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陷入瓶颈的职场人,把MBA当解药

陷入瓶颈的职场人,把MBA当解药

公众号新闻
来源:深燃(shenrancaijing)
作者:王敏 编辑:向小园



陷入职场瓶颈的打工人,开始想靠MBA“逆天改命”。
 
MBA,即工商管理硕士,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能报考。以往,MBA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水学历”,“花钱就能上”。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的MBA学费,确实劝退了不少人。
 
现在不同了,一位MBA咨询从业者表示,近几年,MBA的报名人数也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尽管没有公开数据,但根据市场信息推测,相比去年涨幅在10%左右。
 
受需求等因素催生,越来越多大学开设MBA项目,增加MBA招生人数。据MBA中国网统计,截至2022年共281所院校获批MBA办学资格,其中新增26所院校开始招生。
 
今年已经工作第七年的张路,第四次备考MBA了。过去几年,张路几乎每一次都抱着“必上岸”的心态备考,但最终皆以折戟告终。今年究竟能否成功,张路的心里还在打鼓,但当下又不得不用上浑身解数紧张备考。
 
为什么像张路一样追捧MBA的职场人越来越多?
 
深燃和几位曾备考、就读过MBA的人聊聊他们的故事。大多数想读MBA的人,都是自称陷入了职场瓶颈,而读书被认为是最简单的一项自我投资。他们当中,有人一次上岸,认为MBA备考难度不高,也有人考了多次还在备考。
 
读完MBA能圆名校梦、突破职场瓶颈吗?受访者中,有人通过MBA改变职业赛道、积累人脉资源、找到创业伙伴,也有人认为性价比不高,两次考上又两次放弃。
 
对于正处于迷茫期的职场人而言,读MBA或许是一个可以改变现状的突破口,至于MBA几十万学费换来的,是逆天改命还是锦上添花,就见仁见智了。
 
01、为了名校梦、人脉圈,
职场人卷向MBA

“不读MBA,工作根本没选择。”张路对深燃表示。张路大学就读于一所普通院校,毕业后在北京从金融行业的销售工作做起,换工作时往往困于学历和经验,只能在一些小平台打转。“如果不考MBA,实在不知道还能怎么改变现状了。”
 
2019年,工作经验刚满三年,有了就读MBA的想法后,张路就先报名参加了几所985学校MBA项目的提前面试,参加全国联考,走完了一整套流程。
 
张路原本是把第一年当作试水,从第二年再好好准备,可考到今年已是第四年,他的MBA之路一直不太顺利,但想上岸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和大多数职场人选择在职读非全日制MBA项目不同,张路的目标一直是全日制MBA项目,也就是说,到时候需要工作断档、脱产读书。但他认为,这场冒险是值得的,“读全日制MBA,到时候能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校招,进入大平台、大企业的机会也更大。”
 
张路的计划,已经被咏欣实践了。2020年9月,咏欣在有了备考MBA的想法后,不到一周就提了辞职,脱产备考。MBA需要入学前工作满三年,咏欣当时刚刚具备报考资格。
 
从一所双非一本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她找了一份外包工作,是被派遣到一家国企做财务助理,工作几年发现,职业发展、公司环境,都和她的设想不同,因此才坚定辞职。
 
“双非一本的学历,在北京这个人才遍地的城市,根本没有竞争力。”咏欣说道。MBA恰好给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跳出原来的圈子,去接触更广阔平台的机会。“很多人刚毕业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和职业方向,但手里又没什么资本,读MBA来探索和改变其实挺合适的。”
 

当年10月,咏欣就把北京外国语大学当作报考院校。据她介绍,当时正是这所学校MBA项目开始招生的头几年,而且还有国际交流机会,一下子就吸引了她。
 
一位MBA咨询从业者对深燃提到,近几年读MBA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读MBA的人越来越年轻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靠MBA镀金的,往往是中年高管,但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早早地把MBA当作备选项,毕业后获得报名资格就开始备考。
 
职场人卷起MBA,开设MBA项目的高校也越来越多,而且近几年很多学校还在扩招。比如,对比招生简章可以发现,中央财经大学2022年非全日制MBA扩招100人,扩招比例约为24%;西南大学2022年非全日制MBA招生350人扩招160人,扩招比例高达84%。
 
备考MBA的群体,一般把MBA项目按照梯队划分。以北京为例,一梯队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长江商学院;二梯队学校有北航、北理、对外经贸、央财、北师大、农大;第三梯队则是北科、北邮、中石油、北交大、中传等学校。
 
很多进入职场多年、已经迈上中层管理岗的职场人,要通过MBA对抗瓶颈,往往就把目光锁定在第一梯队学校上。
 
从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硕士毕业的史丽松在外企工作了三年后,就进入了互联网金融的创业公司。她曾在2016年、2019年先后获得北大光华学院的MBA和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的MBA录取资格。
 
尽管她最终没选择去读书,但回过头去看,史丽松总结道,当时自己一直在创业公司负责创新项目,职业方向不太稳定,常常一个项目还没做出来,又需要开始另一个项目,但要改变却无从下手。
 
