落起了雨,张明阳担心手机被淋坏,捂在肚子上,用身上的衣服遮盖着。

骑了50里地,雨越落越大,张明阳心里直犯嘀咕,把自行车停在了高速路边,用地上捡到的一块塑料布包裹好手机。最终,一辆路过的车把张明阳送到了浦东机场。

刚开始他在椅子上凑合着睡,醒来后腰酸背痛的。他到大厅里溜达,想找个地方躺下睡觉,才发现机场里滞留了这么多人。在何一鸣之前,他先找到了无印良品门前的台阶,常常睡着睡着就滚到地上。但这里已经是他近来睡的最好的地方。

一个月前,他听说上海疫情严重,需要志愿者,特意和两个朋友一起来到上海。张明阳被分配到杨浦的一个小区,协助保安管理,白天帮忙检查通行证、搬运物资、消杀,晚上就在街边铺个纸板睡下。张明阳觉得,住在机场“算是享福了”。

和他们搭伙的另一个小伙子甚至是拖着行李走来的,因为出租车公司告诉他排不上队。一路上,他眼中曾经繁华的上海街道空无一人,堆满了落叶。走累了,他拿出烟一根接一根抽起来。这是他花了两倍价买到的,在宿舍时一天只舍得抽一根。

6小时后,他到达浦东机场,“感觉腿已经不是自己的”,手机里的微信步数显示10万多。今年年初,小伙子从山西老家来到上海打工,三月刚进一家电子厂,只上了5天班,工厂就因为疫情停工。他住在浦东新区曹路镇的城中村,那里聚集着跟他一样的打工人。因为不会做饭,封控后一直在宿舍吃清水煮面和泡面,一个月瘦了10多斤。复工的日期一改再改,他决定回老家。

4月27日刚被滞留在机场那天,他手足无措地坐在凳子上,嘀咕“哪儿能买到吃的”,张明阳给了他一盒方便面,两个人聊起来。之后,他在张明阳和何一鸣附近找到位置,但已经没有木台阶了,只好在冰冷的地面上铺了老家带来的夏凉被,又从行李箱里掏出拖鞋换上,枕着书包,穿上棉袄躺了下来。



“终于又熬过了一天”

大约封控一周后,机场的商铺就关了门。工作人员征用了一间商店,每天早上7点、中午11点、傍晚5点三个时间段,只售卖杯装的泡面,每人每次限量两件。价格倒是合理,但都是香辣牛肉面。

何一鸣从来不爱吃这个味道,吃多了更是闻到就想吐。张明阳吃不了辣,连续吃了几天这个泡面,肠道发炎,一直在拉肚子,左眼也因为上火发肿。山西小伙把泻火药分给了他。

何一鸣吃的泡面。讲述者供图

来到机场的第三天,何一鸣在手机上意外刷到了附近一家酸菜鱼的外卖,显示还在营业,但没有外卖员接单。他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给老板打电话,竟然成了。

何一鸣点了一盆酸菜鱼,四份炒饭、五瓶大可乐、两份小酥肉、红糖糍粑和南瓜饼。吃到米饭的第一口,他们感觉“那才叫饭”。三人吃了整整两天,依然觉得痛快。机场没有微波炉,他们就把小酥肉放在泡面里,“好歹有肉吃”。

何一鸣请两个朋友吃了这顿“大餐”,硬是不收他们钱。但之后他没有再点过,450元对于这个高中生还是太贵了。平日里,他会用囤积的泡面跟刚到机场的旅客换零食。很多出发去国外的旅客一两天就走了,他们知道了何一鸣的情况后,也会把吃不完的东西送给他们。

有一天,一个上海女孩坐上飞往英国的航班前,给了他们仨一堆食物,有糖、海苔、牛奶,还有其他口味的泡面,何一鸣说了很多遍“谢谢”。但大部分时间,他们的食物还是只有那个香辣牛肉面。

一天彷佛被拉得更长,为了消磨时间,何一鸣一把一把地打游戏。看见有外国人需要帮助,作为三个人里唯一会讲英语的,何一鸣努力在脑海中搜刮单词,教他们用热水,借小刀给他们,聊最近的经历。

他给父母打电话,关心家里疫情,叮嘱他们照顾好自己。但这个还没成年的男生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处境,他们只知道何一鸣在机场,机票取消了,但以为他吃喝不愁,在机场都能买到。何一鸣觉得,自己的心态还算平和,可以挺过去,没有必要让他们担心。

老师和同学们给他发了一些复习资料,何一鸣每天逼着自己看,他说想努力考个好大学。但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天学习两个小时对他来说已经是极限。每晚临睡前,是何一鸣难得开心的时刻,他蜷缩在那个小小的木台上,闭上眼,感觉自己终于又熬过了一天。


留给后面的人

每个人都在经历一次次改签,再被取消。这样重复6次之后,母亲给张明阳打电话时,一直在哭,这个中年男人也禁不住抹泪,“早知道就不来上海了”。在他眼前的落地窗外,停机坪上飞机轰鸣一声冲上云霄,而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起飞。

