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上市对冲基金CEO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娟娟
在最近刚刚结束的金融领袖峰会上,全球最大上市对冲基金英仕曼CEO Luke Ellis对媒体表示,中国有大把的机遇,投资中国有望获得丰厚的回报。英仕曼准备增加其在中国的布局。Luke Ellis所指的机遇包括交易机会,而英仕曼作为一家对冲基金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例如做多一部分资产、做空另一部分资产来获取收益。
截至发稿,英仕曼未回应记者关于“具体应该如何增加中国布局”的问询。
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资料显示,英仕曼目前在境内注册有“英仕曼(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英仕曼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其中,英仕曼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QDLP,即境内有限合伙,从境内募资向境外市场投资,按照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的提示信息目前没有在管的产品。
英仕曼(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英仕曼在华的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人目前管理规模在10亿元~20亿元区间。
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英仕曼是最早在国内推出证券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之一。首只产品于2017年底发行,为一只CTA产品。进军中国近五年,英仕曼整体较低调。不过,部分渠道人士反映英仕曼的产品客户反响还是比较好的。
英仕曼CEO: 容易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在近期举行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英仕曼CEO Luke Ellis表示,当前,押注任何单一资产都是危险的。对于投资者来说,过去10年赚钱是比较容易的。你只需要买入,尽可能地加杠杆,所有资产都上涨。现在,容易赚钱的时代结束了,投资者正处于一个新的范式中。这会持续数年。新的范式下,投资者需要采取更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例如私募股权的投资者,可以买入资产对资产进行改造。而在公开市场,如果想通过简单押注到单一资产的来获得成功,Luke Ellis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Luke Ellis(视频截图)
今年做多美元、做空美国利率债是不错的。Luke Ellis说,目前他们还是做多美元,做空债券。但是到年底是不是还是在做多美元,做空债券,很难说。
谈到美国的通胀和经济前景,Luke Ellis认为除非发生深度的衰退,美国很难把通胀水平打下来。道理很明确:要降通胀,必须要降工资通胀。而工资通胀要降,找工作的人要显著多于岗位数量,这需要大概10%左右的失业率。目前美国的失业率水平是3.5%. 问题在于:美联储是否可以保持独立性,有勇气去加息直到利率上升到这一定水平, Luke Ellis认为很难说。
作为全球数量很少的上市资产管理机构,读者根据英仕曼每个季度的财报可了解这家机构的运行情况。截至三季度末,记者发现英仕曼总资管规模1384亿美元,较二季度末1423亿美元规模有所缩水。规模缩水的原因包括本季度公司遭遇了小幅净流出,汇率波动导致规模缩水。
英仕曼在配合财报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本季公司绝对收益策略表现比较好,产生收益16亿美元。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英仕曼是全球第二大对冲基金,管理规模仅次于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之后。
最牛外资私募境内管理规模逼近200亿元
日前,来自上海证监局的一则消息让外资资管圈小小惊讶了一下。据上观新闻报道,截至目前,如全国首家迈入百亿级阵营的外资私募桥水中国,现已发行55只产品,管理规模约340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外资私募首位。其中,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约190亿元人民币,投资顾问类产品规模约150亿元人民币。如元胜投资已发行22只产品,管理规模约86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外资私募第二。
2021年11月,桥水在发行一只爆款基金之后,规模刚刚突破100亿。不到一年间规模几乎翻倍,令不少外资机构人士羡慕。
此外,CTA鼻祖元胜的规模也达到86亿元,在不久的将来第二家外资百亿私募或许会诞生。
上海国际资管中心地位稳固
作为国内外资资管重镇,据媒体报道,目前在沪外资私募资产管理规模已达约602.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外资私募管理规模的95%以上。目前,注册在上海的外资私募机构共有32家,全国占比为84%,资产管理规模居全国前十的外资私募机构有9家落户于此,上海已成为全国外资私募巨头首选地和聚集地。
2016年6月,《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发布,明确符合条件的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可在中国开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由此正式拉开了外资私募巨头来沪布局的序幕。
截至目前,桥水中国、瑞银、英仕曼、路博迈、惠理等14家在沪外资私募机构获得投资顾问业务资质。这意味着外资私募机构不但可以发行私募产品,还能为券商资管、期货、基金子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提供顾问服务。
在外部环境面临不确定性的前提下,着眼长期,外资从资金到人事上增加中国布局。
例如,近三年来,海外母公司两度向桥水中国增资,注册资本金从50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3.1亿元人民币。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注册资本从200万美元(约1378.36万元人民币)增加至3.45亿元人民币。
据上观新闻报道,多家外资机构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私募基金业务,把新策略、新产品的研发作为发展重点,探索与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持牌金融机构的创新业务合作,通过拓展银行间债券、交易所期权等投资品种,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同时拓展投研和销售团队规模,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积极提升服务国内金融市场综合能力。
编辑:黄梅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