备考MBA、继续深造,成了摆在包括史丽松在内的职场人面前为数不多的改变方式之一。
 
02、网申、提面、统考,读MBA不容易

MBA的申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确实要比普通研究生考试难度低一些。毕竟高额学费、工作背景等要求,已经筛选掉了一部分竞争对手。
 
普通学术型硕士一般每年学费8000元,三年算下来是2.4万元,相比之下,MBA的学费要高不少。要读完MBA,头部学校的学费很少有低于10万元的。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为例,非全日制MBA两年的学费是39.8万元。
 
而且,普通研究生录取更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MBA录取,成绩是一部分,学生的工作背景也非常重要。绝大多数学校MBA项目会设置材料申请和提前面试的环节,如果能够在前期拿到预录取资格,在全国联考中通过国家线大概率就能被录取。
 
尽管如此,想要考上MBA并顺利毕业,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对于很多申请名校的人而言,网申和提前面试的环节可能难度更高。
 

市场有数据显示,2022年共计有约1.1万人申请北大光华MBA,而今年的招生名额总计只有440人,也就是说,最终通过率不足5%。一位MBA咨询从业者提及,清北两所名校MBA的网申材料环节通过率只有15%,第一环节就有85%的人被淘汰掉,进入提前面试环节后,通过率也只有30%。
 
有人为了通过MBA的提前面试,拿到预录取的资格,会专门报名MBA咨询辅导机构,找专业老师来帮助自己进行材料准备和面试辅导。
 
据深燃观察,市场上一些MBA辅导机构推出的仅面向北京二梯队院校MBA项目的面试环节辅导,价格能接近5万元。
 
不过,即便MBA对于全国联考的成绩要求相对低一些,但还是有很多人卡在了这一关。过去两年的备考中,张路在提前面试环节都拿到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多所985高校的预录取资格,但结果全国联考连国家线也过不了。
 
“在职备考压力太大了,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张路对深燃感慨道,由于自己英语成绩一直不太好,而考试科目中的数学、逻辑也不是自己擅长的,学起来难度很大。即便每次考试前三四个月,张路都是把晚上下班以及周末的所有空闲时间用于备考,但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尽管三年都没成功,张路今年还是决定再冲一把。他仍然认为,这是他能想到为数不多的改变路径。
 
MBA的学费压力也确实让很多人纠结。
 
费茹在传媒领域从业十年后,因为要走入管理层、同时时间比较充裕,便从2019年开始备考暨南大学MBA,第一次备考就成功考上,但没想到,个人经济状况突发重大变故。
 
2019年11月,费茹因为公司组织架构变动丢了工作,又在2020年遭遇长租公寓暴雷,交的四五万房租打了水漂。原本以为失业后很快就能找到工作,没想到却碰上疫情连面试都困难。
 
2020年入学前,费茹纠结了好久,还是决定去读MBA,“既然已经考上了,就不要放弃这个机会。”MBA三年学费20万,每年至少要交6万,费茹每个月还有房租房贷要支付,经济压力不小。尽管2020年底费茹终于找到了工作,但第二、第三学年的学费,费茹还是贷款交的。
 
就算成功上岸MBA,学习压力也不小。
 
“一年要学二十多门课,写不完的论文、做不完的pre(展示、报告)”,咏欣形容过去一年的MBA生活,和大学时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不会浪费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班上同学也是如此。
 
她还提到,现在班上有19位同学,刚开始时老师还担心,这些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学生不好管理,但事实是,班上同学都想抓住这个机会重新体验校园生活,也非常乐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最关键的是,这次重回校园,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咏欣称,读MBA就是希望能够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因此,从去年秋季入学开始,咏欣就参加商赛、努力学习拿奖学金,为找工作做准备。仅是这些安排,就已经让她非常忙碌。
 
非全日制的学生,还需要努力平衡工作和学业。开学之后,意味着这一年时间都是没有周末的。费茹还曾专门向公司请假,为的是在deadline之前交论文。周末上课的时候,遇到客户打电话来,她只能悄悄走出教室,处理完工作的事情,再回教室继续上课。
 
03、花几十万读MBA,
能值回学费吗?

花大力气读的MBA,真的能逆天改命吗?
 
