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自己要死的时候,跟月亮道一声晚安呢? | 如果没有书
《獾的礼物》常常会被列入儿童读物的范畴。的确,这本书很薄,文字也很少,配上彩色的图片,一看好像就是只有孩子才会读的书。但今天来分享这本书的人却是一个成年人。
她叫贝壳,她在快 30 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读到了《獾的礼物》。贝壳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本不起眼的小书,极大地治愈了她的童年创伤,也带着她重新去理解了关于死亡、离别以及爱的生命主题。
獾要死了,但他却跟月亮道晚安
我是贝壳,今年 32 岁,从事的是绘本和家庭教育相关工作。
我从 28 岁开始去经营绘本馆,然后接触到了绘本。很多父母在了解了绘本之后,因为觉得绘本很好,就希望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绘本去解决。他们觉得绘本就像药片一样,可以直接去把问题给化解掉(当然绘本没有那么神奇,它不是药)。
那时候有家长跟我说,家里最近有老人离世了,但他们还没有告诉孩子这个消息。因为那个孩子小时候很多时间都和老人呆在一起,他们担心孩子一时不能接受,所以暂时选择了隐瞒,而他们找到我则是想知道是否有和死亡教育相关的绘本,可以让孩子了解这件事。
其实当时我在这个行业还并没有待很久,所以借由这个契机,我就开始在我们自己的绘本馆里去找所有关于生命和死亡的绘本。这一找我才发现,原来是专门有这个题材的书的,就叫生命教育系列绘本。
然后,我就看到了《獾的礼物》。
这本书在一开头就说,獾已经很老了,老到无所不知,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某一天,在那个时刻真正到来的时候,獾却像平常一样回到家,拉上窗帘,把寒冷的世界关在外面,然后他就躺在他的那把摇椅上,跟月亮道了一声晚安。
■ 獾在摇椅上轻轻摇晃,很快就熟睡了过去 图/《獾的礼物》
哪会有人在自己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候,想到跟月亮道一声晚安呢?这个场景非常非常地打动我,而且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是一个随意对待生命终结的方式,相反,我觉得这是最高的礼遇。我们常常发现,在中国的家庭当中,死亡是很大的一个禁忌话题,但《獾的礼物》在这个话题的展现上就很不一样,所以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被它的开头抓住了。
当我继续读下去的时候就发现,獾自己虽然可以很平静、自然地的去对待生命的消亡和离开,可是那些爱他的、那些在生命当中和他互相陪伴过的朋友们是没有办法忘记他的。所以这本书的另一个主题出现了——当獾去世之后,对他的朋友们来说,他们应该如何去接受獾的离开呢?
书里给出了答案。在獾去世之后,他的动物朋友们虽然都很悲伤,但他们聚在一块儿,通过追忆和獾一起做过的每一件小事、互相陪伴的每一段时光来怀念獾,由此,也融化了悲伤。
在《獾的礼物》中,獾穿着白衬衫、绿裤子,因为年纪大,他戴着老花镜,背有些佝偻,需要拄着拐杖才能出行。但从动物朋友们的回忆里你能看到,獾是个心灵手巧、善良热心的伙伴。
他教青蛙滑冰,告诉狐狸怎么打领带,还把自己烤姜饼的秘方传授给了兔子太太,所以,即便在他离开之后,大家也依然忘不掉他。
1984 年,英国儿童图书画家苏珊•华莱创作了《獾的礼物》。这本书不避讳死亡和离别,却又在忧伤的氛围里细腻地传达着关于爱和生命的主题,由此陪伴、治愈了无数的儿童和成年人。
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贝壳也会和孩子们一起读《獾的礼物》。
-2-
谈论死亡不是最终目的
有一次给孩子们读《獾的礼物》,讲到死亡的时候,我问他们害不害怕。有些孩子说害怕,我就继续问他们害怕的时候会怎么样。其中一个小女孩回答说,她会在自己要离开的时候紧紧地抱着她的小兔子玩具,因为那个玩具是妈妈给她做的。这时,旁边有一个小男孩非常小声、很有礼貌地趴到那个小女孩的面前说了一句,「你都老了,你还抱啊!」听到这里,我们都笑了起来。
本来我也会对谈论死亡这件事有所担心,但孩子们经常都会把我逗地哈哈大笑。有的孩子认为人死之后就会变成蝴蝶或者其他卡通化的事物,我也从来不会去纠正他们。其实,跟孩子聊死亡,并不是为了聊死亡而聊死亡,而是为了跟孩子聊生命。我们希望通过讲死亡、了解死亡,让孩子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以及,让孩子如何像獾一样去好好对待身边的人。
所以我也会问孩子们,「獾的好朋友都有谁?他们都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你有没有好朋友?你常常会跟他们一起做什么事情?」然后孩子们就会开始讲他们各自的故事。等到故事分享完了之后,我就会把话题转移到陪伴上。我会问他们,什么叫做喜欢一个人?什么叫做对一个人有很多的爱?
