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研究学者陈纯博士访谈录(上篇)
学校心理学研究学者陈纯博士访谈录(上篇)
策划/采访:张梦润 文字整理:张梦润 赵思齐 十月执行主编:张梦润 赵思齐
抑郁、霸凌、网瘾,这些问题在青少年中屡见不鲜,使这个本应生机勃勃的人生阶段蒙上了一层苦涩的阴霾。这些问题的源头是什么?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应对?
本期,小编们采访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的陈纯教授,请她与童学会的读者们分享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与研究结果。
陈纯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助理教授。202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获得临床、咨询以及学校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她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两大类主题:(1) 青少年危机与韧性(Risk and Resilience):网络成瘾行为,校园与网络霸凌,社交情感能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氛围;(2) 校园预防和干预:社会情感能力干预,多层支持系统。她希望可以对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分析中外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背后的成因对比。
更多有关陈纯博士及其研究的信息欢迎关注网站:https://myweb.cuhk.edu.cn/chenchun###
请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这方面的话题?
刚开始是本科期间,我本身就对心理健康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是并没有关注一个特定的人群。本科期间我有尝试参与不同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有研究婴幼儿的自闭症的、有研究青少年的边缘性人格的,等等。在这些探索经历中我发现自己对青少年群体比较感兴趣,不仅是先天的一些因素,更多可能是后天的环境因素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除了针对青少年做研究,对青少年做心理咨询会对他们有更大的帮助和提升。
后来到硕士期间,我遇到了一位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网络成瘾的临床心理学老师,在跟他更深入的研究互动当中,我逐渐建立起自己对青少年研究这方面的认识。当时,我们需要做很多面向青少年群体的临床工作。而恰巧,我在完成硕士课程时首次接触到学校心理学(school psychology)这个专业。我们的研究对象,也就是青少年群体,最大的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需要上学。所以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来开展一些临床和研究工作。后来我的兴趣点慢慢集中到如何研究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下的心理健康,以及如何运用学校的资源去帮助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
您关注的是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或者心理行为的哪些问题呢?
我自己最关注的是青少年的社会情感能力(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competencies),这个概念先是在美国受到很多关注,很多学校会做一些社会心理健康的干预,甚至是可能在政府层面推动学校进行干预项目。近几年在中国我们也逐渐开始认识到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性。在国内,通常我们会比较看重学业成绩;但是一些软技能,比如社会情感能力,其实也是非常需要关注的。其实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有研究发现: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可以间接地提高其学习成绩。我觉得这个发现非常有意思,尤其在以成绩为主导的教育氛围下,它从侧面强调了提高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不冲突的。
另一方面我也非常关注青少年的霸凌现象以及网络成瘾现象。我也很希望探索社会情感学习这个概念中的一些因素是否可以帮助青少年减少霸凌和网瘾,以及如何运用社会情感能力的干预帮助被霸凌的孩子。
可以请您再详细介绍一下社会情感能力(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competencies)这个概念的含义和内容吗?
在我的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是CASEL(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学业、社会、情感学习合作组织)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定义。CASEL分为五个维度: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 self-management(自我管理), social awareness(社会意识), relationship skills(关系技能), 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负责决策),见图一。这五个维度的能力并不是定性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干预和正向的环境去改善它。社会情感能力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预防学生出现问题,而不是等到出现问题之后,我们再去进行干预。
图一:CASEL’s SEL Framework (社会情感学习模型)
青少年一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会出现我们经常在社会新闻上能看到的焦虑症、抑郁症之类的问题吗?
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可能和学业压力、社会压力等方面都有关系。我们国家最近几年也开始在中小学里进行抑郁筛查,这也表明国家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我们最近也有在做这方面相关的研究:一个项目是在深圳考察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另一个项目是针对偏远地区的高中生,探究如何把心理筛查落实到资源可能较为匮乏的地区。
除了抑郁和焦虑,其实成瘾现象在青少年群体当中也越来越多。我在和一线工作的老师、校长交流的时候得知,初二学生似乎是一个比较高危的群体,他们不仅心理上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很多行为问题。这一现象和G. Stanley Hall的理论不谋而合。他形容青少年时期是storm and stress(风暴与压力),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通常自控能力是比较低的,但与此同时他们开始追求更多的独立和自主。这个时期的孩子常常会有很多的困惑,甚至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而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者网络成瘾会对心理健康和行为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有非常多实证研究发现,成瘾会预测抑郁、焦虑、甚至是自杀想法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一个原因是他们可能想要逃避现实,情愿生活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也不愿意回到现实当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可能就是孩子晚上不睡觉,也不做作业,可能甚至自己已经在网络上非常累了,但就是停不下来。我们之前有一个研究发现,被霸凌的孩子网络成瘾的风险也许更大。以往的一些研究也发现,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关系不好的孩子,成瘾风险也更大。可能是这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良好的关系,没有感受到被支持、被认可,所以他们需要去网络上寻求这些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慰藉。有的孩子可能本身就缺乏自控力,因为青少年的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就会重复性地在网络上寻找刺激和心理寄托。
下一期,陈纯博士会继续与我们分享一些如何帮助青少年维持心理健康的小建议。敬请期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