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疫情三年,防控为何越来越难

疫情三年,防控为何越来越难

社会

有读者在后台希望我聊聊最近的防疫,恰好我也被弹窗3暂不能回北京,恰好正处于静默区域(小城市,全城居家),就此聊聊我的所见所感。希望各位读者放平心态来看待。本文不是为了责备或者仅指出表面的问题,而是尝试去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在上海今年3月疫情之后,除极个别边疆区域外,全国各地的疫情管控其实都做得比较好。暑期前半程还不少人去新疆旅游,国庆期间人口流动虽不如往年,但绝对数量也不算少。除极少数大城市外,全国大多数地区一直都没有常态化核酸的要求。大城市是“外防输入”的重点,因为大城市连结境外,大城市控制好了,那周边和更纵深的中小城市和村镇,出现疫情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小。我在的这个小城市,在过去三年时间里,除了2020年最初的封控,以及今年年中有一次一周的封控外,其余时候,基本感受不到疫情的存在。在长期没有疫情的情况下,核酸检测只在出入城市的时候才需要,日常基本不用戴口罩。当长期没有疫情输入的时候,这样的做法和心态,是十分合理的。

我想特别提一下,本地前一波疫情的处置情况。为什么小城市动辄就要全体静默,此前我也不太理解,认为这是层层加码。但到了现场之后,我发现这其实是最快速实现“清零”的方式。与极少数大城市频繁的常态化核酸检测不同,小城市由于长期没有疫情,人们没有这个习惯,平时看起来也没有这个必要,地方财政上应该也难以支撑。所以当发现第一例阳性时,只能默认为已经处于社区传播状态。但小城市的优势是,人口总量少、密度低,没有大城市那种人口极为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大型商业场所和写字楼。

前一波疫情袭来后,先宣布全体静默三天,每日核酸。发现没有新增,为了稳妥,又连续做了四天核酸,这样正好一周,确定没有新增,就解封了。这七天其实是可以在小区内活动的。这样的处置成本其实很低。两年多时间里,只经历过一次七天足不出小区,平时只要不出入城市,不参加聚集性的会议和其他活动,不需要做核酸,大部分时候不用戴口罩,如果一直是这样的管控力度,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都可以接受的吧。

前一波疫情结束后,本地开始尝试常态化核酸管理,要求三天一次核酸,设置的核酸检测点也是足够的,不到4元就可以做2次(我理解是财政补贴了一半)。企事业单位和大商场开始在入口检查核酸情况。但这样的小城市,其实连通县域和村镇,并非所有场所都能严格执行核酸检测,也难以要求所有人,都交这笔钱去做核酸。所以这时出现两个矛盾:

一是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地方财政越紧张,常态化核酸的财政承受能力越弱,老百姓付费做核酸的意愿越弱(不要小看那几元钱),这不是靠强制要求就能解决的。

二是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有内部管理能力的“正规单位”其实越少,即便这些单位严格检查核酸,但其他老百姓不做,也起不到好的防控效果。关键是,在小城市,真正聚集的场所并不多,需要查验核酸的场所也很有限。许多人与人的见面交流是在户外、临街门市或者老百姓家里实现的,这些地方不太可能实现严格的核酸检查要求。

所以,尽管当地在前一波疫情后,已经提供了足够的核酸检测点,还进行了补贴,对能够直接管理的单位也进行了严格要求。但从总体上看,离大城市那样的常态化核酸管控水平,还差很远。这并不是当地官员不作为或能力不足导致,而是当地社会、经济结构所决定,事实上,我认为他们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做得很好。并且我也相信,如果病毒一直不变异,这种防控水平对当地而言是绰绰有余的。

但在国庆后,本地迎来了最新一波疫情。这次与之前完全不同。

最新这波疫情是从呼和浩特输入的,而呼市本轮疫情的病毒毒株,是自境外输入的BF.7。国庆刚结束,本地发现了自呼市输入的BF.7阳性病例,于是参照前一波疫情处置,在凌晨宣布全城静默。凌晨宣布静默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周到的考虑,避免了当天出现任何抢购物资的聚集。静默期间,居民可以通过美团及其他小程序下单购买物资,外卖会送到社区门口,居民可以下楼取回。这样静默+连续7天核酸后,新增阳性为0,宣布解封。至此,人们认为这跟前一轮疫情是一样的。于是大家又恢复了上班上学的状态。