然后我会告诉他们,当我们对一个人有很多的喜欢和爱的时候,我们就会愿意花时间陪伴 ta。
在给孩子讲《獾的礼物》的时候,贝壳看起来开朗活泼又真诚,她可以自如地畅谈死亡、爱和生命,但以前的她其实不是这样的。
因为小时候特殊的成长经历,贝壳曾经活得很没有安全感,她不确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爱。
-3-
被抱养的孩子
其实我是一个被抱养的小孩,我的亲生父母也不是什么天涯海角的陌生人,而是我的「舅舅」和「舅妈」。
我是 1990 年出生的,我上面有三个姐姐,也就是说,我是那个家庭当中的第四个女孩。他们一直都想要一个男孩,所以我在小的时候就被送出去了。我下面应该还有一个妹妹也是被送出去了,区别就是,我送给的是家里人,也就是我的二姑,而那个女孩送给的是不认识的人。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但是我怎么知道的,我根本不记得了。
小学和初中的那个阶段我都是这样度过的:在要去学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待在养父母的家里;到了寒暑假的时候,我则会去亲生父母家那边生活。
对一个小孩来说,如果总是这样在两个家庭之间来回,而且这两个家庭差别非常大的话,我就发现这份经历它真的会让一个孩子完全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
我的亲生父母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他们非常有钱,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地方是大家都知道的富甲一方的。但养父母的家庭就不太一样,我记得在我小时候,他们经常会吵架。如果说要去为这个吵架归因的话,可能 80% 或者是 90% 都是因为钱,所以我从小就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道理。除此之外,在我养父母的家庭里面我有一个哥哥,然后亲生父母那边又有三个姐姐,所以这种家人之间的相处对我来说也是不容易的。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发生在夏天,我在亲生父母家里,那会儿和「舅妈」还有我的两个姐姐待在一起。应该是快吃晚饭了,所以大家就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吃什么饭。有人提议说吃泡面,然后大家说着说着就开起了玩笑,其中有一个姐姐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让我去浴缸里面泡泡面。
然后我就哭了。当我自己哭的时候,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哭,因为那时的气氛本来是一片和谐,大家有说有笑,而且听说要吃泡面,小孩子们都觉得挺开心的,可是我突然就哭了。我当时可能最多只有一个念头——为什么这样说我?让我去浴缸里泡泡面?我有一种自己被区别对待的感觉。
我哭了之后,姐姐她们都开始在那里说我,「又哭了又哭了,就是爱哭,总是哭。」当她们这样讲的时候,其实会让一个小孩讨厌自己。我会想,为什么总是我把事情变得这么糟糕。
我后来长大之后才知道,当这个小孩她有太多的委屈在她的身体里、在她的心里的时候,她就很容易被一点点微小的事情给触动到。
-4-
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我的妈妈有弟兄姊妹七个,是一个大家庭,所以在大家庭当中会有一些聚会,尤其是外公外婆过生日的时候。我的舅舅也就是我的亲爸,他比较有钱,他会在家庭聚会的时候带着所有的孩子去家附近的一个商店买各种玩具和吃的。有一次,我们买完东西回来之后都特别开心,然后大家都坐在院子里面聊天,说说这个说说那个,嘻嘻哈哈的。
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之下,我的外婆突然看着我开始对我讲,「你知不知道,你的亲妈是谁呀?她有钱,你得跟她好,你得跟她亲才行。」大家明明正处于一片祥和喜乐的氛围当中,可外婆讲完这番话之后,就是那一瞬间,全部人都安静了下来。
我不知道他们其他人是什么感受,我自己是尴尬。可能过了几秒钟之后,就会有我小姨这样稍微年轻一点的长辈开始主动去说别的事情。她会责备外婆太啰嗦,然后把这个东西化解过去。
可是,就是那样的时刻会让我尴尬、不知所措,还会让我知道,我和这个家里的其他孩子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它不是我造成的,可是我要去承担这个不同带来的后果,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给我留下了后遗症。