对于部分人而言,从入学的那一刻起,改变就发生了。
 
进入北外读MBA后,咏欣凭借着这一身份,成功进入了一家头部咨询公司和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实习。今年秋招,她瞄准了新能源和医疗行业的热门公司,“以前这些公司我连简历都没有信心投,但今年已经有几家进入了面试”。
 
还有一些就读名校MBA的学生,因为这场求学经历,找到了新的事业方向和创业合作伙伴。
 
在认为MBA值得读的人看来,既然决定要花几十万读MBA,这笔钱就相当于沉没成本。通过这场自我投资,短期来看,能够改换赛道、升职加薪,获得经济上的回报;长期来看,能够积累人脉资源,并将读书中积累的商业思维和逻辑用在职场上。
 
但是,也有人在衡量过后,觉得读MBA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选择了放弃。
 

今年在华东一所985高校读MBA研二的卫琳,和辅导员沟通了退学,正在走流程。“我选择读MBA的初衷,是学习系统商业知识、提升学历、扩展人脉,但通过一年的学习发现,仅仅是读在我们学校的MBA,很难达到效果。”
 
她这一年学下来发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而自己对商业并不感兴趣,很少在课外主动学习。加上MBA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同学之间的职业积累相差不大,即便是结交朋友也不过是在原来的圈子里打转。“我觉得收获和付出不成正比。”
 
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想通过MBA获得的东西,也能够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这笔钱花出去,性价比并不算高。
 
曾两次获得名校MBA就读机会的史丽松,又两次选择放弃。史丽松称,当时决定申请MBA,也并没有非常具体且明确的目标,只是想通过镀金积累人脉资源并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选择放弃,一方面因为学费不是一笔小数目。北大光华MBA学费大概是30多万,清华五道口MBA项目由于是和康奈尔大学的合作项目,有出国交换的机会,学费更高,日常花销也更高,估计需要80万元左右。
 
“在当时,这笔钱我能拿出来,但也算一笔不小的支出”,史丽松解释,如果这笔钱花出去了,期待值也一定很高,但通过MBA能够获得的资源,对自己而言可能并不值这笔钱。
 
她进一步分析称,从学历来说,自己的硕士院校不错,名校情结并不强烈;从知识获得上来说,知识付费类课程已经非常泛滥;至于人脉资源,几十万的资金已经足可让自己,更加精准地围绕事业方向去结交朋友。
 
一直犹豫的史丽松,到2019年需要交学费的前一刻决定放弃,还有更深一层原因,是看到了未来的事业方向。“那时我已经接触保险行业有几年,也从全球保险业的发展看到了国内的机会,已经笃定将此作为长期事业。如果要在完成主业的基础上,兼顾学业,可能精力跟不上”,她说道。
 
到2019年下半年,史丽松很快利用业余时间在保险行业就月收入过5万。2020年初时,她便加入一家头部保险经纪公司,在第一年就实现了年薪百万,今年更是搭建起了自己的团队,成为了一名总监。因此,她并不后悔放弃这两次进名校读MBA的机会。
 
对于读MBA,多位受访者的建议是,决定要读之后就当付诸行动,不要瞻前顾后反而陷入了过度内耗,同时要管理好预期。很多职场人认为读MBA就能突破职场瓶颈,实际上,MBA对于职业生涯恐怕只是锦上添花。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unsplash。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路、咏欣、费茹、卫琳为化名。

  

   *本文不代表凤凰网财经观点,转载已获授权。

    👇【 热门视频推荐 】👇

凤凰网财经官方微信 ID:finance_ifeng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在看支持凤财
点击在看 持续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花40万卷MBA,能拯救35岁职场人吗?职场人没有“午休自由”今天炮叔发言,美元指数逢低反弹涨到108.8以上[摄影] 一不小心把M系统给灭门了...焦虑的职场人,把读MBA当解药高端化的焦虑,埃安把新平台、新架构当解药回避敏感问题,是职场人的损失选择灵活就业的职场人,后来都怎样了?[梅玺阁菜话]No. 071 上海老风味之廿九 蒸蛋糕 又一种肉饼子炖蛋(视频)文学城是难得的全世界言论自由的灯塔无数陷入职场焦虑的打工人,开始想靠MBA“逆天改命”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我劝每个职场人收藏好这张表!黄晓明的“发疯文学”给所有职场人上了一课,建议熟读并背诵!“精神辞职”的职场人,只能自救吗?好好睡个觉,是每个职场人的要紧事典藏级!写给金融职场人的「商业分析报告PPT 制作指南」当代职场人,业余时间都在忙什么?做一个优秀的职场人,需要有哪些必要的觉悟?在销售上有瓶颈的ToB创业公司,可能需要参加一次价值销售工作坊 |【亿万工作坊报名】甄嬛传里的老皇帝其实是当代职场人最佳榜样!2022 快乐夏天丁辰灵:北京第一波已进入瓶颈期,各省会爆发中,全国疫情趋势推演(三)焦虑的职场人,把MBA当解药职场人没有「午休自由」没有一个现代人能逃过!这些伤肩颈的行为,我们竟然经常做乔布斯全新采访曝光:吐槽微软,回应争议,还要把Mac扔出窗外,然而…这个思维,99%的职场人都不知道,但都应该有职场人品格的“七宗罪”为什么中国女篮的职业化成功而足球的职业化一落千丈天天喊辞职,月月拿满勤,拿什么拯救当代职场人的情绪内耗?真正有格局的人:得势时,把别人当人,失势时,把自己当人正式任命CHObāo huā shēng?bō huā shēng?即将抵达柏(bǎi)林站 | 2022武汉4号线柏林电影周推荐展映片单公布遭遇职业“寒冬”?请打开这节职场人的《必修课》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