所有人都还没有认识到BF.7的新特点。

解封后一周,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又发现新的社会面阳性人员。于是在十月第三周,再次凌晨宣布进入静默状态。这次静默,跟前两次一样,都会给各单位留出一些能够出入小区的人群,因为基础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还要保障正常运转。同时,保供的超市还开着。此时路面已经基本没有人员流动,有出入证的车辆也非常少。但基层的“管理”还是有些“漏洞”,例如,部分有出入证的人员在下班后顺道去超市购买食品,或者,有些小区的门卫放行了没有出入证的老年人外出购买药品和食品。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许多老年人完全不会用智能手机,连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没用过,他们不懂如何在手机app下单购买食品。因此这些既非阳性、又非密接、次密接的老年人在大家还能在小区活动的时候,就会跟门卫讲自己的情况,需要去附近(也就200、300米远)的超市或药店买食物或药品,小区门卫可能就放行了。从严格防疫的角度讲,这是执行疏漏;但从老百姓的视角看,这其实就是柔性的灵活处理,因为能这样出去的人只是极个别。

如果是以往病毒毒株的传播情况,这样的执行方式,很可能并不会导致进一步扩散。因为前一轮疫情,也是这样管理的。但BF.7改变了一切。

从后来披露的新增阳性人员行程来看,有相当部分都有上述外出购买食品的经历。再次想说的是,其实真正出去的人极少,并且从法律规定而言,这些人并非属于应当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的人员。但就是这些极少的人员,因为一两次外出,就成了新增阳性。于是在十月的第四周,管理进一步严格。每个单位只发放了极少数的实名电子出入证,并且路面严格管理,路口全部由交警每天查验,除更为极少数的承担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人员外,其他本来就已经极少的拥有出入证的人员,只能点对点从小区到单位。超市一律不接待现场消费,全部转入线上订购,外卖人员送到小区门口,再由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统一配送。自此,没有出入证的人肯定都出不了社区了。

应该说当地的保供工作还是做得比较好,食品等基础物资一直是不缺的,并且价格合理,蔬菜包、水果包一直都是50元,份量充足;米面油肉蛋都是日常价格,药物的购买一直顺畅。由于管理比之前更为严格,社区群和社区工作人员也积极帮助那些不会订购的老年人。

在十月第三周的时候,小区人员是可以下楼的。但随着阳性人员的增多,第四周开始要求除了早上固定做核酸的时间,其余时间一律居家。具体措施是在小区楼栋贴上封条,后来更严格到每户贴上封条。但封条就是一张纸,真有急事其实一推就开,整个城市没有听说出现过反锁的情况。物业在配送物资时也会撕开封条。总体上,我理解这是为了避免小区内聚集引发的传播。这些措施一直执行到现在。

为什么要所有人一直关那么久呢?明明已经全体测了两周了,为什么还要全关着呢?这个问题,从公布的病例轨迹,我找到了一些可能的答案。

这几天连续披露的若干病例,有几例是5-7天内完全只在社区测核酸时才下过楼的。似乎BF.7有一个特点,就是传播极其迅速,但部分人感染后初期5-7天内检测结果可能都是阴性,然后才会转阳。转阳后病毒载量会快速提高,传播力大增。但这似乎并不代表,之前阴性的那几天,就没有感染他人的可能。所以,当此时发现阳性时,其实要倒推7天,去找到过去7天的密接甚至次密接,才能最大程度上锁定可能感染扩散的人群。而目前的阴性人员,似乎也要经过5-7天的检测后,才能确保没有被感染。看起来,全体静默居家,在当地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因为居家期间人员流动极少,可以锁定的人员接触情况就会变得更准确。需要再次指出的是,小城市溯源的难度在于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不会有太多“电子记录”,都只是靠口述和回忆。