在我一路成长的过程当中,当我不去跟人分享我这一部分经历的时候,可能大家更多时候看到我都会觉得我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子,所以在比如工作当中,这段经历其实并不会影响到我,但是在亲密关系当中它就会深深地影响到我。
我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不是因为我没有遇到过很好的人,而是因为在我自己的信念里面,我其实根本不相信会有人无缘无故地爱我,而且一直爱我。以前分手的时候,大多都是因为我觉得我感受到了对方好像没有我喜欢他喜欢得那么多,所以我就会选择走开。我也不跟对方核实,我也不跟他讲太多,我就那样离开了。
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不值得被爱的。那时,哪怕再多的人过来跟我说「你好漂亮,你好有才华,你这个好,你那个好」这样的话都没有用。当我自己不这么看待自己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一路成长是很艰难的。
在不了解贝壳的人看来,贝壳一路成长好像是顺利的。她努力考上大学,离开家乡,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老师,还顺利升职到了学校的管理岗位。
但只有贝壳自己知道,哪怕是在她事业有所成就的高光时刻,她仍然感觉孤独、迷茫。
因为缺乏自我认同,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何处,贝壳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生活的状态之中。所以在 2018 年,贝壳决定从学校辞职,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关于自我的答案。
-5-
爱人如己,我想成为光
我其实觉得我人生很重要的转折点就是我换了工作。我之前是在学校里做老师,辞职之后,当我开始自己做事情,接触到绘本又开始去学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时候,我才真正觉得自己不同了。
当我自己低落的时候,或者我又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自己每一天都在瞎忙的时候,我就会专门找一个时间然后静下来去看绘本。当我反复去看《獾的礼物》的时候,我突然间在想,这本书为什么要叫《獾的礼物》呢?之前,可能当我没有太深入去读的时候,我会觉得离别其实可能也是一个礼物,但后来我觉得根本不是这样。
獾,一个如此不起眼的动物,如果他是一个人的话,他应该也非常非常平凡,可是獾却被所有人喜欢和怀念。因为他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没有等着去被别人照亮,而是他自己去发光。他给他身边每一个动物朋友带来温暖和陪伴,愿意花时间和他们一起去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所以当我很多次读过之后,我会觉得獾真正的礼物是爱人如己。
我可以把自己人生的事故变成故事,就是因为我不再缩在那个小圈子里、那一片黑暗里等待被别人照亮,等待某个人来拯救我。相反,我想要自己成为光,我想要去发光。
■ 狐狸小时候总是打不好领带,是獾教会了他 图/《獾的礼物》
-6-
外婆
在一遍又一遍阅读了《獾的礼物》之后,我也逐渐理解了外婆。比如在那次家庭聚会上,外婆看似是提醒我的身世,实际上是想借此告诉在场所有人,我作为一个被抱养的孩子,很弱小无助,所以我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后来觉得,外婆在无形之中其实保护了当时还很年幼的我。
我跟外婆真的很像。我们都是个子小小的,圆圆脸,我的外婆也是双眼皮大眼睛,虽然她老了之后眼睛没有那么大了(笑)。外婆讲话也是非常温柔的、慢慢的,很语重心长。
我关于外婆的记忆更多是小时候她照顾我的生活起居。以前,爸爸妈妈因为会去做一些小生意,所以我有时候也会去跟外婆一起住,外婆那个时候还很年轻。
有一个画面我记得非常清楚,每天早上我醒来一定是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窗外面有一点阳光洒进来,我会看着外面自己待一小会儿,然后就会听到外婆叫我吃早饭,她做的一定是鸡蛋。