庆幸的是父亲的病有所好转,已经回到家中,张明阳还是着急回去照顾父亲,家里的十多亩地也等着种下玉米、花生。

机场窗外。讲述者供图


山西小伙已经没什么感觉了,白天和晚上都变成一样的概念。他没有固定的睡觉时间,困了戴上帽子就躺下。被冷醒是常事,醒来就拿手机刷刷航班信息,因为充电不方便,他也不玩游戏。他躺着数机场的天花板,数得不对再从头开始。他母亲担心得整宿都睡不着,父亲说“现在无论花多少钱,只要有票就买”。

“如果早一天取消航班,我在宿舍就不会动了,那里最起码有床。不知道日子咋过成了这样……”他看着卫生间镜子里的自己,难以相信现在的模样,头发像鸟窝一样束着,担心凉水洗头会感冒也不敢洗,刮胡刀丢了之后,脸上的胡子也疯狂生长。

但就算能回住处,何一鸣也不想动了,他觉得再来一趟机场太麻烦。每天他都在反复研究自己回家的路线,还有哪些机票和火车票可以买。前两天,上海到长春的直达航班突然不卖了,他又开始找中转方案,看到哪里可以转机,然后不停地给当地防疫部门打电话。

他最近看中的是郑州,因为发现当地机场和高铁站连在一起,寄希望于下了飞机就能登上回家的高铁,不用隔离。

和这些急切想要离开的人不同,张强已经决定,就在上海待到“解封”。父母还以为他在北京,张强在那里有家生产洗车机的工厂,但订单少,效益也不好。为了多赚点钱,他干起了网络推广,一个人拿着4个手机,每天能挣个百十来块钱,在机场更是可以打发时间。每次父母打来电话,他就把摄像头对准天花板,用手捂住话筒,尽量不让他们听到广播的声音。

3月27号,张强从浙江坐大巴到上海,在朋友家吃了顿午饭后就去了机场,买了第二天飞武汉的机票。几天之后,有场经济纠纷的官司在那开庭,他需要到场。

航班取消,他又改签,登机需要核酸证明,但机场没有地方做。当时已经交通停运,张强四处找关系,最后花800块钱跟一个司机谈妥了价格,去20公里远的一家医院做完后,第二天航班被取消了。

张强又花800元去了一趟医院,但结局跟上次相同。他彻底不愿意再花冤枉钱,武汉也不打算去了。开庭之前,工作人员打来电话,问他要不要视频参加,想到机场还有其他人,他让对方给自己记了缺席。

没有了要去武汉的理由,这个中年男人也不想回家。他怕在路上感染了病毒,回去传给年迈的父母。想着就算买到票离开上海,集中隔离还需要花钱,他更不想出去了。他给上海的一些酒店打过电话,询问自己能不能入住,但得到的回应都是“无法接收”。

又经历了几次起飞失败后,何一鸣也彻底放弃了。他找黄牛买了去杭州的高铁票,车票70多块,抢票的费用花了250块。他离开待了10天的机场,将在杭州经历漫长的隔离期。

“出来我就可以自由回家了。”年轻人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松快。他和睡在身边的两个朋友早已约定好,谁先离开就把毯子、被子都留给后面的人。

(文中人物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 END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90后媒体人童薇菁在上海去世,曾撰写大量电影评论和报道口述:我在上海方舱当病友大组长我拿什么奉献给你(2)时空伴随者彭于晏上海机场被偶遇, 据说要飞澳洲! 隔离一个月头发似稻草, 网友调侃: 快配不上我了“隔离酒店是我能到的最远距离!”,我从LA机场-隔离酒店-医院-LA机场,用时3个月特斯拉在上海扩产背后:被马斯克点赞的中国工人上海是怎么变成浦东、浦西鸳鸯锅的?上海历险记:我在浦东机场打地铺的故事现在上海市民家中开始长苍蝇了困在上海,我为什么依然是“清零派”100岁秦怡在上海离世:被周总理盛赞为最美的女人,活成了大写的传奇最好的感情,不是睡在一起,而是……他们在上海保卫你的钱包一年前浦东机场排长队出国的留学生,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在上海,他们距离“生死”很近恐怖!洛杉矶机场一架飞往亚洲的航班,突然发出7500劫机代码!机上有165名乘客!他在上海,救治新冠重症患者在上海的阳台听一场演唱会纪实文学:太平洋抗疫之旅“铁链女”如何炼成国际巩的姑娘,你在上海送了3000斤大米,一定开上法拉利了吧?我站在上海四月的窗口俄罗斯最典型的巴洛克建筑上海浦东120万斤西瓜滞销 瓜农哭诉求助小说里才有的惊悚故事?No, 它真实发生在上海上海开始复苏,桥哥还睡在机场 | 谷雨MANNER的烦恼:困在上海的精品咖啡一起工作过的印度女同事:中规中矩、神秘跳槽的瑞卡现在上海的街头已经被小猫小狗们占据了封控时期,我在上海的N个出门理由在上海隔离22天后,她在天台结婚了奢侈品在上海:全球最大市场“心脏”暂停的幻与痛在上海家中种菜 2 个月,「大丰收」也没吃饱,她究竟图啥?在上海的他们,渴望恢复正常生活我一个北京人,在上海梧桐区的60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