所以最近几日出现的阳性,是过往两周人员聚集的反应。但还是要指出的是,在前两周,绝大部分人已经处于足不出小区的状态,所谓的“聚集”,已经是在管控状态下的有限人员流动。目前还没有出现的,是部分有疫情的大城市最近出现的小区楼栋内的气溶胶传播情况。这或许跟本地人口总量少,静默比较早有关系,还需进一步观察。

上述详细罗列本地疫情防控情况,旨在说明一点,BF.7毒株流行时,防控难度是倍增的。目前全国不少大中城市都进入了静默或者大量小区静默的状态,这跟新流行毒株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人口少、密度低的小城市,控制这样的变异毒株难度都这么大,可以想象,如果同样的变异病毒在人口十分密集的大城市传播开,防控难度会有多大。这就是目前郑州、呼和浩特等城市面临的情况。

由于传播极为迅速,初期又是大量无症状、测不出阳性,在人口密度极高的情况下,要“以快制快”,就必须第一时间追踪到过去多日内的密接和次密接,然后全部集中隔离,才能以最快速度控制扩散。但此时会出现两个困难:一是要全部追踪到位很困难,当出现阳性病例时,不少已经处于社区传播状态,当阳性突增后,对每个阳性人员都溯源,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二是即便全部追踪到位,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员可能会非常多,隔离点会很快被占满。所以我们看到,不少处于小区封控状态的大城市,开始不断把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员向周边小城市输送,这其实是占用了小城市的隔离点。小城市在疫情处置方面如果经验不足,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疫情外溢,那么对隔离点的需求又会进一步提升。

所以,新毒株由于传播速度极快,带来的最重要问题是,隔离点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当隔离点不够时,就出现了个别小区阳性人员不能及时转运的情况。这又导致了楼栋内因气溶胶传播而使扩散风险加大。

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因为新毒株的特点导致的。郑州官员在发布疫情公告的时候,讲了一句话:“病毒开的是宝马,我们坐的是拖拉机”,这是非常形象而现实的。

今天,又陆续有一些城市宣布进入静默状态。如果能够理解我上面讲的这些情况,就会知道这种状态下,要达到以往的防控目标,难度有多大。我想说的是,每个城市的防疫,在今天而言,都是十分尽力的。除了被曝光的极少数违反防疫政策的人员,其余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企业、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十分辛苦,民众也是十分积极的配合。那些极少数人,并不足以让整个防疫局面发生根本变化。最近的变化,确实是新毒株导致的。但封控时间越长,被封控民众的心理状态就会变得越差。毕竟,有的人心理调节能力比较好,但确实也有人,心理调节能力是比较差的。

就我所见,目前许多城市的静默做法,并非地方不负责任的“层层加码”,似乎是在“应对新毒株的传播速度+实现防控目标”下,不得不采取的一项措施。这些措施在许多地区一直采用,在新毒株传播之前(也就是在两个月之前),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而且能够“快刀斩乱麻”,所以民众也能接受。但新毒株的传播力确实超出了许多城市(无论城市规模大小)能够最及时控制的速度,这就导致静默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但静默只是筛查潜在阳性的开始,在筛查过程中,还可能在核酸集中检测、物资采购交接、医院就医等环境下出现传播扩散。如果是一个人口数量多、密度高的大城市,要实现防控目标,需要耗费的时间显然会比许多人预计的都要长得多。

另一方面,无论从经济考虑还是国际影响考虑,已经打开的对外之门是不可能再关回去的。因此大城市的外防输入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海外入境人员只需要“7+3隔离”,而国内许多城市的静默却远远超过了10天。入境大城市的最初疫情无一不是境外输入产生的,也就是在遵守了“7+3隔离”政策后,还是可能会出现境外输入的情况。于是最近网上有部分人认为,应当恢复“外紧”,才能实现“内松”。但我国目前的对外防疫政策已是全球最严格,在需要恢复国际经贸交流、增强全球对我国发展信心的前提下,不进一步放松都有难度,还可能再收紧吗?