后来我长大了,因为工作的关系离开了家,有一次回去看外婆,我记得我们俩就坐在院子里聊天、晒太阳。那个时候她身体还算硬朗,还可以自己行动,思维也清晰,跟我聊天的时候会不时地抛一些问题给我。她先是问了我关于恋爱结婚的事情,就问我有没有找对象,我就说没有,我当时都没想到外婆还会问这个哈哈。我那会儿应该是刚刚开始工作,所以外婆还问了我每个月能拿多少钱,我跟她讲每个月能拿快 3000 块。没想到,外婆回了一句,「这么多呀。」之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我忘记原话是什么了,但意思就是她觉得我很了不起,觉得我长大了,我都可以挣这么多钱了。
虽然外婆对我工资的认知可能不太准确,但那个时刻却非常打动我,我觉得外婆很可爱。突然间我就想到,或许在那一刻,她对我放心了。或许她会觉得这个小女孩长大了,也可以照顾自己了。
在《獾的礼物》里面,狐狸小时候总是系不好领带,是獾教会了他。后来,狐狸慢慢长大,学会了打各种各样的领带,而獾却在渐渐老去。
贝壳也经历过那个时刻,她在长大,在变成熟、变勇敢,而外婆在老去。
和獾一样,外婆最终也走向了那个长长的隧道。
■ 獾做了一个很奇怪却很美的梦,他在一条好长好长的隧道里奔跑 图/《獾的礼物》
-7-
思念一个人,是追忆那些细微琐碎
我还在外面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接到了我哥的电话。他告诉我,外婆不太好,可能就这几天了,让我赶紧回去。
第二天我就赶回了家,然后去到了医院。当我看到外婆躺在那里的时候,她看着其实还是挺平静的。我不知道人在那个当下是否还能认出周围的人,但是我看到,她会看每一个人。
那时,我心情很复杂,很多种情绪、很多事情一起涌了上来。就像我刚刚说的那个画面,我每天醒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时刻,然后外婆会给我做鸡蛋,就这些细节都是在她要离开的那个时刻突然变得非常清晰。
除此之外,外婆的离开让我感触很深的不是离开这件事本身,而是我觉得我的妈妈没有妈妈了。面对外婆的离开,我觉得父母那一辈都是想要做孩子的依靠,所以在子女面前不会流露出太多他们内在的情绪和真实情感,可是我知道妈妈有她自己想念外婆的方式。
妈妈在外婆离开之后常常会去讲她的小时候。
我的妈妈在家里的排行是老二,她上面还有个姐姐,但是我大姨从小就比较容易生病,所以我妈妈实际上承担了老大的角色。她会给弟弟们洗衣服,照顾所有人,在她自己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会站在板凳上去擀面之类的。而这些事情都是外婆教给她的,所以当我长大一点的时候,妈妈也会教给我,比如蒸馒头啊,做家务啊之类的。哪怕是吃饭这样的小事,妈妈可能都会跟我说,外婆以前有多爱吃红薯,哪怕是她年纪比较大的时候,她都还会自己坐在那里把一个大红薯完全吃完,甚至红薯皮都会吃掉,一点都不会浪费。
因为我不吃红薯,即使是洗干净的弄好了我也不吃,所以妈妈总会在这个时候去讲外婆的事情。外婆对我的很多很多影响都是妈妈带给我的,后来我就慢慢知道,这也是妈妈在用她自己的方式去怀念外婆。
有一次我也印证过,是快过年的时候,当妈妈又讲起这种细节的时候,我就问她,「妈妈,你是不是想外婆了?」就那个瞬间,我看见她眼睛里含着泪水。
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去怀念离开的人的方式,真的就像獾的礼物一样。我觉得每个人去回看自己一生的时候,或者说,当我们的生命真的快要消失的时候,我们想到的一定不是什么非常伟大的时刻,相反,我觉得很有可能都是非常非常琐碎的、微小的生活细节。
只有那些很真实、很有温度、很细枝末节的东西,它们会凝结成一颗又一颗的珍珠。
■ 獾和朋友们在一起 图/《獾的礼物》
--
人的衰老和死亡无法避免,所以如何更好地面对失去和别离是我们都需要思考的事情。除了《獾的礼物》,还有许多书籍都曾经探讨过这一类话题,比如,关注临终关怀议题的《最好的告别》以及聚焦于自我疗愈的《心的重建》。你可以打开樊登读书 app,搜索关于这两本书更多的信息。
福利放送
欢迎你在 故事FM 评论区给我们分享你从一位离世的亲朋好友身上得到的「礼物」。我们会抽取点赞数最高的三位朋友,赠送樊登读书 app 上《獾的礼物》的相关讲解课程。
现在打开樊登读书 app,搜索「书友故事」,即可领取 7 天樊登讲书VIP听书卡畅听樊登精讲书籍!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玉箫
文字整理 | 玉箫
声音设计 | 孙泽雨
策划 | 牧原 也卜
项目统筹 | Isla
项目执行 | 大杨
项目监制 | 太乐
运营 | Yoyo 风筝
01. 长夜齐天 - 桑泉
02. 无序 - 桑泉
03. Long Long Corridor - 彭寒
04. Ashes In My Memory - 彭寒
出品|声音故事传媒「故事FM」
版权声明:声音故事传媒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