最近郑州航空港区富士康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了曾经被忽略的其他方面。三年以来,严格的疫情防控使民众的生命健康就整体而言得到了最大的保护,相应的,也导致了人员流动性的降低,尤其对现场消费的服务业造成了冲击。但严格的防控保障了我国制造业的稳定。在全球经济下行之际,我国出口仍然十分稳健。但郑州富士康的疫情反应出一些新问题。

新毒株由于传播速度极为迅速,且前期隐匿性很强,因此突破了一直严格管控的富士康。要承认,许多工厂、园区的防疫管控水平,其实是不如富士康的。由于富士康人口密度大,所以传播扩散非常快,隔离的速度赶不上新增的速度。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由于富士康不少员工认为病毒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又或,他们认为阳性后会影响到以后找工作,所以开始大规模撤出。富士康不得不靠加薪和当地官方介入,才开始稳定住局面。这是在新毒株传播特点下,不同城市的制造业可能将要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不想就防疫政策的走向得出任何结论,这不是这个公众号所能决定的,只是尽量把目前的所见所思呈现出来,供各方参考。同时,我还是想根据上述所见所思,做一些总结,提一些建议:

1、我认为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策略,总体上是成功的。尤其是在最近两三个月变异毒株输入之前,大多数地区还都处于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国内的人员流动限制主要是在Omicron在今年流行后才逐渐开始。近至三个月前,国内的环境都是逐渐趋于宽松的。再次趋紧,是最近三个月的情况。这些事实,不能因为当前新情况的出现,就予以否认。应当讲,在本轮变异毒株输入之前,绝大多数地区按照此前的防控要求,是可以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达成防控目标的。

2、变异毒株输入后,由于传播速度过快、前期检测普遍阴性、大量无症状等特点,导致在极短时间内,就可能形成社区传播。对许多地区而言,不得不采取静默方式来应对。新毒株让静默时间逐渐延长,使人们感受到更多不确定性,心理上难以接受。

3、变异毒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不仅导致服务业继续受到影响,甚至开始影响人口密集的大型工业园区和工厂。对制造业进而对出口产生直接而负面的影响,是本轮疫情最需要关注的方面。我国制造业密集的地区,往往呈现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特点。这些地区的制造业员工十分年轻但学历普遍不高。在加强接种后,就身体素质而言,这些员工本应是受Omicron影响最小的人群,但他们接触到的网络信息,又很可能让他们认为感染病毒会导致身体受到巨大伤害,或者认为如果感染阳性,将很难再找到工作。这些恐慌心理,决定了如果一个人口密集的厂区出现疫情,那可能就只能以停工静默来应对。但制造业产业链又是环环相扣的,许多工厂连减速运转都很困难,要完全停工,基本不可接受。

4、从Omicron目前的影响来看,无论海外数据还是国内今年出现疫情地区的数据都显示出,在三针加强接种的前提下,绝大部分阳性病例都只是极轻微的症状,主要是发烧、咳嗽等,在几天之内就会转阴。官方卫生部门也多次指出,复阳者没有再次传播的能力。我们今天可以通过各家平台的短视频,看到最近身处方舱、隔离点的阳性人员的真实情况。民众对于病毒本身的恐惧正在不断下降,对长期静默的担忧却在不断增强。民众对生命健康的具体诉求,随着疫情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5、网络上仍有大量关于“清零”还是“躺平”的讨论。这些讨论许多都偏离了防疫的本意,变成了引流的工具。其中许多文章、短视频毫无科学根据,无视官方卫生部门就Omicron对身体健康影响的准确评价,无视我国全程接种人数已超过90%、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人数已经超过86%的事实。部分自媒体为获取流量,片面夸大病毒危害性,故意曲解、扰乱官方宣传,甚至不惜编造谣言吸引眼球,导致部分人群对Omicron的真实危害仍然缺乏科学的认知。这也导致社会舆论层面还存在诸多“恐阳”心理。这些网络言论直接影响的人群,恰恰主要是知识获取途径少,比较容易轻信各类谣言的人,从人数来讲,并不算少,且以基层民众、员工居多。我建议,应当尽快对恶意夸大病毒危害的自媒体进行一次集中清理。

6、目前对于新毒株的应对,各地仍在尝试过程中。从部分大城市的情况来看,并不算理想。其他尚未有新毒株疫情发生的城市,应当尽快借鉴、做好准备。对大城市而言,长期静默是难以接受的,也与国家层面的要求相违背;但从新毒株的特点而言,要做到完全没有病毒状态下的解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需要耗费的时间确实不会很短。在阳性突增的短期冲击下,隔离点可能快速被消耗光,部分密接人员甚至阳性人员,都可能出现暂时不能转运隔离的情况。此时应当着力降低民众对病毒的恐惧感,因为即便到方舱隔离,大多数人也是几天之内就会转阴,丝毫没有必要因为恐惧而增加焦虑,更应当坚决制止反锁或用无法从内部打开的隔离板封控楼栋这种严重违法行为。就此而言,从宣传和舆论上让更多民众和基层管理人员免受各种误导,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

7、关于弹窗3,我想说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允许人员跨地域流动,应当根据新的情况尽快制定新的标准,明确预期。只要规则透明,公开披露的数据是及时且真实的,那只要符合规则,人员流动就不应当受阻。目前的状态是不可持续的。

8、无论从疫苗接种情况还是从民众心理接受度来看,比半年之前,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找到一种与病毒相处的新方式。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各地和各行业所受影响越来越大,再加上各方面准备更加充分,这个进程要慢下来,其实已经很难了。

以上。

预告一下:

上月我读完了Chris Miller大红大紫的新书Chip War,最近正在整理半导体产业史的资料。因为是产业竞争应对的视角,加之我对各国产业政策形成机制(例如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游说历史和日本财团制度等)一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不少内容应该是目前公开领域所罕见的,也就是会补充不少Chip War所忽略的内容。再过段时间应该就可以跟大家分享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疫情三年,为何国外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中科院院士:疫情三年,新增7000万抑郁症,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失眠障碍,这种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嘉靖大礼议事件后,士大夫们为何越来越不要“碧莲”?疫情三年,新增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这种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疫情三年,到底谁在赚钱?这个你看不起的行业,竞如此暴利!疫情三年,拐点终于来了!最新!中国多地发布防疫新规!疫情三年,终于快结束了……一个人的徒步,900公里法国之路+世界尽头:D47~西班牙的瑰宝疫情三年,最好的活法:1个字!新能源车「坟场」为何越来越多?在法国遭遇抢劫,美国护照全部被盗疫情三年,刑事案件中的羁押与会见疫情三年,变异的不仅是病毒,还有人心疫情三年,一位搬家师傅眼中的沪漂迁移疫情三年,日本为何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感染疫情三年八轮高峰,日本为何还有近7成的人未感染新冠?疫情三年,我们要知道!五十年代初期的原上海地下党, 老江是个命好的典型, 转折点是去一汽李易峰嫖娼被抓!被警方通报。为何越来越对劣迹艺人零容忍?疫情三年,孩子身上的“后遗症”被首次证实,影响工作能力,改变人生轨迹!全力构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防控共同体!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再研究再部署疫情三年,新增7千万抑郁症,9千万焦虑症,数亿人睡眠障碍!他只是一名眼科医生——绝不是什么英雄!中国香港进出港航班最新疫情防控要求;中国澳门进出港航班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前往或离开上海最新疫情防控要求;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疫情三年,网课反反复复:会冲出一群黑马,也会陨落一片星辰!疫情三年,到底谁在赚钱?这个你看不起的行业,竟如此暴利!穿上花衣服,约会去!(多图)疫情三年,影视公司们都活得咋样?疫情三年,大家终于开始认真研究“得新冠是种怎样体验”了…千条留言告诉你真实体会疫情三年,这个哥伦比亚漫画家迅速蹿红互联网新冠可防可治!疫情三年,我们为何仍陷入恐慌?疫情三年,青少年心理问题“次生灾害”比想象中更严重!疫情三年,谁最痛?肺结节为何越来越多?新冠疫苗不背这个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